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溜溜猪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99 KB   上传时间:2020-02-01 20:35:00

  因为大坝就建在这个村子的关系,连接村子两头的电费是优惠价,比县城里面用电要便宜了一半,有了这个优惠价村民也不怕用不上电了。

  因为大河村是整个新安县变化最大的行政村,肖敏和陈小军又是市里的“五一劳动红旗手”,所以开会汇报、结待各方来宾是免不了的。

  肖敏去县里开会的时候还被县里的领导孟局长叫住了,让她认真思考一下要不要来县里工作的事情:“这件事情我跟你提了多少次了,你这个人有经济头脑,现在县里缺少你这样的人才,考虑一下县农业局的这个职位,你现在的工作性质对你的职业规划没有益处,调去农业局还有个好处,你的粮食关系不是可以转到城里,我希望你认真的考虑一下,我跟你的父亲唐老师的关系非常好,他临走的时候再三交代我要照顾照顾你……”

  这实在是不像唐老的风格啊,他老人家一向是秉公办理,不徇私情的。

  不过想想唐老那张一丝不苟的脸逗小孩的时候,和他老人家拜托旁人照顾她的时候,也是一番拳拳父爱。

  但是肖敏真的不想来县局,倒不是因为不想走后门的关系,一旦她进入到县局系统,再在家乡办厂,到时候会惹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非议:“真的很感谢您孟局长,我暂时还没有考虑过要到县局来工作,我们大河村还有更适合我的事情要做。”

  孟局长没有想到自己的提议被肖敏拒绝,还当这个孩子是个有骨气的。

  “你这样想也好,村里的事情也需要你,现在大河村是全市示范级村庄,每天去那边学习的人多的很啊,大家都期待你干出新的成绩来,你的养猪场办的也好,最好扩大规模,也可以增大就业面。”

  “扩大规模的事情我也想过,不过就规模问题,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好的是养猪场的卫生跟疾病预防的问题,在这里我还想要去请教县里的农科专家给我们定时定期的做做培训,提高我们员工的基本素质,我厂里的那些大姐们还停留在基础的做的阶段。”

  孟局长没有想到肖敏竟然有这样的高度,看看吧,人家养猪也能养出新的花样出来,真不愧是唐老的女儿:“农村有你这样的基层干部也是很好的,当初我觉得把你留在村里就是浪费人才的这种想法真是狭隘了。”

  “是这样的,既然大河村是先进模仿示范村,组织上想派几个人去你那里学习一下,你看你接待接待如何啊。”

  县里面也经常会派人过去学习,不过是去大河村看看,回来就想搞猪场搞企业的人大有人在,但是肖敏的经营精髓可不是养几头猪这么简单,很多人来学不过也是学了个皮毛,最后回去养猪场办起来亏本,养的猪崽子长不了别人这么大,甚至还有人跑来告肖敏的黑状子,说肖敏没有诚心教别人了。

  在这点上头孟局长看的比较透彻,肖敏也就是传授点理论知识,也不能手把手的教你是不是,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从县局派了两个办事员去大河村住下来,好好学习致富的知识,到时候去村里驻点,专门去教其他的村庄的人养猪。

  这样就万无一失拉?

  肖敏张张嘴吧想说什么,但是感觉无从说起,她养猪致富的知识跟方法,难道说是派几个办事员去学习就能学的到的嘛,这个孟局长也太想当然了些。

  不过无所谓,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波去大河村“指导工作”的办事员了。

  出了农业局的大门就是隔壁县政府,当下政府的财政也不是很宽裕,几个单位凑吧凑吧都在一处。

  这县政府门口就热闹了,这可是怎么一桩子事呢?

