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_分节阅读_第78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2 KB   上传时间:2020-06-27 12:07:53

  胤祯先是跟自家四哥商量,之后又去找了三哥,这事儿由三哥来提才是最合适的,而且从三哥的角度,也最容易说服皇阿玛办这两家学院了。

  胤祯去找三哥说这事儿的时候,表情极其自然,语气也尤为自然,很是不把三哥当外人的样子。

  本来上辈子他们就打了很多年的交道,晚年的时候也时常聚在一块儿,就是这辈子嘛,还没来得及共叙兄弟情。

  所以三爷就瞧见了一个相当自来熟的十四弟,明明是上门求他办事儿,却一副哥俩好的样子,一点儿都不拿自个儿当外人。

  搞得!得他还以为自个儿是不是忘了什么,明明从前也没有过多的往来,他与十四弟年岁相差很大,十四弟出生的时候,他都快从上书房结业了,等到十四弟入了朝堂,那也是从一开始就跟在老八后头,与他压根就没什么关系。

  说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可这兄弟之情也都是处出来的,他与十四弟就没这情分,当然了,在皇家兄弟送来就是冤家,没情分是常见的,结成死仇的那比比皆是,他与十四弟还没到结仇的份上,只是……不太相熟罢了。

  三爷被十四弟亲近自然的态度弄得有点别扭,以至于轻而易举就答应了十四弟的提议,等把人送出府去,往回走的时候才反应过来。

  他答应的有点儿太轻易了。

  倒不是这事儿为难到他了,而是被人相求,怎么着也得端着点儿吧,一口就把事情应承下来,既显得他没有长兄风范,也不容易让十四记他的人情。

  若是按照常理,他肯定得稍微端着点,推脱一二,才在十四的恳求下,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三爷晃了晃脑袋,也不知道是他着了十四的道,还是十四本性就是如此,自来熟的人虽然少见,但也并非没有。

  不过应都已经应下来了,多想无益,总不能再把人拒绝了去,再说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次有兄弟跟他这般亲近。

  说起来也是苦,额娘成为皇阿玛生下五子一女,他是额娘最小的儿子,上面还有四个哥哥呢,可能是个哥哥没有一个活下来的。

  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二哥身边有四弟,大哥身边有八弟,后来长大了,四弟后边儿多了个十三,老八更厉害,老九、老十,还有十四都跟在老八后头。

  可怜他也个皇三子,排行仅仅次于曾经的废太子和直郡王,后边一串儿的弟弟,迄今为止,一个跟他很是亲近的!都没有。

  他要是有丰富的经验,也不能被十四这一出给整懵了去。

  三爷没有与之亲近的兄弟,但是有文采,别看他对皇阿玛挺犯怵的,要不是皇阿玛,他也不至于背上告密小人的名声,这简直就是硬塞过来的。

  但是再怎么犯怵,这么多年也都过来了,不影响他上朝参政,也不影响他上折子。

  三爷考量了半天才下笔,这事儿没威胁到哪些人的利益,不至于会有什么人反对,皇阿玛应该也不会反对吧。

  皇阿玛那么多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些年阿哥所一直都很紧张,上书房那边也是,学生多了,伴读也跟着增多,每个学生还得配上好几个的哈哈珠子,上课占用的房间是越来越多,老师们也跟着增多。

  能留给他们上课的就那么大点儿地方,所以只能是越来越挤,很难协调得开,总不能师生跑到御花园去上课吧。

  紫禁城虽大,但里头待的人多了,也是一样的拥挤,要不然皇阿玛这两年怎么那么喜欢去畅春园小住,还不是觉得畅春园那边更为宽敞。

  皇阿玛有去检查功课的习惯,之前去上书房那是顺路的事儿,往后去检查功课,也还是在紫禁城边上比较好,皇阿玛多溜达一会儿,也算是锻炼身体了。

  也省得老人家总是殚心竭虑,不注意自个儿的身子骨,阿玛再怎么样,也是自己的阿玛,谁知道兄弟上位之后是什么样呢,福全二伯的下场,他可是亲眼瞧见过的。

第116章

  除了还在圈禁当中的直郡王和八贝勒,众兄弟都是四爷用惯了的,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也是如此,每个人是什么样的秉性,擅长哪方面的差事,能力如何,四爷心里头都大致上有个数。

  所以如今用起来也是相当顺手。

  这一点在前两年就已经有人察觉到了,最近的体会可以说是愈发明显了。

  除了已经习惯的胤祯,大伙,包括本来就跟在四爷身边的臣子,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适应。

  比如回京述职的年羹尧,他跟着四爷的时间不算早,但绝对是在十四爷前头,而且是坚定的四爷党,连自个儿的妹妹都在前几年的时候给四爷做了侧福晋。

  当然父兄的立场,年羹尧是没办法动摇的,但凡是有些底气的家族,都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两头下注,甚至是三头下注,都是常规操作,没什么可奇怪的。

