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子妃奋斗史_分节阅读_第93节
小说作者:秀木成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55 KB   上传时间:2019-05-06 22:39:18

  还真是济王反了。

  这不奇怪,就是他打的旗号太出人意表。

  呃,这位居然打的是魏景母兄的旗号。

  作者有话要说:  魏同学苦思冥想,祝他早日打开口子吧!

第78章

  四月十七, 济王发檄文告天下。

  他先思忆昔日母后音容慈训。乾德既轨, 彤管有炜,后之有贤德者, 国之大幸。骈四俪六一大通,最后强调,皇父敬之爱之, 二十载如一日。

  接着又追忆前太子, 久践青宫,聪敏有大才,外安天下内纯孝也。最后强调, 皇父祭太庙曾垂泪赞,后继有人,多年器重不曾变矣。

  傅皇后与前太子,济王的嫡母嫡兄, 他称母后皇兄亦再正常不过。追忆完,他话锋一转,痛陈当今囚父弑兄弑母, 乃至谋朝篡位。

  檄文上叙,皇父重病, 卧榻不起神志昏沉,二皇子魏显勾结内宦内卫, 矫诏戮其兄,又弑母,最后伪造圣旨立自己为新太子, 谋得大位。

  为何济王远在千里,能知悉得这么清楚呢?

  和檄文一起出来的,还有一封私信,先帝写给他的密信。

  先帝回光返照,突然清醒并稍能动弹,奈何被软禁,他只能拼着最后的力气,书信一封,命表面驯于逆子的心腹日后伺机送出京,交予济王。

  济王得信又惊又恨,可惜当时魏显已继位,他不畏死但唯恐不能拨乱反正,并复此大仇,于是咬牙隐忍至今,终候得时机,兴兵北上取逆。

  檄文发,济王誓师祭旗,率大军北上。

  徐州牧庞维率先应和,接着豫州的乐安郡高守,广都郡孟尚紧随其后。济王麾下二十万大军声势浩大,截止信报发出之时,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下豫州三郡国,绕过灾区,挥军向北。

  ……

  以上,就是信报的全部内容。

  邵箐瞠目结舌,她当然清楚济王这鬼话是编的,但对方居然用先帝傅皇后前太子做文章,太出人意料了。

  她忙看向魏景。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借口。”

  但凡造反,除非农民起义,否则就没有直指天子的。因为君主即正义,他乃天下之主,他不可能犯错昏庸的,说一千道一万,以下犯上即大逆不道。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一般造反,往往打的“清君侧”名义。

  但济王要正常操作,却很难。毕竟新帝登基也就一年出头,他唯一来得及犯下的大错,唯有以束水攻沙之策修筑黄河大堤。

  可蛊惑君主的罪魁丁化已经死了呀,用不着他清了。

  他索性另辟蹊径,直接说魏显是篡位的。

  正常情况,这法子是行不通的。这不情况有点特殊吗?傅皇后贤德,前太子英明有大才,朝野交口称赞,且先帝演技过人,对前者敬之爱之,对后者器重疼宠,足足二十载,人所周知。

  当年惊变来得太突兀,如今济王直接在这里做文章,倒糊弄住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

  魏景神色一时有点复杂,虽济王是为了师出有名为了自己,但不得不说,他好歹还原了当年一部分真相。

  母兄的冤屈,第一次这般明明白白地宣告于天下。

  “……檄文发,天下哗然,惊疑者众,议论纷纷,……”

  视线落在这一段,一字一句缓缓看过,魏景捏信纸的手指关节泛白,他闭了闭眼。

  “夫君?”

  一只纤手覆在他的手背上,掌心柔软温热,魏景睁开眼,回握邵箐的手:“我无事。”

  他迅速收敛情绪,重新看一遍信报,食指轻点:“这密信有些意思。”

  说的是济王拿出来的这封“先帝密信”。

  既然这借口不错,那为何魏景邵箐二人乍闻都颇诧异呢?

  因为操作太难了。

  魏显顺风顺水登基,一年多了,你趁机造反才说人家是篡位的,就算只想糊弄不明真相的百姓世家,那你也得拿出有力证据来呀,不然谁信?

  偏偏济王就拿出来。

  他拿出的就是这封几可乱真的“密信”。

  凭什么几可乱真呢?

  因为其上盖了一枚先帝的私印。该私印先帝用了有十来年了,认识的的人还真不少。而他一崩,按制所有私印都会随葬皇陵的。

  先帝陵寝早修建好了,他一崩,梓宫扶进,陵寝就此封死,所有随葬品再不可能取出。

  假如这枚印鉴是真的,那还真能证明这密信就是先帝写的。

  济王发檄文的前一天,请了辞官归乡近十年的前御史大夫秦玢至济宁。秦玢此人,为官数十载,出了名的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亲自辨认过后,他认为这确实是先帝私印。

  这就有意思了,济王上哪弄一枚能以假乱真的私印?