  原来大河村附近通上电以后呢,大部分村民家里都装上了电灯电线。

  当然还有人家里是没有通电的,老赵家就是其中的一户。

  老赵家不是不想装电线,那也要装的起才行,但是基本入户费要几十块钱,装电表还要几十块钱,其实这些钱对别的家庭来说也就是咬咬牙的事情,但是老赵家把牙都咬肿了,都咬不出来几十块钱来。

  眼看着周围的邻居都用上了电灯,装上了电线,赵母这心里就急啊,这年头日子过好了肚子填饱了,谁不想过更好的日子啊。

  这个时候她就想到她那个在县城的闺女了

  自从赵菊走了以后就没有回来,她最开始在县城一户人家家里做保姆,中间每年回来几次偷偷看看孩子,给孩子买身衣服买点糖果啥的,后来那家的老人过世了,就安排赵菊到县政府当了一个杂工端茶倒水,赵家人倒是想攀上赵菊来着,但是赵菊现在压根不搭理娘家人。

  赵母真是又气又急,在县政府门口哭,说自己女儿不孝顺,掰着手指头数赵菊这么多年的“不孝”历史。

  偏偏这天陈大嫂到城里卖东西,县城就这么大点地方她刚好也看到了这一幕:

  “赵家大娘,以前是亲家我就不好说什么,现在咱们也不是亲戚了但好歹你还是狗蛋毛蛋的姥姥,我就跟你说句知心话,像你们这样不望着女儿们好,就顾着自己的父母亲真是少见,赵菊现在好好的你又要招惹她做什么。”

  感情这种事情其实淡下来也就淡了,陈二哥现在虽说没有再婚,但是已经不执著于之前的这段婚姻,这种状态下其实双方都挺好的。

  陈大嫂这样说完全是看不惯赵母把自己女儿婚姻给破坏掉了,现在又要毁了女儿的事业。

  这个年代能出头的不容易,赵母就是看不惯女儿都能进这样的单位,拦着赵菊要让赵菊给儿子也找机会搞进县委里面去。

  这个赵大舅自诩读书人,整天埋头苦读,但是读了那么久,从77年恢复高考开始就一直在考试,考啊考,考了这些年死活就是没考上。

  不是说本科没考上,连个大专都没能考上呢。

  本来恢复高考那年就家里人欢天喜地的,这下全都傻了眼。

  现在赵大舅也是三十岁的人了,再也不说要高考的事情,但是又琢磨着整个轻松的工作,最好是单位办事员那种,这种找不到,像赵菊那样在单位上端茶倒水的工作,他也是能委屈自己的。

  这不是为了儿子,赵母上县城来找赵菊来帮忙了嘛。

  赵菊的态度是别说我帮不上忙,我就算是帮得上忙也不帮你!

  陈大嫂说完,赵母恶狠狠的看着她:“我自己生的闺女,我自己要怎么管教是我的事,关你屁事啊手伸的这么长管我们家的事情。”

  这话一说出来,不仅陈大嫂无语了,原来指指点点说女儿不是的人,也都开始说赵母的不是。

  在赵母看来在县政府单位上班当然风光了,但是这种风光要是儿子的就更好。

  女儿嘛,迟早都是别人家的,赵菊过的再好她也不会有感觉的,这就跟周围邻居过得好没有区别。

  就是因为赵家一贯的“作”风,赵家的五个女儿现在都齐刷刷的离了婚,难不成赵家人追求的就是把闺女都“召回”?

第96章

  这也太奇葩了。

  本来赵母打着的如意算盘是能把闺女再嫁一次,这不就有彩礼收入了嘛,但是这老赵家的名声在十里八乡是传遍了,谁敢娶他们家姑娘,娶回来难不成就是为了闹腾与离婚?

  陈大嫂就是搞不懂,要不是因为大家都很熟,她也知道赵菊绝对不是捡来的,但是这样的父母还真是人间一奇景。

  “赵家大娘,我也不想劝你什么,我听说赵菊现在上班上的很好,你是她妈妈,总不能希望她不好吧,你现在这样闹,万一把她的工作给闹丢了,也不划算啊。”

  赵母一拍大腿:“我自己的闺女,我要怎么搞是我的事情,她赵菊都不敢说有意见呢,你管我家闲事作什么。”

  刚好这会儿是下班时间,赵母堵在这里的事情赵菊也知道了,她真是想不通,躲他们都躲到县城里来了,好不容易过两年清净日子,她娘是见不得她好是不是?

