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纪事_分节阅读_第69节
小说作者:孺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91 KB   上传时间:2018-04-27 18:13:50

  到了高中,只怕女生会更少。

  大伙普遍的思想都是这样的,男孩子嘛,年龄大点就大点,将来照样娶个比自己小的媳妇没问题。可女孩子到了一定年纪最好就结婚嫁人,免得拖到后面年纪大了,要想找好条件的就找不到了。

  老师给的建议,在某些程度上,其实是有真心在替谢兰考虑了。

  一旦谢兰选择读高中,摆在她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要么考上去,要么考不上。

  考上去倒还好,至少是个大学生了。可这万一要是考不上,那就白耽误两年不说,还不如去读中专呢!

  毕竟中专读完出来,立马就能就业了。人家跟高中可不一样,人家包分配工作的。

  谢兰成绩好,人一惯来也懂事听话,所以在学校里,老师也挺喜欢的。这事除了找谢兰谈,前段时间也上门跟赵桂英他们说了。

  当然,大学谁都知道好。可问题是,要想从他们这么个小地方考出去,考上大学,实在是太难了。

  虽然大学谢兰不一定考得上,但中专却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等谢兰考上中专,这边毕业了立马就能分配工作。到时候既有工作又有文化,想找个好点的对象一点也不难。

  女人这一辈子能干嘛,还不是嫁个条件好点的,结婚生子顺顺利利过日子。

  赵桂英和谢卫国也觉得老师说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考中专虽然比不过大学,但它胜在稳妥。

  但好歹两口子在这事上并不□□,决定权还是交到了谢兰手上。

  今天上集市,谢意给三姐妹一人买了只钢笔,一瓶黑墨水之后,便又将这事从谢兰的脑海里勾了出来。

  谢意没直接回答谢兰,反而先问她,“那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

  谢兰其实也不知道。

  她既舍不得放弃这么一个考出去的机会,又害怕自己考不上,反而耽搁了下来。

  讲来讲去,其实就是没信心。谢兰是这样,赵桂英和谢卫国是这样,学校里的老师也是这样。

  不相信谢兰真的能考出个大学出来。

  要知道,当时高考一恢复,大把的人去报名。

  里头有城里下乡的知青,有应届的高中生,也有离了学校几年一直没有放下过书本的人。甚至,还有不少老师都给报名了。

  可结果呢?

  远的不说,就周围这几个大家知根知底的村子里,考上去的寥寥无几。

  眼下谢兰颇有点苦恼,“我班里好多要好的同学,都说要去念中专。”

  谢意告诉谢兰,“现在选不出来哪个没关系,与其费脑子现在就想这个,还不如把心放到学习上。”

  不管是考中专,还是去考高中,哪个都需要成绩好。真要万一选了中专,这玩意现在可比考高中还难,那不更得要好成绩。

  其实按谢意的想法,指定是希望谢兰去考高中的。

  不过距离中考还有好几个月呢,谢意觉得与其想太多,还不如摒弃一切杂念先好好学。决定这种东西,最好到事发的时候再做。

  其实学校的老师也好,家里的父母也好,甚至包括周围已经决定要念中专的同学也还好,大家都这样觉得的时候,谢兰却开始纠结起来。这代表了什么?代表本身她自己潜意识里面已经做了决定了,只不过她现在还没有觉察罢了。

  谢意怕谢兰想太多,等饭菜都做好要端上桌的时候,谢意告诉谢兰,“用心读你的书就是了,要是想考大学,那就去读高中。爸妈那里要是钱不够,大哥供你上。”

  不知怎的,谢兰听完这话眼睛却感到无比的酸涩。低着脑袋站在那里,吸着鼻子应了一句,“嗯,我都晓得了。”

  谢兰其实内心里,还是想继续念下去的。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谢兰其实也不想那么懂事,可从小家里穷。上头是有一个哥哥,可哥哥打小身体不好。她做为第二个,反而担起了长姐的责任。

  要体谅父母,照顾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妹妹要看顾。

  谢菊觉得不公平还会私下里发泄一下,可她却不能。不是不委屈,可心里头却明白,委屈没有用。

  自个家就是这个样子,再委屈它还是这样。

  有那精力去委屈,还不如多帮父母减轻一点负担。

  因为谢兰心里头明白,赵桂英和谢卫国其实也很辛苦。她不忍心,也不能让已经很辛苦的父母再多操心了。

  可有的时候太懂事,势必就得委屈到自己。

  就像现在。

  谢兰其实很想说,她想上大学。不管怎么样,都想试一下。

  可长久以来的懂事让她考虑的会比别人多,所以她不能,也不敢跟赵桂英和谢卫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之所以会纠结,到底还是心有不甘啊!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一下,里面这个思想不是我的思想。只不过,那时候这么做的人确实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个亲戚跟我说过她以前的事情。读初二的时候,某一天,她妈跟她说,你今天去学校请一天假吧。

  她问,好端端的请假干嘛?

  结果,她妈告诉她,哦,一会有媒婆带男孩子过来跟你相看。

  这是在一边读书一边就能相看对象了的。要是看中了更好办了。学也不用上了,直接退学回家结婚吧。

第77章

  中秋节一过完, 地里的红薯就得开始收了。

  红薯这玩意种起来是不费劲, 可收起来就真的有点累人了。尤其是像谢意这样的,一种就种那么多的。

  这地当初下肥弄得足, 地里的红薯也长得好。挖出来的红薯五六斤一个的一大片,压秤的很呢!

