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快穿之锦绣人生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大白牙牙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19-07-13 15:45:10

  这些是他们前几天说好的,但还没有付诸行动就出了匈奴袭击村子的事情,这件事就给耽搁下来了。

  不过现在有了衡玉,再看丈夫对衡玉寄予厚望的样子,宋夫人也要重新问问丈夫的打算了。

  宋翊冷哼一声,“族中那些人岂是好相与的。幼时我父母早亡,被族人算计,差点保不下父母留给我的东西。也就是这些年我立了军功起来了,他们态度才好转的。如今族中除了乾五兄一家还有他生的儿子沐三郎外,其他人我还看不上。”

  宋夫人轻叹口气,“阿沐是好,对我们夫妻也孝顺,乾五兄夫妻也是极好的人,但是乾五兄他们膝下也只得了阿沐这么一个独苗苗,过继给我们是根本不可能的。”

  听到宋夫人这么说宋翊并不意外,前段时间他们沟通得出的结论也是这样的。

  宋翊耐心将自己今天对衡玉的印象全盘托出,最后总结了一句,“吾儿定非池中之物。”

  “夫君是想……”

  宋翊爽朗一笑,牵起宋夫人的手,笑问她:“夫人不见武帝时护国宁将军、仁宗时诸葛皇太后乎?”

  武帝时护国宁将军昔日七征匈奴,七战七捷,她在一日,匈奴便不敢异动一日。

  仁宗登基时年仅四岁,主少国疑,危急关头诸葛太后垂帘听政,颁布下一系列措施稳定朝政,并且发展民生,为仁宗朝的开明盛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后来仁宗大婚,诸葛太后也没有迷恋权势,将政务全部还于仁宗,自己则退居幕后不再过问朝政。也是因此,仁宗对诸葛太后更加孝顺,并成就了诸葛世家近百年荣光。

  此两人皆是一时女中豪杰,名垂史册。

  虽然在两人之后女子地位有所下降,但也不算低,本朝律法是允许女户存在的,不过条件会苛刻许多。

  但是有珠玉在前,宋翊觉得自己的盘算也未尝不可。

  他拼死拼活打拼下来的家业,为何要交给一群曾经算计他企图从他身上谋求利益的人。

  宋夫人被宋翊话中隐含之意惊到了,但再一细想,也含笑点头,“若玉儿当真有此心,自是极好。往后有玉儿给你我养老送终,也算是了却了你我一番心头事。”

  宋翊不再言语,只是心下感叹,衡玉怎么会没有这样的心思,他正是看出了她有这样的心思,才会下定决心将她记入族谱的……

  次日,宋翊按照往日的习惯,卯时刚过就起了身。

  他是武将出身,多年征战战功积累最后升任太守,后改太守为州牧后上任成为并州牧。

  州牧府内有专门修建的练武场供他每日晨练。洗漱完走到练武场时,天刚刚破晓。

  所以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练武场门口看到穿戴整齐的衡玉。

  他转念一想已是了然,轻笑问道:“玉儿可是要晨练?”

  衡玉点头,“还请父亲不要吝于指教。”

  练武场两旁放置有各种武器,宋翊提了自己用得最顺手的长枪在手里,手腕一挑挽了个枪花,“吾儿有何志向?”

  宋翊也不知道自己期待从衡玉嘴里听到什么答案。昨日种种迹象都表明,衡玉心里的盘算绝不小。

  衡玉束手,认真答道:“帝权旁落,玉愿匡扶社稷。”

  “哐当”一声,宋翊手里本握着的长枪直接掉到了地上,发出极清脆的一道声响,在这悄然无声的环境中,有如一道惊雷。

  不,真正的惊雷明明是衡玉刚刚那句话。

  衡玉并不意外宋翊的反应,她静静站在那里,等宋翊自己回过神来。

  半晌,宋翊才沙哑着嗓子问道:“你早起来这练武场所为何事?”