  离婚了这么久她身边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单身的,这个时候对她有好感的男青年也有几个,本来对她挺热络的人,现在一个个看见她跟看见瘟疫似的,避都避不及啊。

  赵母还在跟赵菊拉拉扯扯的:“你跟我说说,怎么就看见我跟看见瘟神一样呢,我是你亲娘,亲娘不对你好难道对别人好呢,上次我找你的事情有着落没有,不就是给你弟弟安排个工作,有那么难吗,我听说你们县政府的代遇很好啊,你的工作也很轻松,不然你把你的工作让给大弟算了,反正你现在去找个保姆的工作也能找到,但是总不能让大弟去给人当保姆吧。”可不是瘟神嘛这。

  这老太太鬼精鬼精的,不知道听谁说赵菊现在是县里的干部,一个月拿着一百多的工资呢。

  赵菊跟见了鬼一样看着老太太,不敢相信啊。

  大弟大弟大弟,她娘嘴里永远就只有大弟,这一家人缠着自己的时候,真是让她想到当年自己阴魂不散的缠着陈二哥要钱补贴娘家时候的样子,现在看着陈大嫂,真是后悔当年。

  但是现在说后悔也没有用了。

  “我老实跟你说,这工作是我自己凭本事挣来的,谁也别想抢走,你要是再缠着我,我就去公安那里报案!”赵菊现在再也不是住在村里时候那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了,这都多谢她当年当保姆照顾的那个老人家,老人给她分析了她婚姻失败的原因,还教她认字,现在她也是一个有着等同于初中毕业文凭的人了。

  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赵菊了!

  所以说人出生是第一次投胎,结婚是第二次投胎,事业就是第三次投胎,赵菊除了第一次投的这胎不咋地,后面投的这两胎确实水平还不错。

  以前是婆家人说什么她当人家跟她作对,后面听旁人讲,竟然是有道理的样子,而且自己仔细想想这亲娘也没有亲娘的样子,赵菊现在对婚姻也释然了,要说也只有对不起自己的两个儿子。

  赵母惊呆了,她什么时候听到过自己女儿讲这种话啊,原本她以为县政府就跟村里其实是一样,要替班代班什么的应该也简单,只需要赵菊本人同意就行了,谁知道她闺女首先就不同意啊。

  这个老泼妇竟然就当着闺女和众人的面一屁股坐在地下:“我这个女儿跟白养了一样啊,我怎么就这么命苦啊,我真是命不好啊,养闺女真的是白养,所以还是要生儿子的好。”

  当年心里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止赵母一个,但是整天挂在最边上说叨的人就不多,赵母就是喜欢整天说这种话。

  现在都提倡生儿生女一个样,女人也是半边天呢,你怎么这么逆天一天到晚的讲这种话呢!

  赵菊现在也是接触到了新思想的女性,再也不是赵母闹一闹,就娘亲为大的农村妇女了,她跟看神经病一样看着赵母。

  就连看热闹的旁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这个婶子,单位上班的事情不是随便换人就成的。”

  赵母不信,以前在生产队做活儿的事情她就经常搞换活这种事,她是怎么换呢,让闺女顶上儿子该干的活,辛苦的累的活那都是闺女去干的。

  一个人说了她不信,结果全部的人都这样说,县城单位跟你们生产队那会儿可不一样了,不是想换就能换的。

  本来以为要围观不孝女了,结果发现是这样一个奇葩,奇葩就奇葩吧,这个赵母一看就是个不省心的。

  肖敏一出门见到的就是这一幕。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哭哭啼啼的赵母,赵菊这对母亲的恐惧跟心烦还是久久不能散去,今天这一茬算是顺利揭过去了,但是谁知道以后还有什么幺蛾子,一想到自己悲催的人生,以及无法摆脱的人生噩梦,就觉得眼前的一切像是一场戏 ,她也不是没想过要去寻死,一死了个干净,但是死了孩子们怎么办?

  赵菊是个好强的,擦了一把眼泪,哽咽着:“嫂子,谢谢你。”刚才幸好有陈大嫂帮她。

  曾今做一家人的时候真是互相看不顺眼,现在不是一家人了倒好,再见到也不别扭了。

  陈大嫂:“没事儿 ,多大点事儿啊,你看看你现在多好,嫂子看着都高兴,别为了其他的事情不开心了。”

  赵菊想着自己给孩子们存了点布,刚好可以叫陈大嫂带回去,于是说道:“前头有一家小馆子炒菜炒的不错,我请你们两个去喝一杯,咱们整点啤酒喝喝。”

  嗬,这赵菊不错嘛,还主动请客了,等等两个?

