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零年代神叨叨_分节阅读_第103节
小说作者:词酒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25 KB   上传时间:2019-05-03 21:40:15

  就算高新技术研究院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爬得更高、走的更远, 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并非所有人都有挑战自己的野心。

  可对于年轻学者,尤其是各高校刚毕业或者是马上就要毕业的博士来说, 高新技术研究院提供的待遇就好多了。

  最难能可贵的是, 这些人的科研积极性还没有被现实耗尽、他们还没有被现实打垮,他们还梦想着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已知、改变现状、改变世界。

  高新技术研究院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高新科技》一经发表,立马在各地高校引发了轩然大波。

  因为可控核聚变在国内依旧属于重点保密项目的缘故,所以国内很多从事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博士、年轻讲师甚至是副教授、教授们, 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依旧停留在理论上,准确地说, 是被理论问题卡到了研究门槛外。

  这些人是最快动摇的, 原先就想挤到卫添喜的团队去搞研究了, 但卫添喜明面上的研究只针对数学领域,可控核聚变都是她亲自操刀做的,根本不同对口专业的研究人员搞合作,这些人只能看着卫添喜与科工院把国内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推向世界最顶尖,然后他们自个儿继续原地踏步。

  现在卫添喜开放了合作的渠道,这些人怎会不抓住?

  不仅国内搞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那些高校毕业的博士生投了简历,西南物理研究所和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一些研究院也投了,这些人的想法大致相仿,他们不想按部就班地守着现在的那些成果混日子,还想朝着更高更远的地方去看看。

  其次便是计算材料研究领域。

  在计算材料研究领域,国际学术圈内有一句话,“世界水平看华国,华国水平看中山,中山水平看水木”,而‘水木’这俩字,并不是指水木大学,指的是在水木大学任职的卫添喜。

  现如今尼森毕业,如果非要在学术界再找一个计算材料学比较厉害的山头的话,那尼森算是勉勉强强把隆德大学的计算材料水平提到了国际水平。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全世界最顶尖的计算材料实验室在华国中山大学,君不见尼森回到瑞典之后,发表论文的速度明显下降了许多吗?

  而且尼森发表的那些论文,拿的数据都是当初在华国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做的,他返回瑞典之后,并没有做出什么新成果来。

  事实证明,尼森心里苦,就好比吃了黄连酱一样苦。

  隆德大学的实力确实不错,甚至说,它的综合实力比水木大学和中山大学都要强,但若要比计算材料学,全世界各大高校的水平都稳在了及格线上下,唯有华国水木大学和中山大学一马当先。

  全世界的学者想要做计算材料学领域的高端实验,都需要去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预约。

  尼森自认为自己同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关系很好,哪怕他回到隆德大学任教之后,依旧可以在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做实验,毕竟这么多年的交情摆在那儿,可打脸的事情发生了。

  高新技术研究院几乎承包了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全部设备,别说尼森想要预约设备做实验了,就算是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系的教授们想做实验,都得瞅高新技术研究院实验空档的时候去做。

  尼森还从计算材料研究所的熟人中得知一个消息: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所有实验安排,都必须严格按照优先级序来。

  所谓的优先级序便是——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华国一般高校> 外国高校。

  得知这个真相的尼森差点哭着出来。

  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不给做实验,他就没办法验证自己的理论与构想,论文自然就写不出来。

  最重要的,计算材料研究所代表着一个新兴的材料领域,甚至说,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技术可以带动一个国家材料领域的发展,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计算材料学发展起来之后,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贯作风,华国很快就把这个产业推向了鼎盛阶段,而悲剧的是,在瑞典,计算材料学的萌芽都是他亲手种下的,想要往前推一步,难于推山。

  在隆德大学工作了两个月,尼森的心态崩了个彻彻底底,他每天都会怀疑上百遍,他这究竟算不算是浪费生命?

