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蒸汽大明_分节阅读_第188节
小说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6 MB   上传时间:2020-08-30 14:07:34

  令人震惊,如何才能让一个封建王朝顶尖的人,有着似乎远离社会文化阶级一切烙印的目光。

  一个掌权几十年的皇帝,一个深宫长大的人,熟稔于人心、权力与争斗,却又偏偏像是烈日荒原上赤条条奔跑狂笑的人类。

  他点头称赞:“确实挺美的。”

  但俞星城有些无礼,她没有收回目光,俞星城也忍不住去观察皇帝。他容貌上还是跟宁祯长公主有几分相似,不太对称的圆脸,梨涡,只是他眉骨更加隆起。

  皇帝看到她回望的目光,忽然笑了:“你像是能看穿很多人似的。”

  俞星城不知该如何回答。

  皇帝:“啊,继续说。”

  他提起衣摆去坐在了须弥座中间的盘腿椅上,长公主依旧靠着扶手而坐。

  俞星城一拜之后又坐在了绣墩上。

  皇帝:“学学你堂姑说话。她就不怕得罪我。”

  想起俞敬唯那说话方式,怎么看怎么都像是能跟皇帝打成一片。

  俞星城抿了一下嘴角,笑道:“可姑姑也与我说,她可不敢做封疆大吏,只怕要与皇上在书房里打起来。”

  皇帝大笑:“说不定。我可打不过她,真怕头发都被他薅了。我问你,你觉得苏伊士河,咱们拿得住吗?”

  他一下子扯回正题,幸亏俞星城反应也快,她摇了摇头:“未必。依我之见,哈丽孜太后一死,其实更是奥斯曼帝国的改革派已死,奥斯曼成为统一多民族王国的路已经断了。现在无论如何都证明,西式帝国已经不再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了——我所说的西式帝国,更像咱们周天子时期,一天子诸王分封的模式。再加上奥斯曼帝国失去希腊之后,国都更是在英法俄刀刃之下,若无强人再度引领改革……百年后或许就会灭亡。”

  皇帝:“百年后?英法诸国都已快要兵临城下了,还要百年后才会灭亡?”

  俞星城点头:“这与这些国家的殖民扩张手段有关。他们并不想要殖民地成为国土的一部分,因为国土意味着税收与庇护、权利与人民,但他们只是想吸血而已。既然吸血,只要让血液聚拢到奥斯曼皇帝那里,他们只要压榨奥斯曼皇帝就可以。这样一是效率高,二也能转移部分骂名与矛盾到奥斯曼皇室,三则是社会没有巨变激荡,就会让普通百姓觉得忍一忍日子就会恢复正常,所以这些殖民国家,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古老帝国的存续。”

  皇帝托着下巴:“你说的就像是曾经在这样的国家生活过似的。很有道理,我听说过他们一切都以利益为重,效率为重,不能把他们想象成皇帝与国王,而是要像分析有兵有权的富商一样分析他们做事的道理。”

  俞星城:“正是。如果从这样来思索,其实世界上几乎大部分国家都会是它们的猎物。富饶的国家如果有军力傍身或者路途遥远,对他们来说就像是需要撬开壳的肥美扇贝,或高枝上的水果;弱小的国家哪怕不富裕,但土地、树木与人,也都可以变成货物,就像是打捞时顺带入网的虾米,虽然肉少无味,但也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

  皇帝垂下眼睛:“哪怕我们比如今的奥斯曼还要富强,也会成为扇贝?”

  俞星城露出微笑:“每个国家都是捕食者和猎物。未来几年,或者说乐观一点,未来十几年内,他们还不会对大明发动大战。一是印度不在,苏伊士运河未通,不论英法两地,前来攻打的航程都让人受不了,他们想绕半个地球来奔袭,还没这个本事。二是,一群猛虎嘴边还有可以争夺的食物,待到奥斯曼无肉可吃,以及他们内讧暂时结束,或许才会来继续向大明磨刀。但这都是迟早的事。”

  俞星城眼里透出一点沉重,但这沉重像是看透了一切的规律,又选择去接受它。

  皇帝:“大明不变不行了,你说得对,迟早会来的。甚至他们会牵着手,一同对我们磨刀的。”

  俞星城点头:“是的。拿目前来说,我觉得我们应该用更和平的办法,先去拿到奥斯曼帝国中的技术。谁都知道奥斯曼在飞艇与沙轨技术上的成熟,但这些都是改革派多年的成果,等到宗教派上台,很有可能会因为古兰经中没有这些,而去毁灭技术。越是遭受欧洲各殖民大国而来的压力越大,他们就会愈发保守,愈发可能毁坏这些技术。”

  皇帝抬起眉毛:“和平的手段?”

