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隐凤朝阳_分节阅读_第145节
小说作者:看泉听风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6 MB   上传时间:2019-04-19 23:10:28

  “将军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你入宫。”于波正色道,一旦太皇太后召夫人入宫,就是准备把夫人当做人质,他们又怎么能让夫人冒险?

  谢兰因眉头微蹙,还想在说什么,突然她后颈一麻,她身体软软的倒下,她身侧的女侍卫上前一步,稳稳的接住昏迷的夫人。于波轻舒一口气,“我们快走。”

  女侍卫抱着被人打晕的夫人,迟疑的望着于波,“我们这样对夫人,将军会怪罪我们的。”

  于波抹了一把脸说:“我们打晕夫人,顶多挨顿板子,要是夫人出事,将军会杀了我们的。”他是陪伴将军南征北战多年的老部下,跟将军情分非同寻常,他有自信自己无论做错什么事,将军都会起码放过自己一次,唯独在保护夫人安全问题上,将军是绝对不会讲任何情分。于波情愿用非常手段打晕夫人,回头让将军打自己板子,也不乐意让夫人出事。他还有女儿、女婿、孙子要养,舍不得这么早死。

  女侍卫一想也是,她小心的抱着夫人,跟于波匆匆离开,离开前却见几名侍卫簇拥着一名跟夫人约有五六分相似的贵夫人走来,那贵夫人双眉紧蹙、面带忧郁,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优雅,女侍卫惊讶的看着于波,无声的问:“这是你们新找的替身?”果然跟夫人有几分相似。

  于波暗暗得意,这贵夫人是他好容易才从南朝找来的,本是梁国王妃,如今南梁都亡了,这些王妃也成了阶下囚。她们都是成了亲的妇人,比不上没出阁的贵女金贵,除了少数格外幸运的被魏国勋贵看中留在后院,大部分人都留在军奴营。这妇人是夫人郗家的表妹,郗家是谢兰因的娘家,谢知的外家,不止秦宗言暗中庇护,就是拓跋曜都吩咐过属下不许动郗家人。

  只是这位郗王妃已是外嫁女,嫁的又是皇族宗亲,沦陷时差点被人丢到军奴营,是于波救了她。她还以为于波是看中自己美色,想要将她收入后院,没想于波只是想把她当谢兰因的替身。郗王妃看到被侍女抱在怀中的谢兰因时,面露惊愕,这不是阿镜吗?她不是死了吗?郗王妃惊骇的望着于波,这人到底有什么阴谋?

  于波却没时间和兴致跟她解释缘由,吩咐侍女看好郗王妃后,就匆匆先把夫人由密道安全送出城外,这会怀荒空了大半,想来夫人也不乐意去高句丽,还是先送她去建德,建德那边守备森严,除非秦家败了,不然那里比高句丽还安全。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建德有女君在,她是夫人的亲女儿,有她劝慰夫人,也不至于让夫人把怒火全倾泻在自己身上。

  于波一面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一面分心想到也不知将军和少郎君现在如何了?计划到底顺不顺利。于波心头扑扑直跳,蛰伏十来年,这一次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开局,成不成都看这一次了。于波有些羡慕那些老伙伴能陪在将军身边,可转念一想,守护夫人和少女君也是极重要的事,若不是他脑子比那些老伙计好,又怎么能让将军和少郎君委以重任呢?思及此,于波对接下来的行程越发谨慎,这会他可不能犯半点错。

  谢兰因和阿生的离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会平城绝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跟柔然这场战役上,即使所有人都没把柔然放在眼里,这么多大军出征也不是小事,每天光是口粮就不是个小数目。平城官府各部都全力运作,每个人都忙得脚不点地,他们要做好这些大军的后勤工作。

  转眼秦宗言、叱罗率军出发已有半个月,众人皆翘首以盼等着两人胜利的战报,但是谁都没有想他们没有等来魏国大军胜利的消息,却等来了太子、大皇子遭遇柔然骑兵突袭,两人麾下三千骑几乎全军覆灭、太子重伤垂危的消息!这一消息传回平城,不提众人如何震惊,太皇太后第一个受不住,她眼前一黑,一下晕了过去。晕过去前,她脑中只有一个想法,她这儿子难道真心狠手辣到要杀自己亲子?

