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无论魏晋_分节阅读_第113节
小说作者:九州月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20-09-06 15:58:57

  随后便找了一家驿店,将车马放下,上楼吃食。

  楼上人满为患,而这里的人都在谈什么“工坊”。

  “什么工坊?”

  “工坊,是铁坊,”被问到的神色激动道,“有渤海郡治来的奇人,愿意让我们一起出钱,共建大坊,到时出钢贩卖,所得之财,出钱之人皆可分得。”

  “……”张宾理解了他的意思,但又觉得无法理解。

  上党之钢,渤海之铁,都是南北有名的好货,供不应求,若能开一铁坊,必然是不愁卖不出去的。

  但这种好事,世家大族必然趋之若鹜,他甚至都愿意去参加,为什么会让这些小民也来参与呢?

  这些小民,又能拿出多少钱?

  张宾把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好像是因为最近开的坊太多了,那些大人物钱不够了,便便宜了我们这些小人,”回答他的酒客不无自得地道,“就这,也不好抢呢,也是因为人手不够,才让我们用的劳力去加入。”

  张宾皱起眉头,质疑道:“说得如此好听,这不就是给不出工钱,骗人入伙么?”

  “胡说!”那酒客瞬间大怒,“他骗我们又得什么,再说了,前岁大乱,又有天灾,全靠渤海公派来的仙徒治下,才让我等免于饥馑,如今别说有利,便是一文不出,我等又岂会舍不得一点劳力相助?真是小人之心!”

  张宾被一番抢白,一时无言,闭上嘴,喝酒吃菜。

  这菜甚至美,酒甚美,肉亦美。

  且价格都算公道合理。

  张宾却有些心颤。

  这要前些年,知这肉酒,皆是士族能享之物,普通人粮食都不够,又如何会去制酒?

  如今这区区一县,却可在酒肆中供得来客尽享受……

  这其中的内涵,真让他不也想像。

  他自小博涉经史,胸怀大志,但家族却只是郡中士族,成年后亦只能任一幕僚,难展长才,而这些年他见过的英杰里,石勒是唯一有志好学,能屈能伸的英雄人物。

  先前石勒还是各种抢掠,如今却已经有安心治下的志向,只要自己的精心辅佐,未必不能助他成就大业,再得从龙之功。

  可是这上党魏瑾,又是从哪个天上掉下来的人物。

  为何便有如此多皎皎人物,甘愿为他驱策?

  他又想到石勒,明明他如今的行事作风已经在自己的谏言下越有章法,可……可真的来得及么?

  他陷入了深深的怀疑。

  -

  “这才两个月呢,钢铁就开始爆了?”看到各大玩家们上传的建设视频,魏瑾转着指尖的羽毛笔,有些咂舌道。

  “是的,还有,油坊也越来越多了,油底泥需要尽快拿去铺路,否则溢出储备池,会造成大量污染。”单秘书给她汇报,“以及遵化的铁矿已经开始堆积,那里的水利已经运用到极限,需要更多的人力去碎矿。”

  铁矿石需要打得细碎如粉才能熔炼,这其中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如今这是北方最缺的人。

  “那些士族应该还有人力,可以释放出来。”魏瑾摸着下巴。

  她是高门混过的贵女,知道士族治下会耗费多少劳动力。

  以她家以前为例,她一个小女孩儿,需要两奶娘,四个贴身婢女,六个打扫清洗刷的精使仆人,两个做衣的绣娘,一个专属车夫。

  更不用说家里跑腿传消息的小厮、劈柴烧火的帮厨、看六个大门小门三班倒的家丁、养马的奴仆、管理财货的管事、以及园丁、粗粗算一算,一个高级主子的奢侈生活,需要至少三十个人来维持。

  差不多就是一个独立的生态圈。

  “要怎么放?”

  “当然是修个大城,”魏瑾指尖轻轻圈着地图上的治所所在,“第一第二产业总是有上限的,但服务业没有,避免这些玩家把事情搞杂,我们应该构建完整的生态。”

  “你的意思是……”单秘书很称职地问。

  “可以修个大点的林园,类似于大观园那种,里边要有每季都可以看的花,有新的歌舞戏剧,有大量的调料,甚随时有好吃的外卖,蛋糕饼干沙琪玛,都给上来,新的衣服绣花店铺,都开起来,有热水淋浴,活动中心,诗会地点……然后在里边筑房,卖给士族居住,并且告诉他们,进不去这里住的,都是低等士族。”魏瑾歪了歪头,缓缓道,“你觉得北方的士族,会有多少不愿意来?”

  最关键的是,这里有人脉。

  幽州目前还是大量被士族控制,想要剥开这一点,就需要他们离开自己的土地。

  人类是喜欢享受的,就算他们还会有人在老家留守,但这些人,已经不足以扣住那么多的人力了。

  而年轻一代,在她的治下,她有把握熏陶出更多的崔家兄妹,掌握了未来,就更好处理了。

  单谦之点头夸奖了她的想法,同时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你是不想玩家都往海边窜吧,浪费人力,所以专门把人划过来搞第三产业。”

  “嗯,也有这个原因。”

  玩家们不是没想过干服务,只是如今还是魏晋风流古代,能享受服务的,士族自家就已经到了极致,玩家的小打小闹,没有意义。

  但把他们聚在一起,那就大大的不同了。

  有钱人越密集,能搞出的花样就越多,玩家们在这点上,想来是不会让魏瑾失望的。

  反正老的小的,都得一网打尽,她才安心。

  -

  辽东,襄平。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希银发现,自己还是先前还是太想当然了一些。

  他虽然知道东北大米的美名,但没想到水稻这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在辽东种出来的。

