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十年代活色生香_分节阅读_第102节
小说作者:轻卿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60 KB   上传时间:2019-07-25 16:42:25

  按照谢华香的安排,把屋子隔成两半,一半用来储存食材,一半当成是操作间,代食品的生产就是在这里进行,外边的院子也征用了,平时收回来的食材,就放在院子里晾晒,院子的一角还搭了个棚子,把原来放在磨坊的大石磨也搬过来了。

  以后,队里的其他人还想用大石磨的话,就得先向食品作坊的负责人申请,然后安排出专门的时间段才能使用,队里的人听了这个消息肯定是会有不满的,不过大队长都这么说了,他们除了在背后抱怨几句,也没有其他什么办法了。

  毕竟程大队长可是对他们有大恩的人。

  这个食品作坊的负责人就是谢华香了,本来谢华香是不想当这个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操心的负责人的,她是想让有这方面经验的许秀莲来当这个负责人,她自己就当个技术指导什么的就好了,可是许秀莲是外乡人,她的性子又比较绵软,怕是不能服众,谢华香只好自己先顶上来,把这个架子拉起来再说了。

  谢华香一边搭食品作坊的架子,一边写了一份招工启事,贴在了大队部的外面的宣传栏上。

  以前大队部有什么通知、公告都会贴在那上面的,社员们平时路过都有过来看看的习惯,哪怕是不识字的人,看见上面贴了新的通知,也会去找别人打听一下这上面写了些什么。

  今天这“招工启事”可就新鲜了,只听说县城的单位会招工,就没听说过他们乡下也来招工的,食品作坊,代食品,这些可都是新鲜的玩意儿,大伙儿聚集在大队部的门口纷纷讨论起来,很快这事就传遍了整个大队。

  这招工要求也有意思,专要女的不要男的,而且还要勤快、手脚麻利,最重要的是要讲卫生的女人,年轻姑娘或者是妇女都可以。

  每天上班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到六点,跟县城里在单位上班的人一样,中午还带午休的,队里的女人们赶紧合计了一下,现在农闲,地里没什么活,家里的男人就能干完了,这个上班时间,能让她们早上起来把家里的早饭做了,牲畜喂了,衣裳也洗了才过来,中午和晚上也来得及赶回家做饭,其他时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过来干点儿活?

  至于工资,通知上是这么说的,食品作坊包吃一日三顿,半年内,每个人每月的工资是十斤代食品,还有奖金,这是按照每个人的表现来评定的,分为五个档次,奖金分别为一斤到五斤代食品,也就是说,如果做得好的话,一个月最多能够拿到十五斤代食品的工资,再加上自己的饭食工坊里已经包了,也就是说,一个月挣的粮食能多养活半个人呢!

  半年后的工资再另计,只有往上涨的,没有往下降的。

  就是不知道这代食品究竟是啥,好吃不好吃。

  大伙儿正议论着,谢华香又出来了,这回她让许秀莲帮她搬着一张桌子出来的,顺便再往公告栏上再贴了一张公告,这次是收购通知。

  收购各种可以入口的东西,除了大米、面粉这些精细粮之外,还有常见的玉米、红薯、高粱等粮食,以及不常见的野菜干、野果干、河里捞上来的鱼虾干等等,都按照供销社的价格,明码标价。

  并且还写明了,收购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她这通知一贴出来,就有识字的人大声念给了围观群众听了。

  一个大娘听完之后大声问:“你说啥,那个鱼啥的从速啥的是啥意思啊?”

  识字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就是说你要是想卖的话就赶紧了,晚了人家就不收了!”

  粮食什么的,自家都不够吃的,当然是不卖的,不过野菜干那些,只要家里的人足够勤快,存货还是有的,那玩意儿又不好吃,如果不是实在饿肚子都不愿意吃它的,卖给供销社人家也都不收的,能有人要?

