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园似锦_分节阅读_第249节
小说作者:姽婳晴雨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01 MB   上传时间:2018-09-03 19:18:11

  年夜饭,除了余家人,饭桌上还多了两人。一个是被小草邀请在家过年的赵晗,一个是孤家寡人的庄小莫。饭桌上,庄小莫一个劲儿地向小莲献殷勤,余海对于一切跟他抢女儿的“女婿”这种生物,都没啥好脸色。阳郡王那家伙他是拿着没办法,姓庄的大尾巴狼,想叼走他家小莲,没那么容易。

  过了年就十四了的小莲,情窦初开,对于高大俊朗的庄小莫,似乎也有几分好感。对于他的殷勤,小莲脸红红的,似乎不那么排斥。

  正所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柳氏对于这个虽是孤儿出身,却自信自强的庄小莫,印象颇为不错。再加上小莫温和懂礼,心地善良,懂得感恩,要不是有男人拦着,柳氏几乎要把他当半个儿子对待了。

  除夕守夜的时候,余航带着弟弟,小石头拉着赵晗,再带上庄小莫,几个大小少年,在院子里放烟花燃爆竹。屋里,余海拿出了账本,跟小女儿总结今年家中的进项,并且提到了来年的想法。

  “咱们庄子上玉米和冬小麦的种子,卖得很好。再加上咱们这儿海运方便,南来北往的货船都想捎带一些种子回去。不过,咱们庄子上的田地数量有限,根本供应不上需求。”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呈现在自己面前,却赚不进手中的感觉,真让余海觉得不好受!

  “再说了,我还领着朝廷的差事呢!高产的种子,自然先要紧着咱们唐古镇四周的州县,这么一来,能够高价卖出的种子就更少了!”

  余海从大姐那儿得知,东北由于气候和环境因素,粮食产量极低,那儿的百姓有大半年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最艰苦的时候,就连稀得能照见人的粗粮粥,一天也只能喝上一碗。如果遇上天灾,那就只能背井离乡出门逃荒去了。

  玉米的产量高,而且对环境气候适应力强,如果能在东北普及种植的话,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很多,至少能填饱肚子。因此,对于北边来的货船,他都尽量匀出更多的玉米种子卖给他们,可惜不过杯水车薪而已。

  余小草咬着嘴唇想了想,对一脸希冀看着自己的老爹,笑道:“爹,你看我干什么?就那么确定我能想出办法来?”

  余海嘿嘿一笑,颇有几分自豪地道:“当然,我闺女这么厉害,这点小问题怎么能难住我们草儿?”

  “在我们心中,小妹你就是智多星,幸运小神仙。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莲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催促小草说下去。

  “我确实有个想法!”余小草在家人亮晶晶的眼神中,只得继续道,“我想把唐古打造成一个大农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种子批发基地。”

  余海点点头,道:“其实这也跟我的想法差不多。可是,咱们没那么多地啊!我问过了,周边的田地和庄子,人家都不愿意卖。不过,唐古和府城中间,有大块大块的荒地,不过要把荒地养成良田的话,恐怕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余小草轻轻皱着小眉头,道:“咱们唐古现在是阳郡王的封地,如果他愿意帮忙的话,土地绝对不是问题。至于荒地嘛!荒着的确可惜……我觉得,可以跟朱俊阳打个商议,出台一系列鼓励垦荒的政策。例如开垦的荒地,三年内不用缴纳任何的赋税,以后的五年或十年内,赋税减半,等等……现在,土地普遍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很多人靠租佃田地为生,相信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百姓们都是很乐意的。”

  小女儿的话中,连着体了阳郡王两次,余海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地问道:“草儿,你跟阳郡王……你越来越大了,要留个心眼儿,别被人占了便宜去。再说了,男人都是善变的,阳郡王身份贵重,难免不会生出什么花花肠子出来。所以……”

