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寒小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53 KB   上传时间:2019-07-01 15:44:29

  王香芹:……

  你娘是中国地图啊啊!

  就听宁氏回道:“我家啊,我哥叫宁冬生,因为他是冬天出生的。我呢,夏天生的,本来想叫宁夏生,我娘觉得拗口,怎么喊都不对味儿,就干脆管我叫宁夏了。本来我娘家可以顺着季节下来的,结果我弟也是冬天生的,总不能叫宁大冬宁二冬吧?正好啊,我爹叫宁大河,河面上不是有波吗?那就叫他宁波了,小名波崽儿。”

  一旁的波崽儿猛点头:“我觉得挺好的,宁冬生、宁夏、宁波,听着我哥就是捡来的。”

  宁氏一个眼刀子甩过去,波崽儿秒速改口:“不不,我和我姐才是捡来的……姐啊,你倒是想想办法啊,再这么下去,嫂子都要跟着叛变了。”

  “咋说?”

  “还能咋说啊!你原先指望嫂子约束哥哥,可你也不想想,她就算管得住哥哥,还能管的了爹娘?前头过年,爹娘把家里的钱全都花了,买了一堆吃的。嫂子气得够呛,可东西都买来了,不吃还能咋地?就算她不吃,你以为这钱就能省下来?不能啊,所以嫂子也跟着吃吃吃,你昨个儿没瞧见?她如今啊,抵得上原先三个她!”

  宁氏懵了一下:“她不是怀了?”

  “没啊!怀啥怀,谁跟你说的她怀了?她那是胖的!吃出来的!”波崽儿要疯了,“娘也胖了好多你没发觉?难不成娘还能怀啊!”

  波崽儿好可怜,就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委屈巴巴的控诉家里人跟那蝗虫似的,能吃啊,太能吃了。他就一孩子,为了不靠谱的全家那是操碎了心。

  “实在不行你也嫁了吧,给人当上门女婿去。”宁氏不负责任的随口出着瞎主意,回应她的是波崽儿的死鱼眼。

  后续咋样了,王香芹没接着看,她生怕饿坏了她的猪们,急急的往隔壁猪舍煮猪食去了。不过,有个想法还是在她脑海里扎根萌芽了。

  原来她二嫂叫宁夏啊,宁夏……为啥不卖羊肉串去呢?他们秀水村少有养羊的人家,可隔壁秀山村却多的是。羊肉膻,有些人是吃不惯,可只要调料配得好,那味道简直了。再一个,羊肉大补,很多人都喜欢吃羊肉喝羊汤一定要等到冬日里,实则不然,都说“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当然过量了肯定不行,可羊肉比猪肉贵,想过量也是挺不容易的。

  就这样,王香芹一面煮着猪食,一面琢磨着细节。

  羊肉可以去邻村采购,别地儿肯定也有,厨艺方面二嫂肯定能胜任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调料。这烤羊肉串没有孜然怎么行?回头她得想想法子,打听下县里有没有孜然。要是没有的话,还得考虑别的替代品,不过那就是二嫂的事情了,她可以帮着品鉴。

  王香芹正煮着猪食,不多会儿路边走过了几人,见着王香芹远远的冲她打了招呼。

  正月里,多的是走亲访友的,他们老朱家住得也不是很偏僻,只是平日里没人特地从这边过,正月里闲逛的人太多了,再就是朱母提前备下了不少糖块果子,就等着亲戚家的孩子过来讨要。因此,正月里的老朱家比平常热闹了好多。

  见打招呼的人走远了,王香芹也没把这事儿放心上,自顾自的忙活起来。

  谁知,没过多久又有大娘婶子结伴过来了,径直走到了猪舍前的空地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同她说话:“瞧瞧四郎媳妇,把这猪养得多肥啊,年前咋没杀?这是留着年中杀?你呀,还是太年轻了,年前肉价贵,就算没那么肥,买的价也不低的,干嘛要多养这几个月呢。”

  “二大娘你想岔了,四郎媳妇是打算留着做种猪。瞧瞧,那边一排的母猪都是怀上的吧?”

  没等王香芹回答,早先那大娘就惊讶的叫出声儿:“你在煮啥啊?这是猪食?”

