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恶妇_分节阅读_第94节
小说作者:南岛樱桃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84 KB   上传时间:2019-07-09 16:50:42

  听人家说不是很喜欢甜口的,她又转而推销起东子家的花生米,说他那手艺也是尽得弟妹真传,几样花生米做得都很地道,下酒吃是一绝。

  东子的花生米主要还是在镇上卖,他没马车,轻易不往县里跑的。听刘枣花说起来,客人们还挺茫然,刘枣花嘿了一声,说就是去年给程记站柜台的小伙子,现如今单干呢,生意红火得很。

  “他在哪儿卖?没见过啊!”

  “在镇上吧,有机会我给他传个话,让他来造福造福县里百姓。正好程记暂时关了,他完全可以借一下店面,进县里来酥花生米卖花生米。”

  刘枣花是临时想到随口一说,回头想想还真可行,她听程家富说了,说何家那个东子卖了好多种花生米,鱼皮的就不消说,还有怪味儿的,还有一种甜口的叫花生粘……

  要是其他东西搁程记来卖那是败坏口碑,这些全都是何娇杏捣腾出来的,也很好吃,搁这头卖完全可行。

  正好何家的在镇上卖了一段时间,镇上新鲜劲儿应该过了,现在生意即便还是好做也不会像一开始那么疯狂。是时候来县城里挣一笔。

  刘枣花跟程家富说,让他过几天回去一趟,跟老三传达一下县城里的大家对三弟妹的想念,再让老三给何家的带个话,说县里的也想尝尝他的花生米,让他别在镇上蹲那么死,来赚赚县城百姓的钱。

  这个时候,何娇杏暂时退出美食圈,她兄弟东子急急上线,抓住市面上有的这些无法满足食客,强势推出他那几种花生米。

  说了吃的,也要说说头年从程家兄弟手中诞生的手摇风扇,这东西在本地的风头过了,还有人做,还有人卖,但不像去年那么多话题,大家提起来也就感叹两句。

  在本地像这样,在外地却不是。

  这东西送上京城的时候北边已经转凉了,当时没能派上用场,过了半年时间,等天热起来,大概五月份的时候,皇帝就觉得不太好,那时候要摆冰盆又早了一点,他便想起还有风扇,让太监去抬出来试用了一番,还别说,扇叶子转起来真的凉快。

  皇帝都用,底下人自然有样学样,这玩意儿最先是在宫里流行,娘娘们都使。后来就不局限于宫中,大臣们也用,商户也用……

  天不太热的时候单风扇,等入了伏可以用冰盆搭配风扇,这样能省。

  各宫是能领冰,但分量有限,身份稍低一点都不够用。不够用咋办?要么忍着,要么花钱来解决,拿钱从外头买去。京中有冰铺,有些商人专门做这生意,这冰啊,一车不便宜的。

  以前用冰是算了又算,现在只要不过分热都可以拿风扇抵着,用冰的压力就小得多了。

  想当初风扇刚到京城,还有人觉得这玩意儿鸡肋,还没一年,它已经风靡京中,连带着让贵人们又想起程家兄弟的故事。立夏以后隔三岔五的有人问起程家旺,他见了一些对他好奇的人,在工部的待遇也一升再升。还是个匠人,却得了许多褒奖,也领了赏,还被安排去跟着很有本事的师傅学习。

  一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他的周围势必会有花蝴蝶环绕。

  这年头男女讲究个大防,倒是没姑娘家厚着脸往他跟前凑,这段时间却有好几个想当他老丈人的,几乎都是工部养的巧匠。

  要是单身程家旺一定会好好考虑,可他有媳妇了。

  他只得遗憾拒绝,表示已经成亲,实在是没这福气。

第131章

  除了前头送回来那封信, 老家这边就再没有程家旺的消息, 这也不奇怪, 两地相隔几千里路,捎封家书谈何容易。前头收到信后, 程家兴请人代笔给兄弟回信, 写那封信就废了几文钱而已, 后来为了送上京城他没少打听, 又是花钱又是托人。人家还说呢,没得为他特地去跑一趟的,就只能跟着商队走, 走的快点信就早几天送到,中间要是遇上啥事,耽搁一两个月也正常。

  人这么说,程家兴还是把信递了过去, 这都是两个月前的事, 到今天家里人也不确定他收到没有。

  其实收到了, 在之前送回禄州的家书里面, 程家旺留了个地址。几个月之后,有个北上的商队抵达京城, 负责的管事谈生意去了,跟着跑腿儿的卸了从南边走过来的货,得了两天休息时间, 就把信送去程家兴说给他那地方。

  那是个略有些偏僻的小院子,跑腿的找过去, 给他开门的是个五十岁上下的老叔。

  跑腿的问他是不是叫程家旺。

  “你找程家旺?找他干啥?”

  “有人托我给一个住在这里叫程家旺的带封信来。”

  “那信呢?”

