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杨八娘_分节阅读_第50节
小说作者:子一十四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2 MB   上传时间:2019-03-17 19:33:15

  然后,众人皆石化了……

  一秒后,长得慈眉善目的妇人将手在桌子上一拍,冲小眼睛怒目而视,“你眼睛小,就能随便瞎么?!”

  “有话好好说,骂人总是不对的。”七郞对小眼睛也是无语了,就算这么想,能不能咽在肚子里,回家慢慢说啊。

  “骂他,哼,那还是轻的。”漂亮的老太太道,想了想,还是对小眼睛说道,“小郎君,祸从口出,我们不和你计较,当心小肚鸡肠的赵家人找你麻烦,他们可不管你是不是在维护他,只会记着你说错的话!”

  小眼睛觉得老太太们对官家成见太深了,还是继续劝着,“大娘,你都知道祸从口出,自己怎么能口无遮拦呢?有事说事嘛,官家背信弃义,他怎么背信弃义了?你说来听听……你要没理,你得收回骂官家的话,你要有理,我帮你讨公道,如何?别开口闭口骂人,多难听啊……”

  “瞧你的衣着,倒是贵家子,”漂亮的老太太道,“可大人的事,你搀和不了,多历练几年吧,你吃完了赶紧走,别耽误店家做生意。”这是嫌小眼睛耽搁她们吃饭了。

  “小郎君姓赵吧?”被大家称为三娘的面容憔悴的老太太突然问道。

  小眼睛点点头,瞅了瞅这个三娘,就一普通妇人,没觉得老太太哪精明了,怎么就猜对了呢?

  “娘舅姓李?”三娘问道。

  小眼睛呆了呆,“嗯。”过了两秒才问,“你怎么知道?”

  “你外公眼睛小,没想到你比他眼睛更小。”三娘摇头,“可惜了。”

  “可惜什么?”小眼睛不乐意了,就算与外公有旧,也不能诋毁眼睛啊,小怎么了,碍着你了?

  “可惜了你娘的花容月貌。”三娘面无表情,喝了口汤。

  小眼睛气结。

  “真没看出来是李娘子的儿子,这是小的吧?大的眼睛不小,小的时候我见过。”

  “仔细看和李老爷子倒是有点点像。”

  ……

  老妇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归根结底一句话,小眼睛长残了。

  小眼睛哽了哽,脑袋灵光一闪,有点结巴,“你,你,你们与我娘有旧?”态度恭敬了不少。

  “认得。”三娘淡淡道。

  “生死之交?”小眼睛追问。

  “点头之交。”三娘冷冷道。

  小眼睛长长舒了口气,不是为大哥来讨公道的就好!小眼睛真心觉得大哥在南宫里待一年半载的挺好,等事情过了,官家气消了,再该干嘛干嘛,如今若来群老太太为大哥叫冤,谁知道会出什么变数?!大哥为什么那么犟?子肖父啊,官家更是顺毛驴!

  “不知道大娘要讨什么公道?也许我真能帮上忙?”小眼睛还是好心问了句,点头之交也算熟人嘛,“总比你们骂大街强,你们和我娘也是点头之交,骂她夫君不大好吧?”

  “嗯,不骂了。”三娘道。

  小眼睛笑了,“这就对了嘛。”

  “兰儿,把我的鞭子拿好,”三娘冲漂亮老太太道,“到时我直接拿鞭子抽!”

  小眼睛差点从板凳上摔下去,表情怪异极了。

  “你家亲戚?”七郞悄声问着,否则没法解释这群人如此的理直气壮要收拾官家啊,从国法上讲肯定不行,那只能走家法这条路了。

  八郞也以为是为赵廷美讨要说法的赵家老一辈,嗯,瞧着这些人的辈分很高。

  小眼睛摇头,赵家没这群姑奶奶啊,真的没有,突然,小眼睛想到一个人,傻了,张大嘴巴,盯着吃饼的三娘,就一普通老太太啊,会不会自己弄错了?

  “可是陶太君?”小眼睛不大确定,轻声问着。

  脸上有刀疤的老太太瘪了瘪嘴,“没想到我们离京这么多年,小一辈竟然还知道我家娘子。”

  小眼睛赶紧起身,恭敬道,“小侄见过三婶。”心中暗想,原来传说都是骗人的,是谁说的陶太君英姿飒爽,走路生风,方圆十里都能感受到她的气场?就一小老太太啊……

第81章 陶太君

  “怪不得今儿一早就听到喜鹊叫,原来是三嫂来了。”官家跑到宫门口来接人,满面春风,笑得比弥罗佛还弥罗佛,闪瞎了小眼睛。

  “三嫂怎么也不给孤说一声,孤好派人去接你啊。一路上可还好?休息得好么?身体还好吧?奇诺也是的,怎么不给孤送个信来啊,孤好出城去迎接你啊……”官家一见人,就喋喋不休的问,对太后都没这么殷勤过。

