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炮灰_分节阅读_第9节
小说作者:狐珠子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53 KB   上传时间:2019-10-21 18:14:26

  杨大婆听到刘兰芝给她算账,气得面红耳赤道:“一天两块钱,你怎么不去抢?!”

  兰芝冷嘲道:“我在外人面前从来不做亏本生意,你要和我这个外人抢人就得赔我这个价,我好及时另请他人。”

  杨大婆被她刺得差点背过气去,然而因着小梅那事她在兰芝面前很心虚,最后只好含糊不清地骂两句粗话,转身进屋关门了。

  王定英看了半天热闹,现在后悔莫及。原来刘兰芝找她犁地是要给工钱的,而且还给得这么高,早知道她就答应下来了,现在白白便宜了老七两口子。难怪她还纳闷何金秀怎么舍得拿钱去街上看病。

  可惜现在她再怎么后悔也没用了。

  杨大婆回屋后,各家人也都各自散去,兰芝叫上老七一家过去吃晚饭。

  老七两口子感触良多,老七晚上在桌上喝着闷酒,说了不少陈年旧事,老七媳妇和刘兰芝聊起这些年在杨大婆那边受的委屈,流泪不止。

  这个年代的婆媳关系很不好处,农村绝大部分婆媳都住在一起,尤其像杨家这种兄弟多的,更难处。而且这个时代的人思想守旧,还有媳妇熬成婆这种说法,当媳妇的要对婆婆百依百顺,不然传出去也多是说儿媳妇不孝。

  像兰芝这种和杨大婆彻底闹到决裂的,差不多算绝无仅有了。

  兰芝对杨家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解不多,她也没兴趣去一一了解,有这工夫还不如想想怎么赚钱,不过她也没阻止老七两口子倾诉。

  她原以为这个小插曲就这样过去了,没想第二天一大早,杨老七就跑过来给她说这两天怕是没法帮她犁田了——水牛病了。

第16章

  水牛是杨家的共有财物,是土地下放后杨家兄弟凑钱买的。不过大房和五房两家的男人都不在,所以平时都是老二、老六和老七三家轮着喂养,也主要是他们三家用来帮人犁田。牛圈就设在杨大婆屋旁,也只有老二老六老七和杨大婆手上有钥匙。

  水牛今天早上起来就一直拉稀,老七给兰芝解释了之后又去西周观请兽医。兽医来看了之后,说水牛像是吃了巴豆这类东西,拉虚脱了,让休养十多天,等它好了才能耕作。

  这样一来,田里的活全都耽搁了。

  老七媳妇和杨大婆在院子里对骂了半天,老七媳妇怀疑是杨大婆搞的鬼,杨大婆死不承认,反怪老七两口子没有把牛喂养好。

  杨家闹了这么大一场,最后还是刘老太爷出面,让杨老七把刘家的水牛牵去犁田。

  那杨大婆就算再大胆也不可能跑去刘家的牛圈,对刘家的水牛做手脚。

  杨家的水牛一病不起,刘兰芝的水田却如常犁完了。恰逢杨老六做完木工回来,家里的田还没有犁,听了这事儿,脸黑了很长一段时间。

  刘家这几天也在用牛,何家没牛,丁家是个小家气不会借的,老六只有一二十天的工假,他现在想借也不知道去哪里借。地里的农活耽搁了,老六两口子这几天看杨大婆也特别不顺眼。

  相比村头那边的鸡飞狗跳,兰芝这边就清静多了。她种在门口地里的菜都已成熟,对面山头上的玉米也出苗了。

  只是这个时代的菜确实不值钱,几十年后菜价能赶上肉价,现在的菜价和肉价却是天差地别。现在的人们并不是那么喜欢吃菜,兰芝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做得太难吃,舍不得放油,佐料也少。

