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好爸爸系统[快穿]_分节阅读_第224节
小说作者:三花夕拾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6 MB   上传时间:2019-07-01 15:28:24

  “也许,等等礼亲王就到了,到时候我们好好地问上一问。”裴闹春笑了,裴祐之倒是歪打正着,不过勾着礼亲王的,可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旁人,人家可是预先做了准备的。

  他们很快到了玉鼎宫,没多久,礼亲王便到了,裴庭安一如既往地温顺请安,不抬头看人,一副乖巧模样。

  裴闹春没开口,只是让儿子来,裴祐之将早上陈御史弹劾的内容复述了一遍,而后等礼亲王陈辩。

  礼亲王忽而抬头,还带着几分孩童气的脸上,露出了些许不安,他很快又低头,声音很小:“臣……臣不知这些行为违背条例,只是……”

  “只是什么?”裴祐之难得耐心。

  裴庭安怯生生地道:“只是有些贪玩,从前乳母管得很严,我未曾了解过这些,进学之后,时常听人说跑马、骑射,又说些小曲什么的……”他做的这些,和以前的老实人设,其实还是一个路子走的,这个年纪的孩童,好奇玩乐也是正常,按理来说,接下来陛下或者太子应当礼貌性的申斥两句,之后他再犯、再申斥,几个循环后,除非他做的太夸张,陛下和太子便不会继续管他这种无用之人,只是放任,留下个纨绔印象。

  “祐之,这回你来处理。”裴闹春开口。

  下头的裴庭安有些不忿,虽辈分来看,他确实差着裴祐之一辈,可他好歹也是个亲王,竟是直接交由太子处理了吗?再者,皇上和太子的关系着实亲密,老师安排的那些招数,最后能派上用场吗?他不知道。

  裴祐之沉吟片刻,回忆起父亲说的仁政说,再看着父亲期许的眼神,在心中思考了好一会,才发表了意见:“儿臣认为,礼亲王身边无人教导,以至于歪了性子,再加上宗室子弟,多为纨绔,便受了影响。”

  “然后呢?”

  “儿臣认为,可从宫中派一嬷嬷代为督促礼亲王进学,儿臣听闻,胜山书院山长对弟子教导有方,又是出了名的大贤,不如将礼亲王送去?”

  这胜山学院,换做现代的说法,就是所军事化管理的住宿学校,山长本人则是严苛的教导主任,他们书院在大夏朝是出了名的,培养出不少科考能人,不少权贵子弟,过于纨绔,都会被家里送去好好进学,其中不存在半点虐待行为,只是……处于山中,周边无任何游乐场所,生活所需全部包办,只让带最多两名仆从,还需下地耕种,自给自足,总之,在平民看来,可谓是如鱼得水的神仙地方,在权贵子弟们看来嘛……

  “臣在家自学即可。”礼亲王自是听过胜山学院的名声,他如果去了那,还怎么和老师等人联系?单单书信往返,就要几多时日?更别说那儿书信都难以送出,他看过去,能看到太子的鞋子,心中对太子的厌恶又增了一层。

  这太子,着实手段狠辣!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裴祐之努力让自己的口气变得柔和些,这大概就是行仁义之举了吧?比起申斥礼亲王,引导他向善向学,更能体现仁义所在,若是礼亲王到了胜山书院都不能学好,那清流中人,也不能责怪于他们父子。

  自认为自己非常仁慈,一心为了裴庭安着想的裴祐之并不知道,在对方眼里,他简直是杀人诛心的魔鬼。

  “可以,那就按祐之的来吧。”裴闹春被裴祐之这神来一笔逗笑,他原本想的,是接这裴庭安到宫里就学,就在眼皮底下看着,远离旁人影响,若是能救,就当养个闲散王爷,不过裴祐之这样一来,倒是光明正大,外人没得挑剔。

  裴祐之看到父皇认可了自己的想法,心情转好,对待裴庭安更是亲切起来:“礼亲王可能不太了解,胜山书院名声在外,教学水平一流,寻常人都难以入院,你这个年纪也许还不太明白,等未来学成,你便知晓,现在你的所作所为,是如何不合时宜。”他想,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这样,不如我带着嬷嬷陪你到礼亲王府,你再选个小厮或是奶娘,我令……”

  他想了想:“我让何海送你到胜山书院就学,再带上父皇手书,等你学成归来。”

  嗯,完美,父皇亲自帮忙写入山推荐,他送人到城门口,还使伴读陪伴,又有宫中嬷嬷照顾生活。

  这回,那些最能挑刺的御史,应该也说不出什么了。

  礼亲王面露震惊,试图扭转他们的主意,可在裴祐之看来,这不过是孩子厌学,怕去书院罢了,何海族弟当初不也如此?现在考了进士,便以书院学生为傲了!

