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零年代好妈妈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雪上一枝刀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30 KB   上传时间:2019-11-10 20:22:23

  时间一长,大家都琢磨出来了,其实揭发别人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他们大学里现在凡是实名揭发别人的,有一个算一个,后来也都被下放了。即便是没人检举,工作组也总能查出来问题。

  比如最近被下放的化学系主任刘主任一家。

  刘主任出身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党员,本人除了能力差点,阶级问题是完全不存在的,一家子生活作派也很正常,妻子和女儿刘新兰在家属院的人缘儿也都很不错。

  即便是这样,也还是找出了问题,有人证明说刘主任在两年前曾经抱怨过国家的政策方针问题,一旦涉及到国家的政策问题,即便是半句话那也是大事,所以他也被下放了,但因为他是个人问题,女儿刘新兰和妻子跟他划清了界线,因此去青禾农场改造的只有他自己。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家都传说刘主任之所以这么倒霉,是因为检举了副校长王文广。

  王文广在任职副校长的短短数月,变化是十分惊人的,原来风流倜傥作风洋派的的系主任,忽然就变成了穿着朴素,办事特别讲规矩,同时又有些圆滑世故的副校长,这些大家有目共睹。

  也不光是这些表面上的东西,王副校长为了追求进步,竟然还主动搬出了专家楼,为此被评为全校师生学习的典型。

  当然了,若是想揭发王文广,那可以找出来的问题还是不少的,比如他的留学背景,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没法忽略,再比如当化学系主任的时候,王家的小楼每周都会举办私人聚会,王文广很好客,学校很多教授,讲师都参加过,会上不但喝咖啡喝红酒,什么话题都会说,常常会评论一些关于政局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采取了一种批判的态度,就这一点就可以大做文章了!

  但现在想揭发王文广,有刘主任的例子在前,尤其是赵珍珍被借调到工作组之后,更没人敢这么做了。

  或许是因为前世的记忆,赵珍珍对工作组的印象不好,她加入工作组之后,工作态度是很不积极的,而且因为她初来乍到,也没有被分配任何具体的工作,因此,她按时上班后,冲同事们笑笑,就开始低头学习了。

  但工作组的这些人和工会的同事不一样,普遍年龄都在二十岁上下,特别的有活力,其中有两个曾经是王文广的学生,一个是女生叫张璐璐,另一个是男生叫郑东超。张璐璐性格很开朗,以前就跟赵珍珍打过几回照面。

  张璐璐走到她的位子前,十分不见外的将脑袋凑过来,看了一眼说道,“师母!你在自学初中课程啊?”

  赵珍珍抬起头,感受到四周诧异的目光,十分坦然的笑了笑,说道,“是啊,以后若是遇到不会的问题还要请教你啊!”

  张璐璐在进工作组之前在大学里当辅导员,本来就很好为人师,闻言立即说道,“师母你这么说就客气了,随时随便问啊!”

  赵珍珍笑着点了点头。

  其实并不是陈组长不给赵珍珍安排工作,而是现在工作组最近的事情不多,没人写大字报了,不需要熬夜盯着了,学校上下尚算平静,他们的工作重心现在是排文明戏。按说起来这不算什么难事儿,但偏偏卡在了第一关选择剧本上。

  文明戏的事儿其实陈组长筹备了一段时间了,他们计划排两个戏,一个是《平城颂》,另一个是《月亮湾》》

  《平城颂》讲述是,在平城解放斗争中,务工队的方队长受伤后被敌军追杀,在后山上被善良的村民红嫂营救,敌军得知后将红嫂抓起来毒打,红嫂被打的遍体鳞伤,但还是坚贞不屈,最后更是将计就计逃出了敌人的魔爪。

  后来救援的队伍赶到,一举歼灭了敌军,方队长和村民们都彻底安全了。

  《月亮湾》则是一对青年男女真心相爱的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高中同学,两个人约好了毕业去男方的家乡月亮湾参加农村劳动,毕业后,男同学回到农村,女同学的妈妈坚决反对女儿去农村,女同学却一个人偷偷去了月亮湾,男同学一家人都对她很好,但女同学是大城市的娇娇女,不能适应农村的劳动,这个时候。女同学的妈妈也来到了月亮湾。虽然女同学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经受住了考验,最终和男同学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两部戏是陈组长精挑细选的,自认为无论是选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很好的,然而剧本大纲经由张处长上报到市政府,却都被上头毙掉了,说是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新风。

