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好想哭_分节阅读_第94节
小说作者:外乡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09 KB   上传时间:2018-05-07 19:10:19

  “那父皇你还让我去找贾代善。”嘟囔了一句,水源不放弃地对他老子提议直接下圣旨。

  当今摇摇头,有些担心自己儿子剃头担子一头热。最后被水源磨的无法,只得派下招贾代善祖孙明日进宫见驾。

  “朕若是没记错,人家小姑娘还当你是舅舅呢吧?”

  水源:他爹射得一手好箭,箭箭扎在儿子的心口上。

  水源如何不知道这事他最应该商量的人是贾小妞,可是,

  可是……他不敢。

  他害怕贾小妞唤他舅舅,骂他禽兽不如,然后恨死他了,再也不理他。

  “父皇~”

  当今见小儿子这副模样,摇了摇头,心中又是一阵好笑。

  果然是一物降一物,恶人自有恶人磨。

  ……

  从早上贾小妞还没起床,水源就开始折腾。一直到贾小妞睡饱了懒觉,错过了早膳,带着丫头嬷嬷去梨香院蹭了一顿午膳,水源也没折腾明白。

  不过水源的这一番折腾,荣国府上下并不知道,所以日子还是照常过。贾小妞将前儿得的好东西交给贾代善,也就不管贾代善什么时候派人给身在扬州的贾琏送去了。

  贾琏自那年去了扬州,便一直留在扬州跟着林如海和贾敏夫妇读书,学习世情。

  这几年,虽然时有书信往来。倒底多时不见,彼此心中都是想念。

  为此,贾小妞还特别体贴往扬州送了个厨子,就希望贾琏能在那边吃好。

  扬州菜虽是好吃,但贾琏却是地道北方长大的,一时吃不惯也是有的。

  想到这里,贾小妞便觉得原著中的林妹妹,那日子过得真不是一般的苦。

  为什么十顿饭里有五顿是不吃的?

  天天吃着不顺口,换了谁都不一定有胃口了。

  林妹妹又是跟着贾母一起吃饭的。原著中宝钗点的那些软烂的吃食,必是贾母日常喜欢的。先不说贾府惯常都是肥鸡大鸭子,只说众人顺着贾母的心思准备的饭菜,便不会合了林妹妹的胃口。

  饭吃不好,药来补。身体能好才是怪事嘞。

  贾小妞可不想让他们家琏包子到了扬州吃成了贾家的林哥哥,于是一回了贾家便派了个贾琏用惯的厨子去了扬州。

  因着这个厨子,贾琏别提多感动了。就是贾敏都夸贾小妞体贴。

  当然,也是因着这个厨子,贾敏想到了以后闺女出嫁她们家得陪送个全套的厨房才不会让闺女用不惯。

  这几年,因着林家有了子嗣,又有贾琏陪伴在林如海和贾敏身边,夫妻二人虽然一直遗憾没有儿子,心情却不同往年。

  一进入腊月,贾敏一边忙着南边的人情往来,一边又要忙着家里过年的事。没了伤春悲秋的范,小小的林妹妹除了见到她老娘天天风风火火的发号司令,倒也没生出一段愁肠来。

  闲时被她老子娘抱着一起读书,忙的时候,就打发她和贾琏一起读书做伴。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真的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至少现在的林妹妹除了聪慧外,再找不到原著中的千古形象。

  看到贾琏寄回来的家信,贾小妞心情极复杂。

  古往今来唯一的真白莲花,若是按着现在的发展趋势,估计真的要消失了。

  遗憾吗?

  可惜吗?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谁都没有资格因为一已之私就期盼旁人家破人亡,天天以泪洗面。

  与宝玉一起陪着贾代善用过午膳后,宝玉便去了东大院找晋氏了。

  王夫人没有给过宝玉一丁点的母爱,倒是后来的晋氏可怜宝玉小小年纪,时常照拂,倒得了宝玉真心敬重。

  再加之晋氏闲来无事,也会教导宝玉一些东西,一来二去的,两人的关系便越走越近。

  等到晋氏有了身孕,又发现宝玉一片赤诚,心不藏垢,对待宝玉又多了几分初为人母之心。

  宝玉不想让晋氏对他失望,所以读书和学习晋氏教导他的那些东西时,更加的刻苦。

  没人会不喜欢聪明又上进的孩子,晋氏也不例外。

  宝玉去东大院找晋氏说话,陪晋氏消磨时间去了。贾小妞仍如往常的习惯赖在贾代善这里。

  或是陪着贾代善说话,或是与贾代善下一局棋,冬日天暖也打发了时间。

  不过今天刚刚过了一两盘棋,宫里的太监便带来了当今的口喻,招贾代善与贾小妞明日进宫见驾。

  送走了小太监,贾代善看了一眼无知无觉的贾小妞,眼睛不自觉的微微眯起。

  金陵,薛府。

  宝钗端着熬了许久的参汤来到薛家主的房间,见到父亲此时正清醒的坐在床上看帐册,心中又是高兴又是酸涩。

  “爹爹~”

  见宝钗进来,薛家主笑着放下帐册,“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宝钗将参汤亲手递过去,说了来意,又问了薛家主今日身子可好。

  薛家主如何看不出女儿消瘦的脸庞下,掩饰不掉的惊惶与无措。忐忑的神情与说话时谨慎小心的态度,都让薛家主心里酸痛不已。

  都怪他呀。

  若非他起了旁的心思,那年也不会连夜让宝钗去扬州,最后被迁怒的十九皇子送进了甄家那个地方。

  甄家,甄家……

  “这两年,让我儿吃苦了。”

