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1967年的生活_分节阅读_第19节
小说作者:香芋酥皮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39 KB   上传时间:2018-06-20 20:13:12

  “再说,咱们大队又不大,王二狗如果真的是被大队的人打的,怎么可能不会被人发现?”

  季明珠听了,在心里默默的说,弟啊!打人的就是你姐啊。

  不过从季明宇的话里,季明珠就知道自己是安全了,原本她出事的那一天和王二狗失踪可是同一天,她就怕有人脑洞大,联想到一起,现在季明宇这么说她就可以放心了。

  之后,季明珠就没在问王二狗的事了,而是在家里度过了无聊的半个月。

  明明季三叔只是说叫季明珠养半个月,可季明宇却硬要季明珠在床上躺半个月,连床都不准下,可把季明珠闷坏了。

  等能再次站在地时,季明珠真是兴奋极了,恨不得跳几下。

  虽然后面季明珠没关注王二狗家,可她还是陆陆续续的听见了王二狗的消息。

  就像季明珠想的那样,王二狗他爹娘再怎么疼他,面对一个傻子都会打折扣。

  再加上还有王二狗得罪了人这个不定时炸弹,他们疼爱王二狗的心就再一次打了折扣,毕竟谁知道王二狗得罪的人会不会找上门来?

  后来时间长了,王二狗得罪的人虽然没找上门来,他家全家人却早已不耐烦了。

  毕竟照顾一个傻子,可比照顾一个孩子还难,小孩子大一点就能听懂人话,傻子却什么也听不懂 。

  家里人不想养,就对王二狗疏忽大意,让王二狗饥一顿饱一顿,于是某一天,王二狗就不见了踪影,也不知道是跑到外面去了,还是饿死了。

第20章

  时间又渐渐过去, 又到了一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

  最近, 季三栓那可是干劲十足,每天风风火火的不是叫着社员们学习养地龙, 就是在忙着弄稻田养鱼。

  当然,养地龙季三栓是动员了全大队社员, 稻田养鱼他却只先准备弄个十来亩算了。

  这也是季三栓从季明珠养地龙这件事上想明白的, 稻田养鱼毕竟是从没听见人养过的, 第一次还是少养一些的好,到时,要是养成功了那就是喜事, 没养成功的话损失也不用太大。

  不过,就在季三栓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领导却告诉了季三栓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 那就是知青要来了。

  近年来,因为主席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有大作为的,”于是不少知青就开始往农村跑。

  知青都是城里人, 从小养尊处优的, 虽然是喊着“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口号到农村,可真能坚持种地的又有几个?

  安山大队以前虽然没有来过知青, 可红阳公社有, 季三栓就看见那群知青不管男女都是娇滴滴的,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还总引起麻烦。

  而且要知道知青到了农村,那口粮就得农村人管,而知青们农活干不动,就意味着挣不了多少工分,而工分不够,大队就还要倒贴口粮给他们,毕竟总不能让他们饿死。

  本来安山大队的人口粮就才勉强够,现在无缘无故的要分出去,季三栓自然是不太乐意。

  尽管不乐意,可这是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所以再怎么不愿意,季三栓还是要准备好接待知青。

  知青到了农村,肯定要住房子,不过安山大队根本没有空房,所以这房子还得另外建。

  社员们倒对知青来没什么意见,甚至还挺欢迎的,毕竟城里人下乡,想想就觉得稀奇。

  现在山上木材都是有定数的,不能随便砍,所以季三栓决定给知青建土胚房。

  最近天气渐渐热了,所以土胚很容易晒干,而大队里的老少爷们又都是建房的好手,季三栓叫上不少人不过忙活十来天,三间土胚房就建好了。

  知青到的时侯,大队里已经开始春耕了,季三栓老胳膊老腿不想动,就叫季前进去把人接回来。

  晚上,季三栓还要给知青办一个欢迎会,这也是上面领导交待的,说要知青感觉在农村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要不然季三栓才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要季三栓说,这个欢迎会纯粹是白费,要知道知青可是城里人,城里人怎么可能会受得了农村的苦日子,做上几天农活就知道了,还把农村当自己家,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

