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实人不背锅[快穿]_分节阅读_第20节
小说作者:红叶似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81 KB   上传时间:2019-11-02 19:26:46

  直到七月,何家从村子里招了三四十个人进厂,直言目前人数够了,暂时不招人了,去何家的人才渐渐少了。

  对此,林老实冷眼旁观,不置一词。他并不看好这个工厂,因为他们的步子一下子迈得太大了。

  买地建房子修仓库,购买缝纫机等机器,怎么也得花好几万。再加上前期储存的原材料等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怕是把他们这几个月赚的钱全投了进去都不够。

  更别提,建个工厂,不可能就只招几十个缝纫工和学徒就完了,还得招管理人员,仓库保管员,会计,门卫等等。这么多货,又不买辆运输的车吗?买了车还得招司机。生产出来的衣服卖哪儿?他们那个服装店可消化不了,所以还得招销售。

  零零总总,少说也得招差不多百来个人吧。平均每个人按照三十块钱一个月算,每个月光是发工资也得三千块,更别提还有水电费之类杂七杂八的开销。

  这样一算,一个月没有个几万块的销售额,工厂根本扛不住,非常容易亏本。而何春丽跟胡安两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没什么管理经验,走的全是野路子,好处是胆子够大,什么都敢干,坏处是没有长远的计划,工厂里关系户过多,管理混乱,很容易出乱子。

  刚开始也许能凭借市场的红利,赚一笔,但时间一长,跟风者众多,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就会出问题。

  而做衣服,他们根本就没自己的设计师,全是仿造南边沿海的新款式。一旦别人也抓住了这一点,大量仿制他们的衣服,他们的优势在成本低廉的小裁缝面前就毫无竞争力。

  毕竟,一件布料值五块的衣服,小裁缝敢卖六块、七块,但何春丽他们不敢,因为他们还有其他人工、水电、运输、税务等成本,还有积压产品。

  而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并不严格,他们自己都是抄的别人的涉及,也不可能要求其他小裁缝别抄他们的,只能吃了这个暗亏。

  这些念头只是在林老实脑海中掠过,转眼又被抛到了脑后。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辛苦大半年,他即将迎来第一批丰收!

  今年年景好,风调雨顺,没有干旱,也没有洪水,水稻长得颗粒饱满,稻穗沉甸甸的。

  不过在收水稻之前,他们要先将小龙虾收了。

  林老实提出的虾稻混养模式很成功,放进水田里的虾苗都长大了,一只只在田里爬来爬去,在岸边站一会儿就能看到好几只。

  因为要分一半给林老实,村长干脆提出了一个办法,大家共同打捞,捞起来后,当场称一下,记好重量,由村里的拖拉机开到城里统一卖。卖完了,大家直接分钱就是。

  这样比自己单独卖方便多了,也省事多了,大家都没意见,选了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准备捕虾。

第23章 023重生悔过文中的老实人

  小龙虾不规则地分部在稻田里, 为了不踩到水稻破坏稻谷, 影响收成, 林老实采取了诱捕法。

  小龙虾喜动物骨头、肉皮和内脏之类的,闻到这股味就会自己爬过来。一大早林老实就骑自行车去镇上的屠宰场包了没用的下脚料,带了回来,放进篾条编制的地笼里,然后将地笼放在田边的一角。这时候天还没亮, 他洗干净了手, 先回去吃饭。

  等吃过饭,天刚亮, 他来到稻田边,这会儿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村长也来了, 村里的拖拉机开过来就停在了路边。

  今天先诱捕这一片近十亩水田的小龙虾。这些水田的主人已经拿好了水桶和竹筐,称, 站在岸边等着。

  林老实下田观察了一会儿, 发现地笼里已经有不少小龙虾了,估计水田里大部分的小龙虾都聚集在了这里。他招了两个青壮年男子跳到放地笼的水田边,弯腰,一人一边, 三个人合力将地笼拉了起来, 里面黑压压的一大片, 全是张牙舞爪的小龙虾。