  已经是四川巡抚的年羹尧,原本可以说是四爷手下的一名大将,既是心腹,也是不可被忽略的左膀右臂。

  但几年后再回京城,已经是隐形皇太子的四爷,手底下能用的人多了不少,而且还都不是平庸之辈。

  年羹尧本以为自己在四爷的阵营里是头一份儿的,十三爷虽然出身比他贵重,但被皇上闲置了好些年,实在帮不上四爷什么,自然也就不能跟他抢位置了。

  可十三爷这几年渐渐被启用,又多了个十四爷,而且这位让人摸不清楚的十四爷,还把九爷十爷一并给拉过来了。

  就连诚亲王可能都已经投到四爷这边儿了,前段时间诚亲王上折子请求建的两处学院,据说最初就是四爷跟十四爷的主意,只不过交给诚亲王去办了。

  这还不是投靠是什么。

  直郡文和废太子之后,诚亲王就是这些皇子阿哥们当中排行最高的了,如果连诚郡王都投靠了四爷,余下的那些恐怕也坚持不了太久。

  这对四爷来说当然是好事,甚至对他来讲,也是有好处的,自个儿站队支持的人夺得大位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他没站错队,之前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

  那就是付出的人越来越多,他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能收到的回报自然也就跟着缩小了。

  本来想借着从龙之功平步青云的年羹尧,要是能愿意那才怪了呢。

  一方面,年羹尧频频去四爷府上表决心,而且回回都不空着手去,以往八爷带给下人,都是把好处撒下去,用银子和权势来收买人心,但到他跟四爷这里,如今倒是反过来了。

  另一方面,年羹尧还寄希望于已经做了四爷侧福晋的妹妹。

  他是外臣,不能去见自家妹妹,只能让夫人前去帮着捎口信。

  相信这枕头风多多少少还是能起到些作用的,若是从妹妹这层关系上来论,他与四爷可不光是君臣,他还是四爷的舅兄呢。

  妹妹若是能有个儿子,将来说不定他还有当国舅的那一天。

  年氏自从进了雍王府,确实受到了宠爱,一度压过了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就是这两年,四爷前朝的事情太多了,无暇顾及后院,除了

  福晋外,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冷落,也包括年氏。

  只是这话她没法跟嫂嫂说,一是爱面子,二是说了也没什么用,父兄再是厉害,但不管是曾经,还是以后,也都管不到四爷身上去。

  四爷这两年忙于差事,但总有闲下来的时候,跟府里头的其他女子比起来,她最是年轻了,也最能等得起。

  自打十四退出,四爷成为众人心里的隐形皇太子后,就连后院的子嗣也都有人时常留意了,嫡子逝世的情况下,也就只能开三个庶子了。

  弘时是最先淘汰出局的,虽然是最年长的那个,但破了相,而且无论是性格还是能力都不出挑。

  剩下的那两个,从出身来看,肯定是弘历稍微高出来一点,再看性格和能力,弘历也比弘昼要强。

  但让所有人持观望态度的原因是弘历也就比弘昼要强上那么一点,纯粹是在矮个子里拔将军,弘历可没法跟当年的四爷相比,跟曾经的废太子比起来,也差了很多,甚至连当年的八爷和直郡王也比不过。

  这可不是大家欺负小孩子,已经八岁的弘历,可以说早早的就进入大家视线内了,跟四爷、废太子、八爷和直郡王八岁的时候相比,这位确实比不过。

  经历过九龙夺嫡的人,尤其是参与其中的人,让他们接受弘历是四爷的继承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意难平。

  在众人眼中还算年轻的四爷,大概是一心都扑到朝政上了,虽无太子之名,但早已有太子之实,虽然免不了有跟皇上杠上的时候,但这么多次有惊无险也都过来了。

  四爷专心公事,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是雍亲王府为什么整整十一年没有新生儿了。

  一直到康熙驾崩,四爷登记,府里也就才只有这么三个阿哥,跟先帝比起来,确实少的可怜。

  而这一年,四爷已经四十四岁了,到了做祖父的年纪。

  当然,如果拿老爷子当例子,四爷日后想再要孩子也不难,但寻常人到了这个年纪,再有子嗣的已经不多了,更何况四爷已经整整十一年没有一儿半女出生了。

  如此看来,将来的太子就只能在这三个人里挑了,弘历的赢面儿自然是最大的。

  就连弘历自己也这么以为。

  邈邈一黍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第117章

  大概是有恃无恐的缘故,弘历虽然还只是个光头阿哥,但自打出了先帝的孝期后,府里边就多了好几个侍妾。

  别看只是侍妾,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几个皇子阿哥被人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后院之事也不例外。

