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园似锦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姽婳晴雨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01 MB   上传时间:2018-09-03 19:18:11

  朱俊阳难得见她如兔子一般乖顺,平日里他说一句话,她有好几句在那等着反驳他。面对如此可怜巴巴又听话乖巧的余小草,冷面小郡王竟然还有心思跟她说玩笑话:“并不是不能提,而是看在谁面前。如果见了皇上,这两个字还是可以说的。”

  余小草眼泪还没干,又开始怼他了:“我一个平头小老百姓,哪有什么机会见皇上?你是我目前见过最尊贵的人了……不对,好像以前太上皇微服私访的时候,我给他做过饭呢!”

  朱俊阳想起那个三句不离美食的皇爷爷,有些不知道还说什么好。上次他回京的时候,皇爷爷还特地登门向他讨要余家小丫头做的猪头肉、猪耳朵什么的。还说京城里珍馐楼做得不地道,就余小草做的对他的胃口。

  一听自己说因为天气热,没带吃的回去,他那个吃货皇爷爷吵着嚷着要来东山村,说是好久没吃余家小丫头的农家饭,想得慌了。最后,还是他皇上堂兄好所歹说,许下“找机会召余家小丫头进京,给他做一大桌好菜”的诺言,才让他消停下来。

  皇爷爷年岁大了,皇上怕他天南海北的转悠,身子骨受不了,所以不想让他多奔波劳累,让他在皇家园子里荣养着。

  可皇爷爷偏说什么:“生命在于运动!”总是没个安生,让他们这些皇子皇孙的,整天提心吊胆的。据说前几天如果不是皇上发现的早,皇爷爷早跑边疆跟赵将军搞什么军事演习去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土豆盛宴

  余小草顺手拿了个刮刀给他,左手拿土豆右手拿刮刀,示范给他看之后,笑道:“就这样,把土豆皮给刮了,中午的土豆大餐,就靠你了哦!”

  过来看要不要帮忙的柳氏见了,惊得叫了起来:“你这孩子,怎么能让郡王爷干活呢?”

  令刘总管惊掉下巴的是,自家主子一句话没说,手上的刮刀翻飞,一会儿就把一个大土豆刮的光洁溜秋的,还还一脸得意地向余家小姑娘显摆:“看!爷刮得比你快多了!你那小笨手哪是拿刀的料?也就拿个炒勺了!”

  刘总管捂脸:我的爷诶,拿刮土豆的刀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不过,自家主子能够表现出如孩子般的一面,让他还是感到欣慰和高兴的。余家小姑娘用她的纯真和诚挚,让主子能够全身心的放松,就连性情也随和了许多。

  靖王殿下也发现了这点,还特地把自己给叫去书房,询问主子在东山村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当靖王殿下知道主子的改变,是因为一个小农女,而且是个年仅十岁的小农女时,哭笑不得地摇摇头,道:“缘分呐!或许阳儿是家里最小的,没有弟弟妹妹,所以才会把那小姑娘当做柔弱的可以保护的对象吧?”

  当刘总管走出书房的时候,耳尖地听到靖王殿下低声自语道:“嗯……美娟(靖王对靖王妃的爱称)身子大好,是不是该给阳儿添个弟弟妹妹了?”

  刘总管差点被自己的脚后跟绊倒。主子只是因为余姑娘比他小,需要保护才改变的吗?京里那些夫人们带着的姑娘中,比主子小的比比皆是,咋没见主子多给人家一个眼神呢?上次大理寺卿年仅十岁的小女儿,见了主子想要凑过来,被主子一记眼神给吓得哭鼻子,咋没见主子对她怜香惜玉?

  比起京中那些自诩为名门闺秀,时刻端着的架子,脸上带着如面具般的笑容的姑娘们,余家姑娘身上有着她们所缺乏的纯真、自然、真诚、善良!或许主子想要亲近的,正是余姑娘身上散发出来的品质吧?

  刘总管收起思绪,上前就要接过主子手中的土豆,却被朱俊阳给躲开了。

  朱俊阳手中削土豆的动作更加娴熟了,他指了指余小草端过来的一大盆土豆,对刘总管道:“别抢爷的,想练练手,那边土豆多着呢!”