  因为散养, 而且田里放养的数量并不是特别多, 营养充足,这些小龙虾个头都比较大。岸边的村民见了都很高兴,议论纷纷,语气都是满满的感叹,没想到这小龙虾还真能养成,稻谷的产量也不比往年差。

  林老实三人将地笼抬上了岸,放在地面上,旁边的人马上拿了竹筐过来,将小龙虾一只一只的捡进去,专挑个头大的,比较小的放到了另外一只桶里,留下来准备再养一段时间。

  一地笼的小龙虾装了大半竹筐,挂到称上一称,竟然有五十多斤,除掉竹筐的重量,也有五十来斤了。而这仅仅是六分田的产量,如果其他的稻田都这个产量,那一亩稻田,可以收入□□十斤小龙虾,多挣四五十块钱,相当于多收入三百斤左右的稻谷,够一个七八岁小孩一年的口粮了。

  而且养小龙虾比种水稻轻松多了,种水稻要育苗,犁田,除草,施农家肥,打药,干旱还要为缺水发愁,等收割水稻更是一项辛苦的活儿,收回去还要晾晒,一道一道工序走下来,半年的光景就过去了。辛苦不说,交了每亩地一百多斤的公粮,回头自己家也就只剩四五百斤了,连饭都吃不饱。

  而养小龙虾,就把它们丢进水田里,每天定时定点投喂一些自家的米糠、麦麸、豆饼之类的,再喂一些小龙虾喜欢的水生植物就行了,虽然比较繁琐,但总比在三十几度的太阳下收割水稻轻松。

  喂养了小龙虾的人家都笑得合不拢嘴,这可是相当于平白无故多收了几百斤粮食。胆子小,怕影响水稻收成没参与的村民脸上都浮现出懊恼之色,打定主意,明年也要养小龙虾,多一份收入。

  人多力量大,十亩田里放养的小龙虾,一会儿就全打捞上来了,称了称,总共有八百来斤。村里派了两个年轻人,加上林老实、大勇和林三,总共五个人,一起进城卖龙虾。

  大勇想起去年招待他们的彭越栋,问林老实:“阿实,咱们还是将小龙虾送到彭哥的饭店?”

  林老实摇了摇头:“先拿到菜市场去卖吧,他的饭店一口气吃不下这么多的小龙虾。”

  有了去年的开拓,大安县市民已经习惯了吃小龙虾,所以今年市面上的小龙虾也多了起来。不过都是村民从池塘、稻田里捕捞的,全是野生野长,量很小,半桶一桶的,完全没法跟林老实他们的量比。

  到了菜市场,因为大勇和林三去年来过,有经验,林老实便让他们在这里卖,他去找找彭越栋。不算他鱼塘里的龙虾,村子里总共有四五十亩水田混养了龙虾,就算按今天这产量,也得有三四千斤,这么大的量,小小的大安县几天内恐怕没法消化。他得想其他法子。

  到了饭店,彭越栋刚好从外面回来,两人在门口就碰上了。林老实马上叫住彭越栋,然后掏出红梅,散了他一支。烟酒是男人拉近距离的好东西,抽了半支烟,彭越栋问林老实:“找我有事吧?”

  林老实笑着点头:“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彭哥你。我们村今年进行虾稻混养模式,水田里出产了一批小龙虾,再过十来天水稻就要收割了,得将这批虾处理了,我是想问你有没有什么渠道?”

  彭越栋先算了一下自己:“我这饭店里,一天顶多给你消化百来斤,多了不行。”小龙虾蒸煮的口味要差一些,大家更喜欢炒的。爆炒放的料多,耗油,价格自然比较贵。虽然大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但县城里能隔三差五吃顿爆炒小龙虾的人也不是特别多,购买力在那里限制着。

  林老实也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没有直接把小龙虾给拉到彭越栋这里,而是自己先过来探探路。

