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代吃货生存指南_分节阅读_第40节
小说作者:可乐姜汤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07 KB   上传时间:2020-06-08 20:50:43

  她跟着姜舒窈踏进厨房。

  姜舒窈往厨房里扫了一圈,拿起一块后腿肉:“今天中午吃饺子吧。”

  “饺子?”谢国公府并不常吃饺子,其往往是过年的时候充当众多年节食品之一。

  “唔,虽然时节不合,但美味的食物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呀。”姜舒窈将袖口扎起,“最重要的是,做饺子很有趣。”

  饺子早在古代就有了,传说中原名叫“娇耳”,是张仲景为治冻耳症而发明的,日久天长被传成了“饺子”。

  不过来源出处并不重要,好吃就行。

  徐氏从未下过厨,最多煲汤的时候来厨房搅两下就当做亲自下厨了,一见姜舒窈这阵仗,不由得被震住。

  姜舒窈不管她在想什么,到了厨房就是她的主场。

  她净手后开始和面,做得熟练了,手上速度也快,不一会儿就揉出了软硬适中的面团,盖上湿纱布饧面。

  徐氏在旁边干看着,等到姜舒窈拿起两把菜刀开始剁馅时,总算找到时机开口:“弟妹,这种事情让下人来就好了。”

  姜舒窈“嘭”地把菜刀插在案板上,问:“大嫂以为我为什么喜欢做饭?”

  “呃……”徐氏看着那两把刀锋锐利的菜刀,绞尽脑汁想要接话。

  姜舒窈又不是考她,看她那副如临大敌地模样十分无奈:“因为我认为亲手做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此事听起来很玄妙,但从食材的处理到调料的配比,每一个步骤经由自己的拿捏,做出来的食材也会带上自己心意,这或许就是大家常说的‘自己做的饭就是香’吧。”

  徐氏从小到大都严苛要求自己大方得体,很少将想法表露在脸上,但此时此刻她脸上却露出怔愣的神情。

  “这么说吧,你可有自己做过饭?”

  徐氏摇头。

  “那你母亲可有为你做过饭?”

  徐氏再次摇头。

  姜舒窈无语,问:“那嬷嬷呢?”

  徐氏仔细回忆着,答道:“有过,在我儿时生病时,嬷嬷为我熬过粥。”

  时间太久远,姜舒窈也问不出什么,便放弃了,直接道:“我幼时生病时母亲会为我下厨做饭,不过不会做什么精细的美食,大多只是简简单单的白米粥或者蒸蛋。蒸蛋只需要搅散加盐上锅蒸,白米粥就更简单了,搁点碎菜叶,加点盐,滴几滴香油就行,可对我来说这些都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后来长大了,总惦记着生病时吃过的饭食,但自己怎么做都差了那种味道,哪怕是去最好的粥店也吃不到合心意的。只有回家时,母亲亲自熬的那碗粥才能给我安心。”

  徐氏安安静静地听着,似懂非懂。

  “所以我做的粥并非是什么人间美味,大概是阿曜看着我做饭,见到了我的心意,所以吃到了那份安心吧。”

  她说完,不留给徐氏反应时间,猛地落刀开始剁肉。

  徐氏吓了一跳,默默往后退了半步。

  剁馅的过程可以把猪肉中的血水一点点剁出去,提高了鲜味又保留了猪肉本身的质感,不会像机器绞出来那般糜软。

  肉要选用肥肉相间的五花肉,将嫩白的肥肉和鲜红的瘦肉剁碎,慢慢剁匀,做出来的肉馅肉香醇厚,嫩而不柴。

  姜舒窈挑了个厨房角落里失了水分的白菜,取菜心剁碎,挤掉水分以避免肉馅太水,影响口感。

  剁肉馅掌握好技巧就不会手酸,而且剁的过程十分解压,就是有点吵。

  这声音引来了在书房温书的谢昭谢曜,他们在厨房门口偷瞄,见到徐氏站在里面,十分失望,给对方使眼色打算撤退。

  姜舒窈刚好剁完馅,正在给肉馅调料,取麻油罐子的时候眼角飘到两个小不点的身影,连忙把他们叫住。

  谢昭听到姜舒窈喊他的名字,身形一顿,转过身小心翼翼地看徐氏。

  出乎意料地,徐氏并没有怪罪他们贪玩,只是对他们笑了笑。

  谢昭胆大,见状就跑进了厨房,谢曜在后边没能拉住他,无奈地抿嘴。

  “三叔母,你在做什么好吃的?”