  “爹,你放心!女儿心里有数!如果朱俊阳对我不好的话,女儿宁可单身一辈子,也不会草率地把自己嫁出去的。他还在考察期,自然不敢对女儿怎么样!”余小草心中很清楚爹爹的担忧,忍不住劝慰道。

  小女儿早慧,这些年家里的生意,几乎都是她出谋划策的。男人每次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总是征求她的意见,因而柳氏对小女儿还是比较放心的。不过,小姑娘过了年才十四岁,平时又很少在身边,她忍不住提点几句:

  “草儿,咱们也不必在阳郡王一颗歪脖树上吊死。如果他不能通过你的考验,娘再给你找更好的——其实,如果不是阳郡王横叉一杠子,娘倒是觉得赵晗这小伙子不错……”说完,还往窗外看了一眼。

  “娘,”余小草有些哭笑不得,“我只把晗哥当哥哥,你怎么也跟着乱说?放心吧,女儿心中自有成算!”

  老余头穿着红通通的唐装,盘腿坐在炕头上,拿了一块软软糯糯的糕点,对大儿子两口子道:“你们就别跟着瞎操心了!阳郡王是郡王,咱们草儿现在也不是当初那个小农女了,咱们草儿有本事,跟自己挣了个郡主回来。你们见过那个郡主愁嫁的?京中那么多才俊,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到咱们草儿的优点。即使没有阳郡王,也有阴郡王、月郡王的!”

  “就是,就是!”余小草怕爹娘在家为自己瞎操心,虽然老爷子说得道理有点糙,她还是忍着笑附和道,“爹娘,你们放心,二十岁之前,女儿保准把自己嫁出去,而且嫁得风风光光。行了吧?”

  柳氏点点她的额头,笑道:“你呀,不知羞臊的,什么都敢往外说。以后,注意着点儿,小心被人笑话。”

  “这不是在家里嘛!也就是在咱们面前,草儿才会说这些。那些镇上的老爷夫人来套近乎的时候,咱们草儿那气势,那举止,比戏文里的公主都有派头。”自家小女儿,余海是哪看哪儿都好!

  一家人就种子繁育基地的事,一直聊到过了子时。全家一块儿吃了顿饺子当宵夜,就各自安歇了。

  在东山村的年节,余小草过得悠闲又自在。初一跟着一帮小姐妹一块儿,东家拜拜年,西家问问好,收到不少具有农家特色的小零嘴。初二,跟爹娘一块儿去外婆家,收到不少丰厚的红包。

  现在,外婆家算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以前的茅草屋全部都推倒重新建了敞亮的白墙青瓦房,前院后院都搭了小型的大棚,种了蔬菜瓜果。因着跟余家的关系,村里人也跟着沾光,种上了高产的冬小麦,因而柳家在村里的地位,仅次于村长。

  不担心销路问题,大舅母那次倭寇来袭养猪场关了后,就回到西山村,从村长那儿买了一块地,自己单干起来。现在一年下来至少有数百头猪出栏,由大舅舅驾着家中的骡车送往府城。唐古的大棚蔬菜上市后,大舅舅和二舅舅一块儿,又开始往府城送货的买卖,每次下来赚个几十两银子的差价还是有的。

  二舅舅买了几十亩良田,春种玉米,秋种小麦,搭着余家的销路,每年的收入也不老少。小舅舅也放弃了泥瓦匠的活儿,被余家请去帮忙,一年的工钱是他以前好几倍。小舅妈也跟着大舅母合伙养猪……

  总之,柳家这些年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就连爱说几句酸话的二舅妈,随着日子越来越好,人也福泰了,看上去不那么刻薄,说话也宽和了许多。柳家老两口的日子,过得别提多顺心了。

第五百四十六章 超级农场

  日子一天天过去,本来打算在东山村一直过到二月末的小草,计划很快被打乱了。东山村在十六这一天,来了不速之客。

  “朱俊阳,你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搞突击检查啊,你!”余小草一大早上山下了套子,回到家中看到门前多了几匹马,进屋后发现朱俊阳正大马金刀地坐在炕上,吃着她年前炒制的坚果,旁边的小盘子里,存了一小堆剥好的山核桃仁。

  朱俊阳冲她挑了挑眉,手中又捏碎一颗山核桃,细细地把里面的仁捡出来,放入小盘子内。做好了这些,才开口道:“爷这不是想给你个惊喜吗?怎么?不欢迎?是不是有了晗哥哥陪着,早就把爷抛到脑后去了?”

