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_分节阅读_第74节
小说作者:清越流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27 KB   上传时间:2019-05-31 16:18:44

  ☆、第一百零二章

  就在叶小妹愉快的在宋爸爸宋妈妈跟前刷着存在感的时候, 春节到了。

  时间过得很快,不过叶小妹来北京也有半个多月了, 每天坐在宋大哥的自行车后面, 几乎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转遍了。

  一开始,叶小妹不太能理解宋大哥这次为何如此积极,明明时间这么充裕,宋大哥却跟火烧屁股似的,只要出太阳, 就必须拉着她出去玩耍, 像是恨不得一天之内就带她逛遍北京城。

  叶小妹提出在家歇俩天看看电视的建议都被驳回了, 这么急性子的宋大哥,根本不是她认识的宋大哥嘛。

  到了过年,叶小妹才知道原因,原来留给她出去玩耍的时间真的不多,因为她是“新进门的小媳妇”,亲朋好友来了都得把她拉出去溜溜,所以她除了走亲访友哪都不能去。

  大概是怕叶小妹知道了又要起幺蛾子, 宋清徽便没有提前告诉她这么重要的安排,只是未雨绸缪般的带她痛快玩了那么多天, 算是堵住了叶小妹的嘴。

  叶小妹这半个多月大体也算是开心满足的, 到了过年期间, 也就在宋清徽的期待中乖乖配合了一回。

  不过她不是听宋大哥的话, 而是时隔多日终于想起来,过年就意味着他们再过不久要回家了, 又得在王翠芬同志和队长父亲手底下讨生活了。老父亲老母亲有多看重她在北京的表现,她心里还是有数的,为了回去后好跟他们交差,叶小妹也只能乖乖配合。

  被大家逼着看书写字,经常让叶小妹感到头疼,但是把自己当成精美的花瓶一样在人前展示,听着人们的恭维赞美,这活儿她再拿手不过了,一点难度都没有的。主要是她连公公婆婆都成功拿下了,这会儿正信心爆棚呢,所以一点都不担心见亲戚。

  而且宋奶奶家依然是活动的主场。

  国人不管过什么重大节日都讲究“团圆”二字,年夜饭这么重要的日子,在北京的宋爸爸宋妈妈,宋小姑、小姑夫和他们的孩子,还有宋堂哥和他妈妈,一个不落,全都到宋奶奶家欢度除夕了。

  宋奶奶生了两双儿女,如今连宋清徽都要结婚了,上面的兄姐当然早就各自成了家,有些动作快的估计连小孩都生了好几个,比如那个帮宋清徽买手套的上海表姐,叶小妹就听宋奶奶说她已经生了两个女儿,还准备要三胎。也就是说宋家人丁是很兴旺的,年夜饭的日子,接过宋奶奶家只聚集了堪堪十来个人,要不是宋清徽今年带了叶小妹回来凑数,人还会更少,两只手都数的过来,其实这个年夜饭称得上冷清了。

  叶小妹却发现老爷子老太太好像并不难过的样子。

  宋大哥的亲哥宋清嵘好像最近有任务在身,连年都在部队里过,根本没办法回来,他老婆当然也不可能回来,总得留下来照顾任务缠身的丈夫,同理,一大家子都在南京的宋大伯,和在上海的宋大姑家,也都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脱不开身,宋爷爷宋奶奶非常理解,老爷子甚至豁达的感叹道:“如今世道安稳了,孩子们过年抽不开身,过后总能找时间,每隔一两年回来看看咱们两把老骨头,不在一个地方总是有些不便,但是也不像以前了,想团聚有的是机会。”

  宋奶奶也很赞同的点头:“知道孩子们都平平安安那就行啦。”

  大概经历过战乱的老人才会对现世安稳充满感激。宋爷爷和宋奶奶都不在意家人齐不齐,叶小妹当然更不会在意了,外地的亲戚们都不回来,宋爸爸宋小姑他们都不需要留宿,吃完饭便可以各回各家,也就意味着叶小妹还能继续一个人独占拥有浴室的“豪华间”,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唯一让叶小妹觉得头疼的,是这些大伯大姑还有分不清名字的表哥堂姐啥的,虽然没能回北京陪老爷子老太太,却都很有心的打电话过来拜年了,除夕这天中午刚过,宋奶奶家的电话便响个不停,宋奶奶和他们聊着聊着,就要把叶小妹拉过去介绍,等她把孙媳妇好一通夸,叶小妹就需要接过电话跟对面打招呼。