  “饺子。”姜舒窈道,“快去洗手,咱们一起包饺子。”

  谢昭闻言一乐,噔噔噔跑去洗手,留下谢曜站在厨房门旁边,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阿曜也去。”姜舒窈道。

  谢曜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先看徐氏的脸色。

  “去吧。”徐氏点头。

  谢曜这才慢吞吞地离开了。

  他们回来时,姜舒窈已经利落地把剂子做好了,擀面杖在手上玩出了花,一按一转,剂子便被擀成了薄薄的圆形,一张接一张从手下飞出。

  姜舒窈做好饺子皮后,就只剩包饺子了。

  她让丫鬟取来四个凳子,几人直接在厨房里坐下包起了饺子。

  姜舒窈把饺子皮摊在手心里,夹起一坨肉馅放在中心,手指蘸水在饺子皮边上画一圈,然后一捏,手指翻飞,一颗肥鼓鼓的饺子就包好了。

  徐氏学着她的动作包了一个,手上生疏,包出来的饺子和谢昭差不多。

  她有些尴尬,姜舒窈当然不会笑话她,耐心地放慢速度重新教了一遍。

  谢昭是人生中第一次包饺子,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恨不得把饺子包出包子样。

  谢曜安安静静地坐在姜舒窈旁边,眼睛眨也不眨仔细地学着,学习成果颇假,包出来的饺子规规矩矩,没过几个便像模像样。

  才开始徐氏还有点不适应,到后来听到谢昭和姜舒窈嘻嘻哈哈地谈话,身体渐渐放松,手上的饺子也越来越漂亮,到后来不必刻意捏形也能包出好看的饺子。

  谢昭还想糟蹋饺子,被姜舒窈按住:“自己包的自己吃。”

  谢昭看看自己的饺子,又看看姜舒窈的,放弃了。

  谢曜包得慢,光是舀馅也要仔仔细细舀半天,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一脸严肃。

  听到姜舒窈这句话,他数了数自己包的个头,害怕包多了吃不完。

  数出来的个数不多,他明亮的双眸露出笑意,可以再多玩一会儿了。

  谢昭不能祸害饺子了,便来纠缠姜舒窈,又撒娇又伸手捣乱,最后被姜舒窈以在脸上抹面粉为威胁成功制服。

  嬉闹间包完了饺子,厨娘连忙上前收拾好一团乱的案台。

  饺子蘸料分口味各有不同,有些人喜欢光蘸醋吃,有些人喜欢加老抽、香油、蒜泥、姜汁,若是口味重的,还要加一勺油辣子。

  她做了好几份口味的蘸料,待饺子出锅后,丫鬟将这些全部端上桌,正好卡着晌午饭点。

  出锅的饺子白白胖胖的,皮薄馅大肉厚,一碗装六七个便满了,表皮滑溜溜的,冒着热气儿,扑鼻而来一股咸香味。

  姜舒窈让丫鬟盛了面汤,撒上葱花,一人一碗。

  “开吃吧。”姜舒窈道,“看看哪种口味的调料合心意,自己舀一小碗出来。”