  刘总管顿时宽面条泪垂在两颊:我的爷啊!老奴是想让您从削土豆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没想到您不领情,还把老奴给拉进去了!

  认命的拿起一个土豆,既然主子都能干这个,当奴才的还有什么说的?刘总管努力地削着土豆,自己多削一个主子就少干些活。

  余小草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看了一眼在院门口柱子一样杵了一排的侍卫们,她胆儿肥地朝着小郡王吆喝一声:“小郡王,你那些手下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坐下来帮我们搓玉米了!你看,不光这边院子里,隔壁的院子里也都晒着玉米呢。这几天趁着天好,把玉米搓出来晒透,好早日装袋子里储藏。”

  朱俊阳瞪了得寸进尺的余小草一眼,朝着院门的方向招招手。侍卫首领吴德顺昂首阔步地走过来,等候主子的吩咐。

  “把你那些兄弟叫过来,看看人家是怎么搓玉米的。这些玉米好不容易抢收回来,别再出什么岔子。赶紧的!”朱俊阳面不改色地吩咐道。

  吴德顺偷偷瞟了一眼主子手里削着的土豆,心道:主子都被使唤着干活了,他们这些做随从的还能闲着。啥都别说了,搓玉米吧!

  余小草再从厨房探出头时,院子里坐了一溜十几个侍卫,他们的手上有劲儿,搓起玉米来,只听到刷刷地往下掉玉米粒。余小草笑得见牙不见眼,冲着院子里喊上了:

  “各位侍卫大哥辛苦了!中午给你们加餐啊!小石头,你去隔壁村李大叔家割些五斤五花肉,和十斤肋排回来。小方平,你到周婶子家买五只小公鸡,让你哥帮着杀了!”

  两个小家伙得令后,放下手中的玉米。小石头跑进屋里取了银子,给小表弟一角碎银子,然后分头行动了。

  侍卫中吴德顺和其他的两个侍卫来过东山村,知道余家小姑娘做饭的手艺杠杠的,比京城许多有名的饭馆味道都地道,便笑着对兄弟们说:“兄弟们,好好干,中午有好吃的!”

  其他的侍卫不以为然,不就是五花肉、排骨和鸡吗?这些在家可没少吃,农家饭再好吃,能好吃到哪儿去?

  等到厨房里飘散出诱人的香味时,这些侍卫们不淡定了,手中搓着的玉米不停,脑袋却齐齐地朝着厨房的方向,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那边,不时地咽咽口水。

  吴德顺看着这些没出息的手下,笑着摇摇头,腾出一只手来摸摸自己的肚子,太香了!把他馋虫勾得在肚子里造反啦!

  时间似乎有人在后面拉着它的尾巴,慢慢地溜达着。等啊盼啊,终于盼到了午饭时间。余家人拿出凳子、木板,在为了搓玉米搭的棚子下,支起了简易的饭桌,又从左邻右舍借来椅子凳子。十几个侍卫,再加上余家十几口人,场面跟办流水席似的,颇为壮观。

  侍卫们排排坐,目光殷切地朝着厨房的方向。开始上菜了!

  果然是土豆盛宴!红烧土豆、香煎小土豆、孜然烤土豆、青椒番茄土豆片、土豆烧排骨、土豆红烧肉、土豆肉片、酸辣土豆丝、干锅土豆片、土豆丝炒鸡蛋……还有孩子们喜欢的薯条、薯片和土豆泥,配着自家熬制的番茄酱。就连主食也是土豆做成的,例如香煎土豆饼、土豆鸡蛋饼,还有烤得香喷喷的土豆酥饼——好一个土豆大餐啊!

  虽说都是家常菜,可毕竟土豆是新鲜玩意儿,味道又杠杠的。侍卫们甩开腮帮子,吃得满嘴流油,根本停不下来!