  那可就得赶紧拿来卖了,过了这个村那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于是没一会儿,食品作坊就收到了不少的野菜干和野果干,这些东西本就不费什么成本,所以就算谢华香给的价钱低,他们也没什么意见的,能给家里换点儿火柴钱,就已经很不错了。

  谢华香还交待大家,家里还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想拿来卖的,不管这里的收购名单上有没有写着,都可以拿过来给她看看,如果用得上的话她都会收,还有魔芋也是收的,可以去挖过来没晒干的也行,就是价钱上会更低一些。

  这下更挑动了大伙儿的积极性,就连闲着没事的小孩子们也兴奋起来,满山去找各种可以吃的东西,有人还掏来了鸟蛋问谢华香收不收,谢华香高兴地收下了,这可是上好的蛋白质来源。

  食品作坊里收到的东西就更多了,没办法,他们一开始什么都没有,这点儿成本还是要花的。

  在谢华香的软磨硬泡之下,程立坤不仅出了地方,还不得不从大队的经费里拨出了一百块钱,作为食品作坊的启动资金。

  谢华香用这些钱请人垒起了灶台,在院子里搭起了棚子,买了各种生产用具,还收购到了第一批原材料,也算是花小钱办成了一件大事了。

第183章

  接下来就是正式招工了。

  谢华香原本以为十斤代食品这个工资的吸引力不大, 不一定能请得到人, 但是没办法, 程立坤忒抠门了,只给了一百块钱的启动资金,现在都花完了, 因为精细粮食没人肯卖给作坊, 她自己还倒贴了几十斤大米呢, 实在没办法再给员工们提高待遇了。

  没想到报名的人还挺多的,大队里的三姑六婆和年轻姑娘们, 熙熙攘攘地站了大队部一院子,吵得比五百只鸭子还厉害,程立坤也是哭笑不得, 他好好的办公室,怎么就变成菜市场了呢!

  他现在是不知道, 往后还有得热闹呢,到最后食品作坊甚至还鹊巢鸠占,把他这个大队长都把办公室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招工是谢华香亲自负责的,报了名的人轮流来到她面前,首先要看人穿的衣裳有没有洗干净, 头发油腻不油腻, 眼角是不是还糊着眼屎,这三点不过关的,直接挥挥手就让人走了。

  她们是食品行业,讲卫生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本身就是一个不爱干净的人,邋遢的习惯已经根植在骨子里了,不管你立多少的规章制度,管得多么严格,也改变不了她根子里的习惯,谢华香也懒得去费这个力气,不如一开始就找爱干净的人。

  然后伸出双手,手掌粗糙,掌跟长满了茧子,这是勤快的,还要看看指甲,有没有及时修剪,指缝里有没有藏着黑泥,这一轮再筛下来,剩下的人就不多了,大多数都是年轻姑娘,还有几个虽然成了家,但看起来就十分勤快能干的大婶,爱干净的人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看起来心里就舒服。

  其他落选的那些人免不了有些意见,抱怨说她瞧不起人什么的,谢华香也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好在现在就算能招上工,这好处也不算大,所以那些落选的也只是唠叨几句就算了,有人回家干活去了,有些人则留下来继续看热闹。

  沈大丫也来参加招工了,毫无疑问是入选了的,这次招工谢华香总共招了十五个人,定下人选之后,马上就让人开始干活了。

  先是把收回来的各种原材料分门别类地分好,然后装在簸箕里,摊开在院子里晾晒,再把晒干的原材料按照谢华香的要求,处理成小块,用石磨磨成细粉。

  程立坤就在大队长办公室里,沈大丫进进出出干活儿,两人免不了会有遇上的时候,程立坤想起两人最后一次在河边见面时的场面,不禁有些尴尬,寻思着自己大概应该给她道个歉,当时自己说的那些话是过分了些,两人就算不能在一起,也不要反目成仇嘛!

  他做男人的,总要大度一些。

  没想到沈大丫根本就把他当成了空气,就跟完全没他这个人似的,连眼尾的余光都没给他一点,害得程立坤想说话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就更尴尬了。

  代食品的生产其实很简单,在谢华香的指导下,第一批的代食品就生产出来了,这次谢华香选了两个品种,也就是曾经给程立坤尝过的那两种,一个小饼干,一个代餐粉。

  代餐粉是用水泡着喝的,两勺就能泡出一大碗,能顶半天饿,非常划算;小饼干的口味比较好,空口当零食吃也成,香香脆脆的,不过吃完以后要记得多喝水,把小饼干放进水里泡着喝也是可以的,泡出来的跟代餐粉泡的差不多,一样顶饱。

  在作坊里工作的姑娘大婶们都很高兴,原本他们还在担心这代食品不知道是些啥玩意儿呢,现在尝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么好吃,这是她们亲手用那些毫不起眼的原材料做出来的,谁能想得到呢,谁都不爱吃的野菜干什么的,居然能变成这么好吃的食品。

  一个月能挣十几斤回去,真是挣大发了。

  第一天,谢华香也不说兑换,先来试吃,长条桌又摆在了大队部的门口,旁边架一口锅烧热水,桌上摆一摞碗筷,谁来了都可以吃,当着面舀一勺代餐粉到碗里,用水一冲,变成一碗香喷喷的糊糊。

  想尝尝小饼干也行,来一个人就给两块,来多少给多少。

  听说有这样的便宜可占,全大队的人都来了,这么好吃的零嘴儿,连供销社里都没见着有卖的,就是咱们大队自己的食品作坊里做出来的?