第246章 平城大乱(九)

  除了太子和大皇子自己, 所有人都没指望两人真上战场立军功。两个娇养在深宫的嫩娃娃,连昼夜骑马都熬不下来, 还想上战场立功?开什么玩笑?拓跋曜连续轻骑带兵三天三夜不休,这两位贵主恐怕连半个时辰都坚持不来。

  就是太皇太后都没想让他们在战场上立功,她只希望拓跋曜能找个老将带他们,让他们领些不打眼的军功。他们不需要靠军功立身,但魏国历来重武轻文,每个皇帝不说文能提笔安天下,至少武能上马定乾坤。懦弱如天和帝都曾北伐, 后虽重伤不治,可到底上过战场, 史官给他记一笔的时候也有个说法。

  若拓跋曜中意这两个儿子,彭城王自会把一切安排的妥帖, 但是拓跋曜没授意,他自然只把这两个小东西供着。起初彭城王想让两人押送军资,但细想之后又觉不妥, 军资乃行军大事, 轻忽不得。这两位都不是能听人吩咐的主,万一两个小祖宗异想天开, 让军资出了问题, 除了他们所有人都吃不了兜着走。彭城王最后思来想去,干脆让两人坐镇一座小镇。

  这座小镇在战事前沿, 但不是最前沿, 前面还有几座小镇挡着, 彭城王又派了手下两个老将和数百亲卫看着他们,加上陛下的禁军,可以说只要不是柔然大军入侵,这两小祖宗绝对不会出事。就算是柔然大军入侵,前方还有几座小镇挡着,可以给两人逃命的时间。

  彭城王将一切都想到了,安排的事无巨细,最后才提着一颗心去怀荒。拓跋曜要处理秦家是暗中进行的,彭城王也没惊动别人,自己带着亲卫亲自去怀荒处理。

  彭城王一走,太子和大皇子没了管束,就像脱缰的野马可着劲的撒欢。两人获得父亲允许参战后,便踌躇满志的想要一展自己才华,他们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两人一心想要跟父亲靠拢。当年父亲能年少打败南梁伪帝,他们也能直取柔然都城,再扬他们大魏的威名。

  只可惜彭城王管得他们太严,彭城王是拓跋曜最信任的人,也是他们的皇叔,就算是太子也不敢对彭城王不敬,彭城王拘着他们,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彭城王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算什么,乖巧的很。也正是这份乖巧,让彭城王误会了,他以为这两个孩子知道分寸,因此很放心的走了,没多留人手。

  等他一走,太子和大皇子就恢复了本性,两人倒也不仗势欺人,就是领了每天带兵巡逻的任务,一趟趟的在城外巡逻。两位老将自然是随时保护两人,两人想要立功,没想作死,也不反对侍从保护他们。巡城的任务很枯燥,两人新鲜了几天就腻味了,他们来战场是准备立大功的,不是来骑马的,过了几天,他们就撺掇着老将去远一点的地方追缴柔然流兵。

  先不说这里能不能有柔然流兵,就算有将领也不敢带两个祖宗去。两人胡搅蛮缠了几天,见将领们只是跪下请罪,不肯答应他们的吩咐。太子和大皇子虽年纪不小,可在朝中没领什么官职,也没经过大事,平时两人吩咐下去的事,不用他们操心,早有人完成的妥妥帖帖。

  这是两人身份带来的便利,也是太皇太后的余威,两人本身没太多御下才能。如今离了拓跋曜和太皇太后,他们又怎么能值得了这些在官场军营厮混了多少年的老油子?两人也只能暂时按下心思,忍耐着想等彭城王回来,让皇叔带他们过去。

  几位将领见暂时将两位小祖宗安抚好,都松了一口气,他们正寻思着是不是要找点附近的流寇让小祖宗杀个过瘾时,不想一队柔然骑兵绕过了几座小城,意外出现在城外。众人皆如临大敌,因为这些柔然骑兵各个兵强马壮,一看就是精良的皇骑,唯独太子和大皇子兴致高昂,他们正愁没人给他们立威,如今大鱼自投罗网,他们如何不开心?