  俞星城看出来他想听更不客气的说法,于是清了清嗓子:“看起来和平的手段。先买后抢,排挤,挖人,偷窃,毁掉,什么办法都可以。”

  皇帝笑了:“非常和平。”

  俞星城咬了一下嘴唇:“或许是臣天性卑鄙,但不得不卑鄙。波斯的雄狮落入暮年,我们要尽快忘了友谊而去接手。再说了,与塞利姆亲王的友谊,是与改革派的友谊,与如今的奥斯曼已经没什么关系了。未来一百年都是技术的时代——”

  皇帝又问她:“你认为大明朝甚少有过崭新到无与伦比的技术,是因为什么?要知道汽船与鲸鹏都并非我朝发明,你是否认为是那些东印度公司一样的集团,人们对铜臭的无比向往,才造就了这些新技术。”

  他思维很跳脱。俞星城想了想道:“听闻蒸汽技术诞生要比实用的要早很多,鲸鹏汽船也都一样。我认为是需求诞生技术,只是那些国家释放了人们的需求,允许了市场的生长,才一步步让技术走上台……这只是臣的一点点拙见。只是在大明,人们的生活已经向蒸汽火车般无法停下来,技术也会渐渐出现。不过日后,技术越来越难以从头开始了,都像是皇上身下的须弥座一样,没有基座就无法向上。我们去奥斯曼去夺,去抢,就是为了抢这个底座,为了以后再有任何技术,我们能够跟得上。”

  皇帝抬手拍了拍膝盖:“好。好。印度日后呢?”

  俞星城立刻道:“这事儿臣也只能分析利弊,做不得决定。印度若早早扼杀,日后他们必定会无力反抗下一次来进攻的英人,但我们也可能会把他们变成大明的殖民地——”

  长公主有些吃惊,她到一半就有点跟不上皇帝的思维了,但对面的俞星城,仿佛像是皇帝抛出了一个词儿,她就知道他心中的担忧,他想过的策略。

  皇帝:“英人都做不得,最后还被驱赶,我们也未必能从印度榨多少油水。”

  俞星城说话愈发不客气了,转头指向那地球仪:“八十年内,这球上的每一块地都会被榨出油水。这是趋利的必然。”

  皇帝看向那随着灵力缓慢旋转的地球仪:“要这样,就要先杀拉克希米,而后挑动印度内战。”

  俞星城:“这是我的建议之一。优势,大明防了可能崛起的外患,亦能输出大明的船只产品,让印度替我们去做那些利润较低的厂子。缺点,印度无力自保,如果我们力量不够,印度可能迅速会被英法夺回,变成别人的刀。建议二,助拉克希米坐稳,却又隐隐压制印度,使它永远能够在大明的下游,却又能够自成力量,做我们的属国而不需要我们费心经营。缺点,印度稳定后亦有可能挑拨周边关系,酿成动荡祸乱。”

  她说话更加简单,一开始还会解释自己话语中的某些词语,现在已经默认皇帝能够理解他的想法。

  皇帝拍了拍膝盖,半晌道:“果然,不只是你出使的国家,你对西洋诸国的历史文化都有涉猎,也了解他们的政治啊。”

  俞星城还没厚脸皮到这样的夸赞都可以应下的地步,她正要抬袖自谦。

  皇帝:“我没想错。你该去士官学府。”

  俞星城心里一惊。

  皇帝似乎把她的反应看在眼里,笑道:“不是去跟傻小子们读书,而是去做先生。”

  作者有话要说: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俞星城。

第200章 恐惧

  俞星城愣了半刻, 但她遇事还是有静气,并没多说什么,只抬袖道:“若皇上认为臣该去, 那臣便愿意倾囊教授。”

  皇帝笑了:“没有才疏学浅的客气话?”