  对于小石头一口一个“晗哥哥”,这位爷心里早就不爽了。要知道有这么个大尾巴狼候着,他早就陪着小丫头一块儿回来省亲,在东山村过个年,然后一块儿再回京了。小丫头回来有一个多月了,不知道那家伙有没有趁他不在,大献殷勤?

  “哎呦!这屋里谁把醋坛子给打翻了,好一股酸味!”余小草解下来的银狐皮斗篷,梧桐顺手接了过来,挂在梨花木衣架上。

  见小草冻得小脸通红,朱俊阳把最暖和的炕头让出来。小草脱了鞋子坐下,他又把搭在自己腿上的小棉被,盖在她的腿脚上。然后指了指自己剥好的山核桃仁,笑骂一声:

  “你个小没良心的,在东山村玩得乐不思蜀了吧?出来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给爷写封信。这一大早的,就往山里去,不会是跟那个姓赵的一起去的吧?”

  余小草抓了一小把核桃仁,塞进嘴巴里,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大眼睛迷成弯弯的月牙,像只满足地吃松果的小松鼠。闻言,她斜睨了朱俊阳一眼,道:“你当晗哥跟你一样闲?人家出海练兵去了,哪有闲情逸致去套兔子?”

  “晗哥……叫得倒是挺亲热。怎么从未听你叫爷一声‘阳哥哥’?”朱俊阳心中酸酸的,小丫头对他从来都是直呼其名,一点都不客气。

  余小草看他停下了剥核桃的动作,忙拍了他的手一下,提醒他自己正等着呢,听到他酸溜溜的话语,抬头看了他一眼,正色道:“叫他晗哥,是把他当哥哥待。还是……你也想做我的哥哥?”

  “不想!”一点都不想!朱俊阳见盘子里的核桃仁以飞快地速度消失着,忙加快了捏核桃的速度,“不过,你对爷的称呼,爷不怎么满意。”

  “你想我怎么称呼你?俊阳?阳阳?小阳儿?阳宝贝??”随着一个个肉麻的称呼脱口而出,余小草惊喜地发现,朱俊阳的耳朵根居然红了。

  朱俊阳嫁妆咳嗽两声,清清嗓子,道:“小的时候,我曾经给自己起了个字,叫‘睿之’,只几个亲近的人知道……”

  “好吧,那我就叫你睿之好了!”余小草从善如流,“朱睿之,核桃仁没了,我还想吃!”

  “少吃点零食,早饭给你在锅里热着呢!”柳氏一进门,就听到小女儿大喇喇吩咐阳郡王帮忙剥山核桃的声音,忍不住瞪了她一眼。

  “山核桃仁放进粥里,成了果仁粥,也很好吃!”余小草狡辩道,小手偷偷地伸向朱俊阳剥好的核桃仁,飞快地塞一块在嘴巴里,那模样真活脱脱一只偷食的小松鼠。

  柳氏管不了她,便对朱俊阳道:“阳郡王,你别惯着她!整个腊月和正月,她每天把零食当饭吃,正餐都不爱吃了!人家过年都长了几斤肉,她倒好,没长不说,看着还瘦了些。”

  面对朱俊阳审视的目光,余小草赶忙辩解道:“谁说我瘦了?你看看我的小脸,都快吃成包子脸了。当娘的就这样,总觉得自家孩子瘦了,想拼命把人养成小肥猪。”

  “养猪?”柳氏点点她的脑门,把炕桌上的山核桃榛子都收了起来,让迎春把粥、包子和小菜放在桌上,道,“要是猪场里都是你这样的,估计养猪的都要亏掉底!”