  甚至尼森有时候还会想,如果他当初留在水木大学或者是中山大学的话,现在的科研成果肯定能做出更多来,借着华国振兴航空航天领域的机会,说不定他现在都能冲一下国际大奖了,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回隆德大学。

  在华国时的研究速度无限催化了他的科研野心,他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走在学术领域前沿、只要自己要做实验,那所有科研人员都要给自己让路的那种快感,现在突然将他的优势摧毁殆尽,尼森接受不了这个状态。

  在水木大学读硕读博的经历扩大了他的野心,隆德大学却没有为他提供与之匹配的平台。

  尼森发现,他有些想念京城的烤鸭了,那是一道令人魂牵梦萦的美味,就如同水木大学里那梧桐树下的树荫一样让他怀念。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高新科技》上发布的消息传到了隆德大学。

  尼森看到《高新科技》的招聘启事,几乎是下意识地做出了决定,他要回华夏去做科研。他们家在瑞典也算是小有积蓄,在京城买套房根本不算问题,更别提高新技术研究院还给解决住房问题。

  至于高新技术研究院开出的另外一个条件——解决配偶工作,尼森想了想,单身多年的他哪有配偶?妹妹倒是有一个,他想同高新技术研究院商量一下,把那个工作机会让给他妹妹,然后兄妹二人带着年迈的父母一起迁往京城。

  当这个想法占了上风的时候,尼森想了很多,甚至他都已经做好了要求被拒绝的准备。

  就算高新技术研究院拒绝了他的请求,那也无所谓,他妹妹可以留在水木大学念个硕士,把工作机会让给他母亲也好,他母亲跟着他学过一段时间的汉语,能同他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了,她母亲可以去华国首都外国语大学试试,他知道,华国首都外国语大学是有瑞典语这个专业的。

  至于他父亲,尼森觉得他父亲那么爱吃,或许可以去华国京城学学当地的厨艺,在水木大学旁边摆个煎饼果子摊。

  尼森打定主意后,便把自己的打算同父母说了,他父母原本就挺向往书中描述过的那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华国,只是因为这一世纪前半叶的华国太惨了,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山河破碎,经济倒退,变得狼藉一片,这才打消了去华国旅行的想法。

  如今尼森在华夏待了这么多年,回到瑞典之后,对华国赞不绝口,逐渐打消了老两口的顾虑,老两口为了自己儿子考虑,决定一同迁往华国。

  只不过尼森得先去华国打点好,找到落脚的地方,然后再回瑞典办理移民的手续。

  ……

  得知尼森要返回华夏继续做科研,卫添喜挺高兴的,在征求了尼森的意见之后,她便同水木大学材料系打了一声招呼,将尼森安插到了材料系中。

  尼森想得很清楚,从中山大学计算材料研究所的优先级序来看,高新技术研究院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地方,去中山大学固然可以搏一个计算材料研究所副所长的职称,但是前景却受限了。

  尼森看得很通透,只要卫添喜在的地方,那就是计算材料学的学术圈中央,他只需要抱紧金大腿不撒手就好。

  卫添喜最近一直都在考虑同国际社会上的科学家们进行合作航空航天项目的门槛问题,如今见到尼森,她想到尼森既会瑞典语,还会英语,汉语也说的特别溜,决定以尼森为标准,给外国友人们制定一个汉语四六级考试。

  至于考试内容,就按照前世英语考试惯常用的方法设定好了。

  听、说、书友群

第172章

  名义上附属于水木大学的高新技术研究院将招聘时间公布在了《高新科技》上, 新年元月的上旬全部都是招聘时间, 想要加入高新技术研究院的人都可以在元月上旬投递简历,然后参加招聘考试即可。

  对于那些外国来的研究人员,卫添喜与洛书文商议之后, 将招聘时间略微放松了一些,定在一月下旬, 毕竟外国人大多数将圣诞节过成了年,让他们元月上旬就来华国有点强人所难。

