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年代锦鲤运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金面佛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3 MB   上传时间:2019-06-04 14:09:12

  “不错,蛮好的。我们蕊蕊跟鹏鹏也能挣工分了。”舅妈拿毛巾擦擦脸上的汗,笑着给他俩放假,“行了,去边上玩吧。这边我马上来割。”

  林蕊跟鹏鹏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摇头:“不要。”

  他俩极有默契地变蹲为坐,直接坐在地上割稻子。这样姿态虽然不雅观,但腰跟腿好受多了。

  林蕊十分惋惜,可惜要稻草,否则直接割稻穗对她来说恐怕更容易些,因为这样挺直了腰也能割。

  舅妈每割完一陇稻子都要忍不住抬头看两个小的,见两人胳膊越来越沉重,她只得给他们另外找事做:“来,你们两个跑趟腿,回家拿饭过来,行不?”

  农忙时节,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大人们几乎从不回家吃午饭,只用暖水瓶灌满米粥,再拿吃完的罐头瓶装点儿自家的小菜就行。

  这样,既挡了肚子又能解渴。

  郑家带到田头的是外婆起天不亮就熬好的绿豆粥跟一瓶子雪菜炒毛豆米一瓶子萝卜干炒蛋。林蕊中场休息的是时候还喝了一杯粥,就是咸鲜的小菜,好吃的要命。

  不过既然家里头有闲劳力,那招呼半大的孩子往田间送热饭热菜自然最好不过。

  林蕊跟鹏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到了如释重负。

  对林蕊来说,她好歹是姐姐,况且还大郑鹏六岁,无论如何她都不好意思比表弟先开口喊停。

  但于郑鹏而言,他从懂事起就时刻牢记自己是男子汉,尤其得照顾二姐的信念,又怎么可能率先表示他撑不住了。

  今天五月份割麦子的时候,二姐明明先要求歇息的。

  两人这回连假客气都顾不上,赶紧痛快地应声,连蹦带跳地跃上田头。

  外公看了眼脸都晒红了卢定安,笑着招呼:“小卢,鑫鑫,你俩也过去吧。他俩力气小,拎不动东西的。”

  林鑫刚想表示她不用休息,听到母亲的轻咳声,再看母亲朝卢定安的方向努嘴,她顿时脸涨得通红,赶紧站了起来。

  “走吧,外婆大概烧了汤,别让他俩烫着了。”

  卢定安同样心头巨石落地。

  别看他面上平静,实际上,他已经快撑不住了。

  其实就是乡下干惯了农活的老手割起稻来也痛苦不堪。不然农村教育小孩好好学习为何总要拉孩子下田割麦割稻呢。

  一行四人走在田埂上,放眼金色的稻浪中全是劳作的农人。

  林蕊回头看看她跟鹏鹏只隔了小半的那陇水稻,忍不住龇牙咧嘴:“应该直接将镰刀放在车上,然后车子开过去,嗖的一下,稻子就割完了。”

  林鑫忍俊不禁:“你说的那是收割机。不过就是有机器,也不方便开进来。”

  电动自行车啊!林蕊差点儿脱口而出,用电动自行车带着镰刀飞奔。

  她硬生生地刹住了,清清嗓子道:“总归会有小点儿的收割机。”

  林鑫看着漫无边际的稻浪,轻声念叨:“我总觉得以后还会走集体农庄性质道路,集中产业更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开展。”

  卢定安递给她手绢擦汗,微微一笑:“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总是在曲折中不断进步。”

  说着,两人相视一笑。

  林蕊立刻扭过脑袋,拒绝被喂狗粮。嘿,注意点儿,你们面前还有祖国的小幼苗跟花骨朵呢,能否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

  可惜郑鹏的八卦细胞明显逊色于他家二表姐,他正皱着眉头思索问题:“不行,用镰刀直接拖拽,割不断稻子。我爸给我试验过了,镰刀磨得再快都没用,我爸说是因为力道不够。”

  非也非也,林蕊晃晃手指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问题的关键不是力道,而是镰刀割下去的瞬间,速度太慢了。

  林鑫皱起眉头,不悦地看着妹妹:“天下武功?你又偷偷看什么书了?”