  “你是程家旺我才能给你。”

  老叔没法,才告诉他这小院的主人家是叫程家旺,是个二十来岁的巧匠,给朝廷做活的。他白天都不在,要见本人得傍晚再来。又听说这老叔是给程家旺看门以及做闲杂事的,跑腿送信的就没在这头耗时间,把信放下,临走前还留了个话,说他们商队从南边拉货上京,再把北边的东西运回去,一般会在京城待将近一旬,如果说程家旺看了信之后想回一封,就在这两天写好送到他那里去,他也能帮着投递回去。

  给看门的收好信,说知道了,那跑腿的就出了巷子。

  当天傍晚,程家旺一回来就听说有他的信,不用问就知道一定是从老家送来的。程家旺心里一热,从老叔那头取过信又匆匆出了门,他竟然连晚饭也顾不得吃,急忙去找识字的人给读信去了。

  这封信是程家兴口述,请读书人代笔的,称呼自然随程家兴走,开头一个“老四”就让程家旺迸出泪花,出来是还没一年,可他是孤身一人在京城,形单影只的,非常想家。

  是怕叫人看了笑话,程家旺强忍住泪意,安安静静的听人读信。

  他三哥这封信没润色过,就是原汁原味儿的,有点啰嗦,叫程家旺听来却分外亲切。三哥在信里讲了不少事,比如说他走了之后才做起来的麻辣烫生意,还有二嫂,就在年前也把出喜脉,这都挺着老大的肚子了,还提到过年的时候人人都在,唯独缺了他,感觉气氛不如往年好,年三十那天爹娘还念叨,说不知道家旺咋样?北上这一路顺不顺利?在京城安顿下来没有?又是怎么过的年?……

  程家兴蔫坏,他明明知道兄弟心里最最惦记的是他媳妇儿和媳妇儿肚子里的娃娃。

  知道你惦记,我就要吊吊胃口,把最要紧的事搁最后面说。

  他把家里其他人全都罗里吧嗦讲了一遍,这才切了个木匠铺的视角,告诉兄弟袁氏生的是个儿子,生下来之后他赶马车带娘去看过,娘本来有意思给袁氏伺候个月子,最终还是没有,袁氏买了俩人,让老娘省了不少心。

  再说那小子,因为当爹的不在,就让袁木匠取了小名,叫刨子,就是木匠都会用的那个刨子,喊着还挺脆挺响的。

  刨子他刚生下来还不是很胖,现在胖了,袁氏怕断他奶水天天都在进补,鱼汤肉汤这些没断过,她吃得这样好,奶出来的孩子自然不错,就可惜她自己胖了两圈,上回送娘过去看孙子时见她还在为那一身肉发愁。跟男人相隔几千里地自己非但没日渐消瘦还胖了……想想也闹心。

  程家兴不搞什么善意的谎言,他都是大实话怼过去,明着告诉程家旺你媳妇儿心里挺不踏实的,生怕分开两年自己的幸福就让别人夺走了,让程家旺在外头注意着点,别发展出第二春第三春来。

  老程家爷们都疼媳妇儿,没有在外头乱搞的。

  在信的最后,程家兴也说希望他最好是让送信过去那人再带封信回来,说一说后面怎么安排。不管咋说他才是袁氏的男人是刨子的爹!那娘俩是跟着就上京城还是过了今年,等明年开春以后再动身,这个其他人都不方便给拿主意。

  程家兴说他觉得为小的着想最好是等明年,那孩子哪怕养得不错,还是太小了一点,不合适长途奔波。

  要等明年的话,那程家旺就得单独给袁氏写封信去,说点好听的,安抚下她。

  ……

  这信挺逗人的,不当心听到的外人都觉得大老远送个家书来就写这些,这也太俗了一点。

  另有人调侃程家旺,问他写信过来这人是谁啊?

  听说是他三哥,人家就笑了。

  “你三哥真有意思,我们写信从来都捡好话说,有糟心事也瞒着,哪能让在外面的人担忧挂记?”

  程家旺挠了下头:“我三哥他从来都是有一说一。这样好,听了心里踏实,报喜不报忧的家信写还不如不写,隔这么远传递消息已经很不容易,咋还哄骗人呢?”

  程家旺还想请帮他读信的代笔,写封回信。

  可惜天色晚了,人家让他回去打个腹稿想想清楚到底要在信里写些什么,明天抽个时间再过来。程家旺应承下来,他取回信,留下几文钱做答谢,这才回自己的小院子去。

  托这封信的福,他长久以来悬着的心放下了。

  真好啊,袁氏顺顺利利的生下个胖小子,母子平安,这下他也后继有人了。

  高兴之余,他心里也有点不放心,生怕媳妇儿在老家胡思乱想,想出毛病来。是该像三哥建议的那样,让媳妇儿过完这一年,等下个春天再动身北上,到时候一则天气回暖,正好赶路,二则刨子也有一岁多,能扛得住。要她明年动身,那就得同她说几句,把人稳住,就得单独写个信给她。

  可惜了他们夫妻两个都不认字,写信的要人代笔,收信的要人帮读。

  这么搞着还不好写太腻歪的话,当晚躺床上程家旺还在琢磨,在想该咋说才能叫袁氏安心。早先就听三哥说过,说怀孕的女人就难伺候,她情绪起伏大得很,不单想一出是一出,经常会因为你一句话没说好赌气半天。你问她她不见得会说,好不容易说了,你才知道惹她不高兴的其实就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情。

  怀孕的时候是这样,喂奶那几个月也没好多少,三哥说有了娃媳妇儿会变,做男人的要习惯,还得小心呵护着,人家嫁给你为你操持生活给你生儿育女不容易,偏偏这几个月程家旺人不在,袁氏会东想西想也不是她矫情,她情绪来了控制不住。

  这怪谁呢?