  肖敏戳着自己的鼻梁问:“难道还叫了我不成?”她记得以前二嫂最不喜欢她的呀。

  现在做不成一家人了倒是没有隔阂,赵菊从走了以后也经常偷偷回去看孩子,一个月两个月总要回去一次的,经常看见肖敏带着乖宝跟毛蛋一起玩,是真心实意的疼爱她的两个孩子的。

  除了赵母这样拿闺女当外人看的人,大部分的人心都是肉长的,赵菊也不例外:“咋了,你不去大嫂肯定也不去,顺道叫上你,别以为我是要巴结你了。”

  好吧,不挤兑人肯定不是真的赵菊同志,肖敏同意了。

  以前的三妯娌,现在三个能干的女人聚在一起也是一台戏,赵菊跟摊上的老板很熟,点了几个菜,又点了两瓶啤酒。

  她一个人住在县城,有时候没事就来这里喝点小酒,店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人,看上去挺精干的,小店不大收拾的倒也干净,这个天气也就他这里能有冷藏的冰啤酒,来这里吃晚饭的人还不少。

  看见是赵菊来,店老板把她们三个请进里头,开了电风扇,然后乐颠颠去炒菜去了。

  赵菊点了一个小炒肉,一个炒田螺,还有一个小菜,还有两瓶冰啤酒。

  另外老板还送了个花生米。

  她这一上来就自顾自的倒了一杯,店老板忙说:“你少喝点,这啤酒是冰的伤胃,先吃点菜再说。”

  现如今粮食的产量上来了,也不像以前那样贵,大米的价格降低了不少,原本以为粮食多了就能赚钱的老农们也是想错了,种地的依然不挣钱。

  因为市场上粮食好卖,县城里面陆续也出现了小本生意,这家店就是其中一家。

  肖敏看着那店老板的意思,竟然是跟赵菊很熟,她的眼睛从两人身上扫过,没有见到什么端倪。

  过了没一会儿,又上上来三碗米饭。

  刚好累了一天,下班的点闻到饭菜香味,肖敏跟陈大嫂吧啦了好几口饭菜才停下来,还别说这小店里面炒的菜还真不耐,米饭也比大河村产的米好吃,她不禁好奇这种品种的大米是哪里产的。

  “二嫂,你也吃点饭菜,别光顾着喝酒。”肖敏这嘴里的称呼还是没改过来,倒是习惯叫赵菊叫二嫂呢,说完她也喝了一口冰啤酒,那味道有点呛人,不是很好喝,不知道赵菊喝这个东西做什么,她把杯子放下,用白开水涮了涮嘴,还是吃饭比较好。

  “哎,这些年听说你过的不错,你也应该是过得不错,以前家里困难的时候就总能折腾出来些花样来,现在也是这样,肖敏啊,真有你的。”

  陈大嫂说:“别说肖敏,你自己的日子也好好过,我看这个店的店老板是不是对你有点意思,如果人不错呢,就相处相处呗。”她倒是觉得啤酒的味道不错,而且这个天气喝冰啤酒真的很舒服,跟赵菊两人对饮起来。

  赵菊没有搭话,闷了很久才说:“我是不想找了,我找到谁就是祸害谁,我娘今天那样子你也看见了了,恨不得把我的工作抢来给她儿子,我算是看明白了我这个闺女是外人,这老板你别看他是个炒菜的,家里有钱,店面是他自己家的,这要是让我娘知道了——”

  她露出一个讥诮的笑来,那意思不言而喻,到时候肯定会闹呗,要钱要房子都算好的。

  从被她娘拖到公社稀里糊涂的把婚离了以后,赵菊这算是看明白了,靠娘嫁靠别人真的不如靠自己,她靠着自己一天天的打拼出来,刚找了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个时候成个家,找个人暖暖心不是更好,但是赵母连县政府都敢闹,要来人家小店里面耍赖皮,别人还怎么做生意啊。

  况且赵母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子。

  陈大嫂也觉得这个问题无解,除非她转了性子,不然赵菊这辈子都没有安生日子过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9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2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福星高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