  “没。”林蕊眼皮子都不眨一下,满身浩然正气,“我看电视上说的。”

  她姐也太看得起她了。武侠小说对她属于名著范畴,她没事才不会翻书自虐呢。

  卢定安笑着打马虎眼:“蕊蕊倒是没说错,如果镰刀的推进速度够快的话,的确可以直接割断稻杆。”

  他的目光四下搜索,似乎在寻找什么。

  林鑫声音轻柔:“村办厂好像有电动切割机,用来切割木头的。”

  两人对视一眼,转过头招呼弟弟妹妹:“你俩先回家,我们去去就来。”

  林蕊牙都要酸倒了,赶紧拽着鹏鹏往前走:“我们才不稀罕跟着你们呢。”

  她一路拖着鹏鹏奔回家,远远的就看见炊烟袅袅,外婆果然在做饭。

  姐弟俩直奔厨房而入,看到坐在灶膛口烧火的老太,顿时忍不住坏笑:“老太,你不怕过人了啊。”

  老太慢条斯理地夹了个麦秸秆草把子塞进灶膛,一本正经:“过人也比饿死了强。”

  外婆煮好了鱼汤,招呼外孙女儿跟孙子喝:“先喝碗汤垫垫肚子,喂饱了你俩才有力气送饭去。”

  林蕊端着汤碗,好奇地问:“今儿有人来村上卖鱼?”

  郑家村距离港镇有点儿小远,平常村里人要么直接去承包大沟的人家直接买鱼虾,要么骑车去镇上菜场,但更多的时候都是等人拎着篮子来村中兜售。

  “现在大家都巴不得劈成两个人用,哪里顾得上卖鱼啊。”外婆笑道,“早上你根生叔叔送过来的。”

  林蕊摇摇头,惋惜商机错失:“现在卖鱼最好,平常人家就是舍不得吃鱼吃肉的,这时候狠狠心也就买了。”

  再说乡下本来就有用粮食换东西的传统,即使一时手头紧,收上来稻子抵用也便宜。

  外婆哭笑不得:“真跟你妈说的一样,钻进钱眼里头翻筋斗了。傻丫头,什么叫望天收啊。趁着天好赶紧收稻子,不然刮风下雨,一年到头就白忙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人工收割效率太低了。”林蕊一本正经,喝了口鱼汤之后才强调,“外婆,下次有黑鱼的话留给我,我来烧酸菜鱼。”

  “哎哟,不错啊,居然还端得动碗。”院子门响了,林鑫人没进厨房,就笑着在院子里头说话。

  林蕊顾不上理会她姐的调笑,只两眼发光地看着他们:“电锯呢?用电锯割稻子一定很快。”

  《熊出没》她没看过,光头强的大电锯她倒是印象深刻的很。据说因为影响不好过于血腥,动画片还被投诉了。

  卢定安摇摇头:“不行,电锯是固定的,再说田里头也没办法接电。”

  林蕊哪里肯放弃:“用柴油啊,打水就是用柴油机。”

  林鑫无奈妹妹的异想天开:“那也得让电锯能连上柴油机用啊。”

  “油锯。”林蕊总算想起来了,“用那种砍树的油锯。”

  上辈子,她妈的单位尤其注意绿化,她闲着没事的时候,常在园区溜达,看过绿化工用油锯对付枯树。

  “那个肯定行。我们可以做个架子,跟扫帚一样,直接扫过去。右边立个半桶形状的铁皮什么的,这样子稻杆就会自动归拢到左边。”

  林蕊越想越兴奋,突然间觉得自己似乎也挺聪明的,很有发明创造的天赋。

  她双眼发亮地看着眼前的两位学霸,期待获得他们的表扬。

  林鑫笑着点了点妹妹的鼻尖:“很有创造力,我们蕊蕊想的很周到。不过没有油锯,我们这儿又不是林区,哪有那么多东西。”

  鹏鹏在边上喝完了一碗汤,才寻到机会表达自己的失望:“也就是说,我们还得动手割稻子?”