  “乱世之中,玉只求习得自保之力。”

  “可能坚持?”

  “必日日不辍。”

  宋翊认真地看了衡玉一眼,颇有些意味深长道:“往后每日卯时过来练武场。”

  “喏。”

  宋翊脚尖一动,躺在地上的长枪被踢起来,他手一接,重新将长枪握入手中。

  往前一挥,磨得锋利的枪头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来。

  “可曾识字?”

  每个世界的语言体系都有不同,系统虽然接收不到她的记忆,但已经为她更改好了语言体系。

  故而衡玉回道:“已通读《春秋》。”

  宋翊有些惊讶。他原以为衡玉只是个普通的小村子里的孩子,只不过是机敏聪颖心中有所盘算罢了。

  但如今纸张没有发明出来,只有竹简载字。书册昂贵,且垄断在氏族手里,能够寻到《春秋》就能说明衡玉以前的身世并不普通。

  而且通读是什么概念。《春秋》较之其他四书五经更为晦涩,即使年龄比衡玉大上一轮的人都不敢言自己通读了《春秋》。

  昨天宋翊只是简单问了衡玉的一些情况,倒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才会被她今日之话惊到。

  “吾儿是在何时读的《春秋》?”

  衡玉早已想好了理由,“玉的师父身世来历成谜,却有一身好学问。十几年前来了我们村子定居,与我家比邻而居。后来师父惜我之才收我为徒,《春秋》就是师父口述教导我的。年前师父染了伤寒,已经病逝。”

  至于师父的身份,都定性为来历成谜了,如果宋翊要问她,也只能够一问三不知了。

  谁想宋翊却问都没问就接受了她的说辞。

  因为比起生而知之什么的,有个世外高人教导,再加上自己天资聪颖,所以才能那么快就学完《春秋》的说法更加容易为人所接受。

  而且乱世之中,多有隐居于世外的贤士高人,衡玉如果当真有幸遇到这么一位高人,也是她的运气。

  宋翊沉思片刻,昨晚他原是打算先让衡玉跟着先生习字,跟着他学习武艺,待学了一段时间字后再来帮他处理政务。

  谁知道衡玉的进度快得喜人,自己又足够自觉。当下他的打算要再改一改了。

  宋翊缓声道:“等会练完武吃完早饭,玉儿去我的书房为我整理文书可好?”

  衡玉欣然应下。

  她故意告诉宋翊自己已经通读《春秋》,就是为了让宋翊提高对她的评价,让他意识到她说的那句话并不只是玩笑,而是真的有那个可能去实现。

  从昨天的接触来看,她知道宋翊其实是一个颇为宽容的人,他没有雄心,但他对于有雄心的人报以的是欣赏培养态度。

  如今看来,事情皆如她所料。

  太守府的早饭极简单,但相较她昨天吃的那个难以下咽的面饼已经算是极美味的一餐了。后世的很多调料现在都找不到,就连食盐都是一种极为昂贵的调味品,她无法强求太多。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衡玉慢条斯理的吃完了这顿早饭。

  如果不是知道这顿早饭的滋味真的很一般,系统看衡玉吃东西的姿态,还以为她在吃什么美味奇珍呢。

  果然不亏是我家宿主,处变不惊,淡定自若,棒棒哒。系统心里喜滋滋。

  【零你在想什么?】一边吃饭一边神色深沉,系统美完之后为表示它与衡玉的默契,暗戳戳问衡玉。

  “啊。”衡玉把嘴里的东西咽下,慢吞吞回道:“我在想,我以后一定要大力发展古代的美食行业。”

  !!!

  再见!

