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子嫡孙(科举)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成白社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37 KB   上传时间:2018-07-27 19:13:00

  谢珝闻言,心中恍然多过惊讶,其实这几年他便隐隐约约地看出来,萧翌对科举并无多大兴趣。

  没想到这件事居然是真的。

  他顿了顿,也像萧翌那般靠在栏杆上,随即接着开口:“那表哥日后属意做什么,是做个风流名士?还是像窦先生他们一样做个经学大儒?”

  萧翌半晌没说话,过了许久,才缓慢地道:“这两者都不想,我想……”

  我想做的,现在还不是时候。

  只不过后半句话声音微不可闻,说了什么,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不愿意多说,谢珝知趣也就不再多问。

  就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弟之间,谁也应该有不愿意让旁人知道的事,没必要非得追根究底,平白惹人生厌。

  片刻后,韩辑又叫过谢珝,众人间又商量起了回家的时间,因县试要回原籍考,此时又正值二月,便决定三日后就启程归家。

  回家啊……

  谢珝含笑听着他们商量,思绪又不知不觉跑远了,阿琯今年也十四了,明年便要及笄,原本他还以为会赶不上,如今倒是正好。

  还有阿珏,他刚满三岁的幼弟,年前他回家时,那小家伙还是个团子样儿,也不知这次回去后他还记不记得自己了。

  唔……还有阿遇这小丫头,方才听师父说到要把她送到清平女学去,清平女学倒是素有名声,怕只是怕她一时之间适应不了。

  ……

  他们要下场的事林行道已经知晓,在他们临走之前嘱咐了一句“尽力便好”,就不再就此事多言,只难得细心地提醒了他们一些路途中要注意的事。

  众人皆感念谢过,三日后,便各自踏上了归乡的路。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江边杨柳正青,微风裹挟着微潮的水汽阵阵拂过江面,在走了好几日之后,这艘载着谢珝几人的船终于停靠在了码头边上。

  船靠稳之后,谢珝站在船头上,朝码头上眺望而去,眼神微动,随即便随着人流走下了船。吴亮和月朗风清几人,就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忙不迭的跟在他后面,视线半点儿不错,生怕跟丢了。

  谢家来接他的人是谢阁老身边的大吴管事,而立在他身前那个挺拔的身影,虽然四年未见,面容有些许变化,却依旧俊朗如初。

  谢珝缓步走到他对面停住,清幽的长眸染上一抹笑意。

作者有话要说:  大嘎下午好~今天跟编编商量了一下,本文决定在4月28号(也就是明天)入v,到时候更新三章(为了攒存稿我已经变成了拉破车的老牛……),还望小仙女们可以多多支持,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感谢有你们!给亲爱的们鞠躬啦!最后我还是决定再嘤一下,今天我们都是盖世嘤雄!

  ☆、嘉定县

  三十二、嘉定县

  却是对面之人先开口打了招呼:“许久不见,阿珝。”

  谢珝笑了笑, 也道:“行舟, 许久不见。”

  二人相视一笑, 四年未见的生疏之感便荡然无存, 仿佛又回到了之前他们还一同在皇宫中给太子伴读的时候。

  这人便是四年前去了阳城历练归来的镇国公长子——沈行舟,或者说现在应该叫做世子了,年前镇国公就上了折子给他请封世子,皇帝也批了,只不过谢珝此时还不知道罢了。

  阳城这几年看来对沈行舟的影响颇大,谢珝打量过去,他身上原有的那丝懒散的气质已经完全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便是一股疏阔之风, 眉目间更添沉稳, 谢珝暗自思量,看来军营,永远都是锻炼一个男人最好的地方。

  沈行舟来这儿也只是想过来见一见谢珝,并没有抢人的打算, 于是在看到谢府的管事也走了过来之后, 便拍了拍谢珝的肩,语气熟稔地道:“知道你这次从书院回来,是为了参加县试的,这几日我也不过来打扰你了,等你考完咱们再聚。”

  说罢后,又似想起了什么似的, 眼中蕴着笑意,接着开口道:“对了,延龄之前入了国子监,这一回他父王也要压着他下场,你们到时倒可以做个伴儿。”

  谢珝闻言,也想起了当初伴读时顾延龄那不爱读书的模样,想让他下场,可不得被压着吗?不免忍俊不禁起来,随即便挑了挑眉,对沈行舟道:“放心,到时候我一定替晋王看好他。”

