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无论魏晋_分节阅读_第139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20-09-06 15:58:57

  “不要想,”秦凤冷淡地看着他,“我不传这个话,你们有门路自己去找,沈充,你有决断,北方情形你也清楚,两边下注,总要有点损失。”

  沈充无奈地摇头,对这些异人没办法。

  秦凤赶走了沈充,又聚集起了小伙伴们:“北方化工准备开了,你们知道么?”

  “知道,听说又有大佬了,”小伙伴们就很无奈,“如果不是有大航海新大陆这一波,我都不知道怎么才能赢了。”

  “更过分的是肝娘,她在广州也开始建船坞了,”秦凤一提这事就一肚子火,“那广州的树木更多,适合造船的巨木到处都是,我们可得搞快,不能让她又拿第一。”

  “不用担心,去年广州的船刚刚走,就有一波秋台风把她的码头港口横扫了,她整个冬天都在修码头,造船肯定只是下个注而已,”小伙伴们安慰他,“对了,我觉得,培养水手的话,我们要不要试试走日本这条运输线?”

  “为什么?”

  “我看过了,辽东希银派去日本银矿的海船,从辽东出发,到日本银矿要行一千九百公里,我们杭州这过去,只要一千公里,距离短,如果成功的话,不但可以培养出大量的水手,也可以为去美洲做准备,按两年的水手培养时间,我们准备好了,差不多也可以去美州航线了。”

  “有道理……”

  -

  辽东,襄平城

  渤海公一个朝夕平定青州巨贼的操作,举重若轻。

  在辽东发展的话唠林钟期当然就成为辽东势力打听此事的目标。

  林钟期每次和老大希银说话都被各种杠,如今得到了吹嘘女神的机会,当然便不留余力,把敌人吹得上天,再用敌人衬托女神的决断,徐策的用兵如神,普通一个闪电战,被他编成了过五官斩六将,听得旁人一惊一咋,如痴如醉。

  这也瞬间吓到了占据辽东的护东夷校尉李臻,他是征战老手,从林钟期那注水严重的叙述里推断出了接近自己心意的版本后,最近都本能地收缩兵力,并且给部队下了不处暗号,到处派遣斥候,探听消息,就怕渤海公明天就说句“天凉了,该收拾李臻了”。

  如果说,以前他还有占据辽东以自保的心思,现在这点心思便基本淡去了。

  且不说他旁边的慕容鲜卑、段部鲜卑,光是这一年来,希银等人联络的海商贸易,就已经在辽东本地勾勒出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更重要的是……

  “成儿,你去哪?”老将军坐在庭中,大声叫住正匆忙而行的青年。

  “父亲,林兄弟最近又下了扶余奴隶的订单,我最近都在这忙这事,”李成说起此事,眉飞色舞,“您不知道,如今我在扶余诸部中地位渐长,很多扶余部族都求着我送他们去渤海郡,林兄弟说,连渤海公都已经听闻我的大名,说不准回头便能升我入幽州军中……”

  “够了够了!”李臻气闷地挥挥手,“去卖你的人吧!”

  李成没被父亲表扬,有些失望地走了。

  徒留老父看着他的背影,一番捶胸顿足。

第155章 学无止境

  四月初,农忙过去,便到了初五。

  渤海郡的港口边,一位位穿着新棉衣,被父亲打理的整整齐齐的少年小儿穿行在繁华的街道上,他们很快聚集在一座巨大的书院门口,相互整理着衣襟束发,便开始排队,长长的队伍从街头到街尾,颇有看不到尽头之势。

  周围很多大妈大爷肩戴红袖套,拿着纸和碳笔,仿佛一群提着刀枪的士卒,用锐利的目光看着这些排队者,就想知道谁会插队,他们自觉老当益壮,非常希望为维护秩序发挥力量。

  被盯着的父子们战战兢兢,就怕被对方,套个插队的罪名。

  这时队伍中有人内急,一位热心的志愿者大爷便帮着占位,让他快点去街边的公厕。

  顺便还和后边的排队者聊了起来:“你也是郡港的么?”

  回答的是个中年汉子,有着一张饱经风霜的黝黑脸庞和花白的头发,他的声音有些拘谨:“是渤海郡郡治南皮城人。”

  帮排队的老大爷瞬间皱起眉头:“那咋来郡港了,你们南皮城不也有小学么?”