  得亏卫东征给高新技术研究院专门建设了一栋大楼, 不然想要接纳这么多的应聘者,高新技术研究院还真安置不下。

  事实上,想来高新技术研究院做科研的,多数还是国内的科研人才, 国外的研究团队大多数只是试着接洽一下,然后就没有了下文……这让卫添喜感觉有点糟心。

  一月底,‘玉兔号’再次从京城航空航天发射中心起航, 这次的它更换上了新的‘推进单元’, 虽然依旧是以小型可控核聚变电池功能,但新的推进单元大幅度提升了‘玉兔号’的加速度,使得它往返地月之间的时长缩短了一倍有余。

  ‘玉兔号’上次登月是为了将月面勘测车送上去,这次登月的主要目的则是将月面勘测车以及紧急供能车在月面上采集到的岩石样本、气候数据等搜集回地球。

  同时, ‘玉兔号’还承载着央视一套所委托的拍摄任务,要将月面勘测车、紧急供能车在月面上工作的场景拍摄下来, 央视一套准备以这些画面为素材, 剪辑一部珍贵的纪录片。

  央视一套的委托又不是什么困难事, 只需要在跑得飞快的紧急供能车上固定一台电能足够的摄像机就好了,故而洛书文答应得很痛快,压根没预料到后来的事情。

  当剪辑好的纪录片全国公放时,洛书文与卫添喜看着黑白的视频画面中,就像甲壳虫一样在月球上窜来窜去,顺带着运回各种各样岩石土壤样本的月面勘测车,二人心里陡然浮现出不妙的预感。

  原先他们一直对外强调‘采样不易’的这个观点,现在的视频画面却显示,采样十分容易,都不需要人登月动手,只需要等这些月面勘测车将样品采集好,密封进入隔离宇宙射线的金属罐中,然后再由‘玉兔号’运回地球即可。

  这有什么难度?

  比从京城乘坐飞机飞到昆明,然后从滇池里取一瓢水样都要简单!

  洛书文与卫添喜都知道,恐怕这次再也瞒不住的。

  不过幸运的是,等视频剪辑出来时,高新技术研究院对于那些样品的处理工序已经完成了,有用的样品多数已经投入实验设备,由专门的人负责研究月球表面岩土体的密实程度、坚固程度、抗风化抗氧化能力,以及设计在月球表面建设空间站与实验室等课题。

  等国内的其它研究人员反应过来时,‘玉兔号’采集回来的岩石土壤样品已经剩下了一些没啥用处但丢掉还有点可惜的边角料,可就算是这些东西,卫添喜依旧舍不得白白送给其它研究机构,她大手一挥,给那些同高新技术研究院有合作关系的高校各自捐了十斤月壤样品过去。

  对于月面工程的研究而言,这些月壤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可针对月壤本身,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诸如月壤的理化性质,月壤的元素规律等等……那些得到边角废料的高校如获至宝,很快就将月壤瓜分到了不同的课题组,新一轮的研究徐徐展开。

  当央视一套的那些视频流出时,国外的研究机构终于坐不住了,有的人看到了影像带,对着影像带中的画面直呼‘上帝’,更多的人看到的只是报纸上刊登出来的一些画面。

  虽然是画面,但报纸的作者将自己所看到的影像全都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甚至有些作者还往里面加入了自己脑补的场面,活脱脱将一个科技纪录片脑补成了科幻片。

  不管怎样,华国在登月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其他国家都感觉到了明显的紧迫,尤其是已经完成‘载人登月’壮举的两个强国。

  位于大洋彼岸的那个强国以极快地速度通过了‘征服火星’的计划,而与华国相毗邻的那个强国则是通过了‘征服金星’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东亚某个‘高瞻远瞩’的小国不甘人后,在两个强国刚刚公布航空航天计划之后,他们就紧随其后宣布了要‘征服太阳’的计划,而且他们的计划名称特别有气势——载人登日!

  得知这个消息的卫添喜差点笑抽在办公室,这个国家的科学家是来搞笑的吗?

  载人登日,哪个脑洞炸天的科学家才会想出这么伟大的梦想来。

  众所周知,太阳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核聚变,这个国家如果真能实现‘载人登日’的伟大目标,那就不用搞什么核弹研究了,反正他们不惧核弹,在连环核爆炸中都能顺利着陆,以核弹衡量军事能力的国际形势肯定会大改一次。

  卫添喜拿着这个消息给洛书文看,洛书文也是一脸复杂,他面容呆滞了好一会儿,才纠结无比地说,“这个国家已经这么厉害了么?”