  叶小妹连面对面打招呼都从来没害怕过,通电话当然更是落落大方、底气十足,再加上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很容易就得到宋家亲戚的认可,至少宋大伯和宋大姑等长辈跟她通话时,没有一个不夸她的,宋大姑还说早就准备了见面礼,只是没想到今年又不能回京,赶明儿问奶奶要了地址,就把礼物给寄她老家去。

  这种一言不合就要送礼物的亲戚,叶小妹当然是非常喜欢的,可是架不住电话太多了,一下午接了十几通电话,每一通电话宋奶奶都像个热情洋溢的电话推销员一样把她介绍给对方,然后叶小妹就要把上一通的对话几乎原封不动的再演练一遍,简直比打仗还累,接完这些亲戚们的电话,她已经毫无形象的瘫在沙发里了。

  跟叶小妹比起来,同样接了这么多电话的宋奶奶不但精力旺盛,甚至容光焕发,接完电话还非要去厨房帮忙准备年夜饭,赵海兰和宋英珺几人拦都拦不住。

  宋奶奶进厨房了,没多久宋小姑却溜出来“偷懒”,端了个小碗直接走向还在北京瘫的叶小妹,颇为亲切的笑道:“小妹,奶奶说你今天累狠了,来吃点东西补充一□□力,这是刚出锅的炸丸子,趁热吃最香了,你们老家过年做不做这个?”

  早在听到宋小姑喊她,叶小妹就很自觉的坐直了身子,露出乖巧的神情。要说她来北京后缀喜欢的长辈,除了宋爷爷和宋奶奶之外,就是宋小姑了,连宋爸爸都比不过。

  当然要说起来,她跟宋小姑的“缘分”确实很深,当宋爸爸宋妈妈毫无所知的时候,宋小姑就知道她的存在了,不过叶小妹不知道这段故事,更不是因为这个才喜欢宋小姑的。

  她喜欢宋小姑的理由很简单,宋小姑跟宋大姑真不愧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都喜欢给见面礼。叶小妹至今还没见到宋大姑的见面礼,宋小姑的礼物却是刚来北京的第二天就见过,并且用上了,宋小姑送了一条非常柔软厚实的大红色羊绒围巾,非常适合现在的季节,主要是叶小妹在老家还没几个人戴围巾,连她自己都想不起来要搞条围巾保暖,就别指望王翠芬她们有着意识了,所以她脖子光秃秃的来到大北京,第一天就冻成狗,宋小姑的围巾送的再及时不过了。

  这条围巾是很常见的款式,胜在大红色红得很正,叶小妹这肤色戴着围巾还有几分洋气,宋奶奶摸过之后也赞不绝口,说难得有羊绒这么柔软不扎人,质量十分上乘云云,叶小妹就知道宋小姑是大手笔了。

  虽然在叶小妹眼里,宋爸爸宋妈妈为人都比她想象的要好很多,前者故事很有趣,后者不使唤她干活,都是好人,但是跟见面就送昂贵礼物的宋小姑比起来,当然是宋小姑更让她喜欢呀,她就是这么现实的人。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叶小妹只要出门就必然围上宋小姑送的围巾,一天不落,仿佛自己是整条街最潮的仔,连拍“结婚证”都是戴着它去的!

  拍照的师傅说红得洋气,还衬得人更精神,让她戴着红围巾拍了好几张照片,才取下来换别的造型呢。

  也是看叶小妹戴着红围巾的神气样儿,宋奶奶才想起来,某天拉着叶小妹去找老师傅定制了一双小皮鞋,说是红围巾配小皮鞋才是真正的洋气呢。

  老师傅皮鞋纯手工制作,活儿慢,说要年后才能拿到鞋子,但那可是小皮鞋啊,叶小妹来北京之前脚下穿的都是她娘自己做的布鞋,叶三哥有次回家给她带了双解放鞋,都让她再次成为全村姑娘最羡慕的对象,如今竟然能混上洋气的小皮鞋了,叶小妹感动不行,对于送她洋气围巾的宋小姑就更喜欢额。

  这会儿,叶小妹乖巧状接过宋小姑递来的炸丸子,还破天荒的主动分给宋小姑的一双儿女吃,这两个小朋友如今也是她名义上的表弟表妹了,一大两小联手,不到两口就吃完了,可能是分享美食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两个小朋友一点都不认生的拉着漂亮表嫂陪他们玩游戏了。

