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系统逼我做圣母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罗青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16 KB   上传时间:2018-12-17 19:18:55

第5章 祖父

  接下来整整一个月,九宁被勒令待在院子里养身体。

  其间,除了三哥周嘉暄时不时派僮仆送些解闷的玩器给她,就只有两个同住刺史府的堂姐五娘和八娘迫于面子情前来探望。

  至于她的生父周百药,从头到尾都没现身。

  长兄周嘉言就更别提了,听说她生病,不偷着乐就不错了。

  可见崔氏有多坑女儿。

  博陵崔氏名声在外,当朝宰相想要娶崔氏女,而且不挑嫡庶,只要是崔家的女郎就行,崔家都看不上他家的门第,嫌他家寒酸。

  崔氏这么个从望族飞出来的实打实的金凤凰忽然流落到江州,本地人欣喜若狂。

  虽然崔氏不是他们家的媳妇,但本地世家世代联姻,基本上都和周家沾亲带故,周家娶了个名门闺秀,不就等于他们也和五姓七望之中的崔家是亲戚了么?

  就凭这,足够他们炫耀几十年!

  据说当年周都督带着崔氏回江州,轰动一时。

  本地几大世家女眷特意隆重装扮,穿上最正式的钿钗礼衣前去渡口迎接。

  车马塞道,人山人海,全是等着和崔氏攀交情的。

  崔氏下了船,直接上了轿辇,冷冷瞥一眼渡口等了三个多时辰、被日头晒得头晕目眩的本地世家女眷们,微微颔首,算是打了个招呼,一句话都没说,下巴抬得高高的,径直回了刺史府。

  一众女眷顶着沉重的发冠等了大半天,得了这么个结果,气得倒仰,几个年纪大的老夫人差点没活活怄死。

  但崔氏是名门望族之女,她就是有这个底气。

  人家连本朝公主、皇子都看不上,因为战乱才被迫栖身江州,人虽然过来了,心里还是瞧不上他们,他们除了气闷以外,还能怎样?

  江州本地豪族往上数最多只发达两三代,哪里比得上望族的家族历史能一直追溯到秦汉呢?

  在贵族门阀眼里,只有家族能一直人才辈出、至少绵延昌盛一百年以上的,才能排进世家之列,其他人家在他们眼里都是暴发户。

  崔氏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她在繁华的上都长安长大,从小来往的不是其他世家女郎,就是公主、郡主,宰相家的千金想挤进她们的圈子都不容易。

  江州这边的女眷,崔氏一个都瞧不上。

  这可苦了九宁。

  冯姑和婢女为了哄她留在房里养病,绘声绘色和她讲述崔氏在世时有多风光、多得意。

  什么崔氏梳着最时兴的发髻、戴着圣人送的黄金发钗去看马球赛,闪瞎一众女眷的眼睛啦。

  随手拿金丸子赏人,老百姓跟在她的车队后面争抢赏赐,导致交通拥堵啦。

  还有每次出游前呼后拥,光是帮她拎裙子的侍女就有八个,还一定要带上昆奴、新罗婢、胡姬,引得其他人羡慕嫉妒恨啦。

  ……

  诸如此种事迹,不胜枚举。

  九宁听得冷汗涔涔。

  崔氏能从当年的战乱中带着巨额财产逃出生天,果然不是寻常闺秀。

  这就是个用生命在不停拉仇恨的彪悍女子!

  要是崔氏还活着,九宁会很高兴有一个这么厉害的母亲。

  然而崔氏不幸病逝了。

  作为崔氏唯一的女儿,她继承了崔氏的美貌,崔氏的陪嫁,崔氏的奴仆。

  也顺带继承了母亲那些年凭实力拉来的所有仇恨。

  崔氏和大郎周嘉言起过争执,几乎得罪江州所有出阁的和没出阁的女眷,讽刺过江州的官员,曾把温家大娘子气得大哭,邓家大郎和媳妇差点因为她和离……

  最重要的是,她还把男主周嘉行母子给赶出刺史府,间接害死周嘉行的生母。

  整个江州,除了崔氏的忠仆以外,大概只有周都督没被她得罪过。

  崔氏欠的债太多,以至于九宁后来都听麻木了。

  她很快接受现实,打听祖父周都督什么时候回江州。

  现在的她一穷二白,死系统从来不管她的死活,她得自力更生。

  首先必须把崔氏的陪嫁拿到手。

  冯姑和婢女们答不上来,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的,虽然各路藩镇表面上还以长安的小皇帝为尊,但朝廷名存实亡,到处都在打仗,女眷们也不知道周都督的军队打到哪里了。

  九宁只好去问周嘉暄。

  周嘉暄揉揉她头顶梳的小螺髻,“观音奴问这个做什么?”