  “臣要是才疏学浅,皇上还肯让我去教燕王殿下。”她笑起来:“那燕王殿下成什么了?他好歹是我近两年来的上司, 我可不敢这样说他。”

  皇帝大笑:“我要你教的更细, 更深, 是真的做到倾囊而授。你会见到的,士官学府这次只有四十人,要求文武俱全, 不问出身, 年级很轻,朕挑选的很仔细,保证这四十人中没有两个背景能力家世相似的。若是可行, 便是要在大明四处落地,废掉那些书院、私塾, 甚至连科举也动摇。你听到这样的话, 怕不怕。”

  俞星城摇头:“不,我知道这一天必定会来。只是皇上不该只考虑最高等的学府, 更应该考量如何将官学官塾扩大,如何保留六科的学府, 如何去规范那些以做工人为目标的学徒。技术上我们需要须弥座,学子上更是如此。”

  皇帝看着她, 半晌道:“你该早生二十年。不过二十年前, 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像你一样,只是他们老了或死了。他们不能永远年轻,但朕能。”

  他像是在说自己永远都是斗士。

  皇帝:“士官学府中的学子们, 都会像你一样年轻,你要教他们所有人。我说的是包括太子。他也很年轻。”

  俞星城有些拿不准皇帝提及太子的原因。

  她总觉得皇帝又像是偏袒燕王,又像是把太子轻轻放着。也难怪小燕王之前总自我怀疑,怀疑他不过是皇帝用来打磨太子的工具。

  俞星城也不敢问。他之前说的“年轻”这个词是夸赞,对太子也是夸赞吗?

  那她如果作为先生,是否也不能对小燕王或太子任何一方偏袒,是否皇帝也会观察她对两位殿下的教导?是不是皇帝心中还有一杆秤,等着士官学府的生活来做衡量?

  俞星城心中思索,点头:“如果要做先生,那必然也要仔细了解所有的学子。”

  长公主似乎张口还想问她什么,皇帝却摆手,他起身走下盘腿椅,对孔元节一挥手。孔元节微微一愣,忙提起衣摆退下,槅门合上,皇帝站在了地球仪前,他道:“你说西式帝国必然走向末路这话并不完全对,因为在这颗金球上,王国也都走向了末路。我听说法国人绞死了他们的皇帝,虽然又有了新的皇帝上台,但似乎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我也听说大不列颠岛上,各种党争也在钳制着皇帝——”

  俞星城震惊于皇帝所说的话。

  皇帝:“不许说任何虚话,不要引用任何一句圣贤之语。没有一个圣贤活在现在,但你我活在现在!”

  俞星城哑口无言,半晌道:“您想问什么。”

  皇帝抬起手指,拨弄着镶嵌有太阳的那个环带:“问路。到底哪条路才能让大明免于成为被撬开的蚌壳。”

  俞星城咽了口口水:“连最激进最不可饶恕的路,也在这个交叉点?”

  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绞死皇帝,将帝制踢进故纸堆里的路,也在皇帝的问话中?

  皇帝笑起来:“这时代,没有哪条路是不可饶恕的。”

  俞星城觉得自己的脊梁骨都在发颤,她咬了一下牙关,轻声道:“或许皇上想错了,我们的路没有那么多可以选。”

  皇帝看她,似乎因为她没懂他的意思,略微露出几分失望,似乎甩袖要走开。

  俞星城也顾不上,竟然伸手一把抓住了皇帝的衣袖。

  皇帝被拽的趔趄一下,他转过头来,俞星城机关枪般道:“且不说大不列颠的皇帝仍然有极其强大的实权,各个殖民地都归属于皇室;而拿破仑早已为自己加冕为皇帝,继续坐在皇位上,已然告诉世界,想要让世界不再有皇帝,那还没到时候呢!这还是那些国家的政治,但他们不是我们,他们皇室亲缘关系复杂,宗教意识相似,他们对于战争的概念也与我们并不类似——皇上,我们在的地方,是经历过灭国之战的。”

  俞星城盯着那颗旋转的金球,她忽然抬起手,手指尖碰到了这座复杂地球仪的外侧,灵力流淌入其中,地球仪开始反向旋转起来,将大明所在的那一面朝向皇帝的方向:“土地稀缺,灾害频发,地缘复杂,强敌环伺,这是我们与周边几个国家的现状,这一点是天定的,无法改变,这也注定了帝制或帝制的变形,永远会在中原生根发芽。历朝历代未让中原分裂——不只是土地上无法分裂,更是意志上无法分裂。这不是历朝历代皇帝们的选择,而是必然的结果。不做这个选择的,终将会被淘汰。”

  “与祖宗江山无关,与圣贤鬼神无关。以我拙见,这是谁也无法撼动的必然。拥有类似环境的国家也有不少,他们也都必然的走向了更强势、集中且抱团的政治。皇上,您的想法是危险的,危险不在于野心,而在于看的还不够深。您或许太愿意去变革,太想要去夺取未来,但未来允许推动,却不允许狂想。”