  今天也是一个只想躺尸罢工的系统。

第21章 奉天子以令天下

  吃过早饭,衡玉招来昨晚宋夫人安排到她身边伺候的贴身婢女,让她领着自己去书房。

  阳光洒下,书房被映衬得亮堂堂的。书房里,宋翊已经跪坐在案桌前,低头批改公文,直到察觉到门外的轻微交谈声方才从一堆竹简中抬起头来。

  衡玉先向宋翊行礼问好,宋翊点头,指着自己身旁的位置示意衡玉坐下。

  衡玉上前两步,学着宋翊跪坐于几前。

  她早在踏入书房时就已经发现书房内除了宋翊没有其他人,于是出声问道:“父亲麾下没有重用的文臣吗?”

  “并无。”

  衡玉算是知道这青城明明是并州最大的城池,为何城池内却如此破败荒凉了。

  宋翊是典型的武将做派,让他领兵打战可以,治理民生可就难倒他了。

  治下民生之事应该交由信任的文臣负责才对,宋翊本就不通其中精髓,勉强为之,并州又地处西北荒地,再加上战乱频生,异族多次袭扰城池,民生能好才怪。

  衡玉轻轻呼了口气,“玉斗胆问父亲这是为何?”

  宋翊道:“我年前刚刚接手并州,这一年时间只能将并州军队掌控在手里,至于政务……”

  他苦笑了下,“让为父上阵杀敌,为父一定第一个纵马杀去,但这政务实在是恼人。宋家又是以军功起家,族中弟子多不通文墨,现在也只有族中的沐三郎跟在为父身边帮忙处理一些事务了。”

  如此倒是她没有了解清楚情况了。

  既没有肃清并州政务,又难从家族找来助力,难怪会是现在这番局面。

  衡玉倒也没有好高骛远,她理论上的东西有很多,但能不能用,要怎么去用,还是要先把情况了解清楚。

  于是衡玉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史书吏律找出来阅读一番,完全了解清楚情况。

  幸而宋家虽然以军功起家,但也是世家,族内不缺乏各类书籍,倒是能满足她现在的需求。

  这段时间里,衡玉每日早起与宋翊一同晨练,并由宋翊亲自教导她习武。

  这具身体先前孱弱只是因为营养摄入不足,如今在州牧府中养了几日面色已经红润不好,力气也渐渐凝实,倒是个极好的练武苗子。

  虽然如今练武已经有些晚了,但衡玉在习武方面的天赋可以弥补很多东西。

  而且她本就不打算把自己培养成武将,若是上战场,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帅而非将——运筹帷幄,统领全局,不必自己亲赴最前线上阵杀敌。

  练武渐渐有了成效,她瘦削的身子也渐渐养出了些肉,抽条一般长高了起来,现在看着倒像是十二三岁的模样了。

  应她的要求,宋夫人命人给她裁剪的衣物大多都是行动方便的男子款式。

  合身的衣着,再加上一身从容淡然气度,挺拔站在那里,明明就是个风采绝佳的少年郎君。

  这段时间,宋翊书房里的藏书衡玉也差不多翻阅完了,对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也更加了解了。

  这个时代的确如系统所言,与东汉末年的情况有些相似。

  前朝苛政猛于虎,又多降天灾,昔日魏太祖以微末之身起事,辗转征战近二十载,终于一统大半山河,立下国号为“魏”,并将国都设在了洛阳。

  随后的几任帝王都能励精图治,也曾迎来开国盛治。武宗时期有护国宁将军七征匈奴,威震边境战功赫赫;仁宗时诸葛太后以及仁宗都注重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立下盛世根基。

  但曾经再恢宏的帝国也终有走到末路的时候。它曾经朝气蓬勃,执政者们对重重弊端大刀阔斧,但到了今日,它身上的暮气已经越来越重了。

  屹立了三百年的魏国逐渐老去,皇帝势微,外戚掌权。当外戚威胁到了皇权时,皇上提拔身边重用的宦官与外戚进行对抗。

  但当宦官也开始尾大不掉欺上瞒下时,高居庙堂之上的帝王的眼睛彻底被蒙蔽住,帝权开始了真正的旁落,帝国也走向了最后的末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3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快穿之锦绣人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