  “娘——有你这么说女儿的吗?我这么精致漂亮的一个女娃娃,竟然拿我跟臭烘烘的猪相比。我生气了!”余小草趁机跟娘撒娇。

  柳氏抿嘴笑了笑,道:“又不是我先说的,是你自己先拿养猪比喻自己的。这个锅,娘可不背!把这些都吃光,否则今天一天不允许吃零嘴儿!”

  余小草看着两个比自己拳头还大的肉包子,和一大碗粥,立刻皱巴着小脸,道:“娘,打个商量,我吃一个包子,行不行?”

  “不行!昨天晚上就吃了小半碗面,早上再不多吃点儿,你想成仙啊!”柳氏很坚决地驳回了她的讨价还价,“快点趁热吃,包子是用你套回来的狍子肉做的,可鲜了!”

  余小草眼珠子转啊转,突然冲一旁看母女俩打机锋的朱俊阳灿烂地一笑,道:“睿之——你还没吃早饭吧?大家一块儿吃着香!”

  柳氏拍了一下她把包子往朱俊阳方向递过去的小手,板起脸道:“阳郡王已经跟我们一起吃过了,别想着往别人那儿塞。我算过了,这些都吃下去,顶多把肚子胀圆了,不会撑着你的!”

  余小草朝着朱俊阳投过去一个可怜巴巴的小眼神。可朱俊阳面对着未来丈母娘灼灼的目光,只能朝着小丫头做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一边是丈母娘,一边是小媳妇,朱俊阳只得低下头,装作很忙的样子,继续剥核桃。

  余小草认命地拿起一个肉包子,就着咸香可口的小菜,一口一口泄愤似的嚼着,两个肉包子吃光了,她把朱俊阳剥的核桃仁,倒进自己的白粥里,又加了些葡萄干、山楂糕,呼噜呼噜喝了个精光。呃——打了个饱嗝的小草,摸着鼓鼓的小肚子,想着要不要煮点消食汤喝。

  柳氏见小女儿坐没坐相地靠在被子上,笑瞪了她一眼,道:“今儿天气晴好,你歇会儿,带着阳郡王在村里转转,顺便消消食。中午,做你最喜欢吃的海鲜大餐。有油焖大虾、椒盐小黄鱼、清蒸扇贝、爆炒鱿鱼……”

  余小草前世没机会吃海鲜,穿越后对海鲜情有独钟,娘做的海鲜味道好极了,一道道海鲜大餐,听得她眼睛冒光,口水直流。为了空出肚子吃海鲜,小草拉着朱俊阳,在半山腰的别院中溜达了几个来回。本来是想在村里遛弯的,可是一接触到村民们好奇的目光,她又改变了主意。

  阳郡王来到自己的封地,自然要接受唐古官员的拜见,顺便查了查税收。余家的大棚蔬菜兴起后,带动了唐古的一些产业,就连税收都增加了近两成。

  余小草已经把自己在唐古建育种基地的事说了,获得了朱俊阳的鼎力支持。关于鼓励垦荒的决策,也被采纳了。至于农场所需的土地,朱俊阳直接征用了乡绅、地主家的田地,用减免其他产业赋税的方法,赢得了一片称赞。有些从商的人家,觉得有利可图,甚至挤破头把自己没有多少产出的庄子贡献出来。当然,距离余家庄子较远的,直接被忽视了。

  夏收之后,种玉米的时候,余家的农场已经初具规模。光上等良田,就有两万多亩,中等和下等的,加起来并不少于这个数。近四万亩的农场,每年的产出可见一斑。

  朝廷里有眼红的官员,没少在皇上面前给余小草上眼药。说她领了朝廷的差事,不好好当差,光顾着给自家谋福利。那些跟小草比较亲近的人家,自然要帮她说话。说她这是替朝廷分忧,为推广高产作物做出巨大的贡献。朝堂上又兴起一阵风暴,关于余小草行为的唇枪舌剑,又一次展开。