  爷爷和大姑一家,跟小郡王待在一个桌上,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了,更不用说吃饭了。余小草便体贴地在西院屋里给他们开了一桌,端了菜肴过去。

  余家人已经习惯了跟郡王爷同桌用饭。别看郡王爷平时不大爱笑,人可真不错,没架子,也没那么大的规矩。

  “小郡王,你尝尝二姐炸的薯条,蘸着番茄酱吃,酸酸甜甜外焦里嫩,可好吃了!”小石头端着二姐特地放在他面前的薯条,让阳郡王品尝。

  朱俊阳很给面子的拈了一根,蘸了点番茄酱,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然后在小石头期待的目光中,缓缓地点点头,道:“嗯,好吃!”

  小石头顿时好像有了盟友似的,眉开眼笑地道:“好吃您就多吃点!我二姐的手艺,无论什么都能做出不一样的感觉来!”

  朱俊阳吃了一口香煎小土豆,刚煎好的小土豆外脆里糯,保留了土豆最纯粹的鲜香,香气扑鼻,咬一口,绵密的滋味在嘴中化开,的确是让人难以放弃的朴素好味道。

  “小石头,不能光吃薯条、薯片,那些只能当零食吃吃,要想长成像侍卫大哥们那样的大高个,还得多吃饭!”余小草见小弟捧着薯条,一根一根吃得香甜,忍不住提醒道。

  小石头乖巧地点点头,道:“我再吃最后一根……二姐,等书院恢复上学的时候,你能给我炸些薯条和薯片带去吗?小胖子、金辉兄还有司徒,肯定没吃过这些,我想让他们也尝尝!”

  余小草朝着小郡王看了一眼,对小石头道:“当然可以!不过,你要跟你的小伙伴们解释,咱家吃的土豆,是收获的时候有伤的,不能作为种子的土豆!”

  朱俊阳谢了她一眼,道:“不必如此小心!千把斤土豆,爷还是能做主给你们的!按理来说,这土豆和玉米,是你们家种出来的,所有权属于你们。当初给你们种子的时候说得很清楚了,种出来后朝廷按价收购。你们商议好,定个什么价格?”

  余家人都非常地道实在,朱俊阳丝毫不担心他们会定出天价出来。嗯!这些土豆吃起来味道的确不错,烹制的方法也简单,要是普及开的话,老百姓们也都能学会!

  朱俊阳口中不停,还不忘对余小草道:“你把土豆的烹饪方法整理一下,最好能写成册子,爷下次回京的时候带上!”

  余小草叽叽歪歪:“小郡王,您嘴皮子一碰,就把我的菜谱给充公了?不给点好处啥的?当初太上皇私访的时候,买我猪头肉的卤制方法,可是花了三百两银子的!我卖给珍馐楼的烧鸡烤鸭的方子,更是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家赚钱……哎呦,娘,您干嘛打我?”

  柳氏看了看小郡王的脸色,假意又在小女儿身上拍了一下,道:“你这孩子,钻钱眼里去了?郡王爷和皇上,是为了咱们老百姓能吃饱肚子,才弄来这些高产的玉米和土豆。你倒好,帮了个小忙,还要好处,羞不羞啊!”

  ————————

  第二更,请支持正版哦!

第二百八十四章 赈灾

  余小草理直气壮:“皇上是为了他的江山千秋万代,小郡王是为了圆满完成他的差事。你说说我是为了啥?不就为了多挣点银子,让家人吃饱穿暖不受贫吗?咱们家十几亩地,一亩粮食都没种。现在粮价多贵呀!地里蝗虫还祸祸着呢,要想种上粮食至少也得明年开春,有收获也得明年夏天。这近一年时间,都得买高价粮,咱家虽说赚了些银子,也不够一家人这一年嚼用的呀!”

  柳氏想到镇上粗粮已经涨到一百多文,还在一天一个价的向上涨着。家里囤积的粮食,能吃到秋天已经不错了。这些玉米土豆,虽说产量挺高,可他们没有一分一毫的支配权,全得上交给朝廷的。听小女儿这么一分析,一家人的心变得沉重起来,本来香喷喷的土豆吃在嘴里也没了味道。

  朱俊阳把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他吃了一块红烧肉里的土豆,慢条斯理地咽下去,才开口道:“有道理!不过,你漏掉了一点!”