  “行了。”外婆都听不下去,“你们老实在家待着吧,又不是没人手,非得你们下地。”

  林蕊皱着眉头:“可外公他们还要忙啊。要是我们找到省事的办法,那不是能解放劳动力了嘛。”

  林鑫被妹妹逗乐了,夸奖道:“不错,都知道解放劳动力,看样子思想政治没有白学。”

  米饭煮好了,外婆揭开锅盖,厨房里顿时弥漫着浓郁的饭菜香气。今天中午,外婆还蒸了咸肉。

  “好了,赶紧吃饭吧,吃过饭给他们送过去。”外婆的手好像不怕烫一样,直接端着饭锅上蒸熟的菜起来,又先给老太盛边上最软烂的饭,“妈,你今天就在堂屋吃,总窝在房间里头不好。”

  老太嘀咕了一句,到底当着小辈的面,得给做奶奶的儿媳妇面子,勉为其难地点点头:“好吧,省的再多费水洗碗。”

  外婆哭笑不得,给孩子们都盛了饭,自己也端了碗上桌,顺手给老太舀了勺鸡蛋放进碗里。

  老太果然推辞:“哎哟,我在家又没事的,吃鸡蛋干什么,我又不长身体咯。”

  “你吃吧,我的老太哎。”外婆憋不住想笑,自己也往嘴里头送了口鸡蛋拌饭,“看,我们都吃。”

  她准备快点儿吃过午饭,留几个孩子在家,自己也好下田替老头子。

  郑家没有食不言的规矩。或者说国人本身就没这个习惯,否则还怎么在饭桌上谈生意啊。

  林蕊还没放弃她的自制收割机计划,试图用她战五渣的物理知识诱发学霸们的兴趣:“就是轮滑还是什么原理,一拉绳子就能让镰刀自己滑动过来。”

  “那是麦绰子。”始终沉默着细嚼慢咽的老太突然间开口,“人家割麦子用的。”

  林蕊满脸懵,下意识地抬头看外婆:“那是什么?有这种工具?”

  外婆摇摇头:“我没见过。”

  从她当在娘家当姑娘跟着下田起,割稻子割麦子用的都是镰刀。

  “咱们这边不用这个,我还是看家里头长工用过。”

  老太说的家里头自然是郑家。她未出阁之前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多小姐妹在一起说说话。

  但嫁了人当家管一家子的吃喝就不成了。

  照理说,东家即使雇了长工也是要跟长工一块儿下地干活的。可郑家那位老太爷除了在烟榻还有点儿活泛劲以外,其他时候就是一摊皮包骨的死肉。

  老太没法子,只得硬着头皮到地里头去。这不仅仅是监工,防着有人故意使坏,也代表着主家没拿雇工当外人,大家一处吃饭。

  “白天没觉着有什么不对劲,大家都是拿镰刀干活。有人动作快点儿,有人手脚慢些。后来我就发现有个动作慢的短工,那时候还是短工每天不亮就起床,赶昨天剩下的活。等到大家正常吃过早饭上工的时候,他的进度就跟人家又一样了。”

  林蕊长长地“嗯”了一声:“肯定是他的速度不对。”

  正常人白天割稻子肯定要比抹黑快,因为起码看得清楚啊,况且夜里头雾水也重。可这短工黑天里头干的活居然比白日还多,这怎么不叫人生疑?

  老太担心他是趁着天黑另外找人帮忙,然后叫暗地里干活的人吃了亏。黑灯瞎火的,万一叫镰刀伤着手,又是两厢麻烦。

  她就直接叫来那短工,叫人说实话。要是还有秘密的帮手,索性白天过来干活,起码保他一天三顿饭。

  短工哪里肯说实话,只一个劲儿地含糊其辞,最后被逼着没法子,才提出条件,主家答应了他就交代。

  “他啊,是怕说了实话,以后就没活干了。”老太慢悠悠地叹口气,“那个年月苦啊,他本来是豫北人,家乡又是闹蝗灾又是闹土匪,没得法子才一路讨饭过来求个活路。”

  豫北当地没什么水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这些。他们当地收割麦子用的主要是一种称为麦绰子的农具。

  那玩意儿是一整套的工具,上头装着竹篾编出来的网状簸箕。

  箕口处连着的是扇刀片,相当锋利,一不留神就会割伤自己。刀片能装上去也能卸下来。

  簸箕口两边,一边系绳子,绳子上套着环,另一边装的是木头柄,跟铁锹把子一样。用的时候,一手抓绳子一手扶着木头柄,刀片对着麦子根使劲,就能割下来。

  林蕊立刻丢下筷子,直接冲到杂物间里头找铁锹,比划给老太看:“这个成不?”

  老太摆摆手:“哎哟,不行的,人家那个钐刀是特别打的。”

  可是她到底年纪大了,也说不出那钐刀究竟哪儿不一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7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7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十年代锦鲤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