  徐氏才开始还有些别扭,不好意思动筷,但看到两个儿子立马开动后那份别扭就散了。

  她夹起一块儿饺子,饺子皮水滑,差点从筷间溜走,幸而饺子馅鼓鼓的,一夹就陷下去,生生卡住。

  她从没吃过这么实在的饺子,现在看着筷间白皙的大饺子,闻着面前调料的蒜香鲜味,突然有些饿了。

  盛一碗调料,饺子滚入其中,表皮裹上一层浅浅的棕色酱汁,沾上麻油,瞬间泛起斑驳的光泽。

  徐氏夹起饺子,嘴得稍微张大点,否则圆滚滚的大饺子会烫着嘴角。

  吹散了热气,咬下半口饺子,热气在口中散开,鲜香满口,既有猪肉的鲜香,也有白菜的清香。

  剁出的肉馅口感厚实,细腻而有嚼劲,稍微咀嚼,热烫鲜香的水汁便在嘴中迸溅开来,也不知是白菜汁还是肉汁。

  料汁咸香,酱油咸香中带着醇厚的鲜甜,蒜泥辛辣却不刺激,麻油味淡,极大的提升了肉馅的鲜味。

  咽下饺子后,嘴里那股水润的鲜味久久不散,舌尖微麻,不知是被热气熏的还是麻油的作用。

  因为是看着姜舒窈做的,自己也有参与包馅,徐氏愈发觉得这饺子美味至极,不待再次吹散热气就迫不及待地将剩下的半块饺子吞咽入腹。

  谢曜不比徐氏,他吃什么都是小口小口的,姜舒窈包的白胖大饺子对他来说实在是有点大。

  他紧紧地夹住饺子,蘸了一点点醋就收回,更喜欢饺子原汁原味的鲜香。

  饺子皮吃起来特别滑溜,水软而有嚼头,光吃皮也是好吃的。

  停在嘴边多吹一会儿,一口咬开饺子,热气还是横冲直撞闯了出来。

  饱含水分的饺子鲜香细腻,肉馅厚实,带着细碎肉丁颗粒的嚼头,又因肥瘦得当,剁得用力,肉馅又十分细腻柔滑。

  蘸了醋的饺子鲜味被衬托得更浓郁,比起其他蘸料复杂的口味,饺子只带一股淡淡醋香,咽下那口柔嫩的馅儿,好似浑身都被暖水浸透一般。

  他小口小口地品着,吃下一个大饺子后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毫不犹豫地夹住另一个大胖饺子,一点儿也不像厌食的小孩。

  谢昭吃得香,一口塞进大饺子,脸颊鼓出好大一团,一边嚼一边幸福地眯眼。

  不待细细地咀嚼就讲饺子咽下,滑嫩的饺子顺着喉管溜走,吃的是一个痛快。

  咽下饺子,再来一口带着葱香味的清爽面汤,那叫一个满足。

  徐氏很少与两个孩子同桌吃饭,见到他们这样,自己胃口也好了很多,嘴上不停嚼着光滑水嫩的饺子,眼睛一直看着他们进食。

  直到看到谢曜吃到第六个时,她眼睛微微瞪圆,诧异地看向姜舒窈。

  姜舒窈却不以为奇,疑惑地看向徐氏,一副“有什么不对的吗”的样子。

  徐氏对她笑了笑,收回目光,总算明白了姜舒窈那些话的意思。

  饭食除了吃个滋味儿,原来也要吃个心意。

  今日头回参与其中,她总算明白了谢曜为何如此喜欢姜舒窈了,这种浑身带着温暖安心的人,谁能不喜欢呢。

  

第42章

  从徐氏那边回来后, 姜舒窈又百无聊赖地窝回了自己院中躺椅上。

  姜舒窈想出的食谱已全部递交给林氏,她传信过来说过几日食肆便要开张了。可惜这里不是现代,姜舒窈想体验一回大老板视察开业工作的梦终究是太难实现。

  她不爱看书习字, 唯一的爱好只有下厨,在摇椅上歇了一会儿,又起身往小厨房走。

  晌午吃的热的咸的, 现在嘴馋,又想吃些凉的甜的。

  小厨房旁前不久搬来一块精致的小石磨,配着墙边那一溜的酱缸坛子,风雅冷清的听竹院瞬间十分接地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儿的农家大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古代吃货生存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