  “哪一点?”余小草喊完以后,舒畅了,又大口大口地吃着酸辣土豆丝。前世,这道菜是她的最爱,百吃不厌。

  “你忘记还有爷在呢!”朱俊阳见她吃得津津有味,也夹了一筷子塞进嘴里,继续道,“爷从来不亏待手下办事的人!看到院子里那两车货物了吗?一车白米一车白面!少说也得两千斤,够你们吃上一阵子了吧?”

  余家人一听,两千多斤精细粮食啊!以一口人一个月吃十五斤粮食来算,家中目前大小加起来十二口人,一个月就得近两百斤粮食。两千多斤的话,足足够他们吃上大半年的!

  “小郡王威武!”余小草高兴得差点蹦起来,在他脸上狠狠地啃几口。不过,想起这可是古代,要是这么做的话,太惊世骇俗了。还是低调些吧!

  朱俊阳看着一副狗腿模样的小姑娘,哼了一声,又道:“爷是皇上亲封的赈灾大臣,朝廷已经拨了钱粮,很快就能分到各个州府。爷已经调查过了,唐古镇是重灾区,应该先紧着受灾比较重的地方救灾。”

  余小草担忧地道:“可是,京城也受到波及,国库能拿出多少粮食来?”

  “这就不是你能担心的了!”朱俊阳又吃了口酸辣土豆丝,爱上了这酸辣可口的味道,“船队已经起航,近两年南方风调雨顺的,粮食满仓。赈灾的粮食,不会接不上的!”

  余家人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对爱国爱民的皇上感恩戴德,好话说了一箩筐。

  有了十几个免费劳动力,余家的玉米三天就全部搓出来,装进统一大小的麻袋里。十亩地,一共收了近一万八千斤。也就是说亩产平均在一千八百斤。

  要知道现在的粮食产量很低,麦子一亩地能收五百斤就是非常高的了。亩产一千八,这说明什么?打个比方,原本一亩地的收入,能养活两口人的话,那么现在的一亩地就能养活六七口!算算,有了这么高产的作物,何愁老百姓吃不饱肚子?

  余小草一家商议了一下,决定按照良种的价格出售这些玉米和土豆。一斤玉米一百文,一万八千斤玉米朱俊阳只收了一万五千斤,留下三千斤给余家做种子和口粮。这么算来,光玉米余家就有一千五百两的收入。土豆按一斤二百两的价格,五千斤土豆就是一千两。

  虽说对现在的余家来说,两千五百两银子还不如余小草珍馐楼一年的分红来得多。可是转念想一想,十一亩地,一年居然有两千多两的收入,这绝对是大明朝的头一份。咳咳,当然,余家的早熟西瓜除外。

  现在,除了小郡王带过来的两千斤细粮,余家还有三千斤玉米和六七百斤的土豆,再加上库房里那些囤积的粮食。余小草再也不用担心手里的银子,因买高价粮而嗖嗖的离她远去了。

  余家的玉米和土豆没有受灾情的影响,依然取得了大丰收,而且产量都那么高!朱俊阳坐不住了,草草安排了赈灾的事宜,就拉着几车玉米和土豆往京城邀功!!

  赈灾的粮食,三天后抵达津卫府府城。知府大人知道赈灾大臣阳郡王在唐古镇呢,自然首先把粮食运往唐古镇。五日后,一车车赈灾的粮食,运到了唐古镇的县衙。

  县令赵大人也是穷苦人家出身,深切体会到天灾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他不眠不休地配合阳郡王派来的官员,把赈灾的粮食分派到每一个村子,尤其是受灾比较重的四个村子,粮食的比重更大些。东山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一天,东山村的铜钟又敲响了。村民们聚集在村长家门前的空地上,一扫往日的沉闷,每个人都喜气洋洋。

  赵县令亲自坐镇东山村的分粮事宜。前几天,赈灾大臣阳郡王,可是天天往东山村跑,说是实地调查灾情。阳郡王对东山村余家的看重,赵县令哪里不知道?把东山村的赈灾事宜安排妥当了,他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村长脸上的笑容一直停不下来,他高声对村民们道:“皇上圣明,体恤灾区老百姓,为咱们运来了赈灾的粮食,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皇上真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着,朝着京城的方向跪了下来,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头。村民们也跟在村长后面,真心实意地磕着头,呼喊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村长颤悠悠地爬起来,看着村民们继续道:“第一批赈灾的粮食已经到了,经过青天老爷赵大人,和京里赈灾的官员合计,按照人头分派粮食。成年人每人摊十五斤粮食,小孩每人十斤粮食。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十三岁以上的按成人算!”