  “在星际文明中,恒星被称为是不可触碰的禁区,洛必达星球上曾经有过几个像疯子一样的科学家,他们想要去窥探恒星的本源,最后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

  洛书文忍不住想,难道是他低估了这个星球的文明水平?

  仔细想想,他确实没怎么看到过那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难道那个国家已经孤高冷傲到不屑同其它国家的研究人员交流了吗?

  洛书文倒吸一口凉气,他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对手,之前是他小看这个星球的文明程度了!

  卫添喜见洛书文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猜测洛书文可能想歪了,便解释说,“这个国家比较喜欢吹牛,眼里永远都是自己天下第一,实际上技术差得很,前一段时间还张罗着发射卫星呢,结果卫星还没飞出大气层就解体了,火箭也炸成了大烟花……他们说要载人登日,只不过是喊口号罢了,等什么时候他们国家能够把卫星顺利放上天再说。”

  洛书文:“……”地球人还有这种操作?

  “麻麦皮,喊个锤子口号!”洛书文嘀咕道。

  这下轮到卫添喜傻眼了,“洛书文,你什么时候学会川省话的?”

  洛书文脸上有得意一晃而过,“你去年去柏林参加国际数学大会的时候,我去西南核物理研究所借了他们的一套设备做实验,顺带着学会的,听着挺有意思的,你觉得呢?”

  卫添喜无话可说,外星人说川省话,这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的萌点着实戳到了她。

  ……

  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那两个超级大国比起来,底蕴还是有些薄。

  那两个超级大国大抵是不想给华国被比下去,不过短短数月的时间,就接连公布了‘人造生态圈’计划以及‘载人航天’的计划,并且将发射时间定在了六月中。

  种种迹象表明,这两个超级大国都是在对华国表态:我们没有动作,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只要我们想动手,我们随时都可以。

  不得不说,这样强势自信的表态很快就给这两个超级大国扳回一局。

  只可惜,看热闹的人才会在意这两个超级大国怎么说,洛书文与卫添喜心里有底气,除去稍微关注了一下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发射安排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洛书文同卫添喜说,“六月稍微有点赶,不过足够我们让‘嫦娥号’带着实验舱登月了,‘天宫号’空间站还没有验收检修,不能盲目送上天,还有就是运送天宫号的主力航空飞机‘月桂号’还没有试飞,运载能力需要进一步测试……”

  卫添喜懂了洛书文的意思,她惊讶于洛书文的科研速度,但害怕洛书文受到那两个国家的安排而乱了阵脚,便道:“航空航天是一场长跑,没必要比较一时的快慢得失,我们随时都可以拟定发射计划,但并不能保证一定会发射成功。”

  “对于我们而言,掌握好自己的节奏就行了,从地月系统到八大行星系统,我们设计的那数百颗卫星已经快要研制完成,那些卫星将承担起联合侦查太阳系以及太阳系外文明的使命,而‘月桂号’就是送这些卫星进入星空的桥梁,这涉及到的资金太多了,容不得半点马虎。”

  “‘嫦娥号’、‘月宫号’、‘月桂号’、‘天宫号’,这是我们在太阳系中布局的基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哪怕推迟一两年发射,也一定要确保稳妥。”

  “我们追求的,是稳中取胜。纵然发射计划安排一百次,只有发射成功,那才能作数,如果发射失败的话,那一百次、一千次和一次两次又能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第173章

  洛书文虽然科研能力强, 但论起对大洋彼岸那个强国和与华国相邻的那个强国的了解,他真不如卫添喜。

  而且, 洛书文有他的骄傲, 他不相信这个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星球上,能有人在理论基石很差的情况下, 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超过他的成就, 洛书文无法接受这一点,就如同卫添喜无法接受有人在数学领域先她一步一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8页  当前第1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1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零年代神叨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