  他话音落下,沈行舟就朗笑起来,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那便先这样吧,我也不耽误你回府了,来日再聚。”

  谢珝冲他点了点头,也道:“来日再聚。”

  二人说罢,沈行舟就转身离开,丝毫不拖泥带水,这雷厉风行的作风,想必也是这四年的成果罢。

  半晌后,直到身边的大吴管事出声提醒,谢珝才收回视线。

  一行人坐上马车,往燕堂巷谢府行去。

  ===========================

  谢珝在家中休整了几日,就好生被他祖母和他娘的汤汤水水各类药膳给淹没了几日。

  虽然亲人的关心他甘之如饴,可是这些汤汤水水却是已经喝够了,又过了几日,他才终于熬到了快要县试,不免松了一口气,吩咐月朗和风清将东西收拾好,只待出发去嘉定县。

  谢珝与顾延龄,还有他二叔家的独子谢琅此番要一同下场,他们县试的报名点则是在嘉定县的礼房,要填写的信息包括籍贯,考生姓名,年纪,相貌特征,三代存殁履历等。

  因为规矩还要求由同考的五生互相结保,便由谢珝他爹出面又找了两个同僚家的孩子,毕竟这种小事也不好再麻烦谢阁老,还有一项是需要本县廪生作保,从而来保证考生非冒籍,是本人,而不是由其他人来替考,且保证出身清白,非娼妓,优伶,皂吏之子孙,本身亦不是身操贱业者,才准许报名。[注]

  这个人选倒是好找,先前在谢家教导谢珝的那位宋先生便十分合适。

  嘉定县离盛京并不远,来回也只用一个时辰,只不过县试需要考四天,这样来回奔波反倒容易劳累,正好谢氏在嘉定县也有宅子,报好名之后,谢珝与谢琅,还有顾延龄便在里面住了下来,另外那两个谢臻同僚家的孩子,却是因为家中早已给订好了清净的院落,便不准备叨扰了。

  盛京地处北方,这里的二月不比广陵,还是气温颇低,冷风阵阵。

  到达嘉定县的第二日清晨,谢珝的生物钟便将他从温暖的被窝中给拉了出来,他今日却难得的有了一丝起床气,索性在洗漱停当之后,就去把顾延龄也给叫了起来。

  美其名曰:“早晨背书记得较为牢靠。”

  言罢便转身离开,自去回房用早膳了,徒留顾延龄一个人气哼哼地待在房间里。

  至于为什么不叫谢琅?

  谢珝之前回家之时就发现,他这位堂弟好似对他颇有些意见,见到他之后要唤人都不甘不愿的,让他不由得有些迷惑,也不知道自己哪儿惹得这位堂弟有意见了。

  直到某次问过他娘,才明白原因何在,竟然是因为二婶儿宋氏总是拿自己跟谢琅比较,动不动便是“你看你大哥如何如何”,这样的话说得多了,谢琅也就不免看他时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了。

  知道这件事后,谢珝真是哭笑不得,想不到自己也有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那天。

  叛逆期的少年总要顺毛捋,关于怎么修复堂兄弟之间的感情,谢珝早已有了想法,只待考完再说。

  直到三人都用过早膳,顾延龄便提出想要出去转转,也好早点儿熟悉一下考场附近的环境。

  谢琅闻言便答应了,谢珝不置可否。

  三人便一同出了府,往街上走去。

  考场附近着实没有什么可看的,几人看了一会儿便感无趣,正好不远处有座茶楼,索性过去点了壶茶,一边闲聊一边喝着。

  随着日头慢慢升起来,提前来这边看环境的人也多了起来,而后便都三三两两地往茶楼里走了进来。

  谢珝正低头望着楼下的景致,口中有一搭没一搭地同顾延龄聊着,就听到顾延龄忽然“嘶”了一声,闻声转过去一看,便见到他整个人都气呼呼了起来,活像只鼓了气的河豚,不免笑出声来,趁他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开口问道:“你怎地突然生了气,我看着方才也没人惹你啊?”

  被谢珝这么一打岔,顾延龄果然忘记了方才他笑出声来这件事,口中“哼”了一声,便指着下面一个正在被人簇拥着上楼的少年,不满道:“只要我瞧见这个人,就一肚子的火了!哪里还用得着别人惹我?”