  ……

  身为一家之主,刚回老家祭祀完祖先回京的丁季简也不耽搁,立刻赶赴礼亲王府,打算看一看小半月未见的礼亲王。

  可等到了礼亲王府,他立即僵在了现场。

  我放在这,这么高,这么瘦的一个礼亲王呢?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不是当了皇帝就很厉害的——古代多少皇帝被身边宦官骗得团团转的 = =数不胜数,其实就这么想,都接受最好的教育,有的人能成才,有的人就还是那样。

  裴闹春只是装病做个桥梁和儿子和好啦,他自食苦果了(中药真的hin难喝,别和我说中药好喝我不听,虽然不少中药救了我狗命)

  以及,其实按理来说,礼亲王这种人,是应该继续在京都里做他的纨绔子弟的,反正礼亲王自己不上进,干老裴父子屁事。

  不过,现在的祐之,是个目标仁君的男人!咳咳。

第212章 长寿皇帝和他的太子(十)~(十二)

  丁季简面对着眼前的境况, 是真·差点咬碎一口银牙, 他赶忙四处奔走,非要把礼亲王被送到胜山书院一事调查个来龙去脉出来。

  礼亲王府的奴仆们是一问三不知, 只说是什么太子殿下带着亲王回来,打包收好行李后便直接离开,身边人也只带了一个小厮,最亲近的奶娘则被留在了礼亲王府镇场子, 按奶娘的说法,裴庭安走之前, 只含糊不清地说了几句, 什么太子从宫中抽了嬷嬷陪他, 胜山书院声名在外, 等他学成,就会归来云云。

  丁季简那时听了这些话,心里登时就是一激灵,他抽丝剥茧地从这三言两句中找到了关键词,嬷嬷,相当于监视看管的人;胜山书院, 是出了名的管理严格,不怎么让学生收家信;学成归来, 少说也要四五年,到了能应试的年纪才算学成。

  这不就是……等同于把裴庭安圈了五年,还要人严加看管吗?

  难道是他们的计划泄露?或是礼亲王觐见时露出踪迹?可为何又没听说过京都中清算的消息?如果陛下开始处置牵连其中的人,那就在他进京的这点工夫, 也应当有所耳闻,礼亲王府的下人们也不该如此镇定自若。

  总之,甭管有再多猜测,也得先调查再说,丁季简也不耽搁,即刻就出发,所幸他的身份不算太过张扬,认识的人也多,递上拜帖也不至于引人注意,没多久,丁季简便从众人的口中拼凑出了事情的全貌。

  听完了这些,他的脸当即就黑了。

  原来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场精心谋算,反倒把自家亲王给送到了书院。

  丁季简是气不打一处来,烦得厉害,他现在只觉得有愧于礼亲王,他哪里能想得到,一向对亲王采取放养、不闻不问,全当摆设处置的裴家父子,忽然用礼亲王做起了仁政代表,一副对礼亲王的恶行心有愧疚,要好好培养于他的模样。

  呸!

  丁季简和最后约见的这位定在了京都中最大的酒楼见面,他一脑门官司,也顾不得和小二客气,径直往楼上去的时候,旁边大嗓门议政的话语,都传入他的耳中。

  “太子殿下现在颇有春秋仁义之风,是我朝大幸啊!”大夏朝对民间议政管控不严,这也是从原身开始的,当年他上位之路,带着浓浓血气,上位初期,不少读书人认为他定会采取铁血政策,为了反其道而行,提高自己在读书人那的地位,原身便毅然对这些言论放空了管理,只要不是光明正大说当今坏话,基本都不在违律之内,大夏朝议政之风胜起许久,说话的是个中年男人,一看就是老儒生,“都说三岁见老,礼亲王一副纨绔模样,若是在寻常人家,谁又会搭理这样不知趣的亲戚孩子?也就是太子殿下,心怀天下,对礼亲王同样视之如子,这才苦心教养,送到胜山书院。”