  前年,渤海公成为幽州之主后,先前在上党推行的小学和部分夜校,当然也就在北方推行开来,第一处试点是在治所蓟县,开了好几个小学中学,立刻得到了蓟县贫民们的拥护与称赞。

  试点成功后,便在幽州、冀州各郡的治所试探性地开展,渤海郡因为有着北方最大的海港,港口需要非常多的数学人才,所以开了南皮、郡港两处小学。

  加上北方如今有钱任性,这些小学中的学子都能包两顿饭,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能奖励一块肉或者一袋米。

  人总是有脑子的,能够分清好与不好,更不用说早就有贫民之子用毕业后至少能当一个小吏这种“远大前程”来以为榜样,当然就引得的无数普通百姓趋之若鹜。

  “你南皮不呆,来我们郡港,这不是闲得么?”人都是排外的,老大爷瞬间就不爽了。

  中年汉子神色中带着几分哀求,道:“我家小儿平时最是机灵,前日闹了肚子,没能报上名,这才来郡港试试,为人父母,总不能让错过了啊。”

  老大爷还是有些愤愤:“哪那么容易上,你想得美。”

  正好这时,那排队的父亲回来了,老大爷离开队伍,骂骂咧咧地走了。

  中年汉子松了口气,低头看了自家乖巧的小儿子,蹲下身子,认真地看着儿子,叹息道:“儿啊,这次可不能再吓得不说话了,家里没钱再给你交一次学费了。”

  六七岁的小孩儿豆芽菜一样瘦小,有些瑟缩地点点头。

  “请问要买些鱼干么,”一位软和温柔的女声突然问。

  ……

  渔家女阿菜提着一篮小鱼干,用羡慕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少年儿郎们,靠上前去,说这排队时间甚长,问他们要不要卖些小鱼,垫垫肚子。

  这些熏鱼坊不收的小鱼都是细细去了脏腑,棉籽油裹了炸出的,因为渤海郡种棉织棉,如今棉籽油已经是豆油之外最受欢迎的油,即使大夫说此油吃多了可能会不育,但它也是油啊,价格比豆油便宜多了,而且也不可能吃多,便是她家,一月也吃不了一两次呢。

  阿菜光是闻着小鱼干的味道,就一直吞口水,但她也舍不得吃。

  母亲说了,这鱼干的钱,是将来给阿弟备着的学费,要让他当人上人,就是那种可以在港口管上几个泊位的大老爷——她有些不以为然,阿弟才两岁,话都说不清,还大老爷呢。

  生意不错,她嘴甜,有很多人直接拿出了蒸饼来拒绝她,但也有人拿出钢钱,给孩子买了一两二两。

  阿菜卖了两篮子小鱼干,身上已经有了快三百六十多个钢钱,足有三斤多重,但她步伐极为轻快,不但不觉得重,甚至觉得自己还可以现再背几袋钱跑起来。

  终于,她走到了队伍尽头。

  这时,伏案写字的官吏正好抬头,与她四目相对。

  “是你啊,”四测玩家温吞吞甩着写得酸麻的手臂,看着这个有着一面之缘的少女,“你也来报名的吗?”

  阿菜有些惶恐地摇摇头,随即,又反应过来:“我,我一女子,也可以报名吗?”

  “为什么不可以,”温吞吞笑了笑,“只要不聋不哑,学费一百钱,试学二十日,考不过,就得明年再来,学费不退,入学先测知识水平,不过你们一般没有知识,会写文识字的,都去中学了。”

  阿菜有些颤抖:“只要考过就可以为官吗,可是,我、我是女的啊?”

  “渤海公也是女的啊,”温吞吞笑道,“再说了,上党也有女官,只要你学,只要你来,没什么不可以的,拿户籍来报名就可。”

  “那、那……”阿菜不知哪来的冲动,就要将口袋里的钱全部倒出来。

  就在这时,身后一名男人怒道:“你是要插队吗?”