  九宁抱住周嘉暄的手臂,脸不红心不跳地道:“好久不见阿翁,我想他了。”

  她这句话要是对着别人说的,没人信。

  以前小九娘和周都督一年根本见不上几面,也就年底正旦拜岁饮酒的时候能见一次。其他时间一个在外领兵,一个待在刺史府内院,从无交集。

  而且周都督名声不好,不知道为什么,家中子弟都对他敬而远之,小九娘也是如此。

  但九宁知道三哥周嘉暄不会怀疑她,他是个好人,对谁都抱有善意,不会多想。

  果然,看她眨巴着一双又大又圆的杏眼说出“想阿翁”这种话,周嘉暄微微一笑,俯身把她抱起来。

  “别担心,阿翁百战百胜,会平安归来的。晚上我去问问伯祖父,他一定知道阿翁什么时候回江州。”

  九宁甜甜一笑。

  周嘉暄以为她在担心周都督的安危,才会急着追问周家军的下落。

  她一点都不担心。

  义军虽然势如破竹,甚至打进长安吓跑了小皇帝,但最后还是被几路大军联合扑杀。

  而周都督就是那个大破义军、将义军首领的首级献给朝廷的大功臣。

  傍晚,周刺史踏着暮色归家,周嘉暄前去拜见。

  周嘉暄谦逊好学,是族中子弟的佼佼者,周刺史向来很看重他,问了几句学问的事,听他问起周都督,含笑道:“难为你孝顺,惦念着你祖父,我今天刚接到信,下个月你祖父就能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九宁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她派冯姑和婢女们去打听周都督的喜好。

  乱世中,谁掌握军权,谁说了算。

  眼下北方连年战乱,昔日人口稠密、繁荣富庶的中原十室九空,千里沃土,狼烟四起。

  而江州却是一派岁月静好,老百姓安居乐业,世家女眷整天吃饱了没事干,比首饰比衣裙比妆容比奴仆,争风吃醋,勾心斗角。

  和外边的乱世俨然是两个世界。

  这一切来之不易,靠的就是周都督和他那骁勇善战的十万兵马。

  只要周都督在一天,四方藩镇就没人敢踏足江州一步。

  但让九宁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周家人似乎并不以周都督为荣,很少提起周都督不说,偶尔侍婢们说漏嘴,必定会遭到一顿训斥。

  周百药这个亲子说起周都督时也是一副尴尬别扭的神情,好像觉得很丢人似的。

  就连文雅温和的周嘉暄,也不愿多谈周都督在外面的事。

  主子们三缄其口,奴仆们的嘴巴好撬多了,冯姑她们绞尽脑汁,总算打听了点有用的东西。

  “九娘,都督他……”冯姑欲言又止,遣散房里的侍婢,躬身疾步走到坐榻旁,小声耳语,“外边的人都说都督想造反呐!”

  说完,她不停打哆嗦。

  “江州早就传遍了,三年前圣人召都督去长安,都督直接带着佩刀进了大明宫,把圣人吓哭了,大臣们骂都督狼子野心。”

  九宁恍然大悟。

  原书中周都督死得太早,小九娘不记得这个祖父,所以她对周都督了解不多。

  怪不得周家人讳莫如深,不愿提起周都督,原来如此。

  大唐盛世空前,虽然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昔日荣光早已一去不复返,但在天下老百姓心中,李唐皇室依然是正统。

  周家祖上是朝廷册封的太守,世代受李唐恩德。

  如今小皇帝虽然早已失势,但起码还活蹦乱跳着,其他藩镇再心怀鬼胎,也得时不时表一表忠心,给自己捞一个“忠君”的好名声。

  比如眼下实力最强的河东节度使李元宗,人人都知道他想造反,他也确实在造反,但他就是不承认,一边忙着占地盘,一边写奏折表白自己,说自己明明很忠诚很率真很无辜,你们都是小人都是冤枉我的,我好委屈好苦闷难过得吃不下饭。

  把真正手足无措吃不下饭的小皇帝和朝中大臣给恶心得不行。

  周都督和异族出身的李元宗不一样,他是周家后人,竟然堂而皇之在大殿恐吓圣人,老百姓自然接受不了。

  周家人也接受不了。

  江州世家大多诗礼传家,全都瞧不起骄横跋扈的周都督。

  但他们又得指望周都督和他手里的兵才能保一方太平。

  江州民政归周刺史管,周刺史德高望重,人人敬仰,但如果没有周都督,周刺史那些轻傜薄赋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吗,江州能这么太平吗?

  所以周家人对周都督的态度很微妙,一边鄙视着,一边防备着,一边又得拿亲族关系把人牵制着,免得周都督哪天一气之下带兵跑了。

  九宁有点想笑。

  短短几年后,周家人为了成就霸业,一次次把美貌的小九娘送出去讨好其他霸主,那时候他们对李唐皇室的忠心去哪儿了?

  既然也有取而代之的野心,现在又何必装忠臣。

  还不如像周都督这样坦坦荡荡。

  她挺起胸膛,反派也要有反派的格调!

  在九宁焦急的等待中,半个月后,长安那边来信,周都督手刃义军首领,居功至伟,圣人加封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周家人喜笑颜开。

  倏忽间一个月过去,眨眼间就到了盛暑时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0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系统逼我做圣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