  王香芹低头瞧了瞧,才道:“是啊,煮猪食,这是专门快临盆的母猪配的。”见几人一脸的不解,她耐心的解释道,“妊娠最后一个月的胎儿发育很快的,需要大量的营养,所以我才加大了精细饲料的供应。简单的说,就是要多吃点儿好东西,肚子里的猪崽子才能身子骨壮壮的。”

  道理大家都懂,就是该懵的还是懵。

  麦麸、大豆饼、稻谷、菜籽饼、玉米、骨肉粉、鱼粉……

  尽管已经煮成一锅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成分都分析出来,但仅能瞧清楚的几样吃食,就让大娘婶子一脸懵。王香芹也尽量解释了,别的阶段的猪饲料肯定没那么精细的,甚至妊娠初期的母猪都不用吃的那么好,那也是因为妊娠初期的胎儿并不需要太多的营养,喂的太好胖的母猪本身,而非供应营养给胎儿。然而,她养的妊娠母猪里面,最早查出有孕的母猪已经到了孕后期,这个阶段需要太多太多的营养物质,一旦营养跟不上,极易造成死胎,又或者勉强生下来了,成活率却很低。

  王香芹当然不可能解释得那么清楚,不过也大致了解释了一番。

  看大娘婶子那表情,听肯定是听懂了,孕期要吃好的嘛,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明显大家还是没有认可王香芹的做法,就感觉……咋说呢……

  “你这是养猪呢,还是伺候祖宗呢?”半晌,某大娘才喃喃的挤出这么一句话,“我年轻时候怀孕生娃,就是天天吃红薯粥的,连个细白面都吃不上。”

  “我家就更别提了,你这养猪……你大嫂吃啥啊?她不是也怀了?”又有人问道。

  王香芹露出了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容,诚恳的表示,她也不知道她大嫂在吃啥,毕竟她只负责煮猪食,给家人做饭的活儿,眼下主要是五郎媳妇牛氏管着。

  结果,她这话又引起了惊呼声。

  “你们家居然让个刚进门才一个月的新媳妇管灶屋的活儿啊!真真是厚道人。”

  烧饭做菜是有油水的活儿,多半人家都是当婆婆的管着,又或者活儿让媳妇干,一应的吃食都是由婆婆牢牢的捏在手里。可老朱家必须不能啊,道理很简单,朱母和宁氏平常都要外出摆小食摊儿,要是朱母捏着粮食不放,那回来就可以看到被饿死的一家子人了。也因为平常习惯了,哪怕正月里朱母不太出门,也不会死盯着那点儿粮食吃食不放的。

  王香芹费了点劲儿才打发走了闲聊天的大娘婶子,不想,人家倒是离开了猪舍,却是径自去找她大嫂温氏了。

  在村子里,温氏的人缘比老朱家其他妯娌要好很多,毕竟全家就属她最闲,再一个,别看她老喜欢在弟媳妇跟前摆谱,可在村里其他大娘婶子跟前,她还是很收着的,说话也是好声好气的,哪怕时常抱怨一些事儿,也多得是人愿意听。

  这不,温氏就同几个素来聊得不错的村中妇人说开了。

  她倒是没敢抱怨婆婆偏心之类的话,只说这年头啊,当真是人不如猪。

  “……你们都知道了吧?哎哟这个王氏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她。她这哪里是伺候猪啊,别人伺候祖宗都没她那样儿。一天到晚的待在猪舍里就不说了,成天打扫这边擦洗那边我也懒得说道了,就说给猪吃的那些东西,还不稀罕剩饭剩菜,只要最新鲜的。原先喂的起码只是猪草和豆渣,后来她养的母猪接二连三的怀上了,你们猜怎么着?”

  “哎哟,她还给母猪们做好吃的,说什么不加餐肚子里的仔猪养不好。还非要跟我说,这什么怀孕初期、中期、后期,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要喂啥东西,都是有定量的,她还让我二弟妹从镇上帮她稍带了个秤,要配比啥啥啥的。”

  “我看,她就是傻!不单傻,还坏得很。”

  “唉,我真的不知道说她什么才好,我这个做大嫂的,还不如母猪金贵!哦对了,我还没说呢,她早先同我说,母猪生产完了要那个什么……产后护理,就是坐月子!你说气人不气人,她要伺候母猪坐月子!”

  温氏说到后面,已经不是抱怨那么简单了,简直气到不行。

  然而,更气的人事情还在后面,而且还是排着队来的,就跟专门来搞她似的。

  一般来说,母猪的妊娠期从最初的受精开始,到最后的分娩结束,大概是111天到117天之间。当然,系统确定母猪妊娠成功通常需要三到五天时间,有些则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胎儿的生长发育是完全依赖母体的,而母猪不是人类,它们的健康状况以及营养吸收则完全依赖于养殖者。

  王香芹从得到系统通知有母猪妊娠成功后,就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放在了妊娠母猪身上。当然,这不代表她就不管其他猪了,只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了妊娠母猪上头,其他的杂事,四郎帮着分担了很多,尤其在地里的活儿彻底忙完之后,他就跟王香芹一起,埋头于猪舍的管理上。