  宝钗自来便孝顺体贴,听到薛家主这么说,连忙扬起一抹笑,“爹爹快别这么说,学规矩哪有不苦的。女儿在甄家吃的好,住的也好。女儿住在甄家老太太的院子里,与甄家的几位姑娘一起受她教养,这份荣耀,旁人羡慕还来不及呢。”

  顿了顿,宝钗压下心中的苦楚,又继续对她老子报喜不报忧,“甄家出了一位贵妃,贵妃膝下还养了位皇子。女儿在甄家住过,又与甄家几位姑娘朝夕相处,将来无论女儿去哪,规矩和教养再无人质疑。爹爹放心才是。”

  薛家主闻言,摸着宝钗的头发,长叹一口气。

  同是金陵旺族,相隔又近便,自家闺女在甄家过得是什么日子,当爹的又如何不知道。

  若不是他下了狠手,在女儿与甄家庶子传出风言风语的时候,直接摁死了甄家那无辜的庶出子,怕此时女儿也已经再无任何名声可言。

  他现在病得如此重,怕也是报应来了。

  唉~

  “也不知道你哥哥走到哪里了,若实在敢不回来,这个家便只能交予你了。”

  “爹爹,休要说丧气话。您会好的。”

  薛家主摇了摇头,虽然很残忍,但还是不想让闺女抱着不可能的幻想活着。

  “这是天意,好不了了。只为父今日有几句话要嘱咐你,我儿一定要记在心里。”

第104章

  宝钗看着她爹犹如交待遗言一般的神情, 心中悲伤不已。

  她一直自视甚高, 到了甄家的时候,她才明白她找错了参照物。

  她与她哥哥相比,自然是样样都好。可是与甄家的几位姑娘相比,她却发现她到底有多么卑微。

  仕农工商,她虽为皇商之后, 出身紫薇薛家。可在身份上,或是在甄家上上下下的人眼里,还不如甄老太太身边的大丫头有体面。

  她住在甄老太太的院子里, 不知情的人都以为甄老太太多么喜欢她。

  可只有她知道,又矮又潮湿的倒座房是多么的让人委屈和难堪。

  甄家自持贵妃娘家,又是圣眷不衰, 几次接驾的官宦之家, 所以甄家的下人一个个的都瞧不起她这个皇商之女。

  前脚拿着她给的赏银,一转头就嘲笑她是个土鳖。

  她在甄家女学,刚得了女先生几句夸奖, 转头就会有人传她好卖弄。若是她在甄家女学表现平庸, 就又有人传她果然是商后……

  她打赏下人, 就成了收买人心, 爆发户拿银子砸人。她不打赏下人,就说她没规矩, 说她刻薄小气。

  她随着甄家姑娘附和几句鉴赏古玩玉器的话,那些人又说她不愧是商后,见钱眼见。

  总之无论她做什么, 都是错的,都是低微卑贱之人的动机不纯。

  然而在甄家,她确实学到了很多,很多。

  当初十九皇子让她去甄家学规矩,她心中还不以为意,觉得自己的规矩已经很好了。可到了甄家,她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规矩。

  甄家的几位姑娘年纪与她相仿,她们的一言一行,都让她明白了差距,也让她吃足了苦头。

  最开始的时候,她是恨着害她进了甄家那个狼窝的十九皇子的。可随着时间的拉长,心中虽恨,却也带了几分感激。

  若非十九皇子的作弄,说不定她真的会一直错下去。也许错到无可挽回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长叹一口气,宝钗抿嘴冲她爹笑得甜甜的,“爹爹请说,宝钗必不辜负爹爹的信任。”

  宝钗刚刚一闪而过的神情,薛家主不是没见过。只是……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你二叔不知游历到了哪里,为父怕是见不到他最后一面了。”想到走了三年多的兄弟,薛家主实在是没了脾气,“我去后,我儿也不必再去甄家,只在家里陪伴你母亲。等出了热孝,你们兄妹便带着你母亲去五台山下凭租而居。等到你哥哥五年期满,便举家进京。”

  宝钗心中悲伤,一边听话的点头,一边又问父亲为什么这么安排。

  “金陵非善地,甄家世代盘居在此,已成了金陵的土皇帝。咱们薛家势弱,又有诺大家资,甄家如何不心动?”薛家主将床里侧的一个小匣子拿过来递到宝钗手上,示意她打开,“自去岁伊始,为父便开始收缩产业。因为父近年来一直延医用药,有些管事心生浮意,也在所难免。

  为父便将他们都打发了,并且做了套,让人以为为父做生意赔了大钱,顺便变卖了那些明面上的产业。现今,咱们家在南边,除了两套宅子,便只留了五个庄子。京城那边,为父也置了些产业,除了明面上的一套宅子供你们进京居住外,还有套宅子是放在了你名下,将来放在你嫁妆里。城郊里有三五个庄子,除了给你哥哥的,便也是你的嫁妆庄子。”

  薛家主久病难医,自知时日无多。再发现甄家以及其他通世老亲都靠不住后,便想着如何保全一双儿女,如何安排他们生活无忧一辈子。

  他本就不想要那皇商的招牌了,所以第一时间便不动声色的开始处理薛家的商铺。

  先是打发一批忠心耿耿的忠仆,让他们以贪墨主家财物,畏罪潜逃的方式悄悄的去了京城。

  然后又将一批真正起了心思的管事和掌柜的打发了,又以久病无精力为由将那些铺子都兑了出去。

  最后薛家只在京城和金陵留下了四处宅子,十座不大不小,但却不会让人起心思的庄子。

  四个宅子,金陵与京城各两个,其中两个小的宅子,便在宝钗名下。而那十个庄子,薛家主也做了决定。儿子六个,闺女四个。

  至于家中资产,能变卖的都变卖,换成银票方便保存。不能变卖的,也给他们兄妹做了分配。

  分配之后,分别装箱悄悄的分批送到京城之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2页  当前第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2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好想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