  有人打听这玩意儿是用什么材料、怎么样做出来的,不过谢华香都跟作坊里的工人签订了保密协议,不能泄露产品的配方,她们也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嘴巴紧得很,就连自家亲娘来问,也摇头一问三不知,就是不说出来。

  一开始大伙儿还是把这玩意儿当零嘴吃的,好吃是好吃,可是也没啥用啊,这年头谁也没有那么多的闲钱去买零嘴儿吃。

  可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就觉得出不一样来了,平时到了这个时候总是饥肠辘辘的人,到现在居然没觉得饿?干了一早上的活了,怎么就不饿呢?

  想来想去,只想到上午在大队部的门口喝了一碗那什么绿色的糊糊,说是什么代餐粉的,原来真的可以顶饱啊!

  这天中午,绝大多数吃过代食品的人,中午饭都吃少了很多,为家里省下了不少粮食呢!

  第二天一大早,大伙儿连家里的早饭都不吃了,先兴致冲冲地去大队部,再喝上一碗那绿糊糊,今天的早饭就省了。

  可今天谢华香不让人免费品尝了,倒是又贴出了一张新的通知,欢迎广大社员前来兑换代食品。

  各种兑换的标准写得清清楚楚,只要是能入口的,什么都能拿来换。

  要不要换?当然要换啊,这多划算呀,一斤大米能换五斤的代食品呢,一斤大米能有多少?熬粥一大家子一顿就吃完了,还不够填饱肚子的,可是这五斤的代食品,能吃好多顿了吧,还特别顶饱,不换是傻子。

  其实更多人心底里认为贴出这张兑换通知的谢华香才是傻子,甚至觉得她会不会是写错了,真要这么换下去,她不亏死了才怪呢!

  不过有这种便宜当然得先占了再说,等别人回过神来,可就没这个机会了。

  嘿嘿,还别说,这两年安吉大队可真是行了大运了,来了两个知青都是他们的福星啊,一个大公无私自掏腰包给大队换了新型谷种,别人粮食歉收全都在挨饿的时候,只有安吉大队获得了大丰收。

  还有一个漂亮姑娘大概是天上的仙女来报恩的,巴巴地要嫁给他们队里的穷小子,还给大伙儿发明了这种能填饱肚子又便宜的代食品,这是他们大队祖坟冒青烟了才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啊!

  兑换的场面非常火爆,才不过小半个上午的功夫,就把作坊里第一批的代食品全都换完了,还有一大批没换到的群众在嗷嗷叫呢!

  谢华香也没有料到效果会这么好,只好让他们第二天请早了。

  大伙儿都害怕谢华香哪一天觉察出自己吃亏了,把兑换的标准改了过来,所以接下来的几天一天比一天来得早,就想着多换一点儿代食品回去。

  害得谢华香不得不又出台了一个限量兑换的通知,不管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兑换,每一户人家每天最多只能兑换五斤的代食品,专门找了熟悉全大队人口情况的人用小本子登记着的,想要一家两口子分开排队兑换糊弄过去?没门儿的。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能够兑换到代食品,抱怨才少了一些。

  安吉大队的社员们原本是不想让这事被外乡人知道的,开玩笑,咱们大队自己的人都还不够换的呢!谢知青心地善良为咱们大队自己人造福,那是她人好,可是怎么能让外乡人也来占她的便宜呢?

  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大伙儿都有了这样的一个默契,这事儿只有咱们自己人知道就好了,千万不要传到外边去。

  可有的事情你越想捂就越是捂不住,特别是这种有便宜可占的事情,架不住大队里有外边嫁进来的媳妇呀,那媳妇自己吃饱了,能不惦记着娘家人嘛,悄悄地告诉娘家人,让他们借着来走亲戚也来换上一点,不过分吧?

  有的人心想,媳妇都把她娘家人带来了,自家女儿嫁到了别人村的,怎么也不忍心让她挨饿受苦吧,自己队里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换点儿吃的,怎么不行啦?

  还有的家里有人在县城生活的,那更惨啊,县城不像山里,山里再穷,野菜总能挖到两棵吃吧,县城里供应紧张,有钱都买不到吃的,家里有这样的好事,能不告诉他们嘛!