  “我明白,多谢彭哥了。彭哥有没有其他的路子,给兄弟指条路,兄弟感激不尽。”林老实又递了一支烟给彭越栋。

  他们俩这一年没少打交道,林老实这边养的鸭、鸭蛋、鱼不少都卖给了彭越栋。他的禽蛋、肉类都很新鲜,质量好,彭越栋很满意,来来往往这么多次,两人也多少建立了点交情。

  顺手帮一把,卖个人情也就动动嘴皮子的事。彭越栋吸了口烟,想了想说:“今年县里不少饭店增加了小龙虾这一项菜单,单今天的量,你散卖一些,剩下的找饭馆包了,也不难。难的是明天,后天,如果接下来几天还是这么大的量,那得往市里走。市里人多,有钱人也比县里多,吃下你们这批小龙虾没问题。这样吧,我市里有个朋友也是开饭馆的,我把他的地址给你,你去就说是我介绍的,把你的这小龙虾的做法告诉他,他应该能给你消化一部分。其余的,你尽量去农贸批发市场吧,早点去,那边不少饭店和想买新鲜便宜蔬菜的市民过去,人流量非常大。”

  他进了饭馆扯了一张纸,刷刷刷地记下了朋友的地址和名字,又把市里农贸批发市场的地址一块儿写在上面,然后将纸塞给了林老实,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弟,我看你是个有想法的,好好干,我相信你!”

  林老实将纸条折了起来,感激地冲彭越栋点点头:“谢谢彭哥,等忙过这一阵子,请你喝酒,我下厨!”

  “好,就这么说定了啊。”彭越栋把林老实送了出去,说,“把你们的龙虾给我送两百斤来吧,还是去年的价。”

  林老实谢过了彭越栋,回到了菜市场。

  因为他们的龙虾个头很大,肉比较多,生意还不错,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卖了一百多斤。不过距离卖完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林老实也去帮着吆喝,到了中午,还剩两百多斤,最后一起打包卖给了彭越栋。

  因为村子里还有很多人在等他们的消息,他们没有多逗留,顶着烈日回去了。

  回村后,林老实找上村长,把今天的情况说了:“今年有跟风捕捞龙虾卖的,市场上一直有零零散散的龙虾卖,只是没咱们的量大,市民们平日里想吃也能买到。今年的龙虾没有去年好卖,几天内县城里恐怕消化不完咱们的龙虾,彭越栋给我指了一条路,去市里。那边人的消费水平更高,人也更多,市场更大。”

  村长也明白这个道理,市场供过于求,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个事涉及的不是一家两家的利益,哪怕是村长,也不能独断专横,替别人把主给做了。

  “好,我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将这个情况告诉他们,征求大伙儿的意见。”

  凡是涉及利益,总免不了纷争。

  这不,大家听说余下的龙虾不好卖之后,一个个的脸都绷得紧紧的,很后悔没有第一个捕捞自己家的,不然这会儿钱就到手了,也不用担心养了几个月的龙虾砸在手里。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他们的心情林老实能理解。只是今天这事给他提了个醒,花团锦簇,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自然大家都开心,但如果出现了波折跟纷争呢?这样松散的联合,随时都可能瓦解不说,搞不好还会闹翻,搞成仇人。

  毕竟是涉及钱的事,别说他,就是村长来揽了这个事,如果办不好,中间出了点什么问题,回头也会招来埋怨。很多人不会去思量,别人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只会把这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办好了是理所当然,办不好就是没本事没尽心。

  正好,今年带着他们跑一次,明年他就不大包大揽了,回头跟村长好好合计合计,让他们大家商量着来。

  一一扫过大家的脸色,村长高声说:“咱们村离市里比较远,一百多里地,比较耗油耗时间。我的意思就跑一趟,这一趟就尽可能地把咱们的龙虾给卖了,然后回头专心收割水稻。大家要是愿意把龙虾运到市里面去的,就举个手,不愿意的,就继续留在县城里卖!”