  瞬间,旁边的红袖套们同时投过来火热的目光——他们超想行使这短暂权力的。

  阿菜猛得一个机灵,带着钱就飞奔而去。

  温吞吞笑了笑,淡然道:“下一个。”

  后边的男人衣着不凡,面容儒雅,小孩子八九岁的样子,他拿出户籍,给他看。

  “青州东莱黄县人?”温吞吞皱起眉头,“这青州,跨区了啊。”

  那男人似乎早有准备,立刻拿出了东莱太守鞠彭的荐书,温和有礼地道:“太守于我等言说,可于渤海郡报名。”

  好吧,温吞吞有些无奈:“学费带了吧,先说,孩子太小不能住校的,至少要父母陪同……”

  “已在郡港买了小院一处,这是地契。”男人准备非常充分。

  行吧,温吞吞写下名字,伸手一指:“那边去,有人带你们领书本。”

  男子瞬间面露喜色,带着孩子就走了。

  他的儿子还好奇地问:“阿耶,这就过了?我们能留下了么?”

  “还没有,以后吾家能否兴盛,便要看你能否早日考上中学毕业了……”

  “孩子定不负所托!”小孩子说得非常大声。

  “不愧是吾家麟儿!”家长超开心的。

  “那阿耶,今晚还可以去吃炸鸡吗?”

  “……”

  ……

  忙了一整天后,第二天,温吞吞终于有了些闲暇,便开始迎接带着孩子,迎接的大日子。

  小学大部分都是思维敏捷,学习速度快的庶民,而能上中学的,基本是庶族地主家的子嗣。

  看到面前这些最大最小相差足有十岁的学生们,温吞吞拿起稿子,开始了将来会让学生们最讨厌开学演讲。

  -

  青州被北方收入手中手,在东莱太守鞠彭的鼓动下,青州七郡至少在明面上,服从了渤海公的统治。

  在被苟晞、王弥、曹嶷这些人折腾了七八年,青州一直在战乱之中,百姓生活困苦,士家大族们纷纷南渡,留下的也是成天心惊胆战,如今能到渤海公治下,他们其实是很松了一口气。

  这种情况下,别说魏瑾只是分发闲田荒地了,便是真让他们出出血,拿出上好的土地来,也不是做不到。

  但统治一地,需要时间,魏瑾暂时让东莱太守鞠彭暂代青州刺史之责,然后让他清点各地土地人口、世家普系,为进一步深耕此地做准备。

  如今北方的治下,不再是依托本地豪强,而是会派出上党培养的官吏,统计人口,盘点土地,然后便有闻到味的玩家过来搞事业,刷贡献。

  东莱太守鞠彭从投入魏瑾门下,就开始说动本地豪族,述说了北方的好。

  但是!

  效果太出意料。

  北方的好还用说吗?

  去年连下了一百多天的雨,秋粮绝收,却没有大饥荒,是因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倚靠着渤海郡,还不是因为有南方的大船运粮,加上北方渔货的晒制法也传到了青州,这才免于饥馑,更不用说因为靠着渤海郡,他们早就把至亲儿女送去那边,一是购货备货,二是图个平安。

  他们更想要的事情,就是能不能进入北方治下的学校——如今大家都已经知道,北方用人,大多用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极为排外,但是在收入学生这点上,却是不拒的。

  鞠彭自然也觉察到这一点,立刻上书渤海公,希望魏瑾能在青州也治学。

  魏瑾手上的老师暂时没有那么多,而且学校要输入各种思想,扩大了不好控制,于是大手一挥,干脆给了鞠彭一个特权——他可以推荐青州子弟前去渤海郡入学报名。

  这个权力可就太大了,鞠彭喜得眉开眼笑,然后就是写推荐书写到几乎崩溃,不得不在后边让人雕版了自己的字,开始直接印刷,只在姓名、籍贯处留白。

  如今他的一张推荐书已经高达万钱,连辽东都有人想来买。

  局面打开了,后边就好操作了,鞠彭有渤海公当后台,几乎立刻就成了青州士庶贵族的团宠,但他可一点也没有飘起来,反而兢兢业业地一县一地巡视,把北方派来“巡查员”安置到各地郡县。

  天下大乱时,各地郡县都被豪强占据,司法、税赋,都在他们手中,魏瑾并没有急于攻伐,而是先派出人将郡县的架子搭起来,清点文书、户口,为将来做准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4页  当前第1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9/2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无论魏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