  两人对魏军是迷之自信,认为柔然骑兵再精良,在他们大魏铁蹄面前也是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可惜现实狠狠打脸了他们,这队柔然骑兵不过三百人左右,战力却出乎意料的强悍,他们几乎以摧拉枯朽之势将整座城池攻了下来。将领和精卫们甚至都没花心思守城,一心要将太子和大皇子送到安全的地方。奈何骑兵实力太强,很快赶上他们,将太子重伤,大皇子倒是安然无恙的逃脱。

  这结果让所有人如坠冰窖,有些没家累的、或者是狠心些的干脆趁夜一走了之,不走就是个死,走了还能有个活路。留下护送两人回去的大多是拓跋曜、彭城王的死忠,要不就是家大业大,根本走不了的。他们也不求能留这条命,只求两人能看在他们还算忠心的份上,不连累他们家人。

  大皇子在逃亡途中也受了些伤,但只是轻伤,他主要是被吓坏了。长这么大,他就没经历这么危险的事,再看到太子受重伤后,他心里还隐约有个期待,就是太子死了,曾大母和父亲会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这会也没人会管大皇子,太子受伤是大事,更大的事是太皇太后和陛下的震怒,崔太皇太后一辈子经历的腥风血雨多了,也就是晚年有太子承欢膝下,人老了、心也软了,才会一时受不住打击晕了过去,等醒过来她第一件事就是请拓跋曜过来问清事情缘由。

  这事拓跋曜也摸不着头脑,他是不喜欢太子,可再不喜欢他也没准备弄死自己儿子,不然他干嘛把这小子养大?他让彭城王保护两人安全,彭城王行事向来靠谱,最后还有那么多人送两人回来,就知彭城王在两人身上费了不少心血。那小镇安危不说万无一失,也不是随便就能遇到柔然精兵的。又不是什么兵家重地,更不是物资丰富的重镇,哪里值得柔然精兵攻击?

  要说泄露两人身份,引得柔然精兵攻击也不像,毕竟他们最后也逃出来了。根据回来的侍卫禀告,那些柔然精兵并未穷追不舍,太子会受伤也是意外,他是被流箭射中的。这种意外在战场常有发生,要是知道两人身份,柔然精兵肯定对他们不死不休的追捕,不可能放走两人。拓跋曜眉头微皱,看来自己还是太低估柔然实力,等秦宗言、叱罗回来,不管战果如何,他一定要立刻结束这场战争。他不屑争一时胜负,他要的是大魏长长久久的存在。

  拓跋曜跟太皇太后交恶多年,这些话他也不会跟太皇太后详细解释清楚,只将事情经过简单说了一遍,就匆匆离去。他实在太忙了,无暇顾及后宅琐事。太子重伤垂危,对他来说只是丢脸并不上心,这个儿子他本就没放在心上。他的漠然让太皇太后越发愤恨,如今他翅膀硬了,就正式跟他们撕破脸了吗?

  太子运气不好,射中他的箭枝是生锈的铁箭,伤口不深,一开始他也没当回事,可射中那天晚上他就开始发烧。他跟大皇子还不觉事情如何严重,而那些战场的老兵见状心就彻底沉到谷底,他们上战场受伤后最怕的就是发烧,一旦发烧人就踏入鬼门关,再也救不回来了。

  果然之后太子病情越来越严重,等回到平城时他伤口已经溃烂了。也就是后宫女眷不懂这些事,还以为太医有手段可以治疗,男人们都知道太子是彻底没救了,活着也是折磨,还不如让他早死早超生。

  太皇太后是亲眼看着天和帝死的,太子这会的情况跟天和帝一模一样,她如何不知道太子已经没救了?可她到底还是不死心,压着随行的军医、太医医治太子,听不得任何人说太子没救的话。宫中侍从、太医们皆战战兢兢的伺候太子,就怕太子走了,他们命也没了。

  这等兵荒马乱的关口,也没人把注意力放在大皇子身上,大皇子养了几天伤好了,正琢磨着是否要展现下兄弟情义,去看看垂危的太子时,郭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大皇子还来不及跟他叙旧,郭彦张口的一句话,把大皇子吓得魂飞魄散,“殿下,您要大祸临头了!”

第247章 平城大乱(十)

  “先生此言何意?”大皇子脸色煞白的问, 他跟郭彦相交多年, 对郭彦言听计从,从来不怀疑郭彦的话。

  郭彦眉头紧蹙的看着大皇子:“太子垂危, 太皇太后震怒, 同行的将领都是小角色, 死了便死了,没法安抚太皇太后。安排您和太子的是彭城王, 太皇太后若想迁怒彭城王, 彭城王必然要找个替罪羊,届时便是您大祸临头之时。”

  大皇子闻言脸色更白了,彭城王在朝为官多年,手中权势可不是他能比拟的, 他要一心害自己,自己还真没招架之力, 以前还能仰仗曾大母庇护,现在太子垂危, 曾大母肯定会迁怒自己, 没了曾大母他该怎么办?“先生我该怎么办?”