  说罢,村长先自己举起了手。当初为了响应这个事,他带头在家里的两亩水田里养了虾。

  接着林建义也举起了手,他养得比谁都多,为了支持自己的兄弟,他的五亩田全养了小龙虾。当初还有人在背后说他傻,现在看龙虾丰收,全傻了眼。

  跟着是林老实,他那一亩田自然也养了小龙虾,还有池塘里的小龙虾没捕捞,全村就他的龙虾最多,不过这次他也只打算将那一亩田的龙虾带到市里面卖。池塘里的也不急着处理,可以等这阵子忙完了,慢慢弄到县城去卖。

  见他们三都举起了手,渐渐的,举手的人多了,最后只有四户人家的五亩田不愿意。这点田估计也就三四百斤龙虾,回头拿到县城卖就行。

  市里面比较远,拖拉机的速度不快,得走两三个小时,为了赶上第二天的早市,他们决定当天夜里就捕捞小龙虾。村长将几十个人分成了两组,林老实他们明天要赶去市里卖虾的这一小组今晚就早点休息,他带着余下的一组人,打着手电筒跟火把,站在岸边,连夜捕虾,记账。

  等到凌晨三点多,林老实几人过来时,一筐筐的小龙虾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在了拖拉机的车斗里。

  眼眶里布满了血丝的村长走过来,拍了拍林老实的肩膀:“阿实,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阿叔回去歇着吧,等你睡醒,我们就回来了。”林老实几个跳上了拖拉机,披星戴月,赶往市里。

  到了市里,天才蒙蒙亮。林老实没有先去找彭越栋的那个朋友,而是先让大勇把车子开到了市里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这个点,正是各大饭店出来采购食物的时间,错过了这个时间,后面就很难有大主顾了。

  到了批发市场,林老实故技重施,把今早两点起来炒的一盆十三香小龙虾摆在桶上,扯着嗓子吆喝:“麻辣十三香小龙虾,又麻又辣又香又嫩又酥,大家尝一尝,不好吃不要钱!”

  麻辣十三香小龙虾的味道本来就霸道,从旁边走过就能闻到一股馋人的香味,引得不少人回头驻足。

  林老实用筷子夹了一只鲜红色油光滑亮的小龙虾,招呼旁边那个用挑剔目光盯着小龙虾的中年人:“大哥,能吃辣吗?能吃尝一尝,不要钱。”

  中年男人挑了挑眉,将信将疑地接过林老实递过来的那只小龙虾,翻过来覆过去,仔细地看了一遍,小龙虾处理得很干净,小的爪子都被剪掉了,只留下两只肉比较多的大钳子。小龙虾腮边的壳被剪开了,虾腮剪得很干净,虾线被拉了出来,从腮边开的那道口子里,能看到里面的虾黄,黄黄的,让人垂涎三尺。

  看起来不错,中年男人顺着那条口子揭开了壳,轻轻一吸,先吃虾黄,然后里面白白的虾肉,混着躲在壳里的汤汁,又香又辣又嫩,让人回味无穷。

  中年男人挑剔的嘴也没法说这小龙虾做得不好吃。他没买虾,先问林老实:“怎么做的?”

  林老实从牛皮信纸里拿出一张纸,递给了中年男人:“凡是购买我们的小龙虾,都附赠小龙虾的八种做法!”

  中年男人接过纸条,上面是一行工整遒劲的汉字,一条一条,先写了清理小龙虾的办法,后面讲了小龙虾香辣、麻辣、十三香、蒜蓉、油焖、红烧、清蒸、水煮这八种做法,用料、步骤都一清二楚,写得非常详细,会做菜的人看了练两次差不多就会了。

  “你这准备功夫做得倒是不错。”中年男人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死,“就冲你这份认真劲儿,给我来二十斤吧!”

  “好嘞,大哥,我给你挑大个又鲜活的。”林老实熟练地抓住虾背,挑了好几十只大个的龙虾,放在一个竹篾圈的竹篓里,挂在称上一称,还差点,他又抓了几只,凑足了二十斤,递给男人,“六毛一斤,总共十二块钱。”

  男人很爽快地付了钱,拎着虾走了。

  林老实不认识这个男人,但经常在批发市场上混的人却认识。这个中年男人是附近一带出了名的老饕,为了一口吃的,经常四五点就起床,特意赶到批发市场买新鲜的食材或者从外地运来的稀有食物。但凡听说哪家店有了新鲜的菜式,他都要跑去尝一尝,为了一口好吃的,折腾一天都不在话下。