  “老身见过官家。”陶太君面无表情,礼法倒不差分毫。

  “三嫂不必多礼,”官家没等陶太君下拜,就赶紧搀扶起陶太君,完全没做戏的成分,“三嫂请上轿。”

  陶太君坐上轿子,还带着一条金鞭。

  这鞭子是在宫门口才拿出来的,小眼睛觉得这东西好,没钱了还可以直接溶成金子,嗯,可以提醒八娘。

  陶太君只带了刀疤脸,“秋菊脾气好些,就秋菊跟着吧。”让剩下的人在宫门口等。

  小眼睛在路上已知道了,其他的老太太不是陶太君的七大姑八大姨,而是跟了她几十年的侍女,陶太君在这群侍女中间,完全不拔尖,不显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三郞,你回去吧。”官家等陶太君上了轿,才冲小眼睛挥手。

  小眼睛忙凑到官家耳畔,轻声说,“说你背信弃义,来找茬的。”

  官家当然知道肯定是来找茬的,自打郑子明死后,这么多年了,陶三春就没离开过老家,这不年不节的,冷不丁的跑进宫来,难道是来问安的?青天白日都不敢做这美梦!

  所以才让小眼睛赶紧走人啊,丢脸的事怎么能让儿子看到呢,挥挥手,打发小眼睛赶紧走。

  到了办公室,官家又殷勤的问,“三嫂喝什么茶?”

  “不用了。”陶太君坐下后,直接问,“当年官家给我了一封信,说你会兢兢业业,让大宋国泰民安,官家可还记得?”

  官家怎么可能忘了呢,才坐上皇位时,虽然朝臣们没明着反对,可也艰难啊,便给陶太君去了封信,寻求支持。

  官家想得很清楚,太祖杀了郑子明,陶三春当时都杀进皇宫了,可见有多气恼!后来虽然各种原因,陶三春面子上原谅了太祖,但却带着儿子回了家乡,再也不问朝政,当然了,王府的各种俸禄一分也没少的接着了,太祖给的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鞭也收着呢。

  官家认为,陶太君就算是秉着给太祖添堵的精神,也是乐意支持自己的。

  于是,便给陶太君去信了,在信里是一番保证,保证会让大宋重现汉唐雄风,保证会带领大宋子民脱贫致富,保证将大宋治理得夜不闭户……口号喊得震天响,然后请陶太君支持,大家都是聪明人,官面文章是留给万一消息泄漏后让世人看的,骨子里都清楚图的是啥。

  果然,陶太君返乡十多年后破天荒的上了个折子,以自己的名义,压根没用她那继承了汝南王的儿子的名号,直接宣布她,陶三春,拥护新皇,相信大宋在新皇的带领下会进入一个新纪元……

  有了陶三春的支持,朝中武将更是不会轻易反对了。

  郑子明是死了许多年,人死茶凉,可陶三春还在呢,虽然回家种田去了,可站出来一吼,哪个旧部敢不买账?陶三春可不是柴太后或宋太后,只在深宫待着绣花的人,人家是领兵打仗的,在军队里,某些方面,陶三春的威望比郑子明都高。

  因此,官家对陶三春是感激的,加上郑子明死的冤,老赵家欠人家的,官家还得为太祖还账,更关键的是,陶三春可是个火爆脾气,能动手就绝不对口的,当初将郑子明打的到处四窜,世宗皇帝和太祖去拉都没拉住,官家亲眼在旁边瞧着的,自此,陶三春的彪悍形象便铭记于心。

  再加之,郑子明死后,陶三春率人杀进宫来,拎着带血的剑比着太祖脖子时的浑身煞气,更让官家记忆深刻。

  因此,对于陶三春,官家必须得礼遇,何况人家还有太祖给的尚方宝鞭。

  官家相信,陶三春是真敢挥鞭子的,虽然郑奇诺有个汝南王的头衔,可人家一不去王府住,二不要属官,就在乡下种田,官家还真拿捏不到他们什么。停俸禄?郑家不缺钱,反倒让朝廷再度没了脸面。

  所以,官家一听陶三春来了,脖子上就是一凉,然后赶紧跑到宫门去迎接,希望看在自己态度好的份上,陶三春能和蔼些。

  听得陶三春问,官家忙道,“孤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还请三嫂指正。”完全不争辩,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官家打定主意,你就是说我是昏君,我也不摇头,当然,也不点头就是了。

  “人贩子横行,是国泰民安么?”陶三春难掩悲伤。

  “人贩子?”官家愣了一下,历朝历代都没杜绝人贩子啊,这要求是不是高了点,但还得表态,表决心,“人贩子害得多少人家家破人亡,的确该严惩,孤这就让朝臣们拿出方案来,看怎么杜绝人贩子,三嫂放心,孤一定会把这当做朝廷的头等大事来办。”

  陶三春看着官家,心想,原来老赵家的人都是这么能屈能伸啊,算了,本来和官家也没仇,陶三春叹了口气。

  官家立马道,“三嫂可有烦心事?是乡间有小孩子丢了?”