  叫上社员集合后,季三栓就带着知青过去了。

  这次来的知青有四个人,刚好两男两女,男的两人一个叫秦建树,一个叫赵文书,女的两个一个叫钱淑芬,一个叫孙莲。

  领着知青到了晒场,季三栓站在石阶上,就开始说了。

  “各位,今天,我身后的这几位好后生,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千里迢迢的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我们安山大队,……现在,让我们大声鼓掌,热烈欢迎他们。”

  社员们热烈欢迎还是挺有用的,最起码让刚刚还心生忐忑的四位知青一下就安定了下来。

  接来了,季三栓就把知青介绍给大家认识。

  别说,四位知青之中,秦建树长得高大俊朗,赵文书则长得英俊斯文,至于剩下的钱淑芬和孙莲也是清秀佳人,再加上他们全身都是干干净净的,不像老农民整天一身都是泥土疙瘩,所以几位知青一出现,就俘虏了不少大姑娘小伙子的心。

  介绍完之后,季三栓又带着几位知青去了他们的房子。

  看到地方,钱淑芬和孙莲首先就皱起了眉头,她们虽然早就知道农村条件不好,可这也太差了一点吧!

  房子是土胚房就不说了,居然墙都不粉刷一遍,还有房间里的床,居然是用木板搭的,木板下面就两根凳子撑着,也不知道稳不稳。

  而且房间里除了床,其它的居然什么也没有,看着就空落落的,吃饭的桌子也才一张,还缺了一个角,这环境也真是太差了吧!

  季三栓可不知道几位知青正把新建的房子嫌弃的不行,他可自认为已经做得够好的了,明知道要倒贴还又是给他们修房子又是找家具的,够可以的了。

  指了指灶台上的粮食,季三栓说:“这里的粮食是大队里先借给你们的,你们先吃着,等有工分后会直接从工分里扣就行,外面的柴火也是大队里分给你们的,烧完后你们可以自己上山去捡,

  还有水,也是自己去井里挑,还有明天早上,七点就要起来上工,你们可别迟到了,迟到了是要扣工分的。”

  说完这些,季三栓就走了,他今天可还没吃晚饭呢,早就饿了。

  季三栓拍拍手走了,就留下了几个知青看着灶台大眼对小眼,懵极了。

  这事情和想象的不太对啊!

  他们是响应党的号召来农村这个地方干出一份事业来的,可为啥他们到了后,不仅啥都要自己做,还要下地干活啊!

  一天像别的老农民一样在地里挖土刨坑,这样能干出什么大事来?

  想象和现在还是有差距的,尽管这个差距有些大,可再怎么样,几个知青还是只能接受了,总不能刚到农村就要回家,那样也太丢面子了。

  这时,几个知青的肚子咕噜咕噜叫了起来,这时他们才想起来,自己已经快一天没吃饭了。

  知青们从家走时是带了干粮的,可他们在火车上待了三四天,干粮早就消耗完了。

  没了干粮,肚子就要饿着,所以再怎么不愿意,几个知青还是老老实实的烧火做饭去了。

  这也幸好他们在家是烧过火做过饭的,要是不会,那今天肯定是要饿肚子了。

  之后几天,几个知青是一天比一天后悔,感觉肠子都要悔青了。

  是谁说农村好的?每天天才亮就要起来干活,而即使最轻松的丢种子,一天下来,两个女知青那也是感觉腰酸背痛,全身都要散架了,就是这样努力,她们居然还被社员们鄙视得不行。

  被瞧不起的泥腿子看不起,可想而知知青的心情了。

  至于两个男知青就更惨了,女知青季三栓还能安排她们做轻松的活,男知青季三栓总不能安排他们跟着女知青做一样的吧!

  那也太丢脸了,即使季三栓愿意安排,两个男知青也不好意思接受。

  逞强的后果,就是两个男知青每天累得半死,挣得工分却还没有大队里半大的孩子多,这让他们颇受打击。

  时间短一点还好,时间稍微长一点,几个知青就有些受不了了,他们这时后悔得不行,非常痛恨自己当时为啥要脑子一抽跑到农村来。

  现在他们很想回家,可惜,再想回家再后悔也没用了,他们暂时根本回不去了。

  ……

  时间渐渐过去,春夏秋冬就像调皮的孩子,溜得很快,转眼,就是一九六九年。

  去年安山大队因为养了猪,有了足够的肥料,使得庄稼长得很好,去年又是难得的好年,一年都是风调雨顺的,这使得安山大队过了一个丰收年。

  而且因为有了地龙粉,安山大队每家养的猪最起码都在二百斤以上,稻田养鱼也不错,光十亩地养的鱼,卖给食品收购站就卖了不少钱,并且稻子的产量还增加了,虽然增加的不多,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只要能增加粮食的产量,即使再少季三栓那也是满心欢喜的。