  “是啊。”一起饮酒的,都是志同道合之士,观点也相近,“起先,我们还忧心忡忡,看陛下和太子似有争端,不过现在也总算能放下心来,太子现在管理政事,悉心听取意见,不耻下问……”总之,这人对裴祐之夸出了个花来。

  “只是这礼亲王,小小年纪就不求上进。”说话这人口气带着点轻视,“若是我家子弟,必是家法处置,如若不是太子、圣上圣明,再过十年,恐怕为祸百姓。”

  ……

  众人的话语,如同钉子落在了丁季简的耳朵里,他早就知道,他们的这一招,会给礼亲王带来不好的名声,可这也是他们计划中的一步,当年的前礼亲王说过一句话,名声,那是当皇帝的人要先去担心的,他敢想叛乱这一招,就不打算争什么名声,毕竟在读书人看来,甭管他如何美化找借口,这皇位都是来源不正。

  可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当了皇帝后,那些读书人再清高,也不过是臣民罢了。

  前礼亲王那时道:“不做皇帝,纵然遗臭万年也无甚区别;做了皇帝,就是已经遗臭万年,也能扭转。”当朝这位圣上,当初夺嫡不也留下了不少不仁之声,再过个几代,又有多少人会提?

  丁季简很认同这个观点,说得粗俗些,他们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礼亲王名声越是糟糕,太子和圣上越会觉得他不堪大用,毫无威胁,久而久之,又如何会去注意这么个无用的败家子呢?先把礼亲王的锋芒遮住,等到一朝锋芒皆出,到时自有无数的举措可以使用。

  可现在,他们是名声也坏了,礼亲王也没了。

  想到接下来和礼亲王通信的困难,丁季简一个头两个大,他要是有这种本事,何苦这么拐弯抹角、曲线救国?胜山书院的山长是出了名的轴,多少权贵亲属,知道自家孩子被送去后,心疼得各种托人,都折戟沉沙!他又怎么能获得这个豁免?

  不过虽然礼亲王现在不在,可丁季简手中,握着的是大部分和亲王息息相关的下线,他这个当老师的,一定要小心谨慎,替亲王铺平之后的道路。

  他就不信了,这位太子,就没有破绽,当年丰标不凡如裴闹春,不也被其他皇子找了不少漏洞,挨个攻击吗?

  总算走到了包厢,丁季简正了神色,直接推开门进去,里头的圆桌边,已经坐满了人,他们等的,便是今天会议的主持人。

  “今日特地找大家过来,是有要事要进行商谈……”他不过一年就得去上任,到时鞭长莫及,也恐太子和圣上关系稳固,唯有现在,就开始努力。

  包厢中众人的脸色先是凝重,又是豁然,对视着点头,似乎达成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共识,桌上的菜从热气腾腾到已经发凉,无人动筷。

  有时吃饭,未必是为了吃饭,只是为了找个机会,好好地谈上一谈。

  ……

  东宫已经久未喧哗,毕竟这段时间来,太子更多的时间,都是待在玉鼎宫内。

  “这些到底是什么情况?”裴祐之眉头紧锁,他对待周边伴读,东宫臣子,均是客气又有风度,这大概是他头一回生气,手腕用力往下一砸,不少有墨迹痕迹的纸张在桌上都震了又震。

  “殿下,究竟发生何事……”诸石建有些疑惑,他深知太子不是会随意发脾气的人,担忧出了大事,苦笑道,“我们几个,殿下也知道,现在灵通的消息,都是民间那的,其他朝政事务。”他摊手,他们的级别,还够不到。

  何海重重点头,关怀问道:“殿下,究竟发生何事?臣等必将为殿下排忧解难。”

  “排忧解难?这些忧难,究竟从何而来,你们可以自己看看。”裴祐之唤来诸石建,叫他将手头的这些纸张依序传了下去,好叫他们好好睁大眼睛看看清楚,别再说什么都不清楚。

  诸石建众人已经开始传阅,纸张上的字迹,他们都是认得的,是太子所书,可上头的内容,就有些叫他们惊讶了,错愕的目光交织在彼此之间,如若能用语言形容,大概是一堆又一堆的问号。