  怪袁氏就太苛刻了。

  又不能怪程家旺,天底下哪有什么事纯粹是好的?祸福总是相依。

  手摇风扇给他挣了钱挣了名声,同时也让上面注意到他。

  他得到了进工部学习的机会,能跟着更好的师傅学更精巧的手艺,却不得不跟媳妇儿分离一段时间。

  凡事都有代价,程家旺觉得看长远点,短时间的困难可以克服。他们夫妻两个分开也有大半年了,再忍忍,明年的这时候应该就重逢了吧。

  至于说三哥在信上写他媳妇儿为了给儿子供奶补过头。

  这没啥的,北上那一路就很糟蹋人,一路奔波人保准会瘦。

  哪怕这都不瘦也没什么,说句实话,当初说亲的时候程家旺也没觉得袁氏有多好看,他跟袁氏成亲不是奔长相去的。这么说并不意味着程家旺就没有审美,他只是不像三哥那么夸张。

  像嫂子那么好看的难得有一个,当初三哥上何家提亲时嫂子还没显露出后来的本事,她当时只是个名声极差的老姑娘。就这样三哥还是毫不犹豫就扑上去了,可见他颜控到什么程度。

  程家兴还做点梦,以前他就很爱抱着头叼个草在那儿瞎想。

  跟他比起来,程家旺是彻彻底底的务实派,看问题理性,不做梦的。

  三哥娶三嫂那是喜欢,他娶袁氏是觉得合适。

  ……

  次日,程家旺请人代笔写了两封家书,他做好记号,请商队那边给跑腿的把两封信都交给三哥,再让三哥把信封上画了个圈的那封送到木匠铺去,给他媳妇儿。

  给了信,又给了辛苦钱,这事就算办妥了,商队的答应他一定会把这两封信送到,程家旺才放下心接着做他的事去。

  这个时候,程家兴也在跟何娇杏念叨,说前头送出去那信该到了吧?老四该知道他得了个儿子,也该知道他媳妇儿胖了。

  何娇杏刚才喝了半碗汤,就听见这话,她停下动作,转头看向程家兴:“你在信上写了些啥玩意儿?”

  “不就是东家的猪西家的鸡……”

  “谁问你这个?我是说你真在信上告诉家旺他媳妇儿胖了?”

  程家兴点点头,不以为然说:“咱俩当初是互相先看对眼,看长得合适再培养的感情。老四他不一样,他跟袁木匠学了那么长时间的徒弟,跟袁氏认识的时间能短了?那么些年他俩私下都没擦出火星,那说明啥你还不懂?最后是做师傅的开口说想将女儿嫁给他,他心里也没其他人也没更好的选择,想了一圈才同意的。本来就不是看脸,胖点瘦点有啥关系?”

  “我早就想说,弟妹挺不容易的。”

  这等于是她看中了,才让当爹的去促成好事,本来要是平平淡淡过日子还好,现在程家旺起来了,本事盖过老丈人,那袁氏是会多想。

  程家兴听懂了何娇杏的意思,说也没啥不容易的,家旺其实挺体贴人。虽然当初不是因为喜欢成的亲,成亲之后他还是尽到了做男人的责任,没有对不起人。

  “媳妇儿你别操心她了,咱家好几个人等着你疼。”

  说到这个程家兴还挺纠结的。

  从冬菇出生就分去媳妇儿不少精力,现在又揣上了。

  之前老娘劝他们再怀一胎,趁年轻早点把儿子生了,反正就算再喜欢闺女家里总要儿子传香火,晚生不如早生。

  程家兴听着觉得也有道理,等媳妇儿真的怀上,他又担心起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来。这都已经排在冬菇后面,等儿子出生,他该不会还是垫底的?那媳妇儿顾着小的去了,哪还有空关心他?

  还不光是两个小的,像大嫂这些也爱找她。

  程家兴见着刘枣花就没好气,架不住媳妇儿跟她挺合拍的。

第132章

  程家兴他们过完年就去的县城, 伏天里才回来, 算起来在外面待了有半年。他是放了把钥匙在家里让当爹的帮忙照看着点, 但程老爹地里也有活,不可能有事没事就耗在那头, 他也就是过几天去扫扫院子, 检查一下前后门, 看锁头是不是好着, 有没有被撬的痕迹。

  院子是守住了,各个屋里蒙了不少灰,一进堂屋那灰尘扬起来, 程家兴就打了好几个喷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恶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