  陈组长顿时觉得十分牙疼了,要说出别的毛病他还能整改一下,这下子等于彻底否定了啊,那他还得继续找挑本子。

  他手里的剧本不算少,但越挑越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也不对,自己忙活了好几天没有任何结果,张处长那边还天天催着,陈组长十分无奈,忽然就想到了赵珍珍。

  他们工作组现在并不缺人,张处长却亲自借调了这么一个女同志,陈组长觉得好奇之余,去查看了赵珍珍的履历,当他看到文化程度那一栏是初中学历时,就没再细看,还以为是上头领导的关系户呢,因此,什么日常工作也没给她安排。

  现在想到赵珍珍,也是有碰碰运气的想法,虽然这一位女同志只有初中学历,但人家和他手下的一棒子生瓜蛋子不一样,已经参加工作十来年了,兴许能想出好点子呢。

  陈组长推开大办公室的门,组员们立即停止了喧哗,郑东超十分积极的问道,“组长,咱们今天的任务是什么?”

  陈组长没说话,而是将厚厚一摞的稿子分给大家,说道,“这是入选的剧本大纲,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甄选出比较适合的优秀作品,并要说出自己的理由,今天下午就要出来结果啊!”

  十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的答应了。

  陈组长看向赵珍珍,十分客气的说道,“赵同志,我听张处长说,你在国棉厂就有排文明戏的经验,而且取得了很大的反响,这样吧,你跟我来,咱们探讨一下剧本的大致方向!”

  其实关于文明戏的问题,赵珍珍还真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当听陈组长说《月亮湾》和《平城颂》这样的剧目都被否定了之后,她笑着说道,“陈组长,其实文明戏可以排的内容很多,但市政府既然有要求,想必是要紧跟形势的,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弘扬无产阶级生活作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如咱们从这一方面入手,要是有合适的剧本尽量往这上面靠一靠!”

  陈组长听了有点懊恼自己怎么没往这方面想,他本身是学校中文系的年轻讲师,挑选剧本总是先考虑了文艺上的价值,没有跟政治结合在一起来考量。

  他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赵同志说的很对,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来定剧目!”

  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陈组长将手头上的剧本都扒拉了一个遍,也没找到合适的。

  赵珍珍看着陈组长一筹莫展的模样,笑着建议道,“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是文明戏,就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不如干脆不用这些剧本,就用真实的人物事件,要说起来勤俭节约的典型,我们工会这几期校刊可是登了不少,陈组长可以随便挑选,若是觉得故事基础太薄弱,还可以以这个为基础,让写剧本的人润色一下!”

  陈组长虽然觉得这么做的话,文明戏本身的可看性和文艺性就降低了很多,但结合所有的分析,估计上头多半会满意这样的安排,就点了点头,说道,“也好!下午我就去一趟工会,跟李主席取一取经!”

  文明戏的内容定下后,剧本的问题也就不是难题了,陈组长亲自领着中文系的几个讲师和学生连夜写好了剧本,这次上报到市政府,很容易就通过了。

  赵珍珍自己有亲身体会,排一部文明戏看着简单,实际上过程特别特别的繁琐,虽然大学工作组不缺人,但专业演员也是没有的,大部分是从各个系里抽调的学生,这些年轻人嘻嘻哈哈,最容易出现笑场和突发事件了,而且,工作组是同时展开了两部戏,事情就更多了。

  赵珍珍负责的工作内容不算多,她和张璐璐负责所有的演员事务,从演员的初选,服装,到演员的午餐,这些大小琐碎事务都归她俩管。具体到个人,张璐璐这个女孩有点粗心,她的兴趣都是关注演员本身这件事儿上,其余都是赵珍珍一个人在管。

  两部新戏的剧目分别是《女劳模》和《退休教师》,听名字也能听出来,前一个文明戏的内容是整个围绕女主角进行的,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平城大学的一个年轻女讲师,她本身的故事就特别激励人,因此想当女主角的人特别多。

  目前来看有三个比较优秀的人选,一个是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优点是形象条件特别好,另一个是有表演经验,但外貌条件略差的业余演员,还有一个是大学新分来的年轻讲师,她外貌条件介于前两位之间,虽然没有表演经验,但很有悟性,进步比较大。

  其实这三个演员单论起来都不错,但女主角只有一个,不可能三个都用。

  “师母,你觉得哪一个演员更合适啊?”