  在王香芹有意识无意识的科普下,四郎也被迫灌输了不少养猪知识。

  就拿妊娠母猪来说,王香芹告诉他,妊娠期间照顾妥当,母猪才能生产出数量多、体重大、生命力顽强的仔猪。而且,母猪的产后护理,也决定了泌.乳.性能和质量,从而再度提高初生仔猪的身体素质。

  四郎听了绝大多数,还以此反推了一波:“怪不得以前大伯娘养的母猪,好不容易下了十多个仔猪,只养活了一小半。还有一次,母猪下了崽没多久就瘫了。从那以后,大伯娘就跟娘一样,宁可每年开春捉猪崽,也不想费劲儿养母猪了。”

  王香芹了然。

  乡下人家养猪的多,养母猪繁殖的少,其根本原因就是没这个意识,跟原先一样的喂法,直接导致胎儿营养不良,流产死胎倒是不太多,但生产下来后,看着就没精气神,或者养不了多久就没了。

  这个道理其实还通用于人,为啥这年头的小儿夭折率那么高,除开一部分是因为医疗水平不够外,还有些原因在于胎儿在母体中并未好生发育。说白了,当娘的自己都吃不饱,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可能养得好呢?先天没调养好,哪怕勉强生下来了,这身子骨又能好到哪里去?更可怕的是,好多人家在孕妇怀孕期间倒是让吃饱喝足的,可一旦生下来了就不管了,仿佛任务完成了,你该干啥就干啥去吧。殊不知,母体未保养好,会直接导致泌.乳问题,从而影响到初生儿的身体健康。

  老朱家正好有个孕妇在,王香芹上辈子没结婚也没生过孩子,因此对孕妇相关知识了解的不深。不过,她还是提醒了家里人,要给温氏多补充些营养,还拿了她养的母猪举例子。

  王香芹倒是好意,只可惜温氏并不领情。

  非但不领情,还气了个够呛。

  “大郎,你说四弟妹她到底是啥意思啊?一面又说让我好好养身子,一面又提她养的母猪……她这是拿我跟母猪比?哎哟气死我了!”

  关键还不在于王香芹拿母猪跟温氏比,关键是比还没比过。

  这就很尴尬了。

  更惨烈的事情还在后头,随着初春的到来,猪舍里最早怀孕的母猪终于到了预产期。王香芹是有系统这个金手指的,会提前通知她每头妊娠母猪的具体预产期,这个时间是相当准确的,但也不一定百分百正确,毕竟每头猪的情况都不同,偶尔提前个一天半天的,也属于正常范围。

  早有经验的王香芹提前小半日就蹲守在了即将临盆的母猪栏里,至于所需的东西更是早早的就备下了。

  母猪临产前,王香芹就在其猪栏里提前铺上了清洁干净的干稻草,全是用滚水烫过后又仔细晒干的,保证干净无忧。等母猪分娩后,立刻更换垫草,将污物清除,时刻保证垫草和整个猪栏的干燥清洁。同时还要防风倾袭,毕竟眼下还是初春,外头仍是挺冷的,母猪刚分娩完的第一天,需要格外得谨慎。

  同时,因为在分娩时失水过多,母猪会格外得身体虚弱疲乏无力,因此王香芹提前准备好了麦麸盐水汤,成分倒是简单,不过是麦麸加食盐和水,视情况喂个两三次。

  做这些事情时,王香芹压根就没有瞒着其他人,起码没有刻意隐瞒。尤其她本人必须在分娩母猪栏里,四郎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其他事情,宁氏和二郎也加入了进来,家里其他人或多或少的都帮了些忙,只温氏除外。

  这回倒不是温氏故意拿乔,而是朱母不让。

  他们这儿的风俗习惯里,有一条就是怀孕的女人不可以进产房。虽说情况有些不大相同,可朱母也吃不准母猪分娩算不算在内,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朱母让温氏老实待在家里,哪儿都别去。

  温氏倒是听话的待在了家里,可隔壁猪舍那么大的动静,她还是听到了。尤其王香芹一声声的吩咐其他人帮忙,她也皆听在了耳里。

  一个没忍住,温氏想的是,等她临盆时会有这么大动静吗?

  而另一边人在猪舍里的朱母想法更奇葩,她偷偷的跟朱父说:“我咋瞧着四郎媳妇比村头苗稳婆还能耐?我看回头大郎媳妇生娃,都不用去请人了,她上就成了。”

  “瞎说啥呢,她自个儿都没生过孩子!”

  “我看她手法挺老脸的,感觉接生过好多次一样……唉,我就随口这么一说,肯定还是要请稳婆的,就四郎媳妇那么年轻我也不放心啊!”