  村民们顿时发出一阵阵欢呼。每人十五斤粮食,省着吃的话,能吃上两个月呢!现在在镇上买的话,十五斤粮食没有两三两银子是买不回来的!东山村的村民手中虽说近两年有了些存款,可也禁不起如此高价的粮食折腾啊!

  村长向赵县令询问道:“赵大人,您还有什么话示下吗?”

  赵县令站起身来,如炬的目光向村民们扫视了一圈,本来的窃窃私语很快安静下来。赵县令满意地点头道:“村民们!困难只是暂时的,灾难终究会过去!朝廷对赈灾的事很是重视,派了阳郡王作为钦差大臣,监督赈灾的事宜!村民们不用担心,阳郡王下西洋的船队,已经去南方采买粮食。阳郡王说了,买回来的粮食按本钱的价格出售给百姓,不会从中赚一个铜板的!再坚持这两个月,两个月后平价粮就能投入市场,那些私自抬高粮价谋取暴利的奸商,不会长久的!”

  村民们听了,又发出一阵如雷般的欢呼声。阳郡王的声望,在东山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村长心中也是万分的激动,可他强忍着内心的激荡,安抚着村民们的情绪:“乡亲们,咱们是摊上了好皇帝,好官员啊!下面,大家排队领粮食!不要争不要抢,每个人都有!老人和孩子一队,成年人一队!大家赶紧回家拿家伙去!”

  村民们一哄而散,余家人也夹杂在其中。本来,按照余海的意思,他们是不想领这赈灾的粮食的。可是,又怕这样做太打眼,让某些人惦记了去!成年人一人十五斤粮食,坚持两个月的话,也只能保证不饿死而已,想吃饱肚子的话,是不可能的!

  要是余家人不去领粮食,不就告诉村民们“我手中有粮食”,到时候东家来借几斤,西家来借几斤,乡里乡亲的,你说借给谁不借给谁吧?东山村三十几户人家,再多是粮食也不够借的呀!

  经过这么一分析,余家人决定还是低调点儿,回家拿了篮子筐子口袋,回到了村长家门前的空地上。此时,已经开始分粮了,两条队伍歪歪扭扭地排出去老长了!

  余小草这对双胞胎姐妹,带着弟弟小石头,刘燕儿领着小弟刘方平,在老余头的带领下,排在了老人和孩子的队伍中。余航在一旁犹豫着,他虚岁十三,实际上十二周岁的生日还没过呢,排在成人队中的话,会不会有人说嘴?衡量了片刻,他还是来到小妹的身后,加入孩子的阵营。

  旁边村里人见了,忍不住夸赞一句:“大海家真会教孩子,小沙(余航的小名)真是个实诚的好孩子!”

  也有不赞同的,那人撇撇嘴,道:“都快饿死了,还管什么实诚不实诚?一个人少五斤粮食呢!五斤粮食,也够一家子吃上几天的了!”

  其他人沉默了。面对天灾,什么都没有保住性命重要。

  分派粮食的是衙门的人,手里拿着一个器具叫斗,往粮车里一插拿出来用板子抹平上面的尖,一斗就是十五斤。老人孩子那边,也特地做了一个小一点的斗,一斗是十斤。这样一来,一人一斗,分派粮食的速度就大大的提升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 使坏(第二更送上)

  很快就轮到余家了,余海让大姐和姐夫先领。衙门的人正给余彩凤装粮食的时候,突然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出嫁的闺女,也能参加领赈灾的粮食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9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3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园似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