  赵珍珍笑笑,说道,“咱们只管演员的初选,等其他的演员也到位了,咱们聘请的文工团的导演老师估计也到了,人家是专业的,肯定会选出最合适的!”

  张璐璐点点头,但又说道,“我个人觉得还是一号比较好,首先她的形象很好,年轻靓丽,一上台就很抓人眼球,毕竟若是一个漂亮的人儿走在大街上都会被多看两眼呢,而且一号也不光是漂亮,还很聪明,即便是没有表演基础,经过导演的专业指导,肯定会进步很快!”

  其实赵珍珍自己比较看到三号,因为无论是哪方面都更接近原型,不过这种话她是不会说的,就笑着小声说道,“璐璐,今晚我回家包饺子,你要不要一起吃?”

  张璐璐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她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去一趟爷爷奶奶家,平时都是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

  大学食堂吃了好几年早吃腻了。

  她的眼睛瞬间变得很亮,露出一副可爱的馋相,说道,“好啊好啊,反正现在也没事儿了,咱们现在就走吧!”

  两个人一路说说笑笑先把小建明从托儿所接回来,再去幼儿园把建昌接回来,建民和建国哥俩儿不用管,放学后自己能回家。

  张璐璐不会做家务活儿,但很喜欢和小孩子们一起玩儿,她来了没几次,但建民几个都很喜欢她,尤其是建昌和小建明。

  很快,一个大人四个小孩儿玩起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每个人都笑得特别开心。

  赵珍珍放心的去厨房忙活开了,因为早上没时间去肉店排队,她在萝卜馅子里加了海米,剁好的葱姜,然后用麻油一拌,味道也十分鲜美。

  几个孩子都很喜欢吃。

  很快两盖帘又白又胖的饺子就包好了。

  最近王文广特别忙,比前一阵子更忙,说起来事情有些曲折。

  本来现在七月份了,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应该开始准备了,然而早在六月份的时候,上头就下了高校招生要推迟半年的通知。

  因为这个通知,平城市今年的高考自然也取消了。

  然而就在前几天,新的政策又出来了,这次是《关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来要求各地各高校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结合的办法,而且要坚持政治第一的原则。

  市政府对于大学的招生工作特别重视,也可能担心政策再变,专门抽调了几名处级干部过来帮忙,协助学校展开今年的招生工作。

  没有高考成绩做参考,招生工作的难度比预想到的还要大。

  这个政策一出,各个学校的学生家长闻风而动,都想尽办法拿到了单位开具的推荐书,政治审核书以及学生的其他资料,涌进了平城大学的大门。

  至于人托人想走王文广私人关系的人,那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王文广最近睡觉都觉得头大。

  这天他回到家,赵珍珍和孩子早吃完了晚饭,张璐璐也已经走了。

  赵珍珍给他现煮了一盘饺子,王文广狼吞虎咽的吃完,又喝了一碗饺子汤,正想去卧室躺上一躺,家里忽然又来了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

第50章

  夏天白日常,虽然天刚擦黑,其实已经七点钟了,这个点儿一般来的都是熟人,他们家和大多数主平房的人家一样,大门不到入夜是不上锁的,一般都是虚掩着,过来串门的人都是直接在门外招呼一声就进来了。

  不光是堂婶一家如此,就连王文广那些讲究的教授朋友也都是这样。

  然而现在外面的敲门声听起来很客气,一连敲了六下后就停了下来。

  她好奇地在院中问道,“是谁说啊?”

  “大侄女!我是你孙叔!”

  赵珍珍愣了下,随即想起来这是老家樱桃公社的孙主任,也就是现在的孙副社长。

  她打开大门,笑着说道,“孙叔来了?快进来吧!”

  大热的天儿,孙社长穿了一身儿板正的的确良衣服,身上背着一个挎包,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包,一脸的歉意,“真是不好意思啊,贸然上门打扰!”

  赵珍珍摇摇头,笑着说道,“孙叔这么说话就太见外了!快到屋里坐吧!”