  按照规矩弘历只给先帝守一年的孝期,做皇帝的确可以以日代月,满打满算只需要二十七日即可。

  但四爷却是准备如同民间孝子一般,扎扎实实守够三年,朝政不可耽搁,但其余的方面,皆是按照孝期的规矩来,比如吃穿,比如房事。

  就连选秀虽然没有推迟到三年以后,但紫禁城却是没有打算再进人。

  不过他只这么要求了自己,对于妻儿而并没有做此要求,尤其是皇后,他与皇后是两辈子的夫妻了,又因着弘晖的缘故,所以但凡有可能,他都希望弘晖能再有一个嫡亲的弟妹。

  若是能培养成继承人最好,若是不能,这世上也多了一个跟弘晖血脉最是相近的人,于他,于皇后,也都是一种安慰。

  所以这三年他食素不要紧,皇后还是要好好备孕的。

  雍正元年到雍正三年,后宫一直都没有动静,弘历也知道,皇阿玛是在为先帝守孝,虽然这做法迂腐了些,但与他倒算是好事。

  若皇阿玛就只有这三个儿子,那大概是没有人能与他相争了。

  四爷登基之前的将近十年里,一直都是朝堂上的隐形皇太子,没有太子之名,但手中的权力早已超过太子之实,无论品性,还是能力都让人心服口服。

  至于登基之后,让人心服口服的还有四爷的心胸,先帝把废太子和直郡王关了十多年,都没想着放出来,四爷倒是有气魄,恢复了直郡王的爵位,又立废太子为理亲王,更重要的是还把人给放出来了,甚至交代差事给这二位。

  八贝勒要晚些,但也在雍正二年就被放出来了,而且还被委以重任。

  造船出海这么大的事儿,皇上只用了两个兄弟,一个是十四爷,另一个就是八贝勒了。

  十四爷在皇上登基没几天的时候,就直接被封为亲王,而且还领双俸,成为议政大臣,连名讳都不必改,其!其他的皇子阿哥,名字当中的‘胤’都改成了‘允’,唯独十四爷,还是跟皇上一样。

  尽管十四爷是总揽,但是某种程度上,八贝勒能够跟十四爷办同一件差事,就足以可见皇上对八贝勒的信重。

  如果说皇上在做隐形皇太子的时候,就足以让人信服了,那在登基之后,还有些让众臣摸不着头脑。

  先帝虽然也喜欢出其不意,但底下的老臣也不难揣测先帝的想法,即便是在储位之争上,也多是讲究一个平衡之道,总体来讲是有规律可循的。

  但新皇就不一样了,无论是造海出船,还是启用废太子、直郡王和八贝勒,甚至在很多的朝政安排上,都有些出人意料,看起来极为大胆,让人忍不住担心新皇会‘翻船’,但这艘船却乘风破浪,越行越远。

  一众参与其中的橙子也忍不住跟着心潮澎湃,他们几乎可以预见一个盛世的来临,而作为盛世的缔造者,他们这些臣子也将跟着皇上一块名垂青史。

  古来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最大的心愿和成就都莫过于如此了。

  所以继承人很重要,决定了盛世是否可以延续下去,有皇上朱玉在前,弘历这个隐形皇太子就做的不是那么让人满意了。

  品行不能拿来跟皇上相比也就罢了,就连能力也跟当年的皇上差距太大了,都是做隐形皇太子,尽管有年岁的差距在,但能力相差远胜于年岁相差,如此发展下去,就算弘历过了而立之年,也很难能向皇上当年做雍亲王的时候那样。

  不满意,实在不满意。

  弘历对自个儿倒是挺满意的,文武双全,既能把哥哥比下去,也能把弟弟比下去,他不光是把皇阿玛当做自己的榜样,还把已经过世的皇玛法当做自己的榜样。

  要说做皇帝,还得是做皇阿玛法那样的皇帝,皇阿玛虽厉害,但对自己过于苛刻了,处理朝政的时候比臣子都用功,省吃俭用,七品小官家的饭菜都比皇阿玛的膳食来得丰富……

  做皇帝做到这份儿上,在他看来,就很是没有必要了,那是做圣人的标准,何必拿来强求当皇帝的人。

  不过,他也就是在自家府上才会放松!松一二,在外面那也是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皇阿玛面前,想来不管是哪个做皇帝的,都应该希望继承人跟自己相像。

  弘历没觉得自己有恃无恐,甚至他觉得自己做的够多了,比起已经完全放弃储位的三哥,还有懵懵懂懂压根就没有争权意识的弘昼,皇阿玛应当更喜欢他才对。

  弘历已经把自己当作是皇阿玛的继承人了,所以无论是面对朝臣,还是面对兄弟,甚至是面对他的那些叔叔伯伯们,都底气颇足,有时候还会端着架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3页  当前第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8/8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