  于是乎,十里八乡,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每天早上来大队部排队的人里,除了安吉大队本队的人,还有不少外乡人也夹杂在其中,甚至还有县城里赶来的人,为了一口吃的,人们也是拼了。

  这外人一多,矛盾又出来了,本来只有自己大队的人在排队,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肯定互相帮助的,这排队兑换代食品,每个人带来的食物都不一样,作坊的人要检查食物的质量、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确定兑换的数量这些,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通常一排队就要排上半天。

  可是家里都还有活儿等着干呢,谁有那个时间总是排队啊,所以不少人就把自家的篮子或者箩筐放在这儿就算是排队了,甚至有些人捡块石头放在队伍里代替自己,别人也都不介意,都会帮着把替代物往前挪,快轮到谁家了可是人还没来的时候,还会有人好心地去喊一声。

第184章

  原本安吉大队的排队风气是非常和谐的。

  可是自从外人多了之后, 这份和谐就维持不下去了。

  有人本来早早搬块石头排上队的, 回去家里喂了一趟猪回来,发现石头没有了,原本的位置被一个不认识的外乡人给占了;有的人带了满满一筐子的野菜放这儿排队, 回来的时候野菜剩半筐子了,前后都是不认识的人, 被谁偷了也不知道……

  这种事情一多, 安吉大队的人就不干了,凭什么咱们大队的东西, 要被你们这些外人来抢啊,大伙儿纷纷建议食品作坊禁止外边的人来兑换,只能还给本大队的人。

  这当然是不行的,谢华香开这个作坊,可不是为了只有一个大队的人知道,她还想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呢!

  只好让程立坤出面,给大伙儿讲了一番大道理, 说什么不能自私自利, 要有大公无私的团结精神啊,还说什么这次安吉大队的食品作坊给全县人民解决了粮食匮乏的问题,这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县里肯定会表扬的,咱们全大队的人都有这份光荣。

  好听的话只能暂且安抚队员们的情绪,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矛盾, 所以谢华香又出台了一个新规定,他们不排队了,改为拿号。

  现在食品作坊每天的代食品产量大概在两百五十斤左右,每户人家能换五斤,也就是说总共能有五十户人家能换到。

  于是她让人削了五十块木牌,上面用红漆从一到五十,写上了数字,每天早上八点准时派号,还是排队来取号,先到先得。

  排队取号比排队兑换的速度要快得多了,五十个号,几分钟就能发完了,所以排这个队大伙儿还是愿意的。

  拿到号的人也不强求什么时候一定要来换,反正一天之内来换完就可以了,随时有空都可以过来。

  这种做法给双方都带来的方便,大伙儿还是挺接受的,不过由此又催生了另外一种弊端,那就是专门排队抢号的黄牛,把号码牌抢到了再高价转卖给别人。

  谢华香知道后也是哭笑不得,算了算了,既然别人抢号也是花了力气的,买的人也愿意,就由得他们去吧,实在是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段时间,谢华香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了食品作坊的建设当中,家里都不怎么顾得上了,还好学校里放了暑假,沈丽华回了家里帮忙,才让她不至于那么焦头烂额。

  这边食品作坊好不容易步入了正轨,所有的工人技术也都熟练了,她还培养了好几个像许秀莲那样的技术工人,他们都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代食品的生产技术,就算谢华香不在,她们也能够按照前一天收到的原材料,合理调整配方,生产代食品了。

  谢华香终于可以当个甩手掌柜,每天只要管好账目,再处理一下突发的重大事件就可以了,这时候暑假也快要结束,中学马上就要开学了。

  谢华香抽空去了一趟县城,去探望了一下廖淑芳,发现她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和孩子,虽然日子是过得苦了些,但精神状态还是很不错的,就放下了心。

  顺便又去百货商店买了一些文具,送给马上就要开学的三个孩子。

  沈大壮因为家里的两个男孩子都要去县城上中学了,他一高兴之下,花大价钱买了一辆自行车给他们两个一起用,这下三个孩子去上学的时候就可以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了,谢华香也不用再担心沈丽华一个人来回不安全了。

  开学的前一天傍晚,谢华香帮忙把沈丽华上学要用的东西都准备好,给她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瞧着三个孩子一起骑着车出了门,这才放了心,捶了捶累得酸疼的肩膀往家里走,这段时间可真是累得够呛的,接下来可得好好歇歇,说起来她都好些天没好好跟庭生哥说过话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1页  当前第1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2/1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十年代活色生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