  “殿下是知道臣的,臣一向唯殿下马首是鞍,这样会损害殿下名声的事情,臣绝不敢做,这其中,定当是有误会。”已经有伴读开始请罪,众人看了纸张上写的内容后,也知道自己难逃其咎,羞愧难当。

  “殿下,臣想问您一句。”诸石建在这其中算是牵涉最小的,倒还不用如大家般,“这纸张上的内容,是从何而来,圣上,又知不知道呢?”他也同样被这一套打得有几分措手不及,

  刚刚裴祐之所传下来的纸张上,写的全都是他周边这些伴读、亲近他的大臣、甚至是奶娘家发生的事情,上到伴读家门庭若市,疑似收受贿赂敛财,卖官;下到奶娘家人,和内务府勾结等等。

  总之,可谓是一地鸡毛,全都是裴祐之身旁的破烂事。

  裴祐之自是明白诸石建问这话的意思,从何而来,问的是这事打算摊开讲没,有没有补救空间,若是御史准备弹劾,那估计都得按律法严格的审上一审,若是殿下私下知道的,那还有挽救余地,起码能尽量不让这些和太子扯上关系;而圣上知不知道,又分为几种情况,若是知道了,已经叱责,那就坏了印象;若是圣上提点殿下先去解决,又是另一种情况;当然,不知道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有些,应当会在明后几天的朝会上,奏上或者直接弹劾;有些,是在递给父皇的请安折子里摘出的,未必会直接闹出。”裴祐之伸出手揉了揉额头,有几分头疼,他这一心钻研政事,在父皇的教导下,不断吸取养分,学着怎么当一个君主,可哪知道,在他没关注的地方,发生了那么多事情。

  他距离做一个明君,还有一条太长的道路需要慢慢走,父皇所要忧心的,比他多得多,可却几乎没出过疏漏,他要管的不过就是这么点政事,和几个亲近的臣子,却错漏百出。

  “这件事,父皇那已经明了了,他让我先和你们谈谈,好好解决。”裴祐之又道。

  今天结束晨会后,他一如既往和父皇一边谈着政事,一边批阅奏折,御史台中丞递了牌子觐见,起先裴祐之还以为这些事和他没太大关系,只是退到旁位,打算旁听,可随着对方开口,他才知道,接下来要烧起来的这把火,和他有关。

  众所周知,御史们不但有检查百官的职责,还有劝谏圣上的责任,小到后宫花费奢靡,陛下多养了几只奇兽;大到陛下内库亏空、或是任人唯亲引发大乱等等,都属于他们的监察范围,总之,他们就像是一把尺子、一面明镜,要让圣上只往好的地方发展,一言一行,不让人挑剔。

  而现在,随着太子即将上位的趋势明显,他便也成了众御史挑剔、找错的中心点,在早年,有原身自己亲手压着,太子和周边的人,过得那叫一个谨小慎微,跳都跳不起来,只顾着好好表现,替太子争光,也没什么可挑错的。可今年则大不一样了,太子天天跟随着圣上处理政事,眼看着继位也是迟早的事情,大家总不能等殿下登基了再开始讨好人吧?于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出现了。

  一个占嫡占长的皇帝独子,未来的天子,周边能有多少人呢?数不胜数。

  不说伴读、周边伺候的仆从里,乳娘的地位最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历朝历代都多有发生;而太子成年已久,现在有太子妃一位、侧妃两位,尚未有名分,算得上侍妾的也有两位,太子并不荒淫,周边跟着的人都是圣上钦点的,一时半会,也不见再纳妃子的可能,也就是说如若太子登基,这些人最差的也是未来的嫔妃之流,那么她们的娘家人,便也成了未来的皇亲国戚。还有故皇后的兄长,现在的国舅爷一家……这么数下来,已经有不少。

  众人首先讨好的,自是太子后院女人的娘家,毕竟枕边风这东西,用好了什么都能办,再者就是乳娘那,其他伴读那,起先还没人关注,毕竟做了太子十来年伴读,还没混出个名堂,实在废物,可又眼看太子三不五时传召,为了赌上一赌,便也讨好起来。