  郭彦故意说一半藏一半,将大皇子当真了,心中倒对他起了几分怜悯,这小子打小就不受人重视, 难怪被他一吓就当真了, 不过他也没危言耸听, 太子垂危, 大魏官场势必面临一番清洗,他作为一个不受宠、又是陪着太子出征的皇子,绝对是第一个被人推出去的炮灰,拓跋曜肯定愿意为了保住彭城王牺牲他,“您去找太皇太后。”

  大皇子闻言哆嗦了下,他还没忘那会他跟太子一起回来时,曾大母那可怕的模样,“曾大母现在很生气。”他从来没见曾大母如此生气过,同行的将领都被曾大母下令押入大牢。他们是肯定活不成了,就看他们家族能不能逃过一劫了,他如何敢在这时去求太皇太后?他到底还是有些心虚的,他跟太子一起出征,他好好的,太子垂危,怎么说都是他理亏,按理他应该拼命保护太子。

  郭彦长叹道:“您跟太子是太皇太后养大的,太皇太后对您的慈爱不亚于太子,虽然现在太子垂危,可您也是太皇太后膝下仅存的曾孙,她再心焦太子也不会不管你的。”

  大皇子一想也对,曾大母对自己虽说比不上太子,可也比旁人好多了,“那先生为何说我有危险?”大皇子糊涂了,有曾大母庇护,他不就没危险了?

  郭彦看着大皇子的目光越发怜悯,蠢到这程度也算绝无仅有了,“太皇太后疼爱您,陛下却对您向来严厉,您是皇子,无论您犯什么错,朝中大臣都不会让陛下轻易责罚你,彭城王却不一样,他毕竟只是亲王。彭城王是陛下的左膀右臂,陛下定不愿轻易牺牲他。”

  大皇子恍然大悟,“对,父亲一定会为了彭城王牺牲我的。”他再自负也不觉自己在父亲心中重要性更甚彭城王,何况他从来不自负。曾大母震怒,父亲想要保住彭城王,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思及此,大皇子心急如焚,“先生我现在就去找曾大母。”

  郭彦连忙阻止大皇子,“太子垂危,太皇太后这会怕是没心思见人。”

  大皇子无助的再次问郭彦:“那我该怎么办?等太子死了再找太皇太后吗?”他惊慌之下连太皇太后的禁令都不顾了,太子本来就必死无疑,只是太皇太后压着不许说而已。

  郭彦道:“就看大皇子想要将来如何了。”

  大皇子不解的看着郭彦,“先生此话怎讲?”

  郭彦说:“我有上中下三计,下计最稳,亦可让您安安稳稳的渡过此番险境,只是将来恐怕再无作为;上计最险但所谓富贵险中求,此计一旦成功可让您登顶。”

  郭彦的话让大皇子呼吸一下急促,他结结巴巴的看着郭彦,“先生此话当真?”

  郭彦掷地有声道:“当然。”

  大皇子咽了咽口水问郭彦,“先生先说下计。”他还没彻底晕头,想先听听郭彦的三计。

  郭彦道:“您换上衣服,也不用洗漱,去太子跟前守着太子,太皇太后见您跟太子兄弟情深,怎么都会庇护您。”

  这也是大皇子所能想到的最好计划,只是他当初被诬陷害谢知就让父亲冷淡自己这么多年,幸好还有曾大母垂怜。如今太子垂危,曾大母就算为了以往情分庇护自己,也不会对自己有太多祖孙情分,可想而知自己将来的下场。要是郭彦没说那句自己有登顶的机会,大皇子或许就认命了,如今——他咬牙恶狠狠道:“先生说上计。”他直接跳过中计。

  郭彦心中轻笑,他教导大皇子多年,太清楚他脾气了。他故意四处张望了一会,才凑到大皇子耳畔悄声道:“殿下,如今太子垂危,储位不稳。若让陛下来立储,储君人选定是三皇子,您何不让太皇太后来立储?”