  兰芝看过杨老七家剩在桌上的菜,炒得跟猪草一样,一点油星子都没有,其他佐料也无,估摸就放了点盐巴。这种菜别说他们家小孩不吃,估计大人也很难下咽。

  因为菜不好吃,主粮就显得特别重要,很多人用猪油、麦酱等拌饭都能吃几大碗,也难怪家家户户无论老小吃粮食都很厉害。

  这个年代的蔬菜品种也不多,兰芝观察了下,普遍都是圆白菜白萝卜莴笋蒜苗大青菜等。地里的作物就那么几种,连玉米都还没传到这个生产队,种菜籽的人也少。不过因为这个城市产酒,高粱倒很常见。

  要论种的最多的还是当属厚皮菜,原因无它,只一个——厚皮菜是主要的猪食之一。

  等着厚皮菜收割完后,马上就要开始种番薯了。兰芝看过原主家留存下来做种的番薯,正好是薯类品种中比较难吃的两个品种,高淀粉型的白心芍和黄心苕。

  农村种红薯未必全是给自己吃,像现在的很多人家都把红薯做成红苕淀粉,然后担去城镇卖。这种红薯淀粉是粉条的重要原材料,而红苕高产适应力又强,茎叶茂盛还是猪喜欢的猪食之一,家家户户都当粮食种,市场上还能看到卖红薯的。

  但也因为红薯太普遍,无论是红薯本身,还是红苕淀粉,都不值钱。而把红薯制作成淀粉这个过程,还需要耗费大量劳力和时间。

  刘大鹏夫妇现在挣了钱,倒不再拘泥每晚走通宵的夜路去县城,有时候也改去离金沟十五里路的一个大镇上变卖。那个大镇叫沙尧镇,被当地人成为“小香港”,以前战乱时代是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发生过几场不大不小的战争,有部队驻扎,虽不及县城的繁荣,但比普通乡镇热闹。

  沙尧镇的豆腐价格比县城低一些,但不用熬夜走六七个小时的夜路,可以早上五点过去,中午饭前回来。不过沙尧镇也不是每天都能去,那边也和普通乡镇一样实行三天赶一次集市,刘大鹏两口子就县城和沙尧镇换着走。

  屋后菜园的蔬菜长势喜人,兰芝准备了些本地还没出现的菠菜和生菜,让刘大鹏顺便带去镇上看看能卖什么价。

  毫无悬念,卖五分钱一斤都没人买,刘大鹏最后两分钱一斤才脱手。

  兰芝暂时打消了卖菜致富的方法,这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在这个时代真的一点都不行销。

  现在已经恢复了高考,家里三个小孩都没有念过书,一个字都不认识,兰芝准备把三个娃送去学校。他们能读到什么学位,是否适合念书,看他们自己的选择和造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必须要有。

  国家提倡让大家多读书,但前几年还有知青下乡,那些知识分子也和很多农民一样种地,甚至还没有乡下人种得好,很多人见了觉得读书无用。

  实际上这种狭隘愚昧的思想误了一代人,后来因没文化而吃了大亏的父母又把这种遗憾强加在下一代身上。

  兰芝倒不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所谓的铁饭碗,它对帮助一个人成长、塑造一个人的气质精神灵魂更具意义。

  不过如果这三个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她也不会勉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在这个处处都可以淘金的时代,他们还有很多选择。

  兰芝去学校给三个小孩交了学费和粮食,学费不贵,五块钱一学期,三个小孩才十五块。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饭得交粮食换粮票,兰芝家里没粮食,还是找刘家买的。

  给孩子报了名后,兰芝又去供销社买了些日常用品回家,路上还遇着了隔壁的何太婆。

  何太婆现年七十五,只比刘老太爷小几岁,算是金沟村最老的老人之一。何太婆的丈夫在饥荒年代就饿死了,她膝下有一儿一女,大女嫁得远,少有回娘家看她;儿子就是何二爷,四十出头了,至今未婚,一是因家里穷,二是何二爷在勤俭节约的农村人中算好吃懒做那一类。

  何太婆这样的年纪,原本都该像刘太爷那样安享晚年,结果却因儿子不成器不得不下地做活。好在她身子骨健朗,山头上的活和家里的活都做得井井有条,还会做各种手工鞋。

  只不过手工活在这个时代不值钱。

  兰芝见她佝偻着背,背了半背篓洗得白生生的萝卜,忙上前帮她抬住背篓,“何太婆,你放下来吧,我帮你背。”

  何太婆回过头看了一眼,忙慈眉善目地客套道:“是兰芝啊,这怎么好意思,我背得动。你走得快些,你尽管走前面吧!”