  孙社长一大早从樱桃公社坐车来到平城已经中午了,他这个人做事比较谨慎,虽然是因为孩子上大学的事儿来的,但没有贸然去大学找王文广,先地方吃了饭,然后才不慌不忙的进了大学。

  这两天平城大学的招生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校园里到处都是拿着资料的学生和家长,孙社长跟着人流来到招生现场,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席台上的王文广,不过众目睽睽之下,他不可能过去打扰领导们的工作,就在人群里看了一下午,还跟几个家长做了简单的交流。

  他特意留意了一下有些学生的报名表格和其他资料,越看越觉得心里没底儿,仅从资料上看,凭他女儿的条件想进平城大学,的确是有点难度啊。

  孙镇长本来打算等王文广一下班就去找他,没想到招生时间一到,王文广就和几个主持招生的领导一起去了会议室开会,会议一开就是一个多小时。

  他觉得干等下去不是办法,跟人打听了赵珍珍的家,不过,他这是上门求人办事儿,不愿意给老家侄女添过多的麻烦,先买了两个大包子吃了当晚饭,一直到天黑透了才过来敲门。

  王文广对这个孙镇长还有点印象,站起身就笑着说道,“孙镇长来了,真是稀客!快请坐!”

  赵珍珍问道,“孙叔,你吃没吃饭,我煮碗面给你吃吧?”

  孙镇长摆摆手,说道,“不用不用,我在外面吃过了的!”

  赵珍珍一愣,觉得老家人好不容易来一趟,现在也还才七点钟,一顿饭还是要管的,就对建民建国说道,“大宝二宝,你俩去一趟你堂姥爷家里,告诉他老家的孙镇长来了!”

  赵青山两口子很快过来了,周淑萍大概是怕赵珍珍家里没有菜,还拿了半只鸡和一点咸肉过来。

  孙镇长本来在王文广面前有点不自在,赵青山过来后就轻松多了,两个人热络的寒暄了一番,赵青山问道,“孙老弟这次来是有什么急事儿啊?”

  孙镇长这人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的说道,“这次来是为了孩子上学的事儿,我家大闺女这不今年高三吗,这孩子从小就要要强,学习成绩也不错,本来一心要考平城大学的,谁知道国家突然出了政策不让考试了,那孩子在家哭了好几天呢!本来都觉得没什么指望了,前两天他叔突然往家里捎信儿,说是高校要招生了,凭的是推荐,这不我就赶紧来了了!”

  反正现在的学生都是通过推荐来入学的,王文广觉得只要成绩不是太差,开个口子倒也无妨,今天下午才开了会,市里几个领导都表示招生名额可以比往年扩大一倍,因为多招生而造成的经济负担,市政府会专门拨出一笔款子。

  因此他笑着问道,“学生的资料都带齐了吧?拿过来我看看!”

  孙镇长点点头,赶紧从挎包里掏出来自己精心准备的资料,不光有公社和学校的推荐书,政治审核书,还有孩子从高一到高三的期末考试成绩单,成绩单上还特意找学校盖了红印儿。

  王文广一页一页的仔细看了,觉得除了学习成绩略微差一点,其他条件倒也还可以。

  要换在以前,王文广最看重的就是成绩,但现在上头的文件写得清清楚楚,招生要把政治原则放到第一位,孙镇长工人出身,是老党员老干部,他的女儿自然没有任何政治问题。

  王文广点点头,把孙燕燕的资料放到桌子上,说道,“可以,明天我带回学校让大家讨论一下,若是没问题,通知书在下个月统一发放!”

  孙镇长没想到这么顺利,顿时喜上眉梢,同时又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其实除了我闺女,我还有个侄子今年也读高三,他的资料我也带来了!”

  王文广揉了揉眉心,心里有些不悦,赵珍珍冲丈夫使了个眼色,说道,“文广,既然孙叔这么大老远来了,你就帮着看看吧,若是不合适人家也死心了!”

  赵青山点点头,说道,“是这个理儿!”

  然而王文广一看孙国强的资料,紧皱的眉心舒展了很多,这个学生比孙燕燕可优秀多了!每一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数都很高,而且还不偏科,从这个分数推断这个学生应该是当地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这样的学生不管是参加高考,或者是来参加现在的公开推荐选拔,都是有资格入学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8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1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零年代好妈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