  不过,这些小草全然都不放在眼中。关于在唐古建育种基地的事,她事先是向皇上报备过的,皇上也表示支持。高产的玉米和冬小麦,早日推广出去,他的臣民百姓才能早一日拜托饥寒交迫的境地,走向小康社会。

  只要头顶上的“大老板”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别人说什么,都与她无关。她又不想要什么虚名,那些弹劾她的,不就是眼红她会赚钱吗?她就非赚上多多的钱,让他们眼馋到底!

  现在余海手底下,已经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佃户,唐古这边的摊子再大,需要小草亲自出马的事情并不多。她的任务只不过是提前把所有的种子,浸染上灵力而已。

  这套工序很简单,但是又非常必要。余小草让小补天石化作猫儿的形态,在几座堆积如山的仓库中跑上鸡汤,打几个滚儿,吐几下口水,或者撒几泡尿——最后一个选项被小补天石验证抗议了。他可是文明的补天神石,怎么可能做这么不文明的事?

  总之,唐古的育种基地,在余海掌舵,余航帮衬,还有他提拔的几个管事的共同努力下,有序地进行着。再加上农场有阳郡王做后台,自然一路绿灯,顺风顺水……

第五百四十七章 相约海边

  日子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夏收已经结束。无论是京城的种子基地,还是唐古余家的庄子,冬小麦又再一次获得了大丰收。产量再创新高,平均起来达到了亩产七百五十斤的高产。

  去年从皇庄和唐古采购小麦种子的百姓,产量虽说比不上皇庄和余家的庄子,也达到了平均亩产六百亩的好成绩,比普通冬小麦增产至少一倍,甚至两倍。近水楼台的京郊附近和唐古周边,百姓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

  尤其是唐古周边的村庄,比京城那边接触高产玉米和小麦要早,这两年小日子过得比往年滋润得多。粮食吃不完,还能高价卖出去,有的为了获取利润,甚至把自家产的粮食全都卖出去,再买普通的平价粮吃。

  因着余家的庄子只有两千多亩地,产出的良种毕竟有限,有些商人便把主意打到周边村镇上。不过,当他们发现种过一茬的种子,产量比直接从余家购买的种子要减产许多后,商人们就歇了投机的心思,钻破脑袋想在余家挂上采买的号,好第一时间采购到高产粮食种子。

  冬小麦的种子,也是先紧着东北那边的粮食商人出售。经过多方面考察,余海选定了一位姓甄的粮商合作。此人在东北地区信誉不错,童叟无欺,口碑还算可以。跟他签订了不可哄抬物价的协议后,冬小麦的种子给他装了两船,从港口出发,往北地而去。

  一场清凉的小雨下过以后,已经初具规模的唐古余氏农场已经开始如火如荼的秋种了,等这茬玉米收了,差不多能满足大半东北百姓的种植需求了。

  在京城的余小草,琢磨着自己要不要抽空回唐古看看。把所有事情都甩给老爹和大哥,自己做甩手掌柜,似乎有点不太厚道。

  而代表大家前来询问今年手否组织“采桃野餐”的贺宛凝,听说了她的打算,立刻来了精神:“小草,我如果没记错的话,你曾经说过你的家乡背山面海,秋冬可狩猎,春夏可赶海。不如,你搞个‘海边盛宴’,邀请我们去你家乡玩,我这个主意怎么样?”

  余小草一脸无奈地看着她,不报什么希望地道:“贺姐姐,你忘了,我刚来京城的时候,很多人都称我‘乡巴佬’和‘泥腿子’的。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那样对小渔村的生活感兴趣的!”

  贺宛凝一副“包在我身上”的表情,道:“没关系,我去帮你探探大家的口风。愿意去的就欢迎,不愿意去的也不勉强!大不了,就咱俩一块儿去,反而落个轻松!”