  大皇子困惑的望着郭彦,“曾大母如何能立储?”在父亲没有亲政前,曾大母或许能做主立储,二弟的太子之位就是这么得来,可现在父亲已亲政多年,曾大母又怎么能决定立储?

  郭彦微微一笑,说出的话犹如石破惊天,大皇子三魂七魄几乎都被这句话给吓飞了,但同样这句话又仿佛说到了大皇子的心底,将大皇子内心深处那一点点的不可告人的欲|望彻底放了出来,“没有了陛下,您跟太皇太后不就能自己做主了?”

  是啊!要是没了父亲,这一切不都是曾大母做主了?不对,曾大母早已年迈,他是平城仅有的成年皇子,父亲一旦出事,大臣为了安抚人心,也肯定拥护自己。他是长子,母亲是李家人,又有曾大母支持,他身份可比老三高贵多了。大皇子喃喃道:“可父亲雄才大略,我们怎么可能伤的了他?”

  郭彦声音更低了,“太武皇帝同样雄才大略,最后还不是命丧宦官之手?”郭彦说的是率领魏国铁蹄踏平柔然、灭胡夏、北燕、北凉……最后统一整个北方的太武皇帝,他是拓跋曜最崇拜的先祖,拓跋曜幼时就以此人为效仿对象。可这样一个伟人最后却窝囊的死在宦官手中,这是拓跋皇室的耻辱,也是拓跋皇室秘而不宣的隐秘。当然这隐秘也仅针对大部分普通人,少部分勋贵还是知道的。秦家历任柱国大将军,对这种事了如指掌。

  大皇子摇头说:“可常大用不是宗爱。”他对父亲忠心耿耿,他是不可能加害父亲的。

  郭彦心中冷哼,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这种事还指望别人替你卖命?“常大用自是不可能。”

  “那我们找谁?”大皇子虚心求教,他见郭彦看着自己,他突然觉得口干舌燥,“先生的意思是让我来……”

  郭彦颔首道:“殿下是陛下的亲子,对他向来孝顺,陛下提防谁都不可能提防你。”拓跋曜少年得志,对外人或许谨慎,但肯定不会提防大皇子,这么蠢的人谁会放在心上?

  “可是——可是——”大皇子慌得连话都说不好了,他向来敬畏拓跋曜,跟拓跋曜在一起时,连抬头正视他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是杀拓跋曜了。

  郭彦从袖中取出一只小瓷瓶,对大皇子谆谆善诱道:“殿下,这瓷瓶里的剧毒见血封口,只消一丝即可让人倒地身亡,且让人查不出为何缘由。”

  大皇子目光闪烁的看着那只小瓷瓶,身体尽力的往后仰去,仿佛是自己要喝瓷瓶里的毒|药,“你怎么会有这种毒|药?”大皇子惊惶许久,智商终于恢复了一点。

  郭彦道:“这是南蛮之毒,殿下忘了我曾去过南蛮三年吗?”

  大皇子死死的瞪着郭彦手中的瓷瓶,他喏喏道:“先生的中计为何?”

  郭彦说:“中计是殿下马上去给陛下请罪,说自己护卫太子不利,自请惩罚。”

  大皇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还是中计?“我若去请罪,父亲为了保住彭城王,肯定会将所有罪名都放在我身上,我就算不死,也会被父亲贬为庶民的。”

  郭彦暗忖,这方面倒是不蠢,知道自己有什么后果,他对大皇子道:“殿下,您被陛下贬为庶民未尝不是好事。”

  大皇子连忙追问郭彦:“先生何出此言?”他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成了庶民反而更好?

  郭彦说:“太皇太后年事已高,此番又受了打击,恐怕也庇护不了您几年。届时三皇子登上储位,他向来对您严苛,您与其将来受苦,还不如现在退让。您这次保全了彭城王,陛下和彭城王都记着你一份情,也免得将来三皇子登基,您——”下面的话郭彦不好继续说下去,只欲言而止看着大皇子。

  大皇子怔怔看着郭彦,他从来没想过一直保护着他的曾大母会走,可郭彦说的也是事实,曾大母年纪是不小了,之前就一直病着,这次受了这么大的打击,能活多久还两说。她一走,自己可不就任人宰割吗?老三向来心眼狭小,他之前仗着曾大母没少欺负他,等他当了储君还有自己活路?