  “我孙子被人贩子拐走了。”陶三春好似真的是一无助的老太太,全无一丝当年的英雄气。

  “啊?!多久的事?!县令干什么吃的?!”官家也急了,生怕陶三春以为是朝廷干的,朝廷吃饱了没事干也不会做这等事啊!“孤真不知道啊!”说完又忙加了一句,“没人报给孤!”

  陶三春心想,我孙子又不姓柴,又不姓赵,当然不会是你干的,“我知道。”

  官家松了口气,“三嫂明白就好!”旋即怒道,“县令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大的事怎么没报上来?!”

  县令也很冤枉,走失人口的案子真的没重要到需要上报的地步,朝廷规章制度里没有啊,汝南王儿子丢了,是大事么?当然是大事,可汝南王会报给朝廷啊……

  县令又没有接到朝廷的密令,监视汝南王……

  赵家对陶三春也就监视了5年时间,发现人家真的认真的种田,便将探子撤了,将探子派到更加需要的地方去了,因此官家还真没任何渠道知道陶三春的动态……

  “有什么线索没?”官家认真的问着,“估摸着会拐到哪儿去了?有画像没?孤派人找,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到!”

  “官家就不怕歹人狗急跳墙,将人灭口?”陶三春瞪了官家一眼,哪还像个普通的老太太……

第82章 生意(一)

  八娘九娘带着大宝,继续靠嘴问路,朝北行进,从应天北上,经过徐州,兖州,齐州,济南,德州,接着北上,终于抵达河间府。

  绕了一大圈,三人皆不自知,没地图啊。

  大宝很好带,一没洁癖,旁边就一大堆马粪,照样坐在地上,二不挑嘴,给什么吃什么,当然了,想吃肉是天性,可吃窝头也一样吃得津津有味,三身体倍好,在马上吹一整天风,头不痛,嗓不痒,除了有两晚上因白天太累,尿床外,没给八娘九娘添任何麻烦,倒累得八娘九娘白买了十多包的小儿伤风药。

  八娘忍不住问大宝,你家真有钱么?有钱人家的儿子,总得娇弱些嘛。

  大宝也被问傻了,认真想了一会儿,“也许家里没钱?”自己就是阿爹经常说的井底之蛙?但还是很诚恳的加了句,“但肯定比你们有钱。”换了八娘好几个白眼。

  八娘九娘每天早上都要练会拳的,一日不练手生嘛,大宝有天醒得早,没睡懒觉,也跟着学了起来,就一个早上,竟然练得有模有样,“你家是习武的?”九娘很惊讶,这简直是练武的好苗子嘛。

  大宝摇头,“不是,我们家是种地的,没人练武。”

  “有钱人都请武师的。”八娘笑,“哪会自己辛苦。”

  大宝闪着大大的眼睛,一脸的兴奋:“没有武师,家里的佃户都很凶的,拿起扁担打架可厉害了,我见过一次,将隔壁村的人打得到处跑!”

  “回家让你阿爹请人教你习武,没准日后你能当大将军呢。”九娘笑嘻嘻的摸了摸大宝的头。

  “阿爹说等明年给我请先生,教我识字,读书明理。”大宝扑闪着大眼睛,“免得我老去爬树。”然后顿了下,歪着脑袋,煞有其事说,“我不当大将军,阿奶说,大将军要死人的,我可怕死了。”

  得,奶奶娇惯的地主儿子,胸无大志,贪生怕死。

  九娘无语,“你怕死还去爬树?”

  大宝觉得九娘很傻,“你会爬树么?”

  九娘看着大宝,大宝摇摇头,“爬树怎么会死嘛,哼!”一副九娘蠢得让人不忍直视的模样。

  但第二天,大宝还是早早起床,跟着打拳,也不要八娘九娘教,只是在后面跟着学,“我要习武,这样就没人能拐走我了!”学得可认真了,谁说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才能好好学习的……

  一路上,三人觉得时间飞快,一点也没意识到她们已走了两个多月了。

  到了河间,八娘九娘就准备往西,朝雁门关前进,但是呢,在河间府听说附近的雄州有很多辽人在那做生意,八娘就动起了心思,“咱们去雄州买些马匹,带到汴京卖,肯定赚钱,咱们欠了七郞好多银子呢,不想办法赚点,什么时候才能还完啊。”

  大宋缺马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1页  当前第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4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杨八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