  兰芝看她满脸皱褶,头发花白,正喘着粗气,笑道:“我不赶时间,你放下来吧。”

  这正是一段上坡路,何太婆也没再推诿了,放下背篓,客气热情地夸了她很多好话。

  兰芝让她走前面,问她:“你哪儿背这么多萝卜?”

  “我这是从家里背上街卖的,结果这轮场萝卜一点都不好卖,我卖一分钱都没人买。”何太婆叹气道,“只好又背回去喂猪。”

  现在正是拔萝卜的时节,再过一久,地里的萝卜就要开花长出种子。萝卜的味道太清淡,农村人冬天都会种萝卜,经过这么一个冬天,大伙早都把萝卜吃腻味了,萝卜难卖也实属正常。

  “还是兰芝你手巧,头脑又聪明,会做豆腐卖,赚得到大钱。”何太婆艳羡道,不过最难的倒不是做豆腐,而是很多家庭都没那么多豆子用来磨作豆腐卖。

  好在翻过了春,豆子过不了多久就能成熟了,何太婆又说:“等豆子成熟了,我也跟你学做豆腐去卖。”

  兰芝笑道:“你老人家不用这么心急,其实卖萝卜也很好。”

  何太婆以为兰芝怕她抢生意,就道:“萝卜哪里卖得出去?到时候我做了豆腐拿去新店子卖,不在沙尧镇上卖。”

  “新店子那么远,你走一趟太辛苦了。你要信得过我,这些萝卜让我拿回去给你加工,你改明儿再来卖。你要是卖了钱,分一半给我,你看成不?”兰芝半开玩笑道。

  何太婆一愣,想着刘兰芝的本事,迟疑了下,回道:“这几个萝卜根本不值钱,你要你就拿去,反正我拿回去也是喂猪。难不成你还能把萝卜磨成豆腐?”

  兰芝笑着摇头,“萝卜哪里能成豆腐,你要愿意的话,后天过来,我把加工后的萝卜给你,保证让你的萝卜翻十倍。”

  何太婆不太敢相信,就算时下最贵的菜都买不起一毛多,更别提萝卜了。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萝卜干,但萝卜干在集市上也卖不起价,而且萝卜干需要时间晾晒腌制,两天哪能成?

  何太婆见兰芝说得信誓旦旦,也莫名信了几分,便让兰芝把萝卜背回去加工,她也很想看看兰芝怎么把一分钱的萝卜翻十倍。

  晚上刘大鹏两口子打包好豆腐离开时,兰芝就列了些食材和佐料,让他们帮自己从城里带回来。

  总是靠卖豆腐也不是办法,就算她的黄大豆够多,也有被损耗光的一天。而这个时代未被利用起来的资源那么多,全都浪费了,穷的依然穷得吃不起饭。

  想改变这种现状,得先把这些没得到有效利用的资源好好利用起来。

第17章

  这时的农村都烧柴火,但家家户户人口众多,还养家畜家禽,每年收的稻草秸秆等完全不够用。金沟这边的山林不多,几处小树林也被各家各户刨得干干净净,连落叶都少见堆积。

  兰芝家里更没有什么柴火可以烧,仅有的那些也因为最近做豆腐烧光了。还好沙尧镇那边有煤炭卖,兰芝每隔几天就让刘大鹏帮自己带些蜂窝煤回来,有了蜂窝煤,就不用烧柴火,也省了几个小家伙的活。

  不过得知要上学的三个小家伙兴致并不高,兰芝就好奇道:“怎么听说上学个个都垂头丧气的?”

  杨武雄皱眉道:“霞霞姐他们都说学校的老师特别凶,写不起字要打人,我们什么都不会,岂不是天天都要挨打?”