  宋小姑拿着空碗回厨房,走之前还颇为赞赏的看了叶小妹几眼。她是想着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过年都有不同的风俗,小徽媳妇以前在家可能没吃过这种炸丸子,才趁热捡了几个给她尝尝鲜,没想到小姑娘看着娇气不懂事,倒是个大方不藏私的,有肉吃还记得分给晚辈,根本没有所谓的乡下人恶习嘛。

  宋英珺觉得叶小妹比她想象的还要更不错,决定回了厨房好好跟二嫂夸一夸。之前母亲没进厨房,她们三个还在聊这事,主要是她跟堂嫂听,二嫂在抱怨。她当然听得出二嫂话里话外的不喜,不过也好应对,二嫂爱面子,她多在二嫂面前夸几次小妹,慢慢二嫂就该放下成见了。

  叶小妹已经跟小朋友玩开了,并没有注意到宋小姑离开前的眼神,反倒是正陪老爷子下棋的宋清徽若有所思朝她这边看了一眼,内心对叶小妹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想他回来的路上净往最坏的方向想,自己吓自己,怕小妹和他妈水火不容,爷爷奶奶也不太乐意之类的,万万没想到他担心的一件都没发生,叶小妹来到北京就像是突然变成了万人迷一样,这已经不叫如鱼得水,几乎见过她的长辈就没有不喜欢她的。

  爷爷奶奶不用说,他爸和小姑竟然也这么喜欢她。至于他妈,虽然每次见他们回家都板着个脸,可从来不叫小妹干活,还每次都做那么多好菜,总不可能是都做给他一个人吃的。宋清徽就觉得要是多给叶小妹一点时间,他妈估计也分分钟举旗投降,可惜他们还有十来天就该回双岗了。

  不过现在的情况也不错,比他预想的要好千倍万倍。这样想着,冷不丁被敲了下脑袋,对面的老爷子严肃脸:“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三心二意了?”

  宋清徽觉得有点脸热,正要集中精力在棋盘山,旁边的宋堂哥憋不住笑道:“小爷爷,要不我陪您下?人家正值新婚燕尔,您也给他们点相处的机会嘛。”

  宋清钰笑成这样,当然不是真心要替宋清徽下棋,再说宋清徽和叶小妹也没结婚,他们得回了双岗才能摆酒和领证,在北京可领不到结婚证,他这么说无非是调侃而已。

  听到宋堂哥的话,宋清徽顿时整张脸都红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晒个霸王票——

  ☆、第一百零三章

  叶小妹在除夕这天的“辛苦”倒也没有白费, 吃完年夜饭她就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回报”——在宋奶奶家吃年夜饭的这些长辈,全都给她准备了红包, 包括宋爸爸宋小姑以及宋堂哥的妈妈。

  时隔多年, 叶小妹再次享受到了收红包收到手软的快感。

  宋家人人都是领导干部,包括宋堂哥和他母亲。他们母子俩听起来好像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实际上宋堂哥才是宋爷爷亲生的,所有子孙中,老爷子唯独关照过这个侄孙, 所以跟同辈兄弟比起来, 宋堂哥爬得特别快, 而且他留在北京,平时少有出生入死的任务,反倒经常负责领导们的安保工作,人脉什么的可广了。

  堂伯母同样不是普通人,人家可是市妇联主席兼人大代表。政商不分家,叶小妹上辈子也没少跟官二代们玩耍,她对部队的了解不多, 但是堂伯母的职位一听就知道,北京市的妇联主席, 妥妥的正厅级干部。女领导啊, 宋堂哥和堂伯母哪里是什么孤儿寡母。

  所以叶小妹从来没同情过宋堂哥,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 宋堂哥都轮不到她来同情,真有那个圣母心, 还是心疼心疼自己吧。

  总而言之,宋大哥家都不是什么普通人,给压岁钱当然也不能像他们老叶家似的、可怜巴巴给个一毛两毛。叶小妹拿到红包时还没打开看,整个人就笑得跟花儿似的了,她知道以他们的身份,要么干脆不给红包,既然给了,里面怎么也得包个一块两块才好意思出手。

  宋爸爸他们都是每家一个红包,宋爷爷和宋奶奶分别给了一个,叶小妹加起来共收了五个红包,里面至少有五块钱,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开出十块二十块的大额红包,简直是天外横财啊。

  她上一次“发财”还是在去年,现在应该说是前年了,卖了头发然后揣着五块多跟叶三哥去逛街,都感觉自己像是抱着一百万一样,恨不得走花路,这会儿过个年就有这么多红包了,叶小妹别提多兴奋了。

  然而等她找机会悄悄打开红包时,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老宋家的土豪程度,什么加起来五块十块的,分明是看不起老宋家。宋奶奶宋爷爷和宋爸爸三人的都是十块的,宋小姑和堂伯母也分别包了五块,加起来就是四十块,整整四十块啊!