  从小草家出来后,贺宛凝直接就去了好朋友袁雪艳家。把余小草的庄子吹嘘了一通,好像她亲眼见过似的,然后一拍桌子,瞪圆眼睛盯着面容清冷没有丝毫表情变化的袁雪艳,道:“去还是不去,给句爽快的?”

  “你这土匪脾气,什么时候能改改?小草妹妹把你调养得白白嫩嫩,终于跟假小子不搭边儿了,可一开口又露馅了!”袁雪艳放下手中的诗文,淡淡地瞥了贺宛凝一眼。

  “雪艳,你是不是我最好的朋友?这个提议是我发起来的,如果你都不支持我的话,那我在小草妹妹面前还有什么面子可言?”贺宛凝拉着袁雪艳的手,晃啊晃的,把她晃得眼晕。

  袁雪艳叹了口气,抽出自己的手,轻飘飘地道:“好吧!看在你这么卖力地游说我的份上,就答应你了。正好我也想爷爷和弟弟了,顺便看看他们……”

  “就这么说定了哦!我再去明兰那儿跑一趟,看她感不感兴趣。其实,我的意思是,就咱们三个人,没有拖后腿的反而惬意。”贺宛凝想想明兰郡主那炮筒子脾气,如果有好玩的不带她的话,肯定会来个秋后算账的。

  明兰郡主性子跟贺宛凝相仿,也是个闲不住的,听了贺宛凝的提议,眼睛一亮,兴奋地道:“听说,小草妹妹水性很好,能够潜入海底捞鱼虾。她还有个海豚朋友,帮助她发现倭寇立了大功呢!你说,咱们能不能有幸见到这位海里的小伙伴?”

  贺宛凝也激动莫名,来回踱着步子,埋怨小草道:“小草这丫头,真不够朋友。她老家这么多好玩的,居然都想不起来咱们这些好姐妹!如果这次不是我心血来潮,提了一句,那家伙又自己偷偷跑回东山村去了!!不行,这次得狠狠宰她一通,让她请我们吃地道的海鲜大餐!!”

  联系到最好的两个姐妹,贺宛凝又跑回余家,向小草确定了启程的日子,便回家兴致勃勃地准备这次出游了!

  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既然回唐古多了三个拖油瓶的,再多几个也无妨。于是,她给于婉晴、李梦茹姐妹,发了帖子。想了想,她又去靖王府打探一下,朱俊阳那家伙有没有空,免得那个小心眼的男人知道她组织了这次游玩,却漏掉了他,又小气巴拉地生闷气。

  到了靖王府后,得知朱俊阳被皇上召进宫里,好像有什么任务需要他出马。看吧,不是她不带他,是他不凑巧没时间。陪着靖王妃聊了会儿天,被留下来用午饭的余小草,遇到了前来给靖王妃请安的吴君灵。

  或许是每日焚香念佛的缘故,吴君灵的气质跟以前相比,发生的天差地别的变化。以前的她美艳不可方物,却如同没有灵魂的花瓶,空有外表,一举一动中无不透出世俗之气。

  现在的她,身心彻底沉淀下来,没有以前的蝇营狗苟,褪去了浮躁的一面,变得沉静而娴雅。衬着她天生的好样貌,让曾经跟她针锋相对过的小草,都生不起厌恶之心。

  看到小草亲昵地坐在靖王妃身边,吴君灵只是微微一怔,似乎没有预料到能在这儿遇见她。然后,她冲小草淡淡地一笑,右手下意识地抚摸着左腕上的佛珠。这是母亲在护国寺跪拜了九九八十一天,才感动了元辉住持,才帮她求来这串大主持亲手开过光的佛珠。自从带上这串佛珠后,噩梦和那些魑魅魍魉再也没来缠过她。

  元辉住持送她佛珠的时候,曾点化过她:“汲汲营营去求的,未必有所得;敞开胸怀时,你会看到海阔天空。万事,不可强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9页  当前第2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9/3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园似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