  魏景可是亲眼所见的,他决定造反也就几个月前的事,不可能多年前就准备好的。

  夫妻俩对视一眼。

  邵箐轻声问:“你说,会不会是储竺?”

  储竺。

  背后的就是安王。

  ……

  时间回溯到一个月前。

  济宁,济王宫。

  亲自送了一头白发的秦玢去客院休息,济王魏钦折返外书房。

  他哈哈大笑,拍了拍储竺的肩膀:“幸而有先生计策,又及时寻得能人,否则哪能像如今这般顺利?”

  数月前济王下定决心举起反旗,当时确实打算用“清君侧”的名义的。这被清者,毫无疑问就是丁化。

  谁知没等他离京,这丁化就死了。

  真够烦的,这短时间内如何再找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呢?

  储竺适时献策,借傅皇后前太子之名。

  济王试着寻摸一下,还真在先帝陵寝找到了一个守陵内侍,曾经是先帝身边看管私印者之一。此人对先帝的印章都很熟悉,尤其常用几个,能一丝不差地描绘出来。

  回到封地,济王又紧着寻摸匠人,成功寻到一个能匠,凭图案仿出来的印章,能以假乱真。

  至于“病重垂死”手上无力的先帝笔迹,相较而言模仿难度反而要低一下。

  煞费苦心,今日卓见成效。

  储竺笑着一拱手:“某不敢居功,殿下得先皇重托,全赖殿下恭谦英明,得先皇信重之故。”

  济王一愣,随即会意。他一敛笑意,郑重点头:“本王必竭尽全力,铲除逆渠,不负父皇重托。”

  这宾主一唱一和的,杨舒只安静旁听,待告一段落,他才上前:“殿下,明日即发檄文誓师出兵,殿下不妨养精蓄锐以待之。”

  该准备的都已准备妥当,重头戏明日开始,济王深以为然,颔首,又道:“二位且也回去歇息罢。”

  储竺杨舒也是随军人员,闻言拱手:“喏。”

  二人出了殿门,边走边说很快回到幕僚内吏居住西边儿,杨舒态度一贯不疏远也不亲近,拱了拱手告别,就回自己院子去了。

  储竺神色如常,也转身离去。

  当夜,他又兴致大发,挥毫泼墨,兴尽方回屋休憩。

  这借机传的信,又悄无声息地出了济王宫,往西的荆州而去。

  ……

  安王在荆州,不过却并非身处他那位于边陲的封地踺嘉,而身处荆州中部城池,顺阳。

  他明面奉天子之命,率军北上镇压荆州的桢泉军。实际还接了密旨,若发现荆州诸郡有心怀不轨者,可趁势一并除之。

  随着桢泉军的席卷全国,各地州牧郡守使唤不动的情况日益严重,皇帝危机感大盛。

  安王正中下怀,自然欣然从命。

  挥军北上两月,他已平定了小半个荆州。嗯,需要除去的不规郡守都解决了,并安置上自己的心腹。

  “桢泉军已退至石安城,石安易守难攻,标下以为,宜徐徐图之。”

  说话的是人是徐苍。这个曾经的齐王麾下大将,自上次黔水搜捕后进入安王视野,安王甚赏析,此次更是亲自举荐其领军,随他一起平息民乱。

  徐苍骁勇善战,谋略不缺,进军以来屡屡建功,已跻身安王最器重的几员大将之一。

  安王问:“那以叔英之见,当如何取之。”

  徐苍道:“标下以为,可先取布县、信城,再合而围之。”

  安王琢磨一下,觉得果然不错,又看卫诩,见卫诩也点头,遂道:“叔英此谋甚佳。”

  “然我军刚大战两场,军疲马乏,当先休整几日为佳。”

  这句是卫诩补充的,安王很赞同,环视众人一眼:“这几日,诸位好生整顿麾下兵马。”

  众人应喏。

  安王接着又笑着赞了徐苍几句,并道:“叔英果不愧为徐家子,建功良多,明日奏折我必禀明皇兄,为叔英请功。”

  徐苍单膝下跪:“为陛下尽忠,标下不敢居功。”

  “唉,此言差矣,有功当赏。”

  安王起身亲自扶起徐苍,笑着勉励几句,这才吩咐众人各自散去。

  待诸人退尽,仅剩卫诩,安王才道:“这徐苍,不知能否彻底为我所用?”

  徐苍骁勇,安王用之难释手,可惜如今只是借皇帝名义用的。

  “他昔日既能为齐王所用,他日未必不能为你所用。”有驯服的可能性。

  卫诩很客观分析,又说:“无需着急,时间尚充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7页  当前第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2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子妃奋斗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