  随后也不管谢珝跟谢琅想不想听,就自顾自地跟他们吐槽了起来:“你们兄弟俩,这几年一个在广陵,一个在梧州,对盛京里的事儿都没那么了解了。”

  说到这儿,顾延龄抬眼往周围看了看,见没人关注这边,便话音稍微放低了些许,继而开口道:“圣上在三年前封了个姓高的平民为妃,对其颇为宠爱,今年大封后宫的时候还把她给提到了贵妃的位子上。”

  坐在他对面的谢琅闻言,便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你方才指着的那人,同这位高贵妃又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大了!”顾延龄听到这话,复又生起气来,又道:“那人就是高贵妃的弟弟,名叫高咏的,靠着他姐姐的关系走后门儿进了国子监,居然还有一群不长眼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拍马屁!”

  他一口气说到这儿,谢珝面上还是那副“你继续说我听着”的表情,极大地鼓舞了顾延龄,连水都顾不上喝,就接着说了起来:“他还自诩才高!还嘲讽我不学无术!”

  谢珝听到这儿不由得默然,你难道不是吗?

  他在家时都听阿琯说过了,顾延龄这几年来活脱脱就是个撩猫逗狗的纨绔公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虽然往晋王府里告状的人多,也耐不住他会哄他爹开心,一番轻描淡写之后就又是个没事儿人了。

  不过这位高公子显然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不然也不会闲到去撩拨顾延龄这个晋王幼子。

  见谢珝不说话,顾延龄转了转眼睛,又道:“唉,要不是阿珝你跟沈行舟,还有萧翌这几年都不在盛京,咱们四个就是当之无愧的盛京四公子!怎么能让高咏这厮占了风头,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当霸王啊……”

  说着还面带惆怅地摇了摇头。

  谢珝又被他话中这盛京四公子的名头给噎了一下,心道这还不如广陵九子呢。

  正想开口稍微安慰一下他,耳边就传来一道很是欠揍的声音:

  “哟,这不是咱们顾公子吗?怎么来嘉定县了,不会是来帮我送考的吧?”

  正是那位刚上楼来的高咏高公子。

  这下谢珝总算明白,为什么顾延龄一提起这人,就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本章[注]部分来源于网络

肥肠感谢大家订阅!超爱你们的!

然后在前三章v章里各发30个随机的红包,毕竟我穷……

么么哒!

  ☆、应县试

  三十三、应县试

  顾延龄一听这话,当即就炸了, 立马站起身来就跟高咏吵了起来, 词汇之丰富, 语气之连贯, 令谢珝叹为观止,一看这两人就是平日吵惯了的。

  不过他冷眼瞧着,这高咏虽是故意来挑衅顾延龄,不过话中却无甚恶意,便不再往下看,收回目光,给自己和谢琅各倒了一杯茶, 慢慢地喝着。

  直到那两人吵累了, 谢珝才又顺手给顾延龄也倒了一杯, 推到他跟前去。

  顾延龄眼前冷不丁儿出现了一杯茶,随即才反应过来,便喜滋滋地端起来喝了一口,还特意用一种炫耀的眼神看了高咏一眼。

  谢珝:……

  那高咏自然也看见了谢珝与谢琅二人, 尤其是谢珝, 那满身的气度,按理来说他在盛京也有几年了,怎么会对如此出众的人没有半分印象?

  心下略一思索,便抬步往这边走了过来,直接忽略了顾延龄挑衅的目光,朝谢珝开口道:“在下高咏, 请问兄台高姓大名?”

  语气竟是十分和缓,若是谢珝方才没见到他与顾延龄吵架的那一幕,就要以为这是个温和有礼的少年了。

  心下好笑,面上却不显,亦站起身来,刚要说话,就被一旁被高咏无视了的顾延龄给打断了。

  只见他下巴微抬,对高咏道:“这是谢阁老家的嫡长孙,之前我们一块儿在宫里给太子殿下当伴读的,书读得极好的,高咏你可别以为你在国子监里那点儿成绩,能考得过……”

  听顾延龄越说越不像样,谢珝不免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终于体会到了一丝丝晋王平日的感受,这种老父亲一般的无奈……

  随即便出声打断了他,对高咏歉意地笑了笑,便道:“高公子不必将延龄方才说的话放在心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9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子嫡孙(科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