  穷日子过太久了,叶小妹突然捧着这么一笔巨款,感觉自己没出息的想要发抖了。然后她就开始期待之后拜年的活动了。

  宋小姑和宋堂伯母都给了,其他亲戚长辈会不会也准备压岁钱?不奢望人人都像宋奶奶他们一样出手就是五块十块的,哪怕一家包个五毛一块,她也能再赚一笔啊——拥有四十块巨款的叶小妹美滋滋地想。

  结果还真让叶小妹等到了,“足不出户”就赚了满盆钵。

  老爷子和老太太的直系子孙虽然遍布天南海北,过年都没回来,不过来宋家拜年的人却一点都不少,初三过后,老爷子家人来人往、门庭若市。

  叶小妹表示能理解,上辈子她爸妈只是有点小钱,各路亲戚对她都好得像亲生闺女似的,老爷子这个位置,对他饱含孺慕之情的晚辈子孙更是一大堆,除此之外,还有世交好友家的晚辈,老爷子以前的老部下等等,大家都赶着来拜年,宋奶奶一天得接待三五拨客人。

  好在他们并不都要留下来吃饭,大部分放下礼物,跟老爷子喝会茶聊聊天,就主动告辞了。

  当然今年多了一个环节,每来一批客人,宋奶奶都孜孜不倦的把叶小妹叫过来认人,有些提前知道的就送个红包,没准备的便笑着把叶小妹好一顿夸,宋奶奶都会很高兴。

  叶小妹也很满足,每天至少都能收一两个红包,还要啥自行车?

  她都恨不得住在宋奶奶家不走了。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宋奶奶家依然门庭若市的时候,叶小妹却不能再幸福的躲在家里收红包了,因为她差不多见完了宋家这边的亲戚,该去宋大哥的外婆家刷刷存在感了。

  去赵家的前一天晚上,宋爸爸和宋妈妈专门过来了一趟,跟叶小妹去宋大哥外婆家的安排有关,不过主要是商量她和宋清徽的婚事。

  这是叶小妹来北京这么久,宋妈妈第一次主动提起他们的婚事。

  本来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赵海兰同志那时就该领着叶小妹回去见她娘家的父母兄妹了,但她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当然不会上赶着带她回去了,说她鸵鸟心态也好,给叶小妹下马威也罢,总之赵海兰就是憋着不发话。宋家都是很“民主”的人,去的是赵海兰娘家,她不主动提这事,大家也不催她,宋奶奶乐得把小妹留在家里见见她这边的亲戚。

  然后一拖就到初六初七了。赵海兰再不回去拜年,就不是给叶小妹下马威,而是给她娘家没脸了,只能闷闷不乐的给娘家打了招呼。

  赵海兰回娘家容易,却不能就这样带着叶小妹回去,去之前总得把他们的婚事商量好,赵海兰是很讲究的人,不可能带个不清不楚的儿媳妇回去,所以连夜过来商量了。

  这种事应该是双方家长坐下来细谈的,奈何条件不允许,双岗生产队甚至连电话都没有,宋爸爸宋妈妈也不能通过电话直接跟叶队长他们对话,于是作为唯一的叶家人,叶小妹就被允许坐在“谈判桌”上了。

  不过叶小妹基本上只是吉祥物,她插不上话,自己也不太感兴趣,主要还是宋清徽代为转达叶队长他们的意思。

  男方代表的宋爸爸表示:“这次你们回来得匆忙,家里就先不办酒席了,在小妹家简单办一场,等你们以后回城,再把亲家他们请过来,再热热闹闹的办一场婚宴,总得有一场是双方家长都在席的婚礼,是不?”