  俞星城松开手指,地球仪开始恢复了旋转,她胸口有些起伏,也顾不得道歉,一发狠,道:“更何况这样的变革,既要自下而上,更会有几十年波动且不稳的时期,大明经不起——”

  皇帝看着她:“我是个疯子对吧。”

  俞星城摇头:“不,您是……您是……”她一时竟说不上来,皇帝的胆大与聪颖令人吃惊,他哪里得来这样多的知识,他如何身在帝位去做如此深切的思索,他已经超出了时代,俞星城甚至无法去评价他。

  他内心的激荡,使得俞星城亦能感同身受,她仿佛如今就站在齐腰深的湍流之中,望着上游的皇帝。

  皇帝:“朕很喜欢你的说法。朕不知道朝中还有几个人,还能像你这样,不用典不说经,却只从原理去说服人。你的话,朕听进去了。万历、圣思二朝,千万人助我大明走至今日,助我大明脱胎换骨,朕知道,或许那次还不够,朕必须接过血淋淋的责任。朕今日这样唐突问你,你害怕吗?”

  俞星城站在地球仪前,她听到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她甚至忘记自称臣:“害怕。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也不知道怎样的选择是对的,我与您说的建议,如今细想我并不能承担这每句话的后果。我或许也很无知,也很片面。世界太大了,我……”

  皇帝伫立在纱帘旁,他长长的衣袖快垂到地面,殿门未开,却有微风吹入,拂动了他绘竹的衣摆与片片纱帘。他道:“害怕就对了。当朕少年时期决定踹开那些讲经的老棺材,当朕、不,当我扔掉孔圣的书本,睁开眼去看这一切,我便发了疯一样去想,去学,去看。几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随即又抬起袖子笑起来:“恐惧是福。你要好好享这份福。”

  说罢,皇帝竟然就将这谈话戛然而止,挥袖走入了纱帘之中。长公主像一座石雕似的坐在盘腿椅旁。

  俞星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这道门。她走进这道门之前,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皇帝向她发问——是否没了皇帝,大明才能继续走向富强?是否已经到了要选择路的时候?

  俞星城现在想起来自己早年间,在应天府时发生的诸多事情,更是遍体生寒。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发问,是否自下而上的反抗与内部外部的斗争早就开始了?她离开一两年,并不知道那静水下的搏斗是如何的激烈,会不会大明朝内部早已有了推动向下一阶段的驱力?

  但新的就是好的吗?推翻就必定会有光明吗?退潮的是否还会重来?

  这不是英雄传说,不是童话故事,从来没有那种大决战之后的晴朗天空,从来不会有翻篇那样立刻改变的美好生活。

  皇帝对太子,对小燕王的态度,是否是他在这十字路口的前路,那她要去到这士官学府,到底要教些什么,引些什么!

  她连王公公一路叫她都没听见,直到王公公忍不住拔了一声:“俞大人!”

  俞星城猛地回过神来,才发现孔元节站在抱厦那儿,朝她一行礼,他似乎本有些话要说,面上和气笑着,却瞧见俞星城脸色不对。

  他们内监也不敢上来直接扶俞星城,幸而王公公眼力好,总觉得俞星城和皇帝聊这么好一会子,不论是官场还是婚姻,总是要青云直上的征兆,他不敢怠慢,让两个宫中女官出来陪同,本来是要让她坐轿子到西华门的。

  这会儿孔元节一招手,两个女官靠过来,看俞星城面色苍白的模样,要抬手来扶她。

  孔元节:“俞大人怕是也累了,宫里也有几顶软轿——”

  俞星城眼睛却一下子像点星黑玻璃珠子似的,站直抬袖道:“不必扶我。”

  那两个女官不自主的连忙福身跪下了,等身子矮下去才回过神来,只觉得俞星城面庞质弱清丽,一身官服,目光却怕是比皇后还要威严——相较宫中各位娘娘的傲气,她更像是块朝中铁板,内阁铜牙似的吓人!

  俞星城理了一下袖口,脸色沉静下来,目光却依旧如电,对孔公公抬手一礼,便道:“轿子也不必,我还年轻,腿脚可以。劳烦孔公公了。”

  说罢,她便抬手跨过门槛,朝长长的宫墙夹道走去了。

  孔元节在门下立了好一会儿,直到看见那身影顺着宫墙,脚步不停的走远了。

  王公公抬眼看他干爹。

  孔元节叹气:“幸好你那怀表送的早了。当初送你去江南,办事成没成倒还另说了,结识了了不得的人,也算你当初那一趟没白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3页  当前第1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8/2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蒸汽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