  谢卫国看了欢喜的很,直夸谢意这红薯种得好。可对于谢意来讲, 一半高兴,一半痛苦吧。

  高兴在这收成好,痛苦也在这收成好。这收红薯, 不管是挖还是担回去, 都是最累人的力气活。而这些, 偏生就是谢意最干不来的活了。

  连着挖了两三天的红薯,谢意就吃不消了。手心里长了水泡不说,耙头挥多了, 这手臂也酸得厉害。

  吃饭的时候都不拿筷子了, 跟四小只一样,拿勺子挖着吃。

  朱娇娥看得直心疼, “要不,你就在家里歇息几天吧。不就是点红薯么,我力气大, 我去挖就是了。”

  谢意是真不想再去地里干这活了,不过呢, 他不光不想自己去了,连朱娇娥也不舍得她去受这罪。

  至于朱娇娥说的力气大, 谢意当没听见了。反正他家的媳妇他心疼,没道理让他在家里休息,把媳妇和爸妈给扔地里去干吧?

  于是第二天,大伙都暂时先休息一上午。早上吃完饭,赵桂英还去院子里串门了。

  不纯是串门,主要还是听了谢意说的,在村里喊几个劳动力过来帮忙,把这红薯地的红薯给收了。

  当然不白叫人帮忙,昨晚上谢意就跟她说了,一人一天两块钱的工钱。

  起初,赵桂英真有点心疼花这钱,怎么都不同意谢意花钱请人的事,而且不光是她不同意,谢卫国和谢老头也不同意。

  对于他们来讲,自个就是庄稼汉,是农民。自个地里的活自个都干不来,这成了啥啊?更别说,还花钱请人来干了。反正就是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完了最后,赵桂英还说,“你们要是觉得累,明天就在家里休息一上午。我跟你爸,还有你爷爷下地就成了。”

  可这事谢意能这么干吗?指定是不能的。他要真跟朱娇娥在家里休息,让赵桂英和谢卫国以及谢老头去地里干活收红薯,信不信别人背后指定戳他脊梁骨呢!就算没人说,谢意也过不去自个心里那道坎。

  尤其是这红薯地还是他自个家的,那就更不能干这事了。

  吓得谢意立马坐直了身子,苦着脸说,“那还是算了,明天我继续去地里干吧。”

  见谢意这样,刚说这话的赵桂英又心疼了。

  打小就因为谢意身体差,基本上都没干什么活。赵桂英也习惯了不让谢意去干活,哪怕后面娶了媳妇之后,身体一天天的变好了,可这习惯也养成了。

  吃饭的时候,谢意拿勺子挖着吃,赵桂英可都看在眼里了。如果比谁更心疼谢意的,那么赵桂英跟朱娇娥绝对是家里的头二号人物。

  赵桂英觉得,她自己能吃得消这地里的活,可却未必舍得谢意也跟着去吃这苦。

  好吧,这一回心疼谢意占了上风,赵桂英勉强同意了去村里请人的事。

  本身因着猪场那些粪水的事情,谢意在村子里的名声这大半年来就好了不少。更别提这一回去红薯地里干活,还给两块钱一天。

  赵桂英几乎没花上什么功夫,就喊到了五个年轻的小伙子。

  到底是人年轻,力气足。

  就谢意那些地,人家过来帮了三天忙,就给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了。一车一车的红薯给运回来了不说,搁在地里的红薯藤人家也给绑成一摞一摞的堆在地里晾晒。

  只需要等到后面一晒干,到时候谢意花上点功夫直接装回家就行了。

  红薯也挖得仔细,没出现太多破皮的。这些不破皮的红薯到时候搁到地窖里,要是储存得当的话,留到明年七八月份都没问题的。

  到那时候,新红薯又出来了。

  不过结账给钱的时候,赵桂英还是小小的心疼了一把。

  五个小伙子一人两块钱一天,干了三天,一个人能分到六块钱。合在一起就是三十块钱了。

  给完钱的那天,赵桂英背着谢意和朱娇娥跟谢卫国嘀咕,“到底是小年轻的,手里没个成算,这么多钱说花就花出去了。”

  搁赵桂英的意思那就不该请人,自己一家人慢慢干,最多干上半个月,总能干得完吧。

  可这没等赵桂英心疼完这劲呢,那边谢意又有大动作了。

  他拿自个一块六分地,换了人家一块七分的地。

  明着看,谢意是赚了。一个六分,一个七分嘛。可这真不能这么算的啊!

  谢意换给别人的那块地可是一块上好的肥地,土质松软,种啥都成。可他换回来的那块地呢?是块黑地。

  其实黑地肥力也不差,可问题就在于它靠山。靠山的地方最喜欢长一种草,叫冬茅草。

  这草生命力极强,烧不死,挖不断。只要里头有一点根,来年它就能疯长。而且一长就是一大片的那一种。

  换地这事,谢意之前没顾得上跟赵桂英他们商量。等到赵桂英知道的时候,这地已经换完了。

  这不得到消息匆匆赶过来的赵桂英,一进门发现自家儿子正跟儿媳妇围在桌子旁算账。桌子上面,摞着一堆大团结。

  两口子头挨头靠在一起小声商量着,那边谢意手里头还拿着笔,时不时的在纸上写上点东西。

  赵桂英一看到这钱,倒是把来的目的给先抛开了,急匆匆的又跑到外头去,直到把院子门栓上之后方才重新进屋。

  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也真是的,在家里数钱好歹先把院门给栓上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6页  当前第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9/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纪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