  因为这左一件右一件的事,领导终于逐渐注意到了安山大队,特别是地龙粉养猪的事情,被领导大大的表扬了。

  季三栓被表扬了也不贪功,反而和领导说主要是季明珠的功劳,于是,季明珠不仅有了一个“养猪能手”的称号,还得了一个崭新的搪瓷缸作为奖励,搪瓷缸上还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不过,就因为安山大队去年表现好,于是麻烦也来了。

  “啥?领导,我没听错吧!你说又有知青来了,还要分十个到我们大队上。”季三栓简直想马上失聪了,那样他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关键领导又接着说,不仅有十个知青,还有四个下放的坏分子。

  季三栓想想就头疼,要知道他去年可是教了大半年,才把分下来的那几个知青教的勉强跟上普通社员的进度。

  这边才刚弄好,没想到马上又要来十个知青,还有四个坏分子,那加起来就是十四张嘴,安山大队的土地可是有限的,多出来的这些人那就要从社员们的嘴里扣粮,想想就愁。

  领导看见季三栓发愁,他也很无奈啊!这也是上面的安排,他也没办法。

  再无奈,领导也只能好好安抚季三栓,尽量让季三栓接受,谁叫季三栓的大队在去年是所有大队里收成最好,收成好了就代表粮食多,多养几个人也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到了这个地步,季三栓还能怎么办呢?他总不能和领导对着干,只能老实接受了。

第21章

  “小毅, 娘也不想, 可是娘真的没办法,保国的身体太差了, 你杨叔叔实在舍不得他……”

  “所以就该我去嘛, 谁叫我是外来的,对吧!”秦毅打断了他娘的话,直接如此说道。

  郑秀被儿子的话噎住了,她有些呐呐道:“这是我们欠你杨叔的。”

  秦毅闭上了眼,虽然他已经知道了他娘的为人, 可再来一次他还是想给他娘一个机会,结果……不说也罢。

  沉默了一会儿, 在心里有了决断,秦毅说:“我答应了, 但从此以后, 我就不再欠杨叔的了。”从此以后, 就是他杨援朝欠我秦家的了。

  郑秀一听见秦毅同意了, 立马就翘起了嘴角, 但随即她又压了下去, 努力装做一片哀伤。

  秦毅这次很仔细的看着她娘,当然没错过她的表情, 即使到了现在,秦毅依旧是搞不明白她娘到底在想什么?居然为了心爱男人, 坑自己的亲儿子。

  她在高兴自己继子不用受苦的同时, 难道忘了要受苦的是她的亲儿子吗?

  内心冰凉一片, 秦毅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但这次,他绝不会放弃他该得的。

  “娘,他们都说乡下很苦,我去了那边肯定要花不少钱,你把爸留给我的钱先给我吧!”

  郑秀原本喜悦的心情当即僵住了,她有些结巴的说:“小毅,这么多钱你拿在身上不安全,要不你去乡下后,娘每个月给你寄过来。”

  秦毅听了心里冷冷一笑,呵!寄着寄着就没了吧!虽然早就知道亲娘的脾性,但秦毅的心还是更冷了。

  果然在他娘的眼里,心爱的男人以及他男人一家都是宝,自己的亲儿子就是草。

  而自己从前也是个傻的,明明爹早就交待了要小心娘,他却依旧傻傻的相信她,还把爹留给自己的傍身钱全部给他,结果……不说也罢。

  若秦毅到了后世,就会明白,他娘郑秀就是典型的“恋爱脑”。

  “娘,我已经十八岁了,怎么可能会管不好钱,而且寄钱还要邮费,又费时间又浪费钱……”秦毅吧啦吧啦一通,反正中心思想就一个,那就是要钱。

  郑秀满心的不愿意,她这些年可没上班,手里根本没啥钱,平日里为了讨好继子继女,郑秀没少从那笔钱里拿钱出来用,虽然后面杨援朝给的家用又抵了回来,可要是真的给了,那自己手里就没有钱了,以后用钱肯定也会不方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9页  当前第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1967年的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