  宋英盛说到这里顿了顿,宋清徽也跟着顿了下,他本想说叶叔叶婶也是这个意思,他们家这边的酒席暂时不急,只是双岗那边怎么也得摆几桌意思意思,乡下地方稍有不到位的地方就容易惹来闲话。不过眼角余光突然瞥到叶小妹在旁边凑热闹似的瞎点头,宋清徽无奈的笑了笑,索性默认了叶小妹的态度。

  叶小妹当然不认为她是瞎点头,婚礼什么的她本来就不在乎。

  上辈子跟朋友闲聊的时候,她倒是大言不惭的放过话,有人想娶她,起码也要准备豪华游轮、古堡婚礼,这样才能让她答应求婚,可那会儿她压根就没想过真要嫁人。至于现在嘛,结婚就是她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途径,婚礼什么的就更无所谓了,还不如多吃斤块肉来得实在。

  再说了,宋大哥家的生活如此幸福,不但吃肉吃到尽兴,还有数不尽的红包拿,办不办婚礼,叶小妹都已经毫不见外的把自己当宋家人了,宋大哥这辈子都别想撇开她~

  这边,叶小妹还在美滋滋想着自己那笔巨款,宋爸爸和宋清徽已经聊到在她家办酒席的花费了,宋爸爸很善解人意的说委屈了小妹,她家的婚宴还是尽量往热闹了办,酒席钱都他们这边出,奈何叶家更善解人意,叶队长早就跟宋清徽打过招呼了,这些东西都他们家出,让他父母放宽心,也别跟他抢。

  宋清徽转告了叶队长的态度,又解释道,“其实萝卜白菜之类的蔬菜,乡下确实不怎么缺,家家都会在地窖里堆满青菜,至于鸡鸭鱼肉,小地方供销社的供应严重不足,有钱和票也买不到,所以那边办大酒席也都是自家提前准备好,不够也是找亲朋好友借,来年再还,钱是不必花的。”

  真要给叶叔算钱,就显得太见外了。

  宋英盛严肃脸点头,既然是那边的风俗,他们也不好再坚持,“不过也不能叫亲家吃亏,那就彩礼多给出点吧。”

  接下来就该谈彩礼这个大问题了。

  叶小妹听到还有彩礼,下意识的坐直了身子,大眼睛里充满了期待,目测又要发一笔小财,结婚果然很有意义呀_(:3j∠)_

  偏偏在关键时候,正一脸高冷的摆着架子的宋妈妈插话了,她毫无预兆的问,“你们结婚了住哪儿,知青点?”

  宋清徽摇头:“知青点房间不多,加上住的知情不少,本来地方就很挤了,知青结婚都得搬出来住。”

  “搬去哪里?”

  “队里没有安排,这个都要自己解决。”婚后怎么生活,宋清徽当然也提前做过功课,被问起来也很耐心的介绍起来,“小妹是本地人,我们结婚后,按规矩也可以在大队申请宅基地,然后自己建房子的……”

  赵海兰淡淡的问:“还有别的办法吗?”

  又不是准备在乡下待一辈子,建房子做什么。赵海兰压根不考虑这个方案。

  宋清徽也不意外,开始介绍第二种,“我们那有两对知青前辈,他们婚后搬出去,直接借住在本地队员家中,每年付几块钱,就当是租房子了。”

  说到这里,宋清徽脸上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不过回来之前,叶叔说让我问问你们的意见,我跟小妹结婚后就不用搬出去了,直接住家里……”

  虽然他也听说隔壁有男知青娶了本地姑娘,直接就跟着妻子住丈母娘家了,宋清徽也承认,这样是比单独起房子或者去别家租借都要来得省事许多,但是放在自己身上,总觉得像是吃软饭的。

  宋英盛跟赵海兰也都沉默了一下,其实赵海兰毫不犹豫pass掉建房子那条,就在想叶小妹家里是不是能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他们离得远,想有所作为也是鞭长莫及,这个时候,身为岳父岳母,能帮衬就该多帮衬点,不都说女婿半个儿吗?

  主要是赵海兰没想到那种乡下地方,原来也有租房子这么洋气的办法。

  不过叶小妹娘家就在那儿,放在自家不住,去别人家租房子,也不是个办法。住别家屋檐下,肯定不如自家自在。

  如此思虑一番,宋英盛和赵海兰都有点想同意叶队长的建议,但夫妻俩又都有点拉不下脸,连宋清徽本人都觉得羞赧,在他们当父母的看来,酒席叶家出,婚后还住他们家,他们儿子不就像倒插门了吗?

  丢不起人的宋爸爸宋妈妈就这么迟疑着,这个时候,叶小妹不甘寂寞的插话了,她忍不住郁闷的看着宋大哥:“你什么跟我爹商量了这么多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搞得好像她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一样。

  叶小妹插嘴插得很是及时,赵海兰同志一个眼风扫过来:“你有意见?”

  “当然没有呀。”叶小妹想也不想的否认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3页  当前第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