  这边太冷了,这都农历的三月中旬了,气温才八九度,而水稻的发芽温度在十二度,后世时,这里要农历四月霜期才会过去,温度才会回升到十二度,和水稻的生长季节不合。

  而如今是小冰河时期,气温降低的更严重,要直到五月份才会暖和起来。

  他毕竟没务过农,去问了专家,才知道后世的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先在温暖的棚里把苗育出来,等气温回暖种到田里去,二是种抗寒的水稻,但需要很长时间的选种。

  翻译过来就是,今年别想了,来不及了。

  “怎么办啊大佬,现在来不及育苗了,而且就算育苗我们也没办法种了,因为没有那么多暖棚,这里的人也不懂,只能看明年,可是这次活动只有一个月,要不然我们还是去挖矿吧,这里矿超级多,我觉得……”

  “今天李成又送来多少人?”希银打断他。

  林钟期愣了一下,但立刻回过神来:“好像有三千多,对了,这些日子东夷的扶余、濊貊和靺鞨人都打起来了,黑水、粟末部落都想向你买钢铁,愿意用人来换,要是答就的话,我们应该可以有三万多人,这些你要怎么处理啊……”

  如今的东北虽然荒凉但并不是没有人烟,在黑龙江、吉林这两处地方,有一个叫勿吉国的国度,是渔猎文明,和百越山中的蛮人一样,有部族有图腾,但没有文字,建立的国家也是松散的联盟。

  但这就是意外之喜了,纯赚到,因为只要是人,就会需要盐铁,需要布匹,需要粮食。

  先前渤海郡的贸易最远只到高句丽,而希银过来之后,才发现东方还有一支被忽视的力量。

  “种不了水稻,就种高粱和粟米吧,这些产量也不低,”希银很淡定地道,“辽河的黑土地极为肥沃,这些人愿意过来开荒种田,也是理所应当。”

  “所以我们要贩奴贸易么?”林钟期一呆。

  “什么叫奴隶贸易!”希银白他一眼,“我们这是支援东北的建设开发!这些人是我们从其它部族里解救出来的无产阶级,给他们带来新的生活,等这些人会说我们汉话了,能沟通了,就放他们回去,他们能带过来一窝,又不限制人生自由,是他们不知道回去的路,我们才暂时收留他们。”

  “好吧,您说是就是。”林钟期不敢多说。

  “如今辽河平原依然是我们的开发主力,选种要开始进行了,”希银扭了扭头,“港口可以建一个,这里的渔业资源不能浪费,我们和渤海圈比,最重要的就是场面大,势力强,这可是一郡之地,人要我们不乱,那前三怎么都有一局。”

  “您说的对。”

  “另外找懂选种的人来,特早棉和东北的稻米,都要安排上,”希银淡定道,“这里的三倍时间,简直就是农业的天堂,我们后路要准备好,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

  遥远的国度里,一只巨大的船队已经开拨,严江正在写航海日志。

  航海并不是画一张图,而是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边要记录时季节、坐标、洋流、水深,还有岛礁的分布,是航海时代最重要的东西,在后世,航海日志是一个家族最贵重的东西,哪怕船回不来,只要带回一本日志,也能飞快找到支持出海的人,东山再起分分钟而已。

  这几个月里,愿意和他一起去东方的船子已经超过了四百艘,甚至还有很多听到消息的船正在过来。

  他们原意和他一起去东方,这其实是件很冒险的事情。

  但航海本就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为了利益,可以让人置生死于不顾,更何况,他们本身大部分都是要趁季节过大洋去印度贸易的。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日子的接触里,这位大佬,就是个航海的专家——他用面包渣压紧,再重新烤一次,就做出了非常适合航海的饮食,饼干,用苹果治疗脓血病。

  而他对星向定位的了解,那一串串奥妙数字的解析,更是让一种让他们痴迷的智慧。

  如果这样都是骗子,那他们也认了。

  按他的安排,这次的船带满食物和水,直接去往印度,随后在锡兰补充胡椒豆蔻丁香等香料,再直达东方。

  香料是如今东西方通用的硬货。

  哪怕这些船里只有十艘回来,只要里边装着货物,那就是大赚。

  ……

  同时,严江在网上挂了组队信息。

  他需要有人在琼州建一座城,做海上丝路的起点。

第122章 借鸡生蛋

  四月时,魏瑾便进入了超忙碌的阶段。

  不只是因为北方的春耕人手,更是因为各地的游戏玩家们骚操作太多。

  有的地方玩家和士族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快要无法调和的地部。

  好在渤海郡的士卒及时起到了定神海神针的作用,在各种投资风潮里大亏特亏的士族们除了修养生息之外,唯一的选择就是收拾包袱离开。

  中原战乱,衣冠南渡在今年已经达到了最高潮,魏瑾的北方是小地主、普通庶民逃亡的首选,而中上的士族逃亡方向,则是南边东吴、荆州之地。

  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因为魏瑾治下并不保障士族的高级权益。

  按晋朝的规定,士族有八大赦,可以做高官,有免税的权利,可以荫户(让奴仆也不交税),可以和当地对半分盐铁山川资源。

  但魏瑾可不会搞这些麻烦,凡是来渤海上党等郡治下的,通通和庶民平等,不愿意遵守的就别来,来了犯事就跑不掉。

  没有了特权,又没有才能,很多士族在魏瑾手下过得日渐潦倒,时常在去信时唾弃这里与胡地无异。

  这事情被大量士族贤人指责,却拿她毫无办法。

  而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却是极欢迎这些士族前来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4页  当前第1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2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无论魏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