  朱母不会想到,她就这么无心一说,却是猜到了某些事实。王香芹当然不是头一次给母猪接生了,事实上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楚到底给多少母猪接生过了。除了手法老练外,王香芹因为系统的缘故,还能额外给母猪和仔猪不少好处,相当于小幅度的增益了。

  第一头母猪平安分娩,一共诞下了十二头仔猪,每一只都格外得健康活泼,看得朱母两眼放光。

  要说老朱家这边,除了王香芹外,也就朱母对养猪最为熟悉了。可就算她以往每年都会捉猪崽来养,却也是头一回看到初生的仔猪,还是这么健壮的仔猪。

  “刚出生就这么活泼?我咋看着像是出生五六天的?”朱母何止眼热,她还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么康健咱们家全留下吧,一头也不卖!哦不对,我答应了大嫂要给她留两头的。”

  一时间,朱母陷入了天人交加之中。

  从情感上来说,她肯定是更在乎自家人的,有好东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家。可理智上又告诉她,她大嫂对她一直不错,也不能太自私了。思量了半晌,她咬咬牙:“还是分你大伯娘一头……两头吧。养的可真好啊,太好啊。”

  “除开这头母猪,咱们家猪舍里还有十八头怀孕的母猪。这个月会临盆的有五头,怀相都十分得好,每个应该都有超过十头仔猪。”王香芹手头上的活儿暂时告一段落,回神给朱母细细解释,“不过我还是不建议大伯娘抱这胎的,眼下天气还不是很热,不如等月底或者下月初抱新生的。再不就是,我帮她养大一些再说。”

  “成成,都成,你说了算!”

  朱母是不知道王香芹哪来的这么足的底气,不过眼下的情况确实如她所言,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听着呗。

  王香芹又道:“分娩是结束了,不过产后护理很重要的。尤其哺乳母猪不能受到惊吓,还请娘回头吩咐下家里的娃儿,不要太吵闹了。”

  万幸的是,他们村里没有放鞭炮的,不知道是这东西没普及,还是价格太贵了,根本就没人买。王香芹觉得应该是后者,因为在她的记忆里,当日她妹妹王香椿出嫁时,家里是放了好多鞭炮的。

  对于王香芹的要求,朱母是一口答应。

  “他俩不是在上学吗?回头我跟杨铁蛋说一声,让他放学后多教一段时间,就……就给他拎两只鸡去好了。”

  这才是真正的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在猪毛和灶台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朱母擅自决定让他们留堂开小灶。更可怕的是,这个决定居然得到了温氏的支持,温氏头一次没嫌朱母拿她的鸡,而是亲自去屋后捉两只大肥鸡,也没让朱母跑,而是由她去了一趟村学那头。

  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说的,反正原本只需要上大半天学的猪毛和灶台,在别的同窗放学后,被先生留下来单独开了小灶。至于原因,家里人也没有隐瞒,直说是因为隔壁猪舍里的母猪需要静养,仔猪也不能受到惊吓,所以请他俩晚点儿回家。

  猪毛、灶台:……………………

  这才是真正的人不如猪啊啊啊!

第044章

  对于老朱家的这俩孩子来说, 噩梦才刚刚开始。

  别看温氏平日里永远都是一副抠门样儿,可在自家孩子身上,却极为愿意下血本。这不, 两只大肥鸡送过去后, 杨先生瞬间给俩孩子增加了学习时间, 还是特有的开小灶。事实上,杨先生不单每日下午都会给老朱家的俩孩子开小灶, 还听从了温氏的建议,每个月都来次小规模的考校, 又因为学生们的程度尚浅, 多半都是考校背书和默写。想也知道,跟别的孩子比起来, 每天都被迫“进补”的猪毛和灶台, 就这样稳稳的当上了村学的第一、第二名。

  猪毛和灶台并不高兴。

  相对而言, 灶台要更加不高兴一些。

  “我娘都说了不用我去考秀才, 为啥我要跟着你一道儿用功读书?不是说好了认完字就去学打算盘吗?”灶台委屈成球,他本来就长得胖乎乎的, 又因为自打开始读书以后, 就少有玩闹的机会了, 瞧着要比原先白嫩多了。只这般,乍一看他就像个白白胖胖的大肉包一样,配上他那五官皱成一团的委屈劲儿, 像极了肉包包上的褶子。

  “那你起码比我好啊, 我娘顶着个肚子还要每天晚间拷问我呢!”猪毛难道不委屈吗?哦不, 他觉得自己才是最惨的,每天回家后都会被他娘逼着念诵课文,还美其名曰是念给肚子里的弟弟听的。

  猪毛:……

  你当我傻吗?他都还没生下来,能听得懂?

  眼下,猪毛唯一的期待就是他娘真的如愿生下一个聪明伶俐擅长读书的弟弟来。这样的话,他大概就能像他爹一样,放弃学业回家种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9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