  郭彦见大皇子已被自己说动,对他再加了一把火,“殿下,你可知陛下一直想废太子,只是因太皇太后在而不敢轻举妄动?”

  “废太子?”大皇子错愕的看着郭彦,他再嫉妒老二,也没父亲想会废太子。

  郭彦提点大皇子说:“太子是崔家女所生,所以太皇太后才如此喜爱太子。”

  大皇子突然觉得口干舌燥,“你是说太子的伤势是父亲——”父亲碍着曾大母不能直接废太子,所以派人杀了老二?

  郭彦暗哂,拓跋曜对付你们两个小娃娃还要用这种手段?不过他心里腹诽,面色却很沉重对大皇子说:“太皇太后和崔家拥护太子是因为太子是崔氏女所生,如今没了太子,林夫人又是死于太皇太后之手,一旦太皇太后离世,崔家有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林夫人死于太皇太后之手?”大皇子被郭彦接二连三抛出的隐秘震得头晕眼花,他心中一动,蓦地问道:“先生,您到底是谁派来的?”

  “仆是殿下的人。”郭彦语气诚挚的说,“不过当年确实是受人之托才来找您的。”

  “曾大母?”大皇子试探的问。

  郭彦道:“仆说过,太皇太后对您一片慈爱。”

  “所以这些话也是曾大母让你跟我说的?”大皇子问,他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老二死了,曾大母手里没人了,所以想要我去冒险?”

  郭彦提醒大皇子说:“殿下,您同太皇太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且您是太皇太后最后的指望了,她又怎么会让你冒险?她早准备好一切,就等您最重要的一步。”他顿了顿,意味深长道:“殿下,富贵险中求!”

  郭彦最后一句话彻底把大皇子最后的迟疑打破,拼一把,成了自己一步登天,输了也大不了一个死字。他要是坐以待毙,等老三登基,自己还是一个死。林氏死在太皇太后手中,老三早跟他们不死不休了,大皇子再愚蠢也不会天真认为,老三会因为自己没杀林氏而放过自己,在他看来林氏自己跟曾大母没区别。更有甚者,老三或许会因为自己杀不了曾大母,而更狠辣的报复自己。

  郭彦冷眼看着大皇子神色变幻不定,最后面露狠色,便是自己成功了。郭彦心中微笑,总算不负郎君嘱托。郭彦十几年前来京城,就是为了这一天。他早前也没想让大皇子走一步,谁会把希望放在如此驽钝的人身上?可如今天时地利人和,若不抓准时机,难道真让郎君跟拓跋曜硬碰硬?

  郭彦不想秦家担上篡位的恶名,他们要清清白白的上位,这样秦家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而他将来也会是名留青史的人物。想到自己的将来,郭彦踌躇满志,下一步就是要联系谢太傅,让他做最后一步推手。

第248章 平城大乱(十一)

  郭彦在十几年前就来京城, 谢简一直知道秦家有这么一个人在皇子身边,但始终不知这人的具体身份,也不知道他在哪位皇子身边。昨天他终于知道秦家安插的这枚暗棋是谁, 他不禁有些惊讶, 他以为秦家会把人派到太子身边,可转念一想,太子身边人才济济, 郭彦出身寻常, 就算因才华而得太子赏识,太子也不会像大皇子那般倚重他。

  谢简看着郭彦不惜暴露身份也要派人传来的信件,上面让他劝拓跋曜饶了大皇子, 让拓跋曜将他贬为庶人。他这是在为大皇子求情?谢简微微摇头,他不信一个能被秦纮委以重任的人, 会在秦家如此危及的关头,不顾秦家而只顾大皇子, 他肯定有别的计划。

  不过这事也碍不到他什么,太子快死了,拓跋曜再狠心也不至于把长子也杀了,贬为庶人对大皇子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去处, 就他那性情, 没了太皇太后的庇护, 留在宫廷迟早是个死。谢简将信件丢入火盆, 亲眼看着信件化成灰烬才起身去行宫御书房。

  书房里拓跋曜神色有些阴沉, 他那两个“好”儿子给他惹了一堆烂摊子, 让他难得有焦头烂额的感觉,他见谢简来了,抬手示意太傅坐下,也不跟他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彭城王给朕上了请罪折子,要以死谢罪。”拓跋曜真后悔把太子安排给彭城王,早知道他们这么不争气,随手让人安排就是,何必让彭城王在这时分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1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5/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隐凤朝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