  兰芝被他这话逗乐了,忍不住摸摸他的头顶,“老师不会那么凶,你好好听话,认真学习,不懂的可以回来问我,也可以问你们老师。我会督查你们的作业,你们也不会天天挨打。”

  听说这个时代信奉严师出高徒,体罚学生是学校常有的事,兰芝打算亲自接送两天,看看学校的教学情况。不过这方圆十里也就这么一个学校,她也没得选。

  “哦,你真的会帮我们做作业?”杨武雄喜出望外。

  兰芝摇摇头,好笑道:“不是帮你们做,是督导你们完成,免得你们被老师教训。”

  “那你会做吗?”小英眨眨眼问。

  “妈妈肯定会做,她那么厉害,一定什么都会。”杨武雄现在简直成了兰芝的粉丝,在他眼里兰芝绝对称得上无能不能的超人。

  兰芝抿着唇笑起来,“嗯,我什么都会,所以你们不用担心。”

  “那你教我们可以吗?”小梅一脸期待地问道。

  兰芝伸出一根手指头摆了摆,“在家里我可以教你们,但你们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我的庇护下。你们现在正是上学的年纪,该去校园多结交一些朋友,学校的学习氛围是家里给不了你们的,那才是你们该成长的地方。”

  小梅太内向,再加上她的特殊经历,让她看上去比别的孩子沉郁。兰芝希望她能多去接触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变开朗些,慢慢走出过去的阴影。

  傍晚,兰芝刚将蜂窝煤引燃,刘二娘就过来了,“三姐,这蜂窝煤怎么样?”

  “还成,比烧柴方便,就是生火麻烦了点。”

  “今晚我们要做什么新鲜小吃呀?”刘二娘又问。白天点豆腐的时候,兰芝就跟她打了招呼,让她今天晚上过来帮她打下手。

  兰芝笑道:“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来得正好,先帮我将这些萝卜全部切成丝,小梅洗的小葱一会儿切成葱花。”

  兰芝这些日子请刘二娘做豆腐,发现刘二娘确实是个非常能干的姑娘,做事十分利索,刀功也特别好。兰芝前世很少切菜,几十年后的科技发达,厨房用具也进化得特别方便,切片切丝搅拌成泥的工具都能买到,可惜这个时代全靠双手。

  兰芝把铝锅放在火炉上,烧了些干净热水起来,一会儿洗手也方便。等刘二娘的萝卜丝切好,她才换上铁锅,加入几大勺猪油,又倒了些刘大鹏帮她从城里买回来的菜油。

  兰芝只用了一半的萝卜,切出来也有很大一盆。她舀了几勺盐先将萝卜腌制,去掉萝卜丝中的水分,使萝卜丝变软。

  腌制完后,兰芝将鸡蛋打入萝卜丝中。这些鸡蛋是她去二房那边买的,二房没住在金沟,而是独立在对面的柴山上,那里地方宽,山里虫子也多,十分适合养鸡。

  接着,她又加入葱花、盐、面粉和胡椒粉,一起搅拌均匀。

  这时油锅已经热得差不多了,兰芝舀了一瓢热水把手洗净,将搅拌均匀的胡萝卜丝捏成一只只大小均匀的团子,放入油锅中。

  没过一会儿,油锅里的胡萝卜丝就变成了金黄色,葱花、鸡蛋和胡萝卜丝组合在一起,发生了奇妙的融合,生出一股截然不同的新鲜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炉灶旁边,几双绿油油的眼睛盯着油锅,恨不能赶紧捞一块起来一饱口福。

  兰芝看他们一个个嘴馋的样子,不由轻笑,用漏勺将锅中的油炸胡萝卜丸子舀出来,放入旁边早已备好的筲箕中。

  “好了,去吃吧,小心烫。”兰芝道。

  三个小豆丁和刘二娘哪里顾得上烫不烫,争先恐后地拿来尝。

  “二姐实在是太能干了,你怎么就想到把萝卜丝做成丸子炸来吃?”刘二娘赞不绝口。

  小英也说:“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萝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页  当前第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炮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