  其实按说,这一切不该做的那么明目张胆的,否则若是在其他朝代,肯定会被政敌攻讦,可在此刻,就完全不一样了,太子又不怕有其他兄弟争抢皇位,早讨好,早留下印象;晚讨好,混不上位置,总之,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子讨好行动,就这么在裴祐之不知情的情况下,彻底展开了。

  都说财帛动人心,权力也一样动人心。

  一个家族,上上下下少说也有十几、几十口人,谁能保证个个心里清明,不受影响?虽其中有几个看得清事的,还想拉一拉缰绳,可更多的是已经开始膨胀的。

  他们听着讨好,收着钱财,甚至还打算干“拉皮条”的活,替太子拉来什么所谓的贤臣能人,却不知,早成了别人用来攻击太子的工具。

  裴祐之当时一等御史中丞离开,都想要立刻跪下像父皇请罪了,可父皇却没有生气。

  裴闹春那时只是眼含深意的看着儿子:“祐之,你现在是不是又更能明白,为什么父皇一直压着你了?”

  “你是我的独子,未来大夏朝的皇帝,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围着你,讨好你吗?不说别的,就说父皇我,身边不也是如此?讨好一个人,都是有企图的,他们讨好一个皇帝、或者是未来的皇帝,想要的东西,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从龙之功,是多大的功劳?为什么当年父皇夺嫡的时候,有这么多人,明知道可能有杀身威胁,还要来下注呢?因为这是一场豪赌,输了可能性命都没,可赢了,就是整个家族飞黄腾达,此后青云直上。”

  “可人是会变的,曾经的贤臣,可能成了奸臣;你以为的清廉好官,最后在财帛面前花了眼睛,贪污甚多……宠臣、佞臣,自古皆有,得了宠的朝臣,又有几个,能够明哲保身,不卷入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的漩涡呢?”

  裴祐之哑口无言,如果在之前,他会信誓旦旦的和父亲说,诸石建等人不同,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之前纵然他被父皇各种打压,他们也未曾退缩过一次;可现在,他不敢保证了。

  “如若有一天,你的皇后、你最信赖的大臣、你最相信的子女,全都对你说一模一样的话,你又要如何?就认定了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的吗?”裴闹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当你太过信赖一部分人,你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聋哑皇帝,只有永远带着这点不信任,永远不要给一部分人过了度的宠爱,你才能控制好这个朝政。”

  裴闹春说得认真,裴祐之这样的人,有一个特征,就是对自己真正信任的人,无条件、无底线的信任,毕竟他身边能够信任的人,都是和他一起吃过苦的,可当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时候,这种信任是绝对不可取的。

  他只怕,未来儿子亲手养出一个大贪官,自己还一无所知。

  不过……

  裴闹春心中也对最近发生的一切有所猜测,这些,十有八九,怕是和礼亲王周边的人脱不了关系吧?在原身的记忆里,清楚地记得,在这之后几年里,裴祐之和他身边的人,几乎是以惊人的频率,在他面前疯狂刷着存在感。

  在那段时间里,原身桌上的奏折,一叠跟着一叠,无不剑指蠢蠢欲动的裴祐之,他试图争权,推着自己的伴读上位,那就被慷慨激昂的一顿骂,指责说太子过度干预吏部运作,任人唯亲;他自暴自弃,在东宫里喝两杯小酒,最多两天,又会被御史弹劾,朝臣们痛心疾首,认为太子自甘堕落,自是要施以狂风暴雨般的批评……

  可以说,几乎每一天,原身只要一睁开眼,人到朝会,必将要听到裴祐之的不好,好不容易应付完毕,回到玉鼎宫批阅奏折,处理政事,又全是批评。

  朝臣们在这方面的想法并不复杂,他们认为,太子还未登基,就已经放浪形骸,必要好好管控,他们也是行使职责罢了。

  可他们哪知道,这些发生的事情,一件件累积在原身的心中,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原身对这个儿子彻底失望,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并开始为未来做着新的规划,到了最后,更是直接抛弃了这个已经养废的大号,直接来了小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6页  当前第2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4/2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好爸爸系统[快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