  他都说好吃,那应该错不了。

  有一就有二,开了头,尝试的人逐渐增多,夜宵界的扛把子一出马,还不引得无数吃货尽折腰。

  不过到底是一种新鲜的吃法,还是有很多人怕买回去不会做,围着林老实询问做小龙虾的每一个细节。

  林老实把嘴都说干了,半天下来,嗓子也哑了,不过成果也是喜人的。他们的小龙虾全卖光了,前面个头大、饱满的那一批都卖六毛一斤,卖到后面,剩下的几百斤五毛、四毛处理了。

  这么算下来,就是扣除了来往的油费,还是比在县城卖五毛划算。

  等卖完一切,已经是下午一点了,林老实请他们五个去饭馆里好好吃了一顿,然后再开着车子回去。

  等回到家,都快傍晚了。

  担忧的村民们一直守候在村口,瞧见他们回来,马上蜂拥上去,往车斗里望去:“没有了,一只虾都没了,是卖完了吗?”

  林老实从车斗里跳了下来,将钱和账本给了村长:“都卖完了,一共卖了1453块,加油用了15块,还剩1438块。”

  村长笑得嘴都合不拢:“通知大家,来领钱了。”

  他先把林老实的算给了他。加上先前在县城里卖出去的四百多块,林老实分一半,一下子就拿了九百多块,余下的三四十户人家按照各自的产量分配。最后每家都分了好几十块,虽然比不得林老实多,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这可是往年没有的好事。

  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着喜气洋洋的笑容,还没走就先跟林老实打了招呼:“阿实,明年的虾苗给我留一点啊!”

  尝到了甜头,他们明年当然不肯再跟林老实按照今年这种方式分成了。买虾苗才多少钱,一亩田也花不了十块,但今年平均每亩地可是分给了林老实二十多块。这笔账谁都会算。

  对于村民们的决定,林老实早料到了。他也乐得放手,轻松一些。今年为了销售这些小龙虾,他都好几天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了,余下的时间不是在思考怎么销售就是跑上跑下帮着忙活,毕竟那一半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

  等明年只卖虾苗,他就不用管这些了。不过明年养虾的人肯定会愈来愈多,市场会趋近饱和,到时候如果太多小龙虾卖不出去,大家恶性竞争会闹得不愉快不说,还会损失不少。这个事,也得提前打好预防针,别搞得像后世那样,什么赚钱,大家就一窝蜂地扑过去,搞得农产品的价格忽高忽低,最后还是农民吃亏。

  于是分完钱后,林老实留下,把自己的顾虑说给了村长听:“阿叔,咱们村今年小赚了一笔,附近的村民都知道,我想到了明年,不止咱们村今年没养虾的,就是附近其他村的恐怕也会跟进养殖。今年销售这批小龙虾,咱们就费了不少力气,如果明年的小龙虾产量翻一倍,两倍甚至更多,怎么办?”

  小龙虾不是粮食,卖不完可以收进仓库里,留着自己吃。它是活生生的生物,卖不完,要么自己吃,要么放在水里继续养。自家哪吃得了这么多,农村人穷,舍不得放油和调料,做出来的小龙虾未必有那么美味,天天吃会腻。继续养,不会再长多少个了,还得消耗麦麸、米糠之类的,不划算。

  本来还准备带领村民们大干一场的村长听了这话眉头挤出深深的褶子,想了想,他问林老实:“阿实,你主意多,有没有办法?”

  不知不觉,村长已经把林老实当成了主心骨,可能是他一贯以来做事沉稳可靠。

  其实林老实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阿叔,要么不做,要么做大做强。如果村子里大家都要大量养殖小龙虾,那就把大家集合起来,统一养殖,统一销售。这样可以把小龙虾运送到更远的城市去卖,如果隔壁村的也有养殖的意向,咱们以后跟他们联合起来,一起销售,将小龙虾做成咱们长丰乡的招牌,以后提起小龙虾,大家就会想起长丰乡,小龙虾会成为咱们村,咱们乡的一张名片!”

  什么招牌,名片,村长不懂。不过林老实的意思他还是明白的,单个的农民拿着一点农产品、渔产品到市场上去卖,只能零售,毫无议价能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5页  当前第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1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实人不背锅[快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