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纪事_分节阅读_第64节
小说作者:孺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91 KB   上传时间:2018-04-27 18:13:50

  这话说的,一点客套话都没有。

  好在张红云也不计较这个,不过还是问了句,“干嘛好端端的要买碾米机啊?”

  “这不是谢意那边队里的碾米机坏了么!”朱娇娥说,“村里碾米不方便,我们买米糠也不方便了。”

  这养猪场喂猪没有米糠可怎么行。光靠猪草红薯之类的,猪不爱吃倒是小事,关键是吃了长不胖啊!这要是养到最后不长瞟就是大事了。

  倒是也能把米糠换了,换成谷子或者是米饭什么的。可给猪吃这些,能舍得吗?所以说,这米糠是绝对少不了的。

  当然除了这个,谢意和朱娇娥还有其他的想法。这会面对张红云,朱娇娥也没隐藏,“我们是这样打算的。这机子买回来,也不免费给村里人使。反正呢,碾一担谷子,我们就收人五毛钱。”

  毕竟先不说这机子是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就光每次碾米,那电费什么的,每月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张红云觉得,自个闺女和女婿这想法倒是不错,不过她还是有点担心,“这样,会有人来碾米吗?”

  要知道队里的碾米机一直都是免费的,可没谁花钱过。你这猛不丁的跟人说要收钱,人家能乐意吗?

第72章

  “怎么就没人乐意了啊?”朱娇娥说, “我跟小意可都去县里看过那碾米机了, 碾出来的米可好可干净了,都看不到一点谷子的。”

  再说了, 这队里的碾米机眼下都坏了。人家师傅都说,修不好了,只能买新的了。可队里这情况, 压根就不可能再买新的碾米机回来了。

  村民们要是舍不得花钱过来碾米也行,只不过就得担子担子走上好几里路去其他队里借碾米机了。

  最主要的一点,就附近那些生产队里的碾米机, 朱娇娥跟谢意都过去看了, 距离罢工也不远了。

  张红云听朱娇娥这么说, 自然是知道她这闺女和女婿心里头都有主意的很。也就不再劝说什么了,直接问朱娇娥还差多少钱。

  朱娇娥冲着张红云比了个巴掌出来。

  好吧,张红云明白了, 这是找她借五百块的意思。

  后面张红云什么话都没有说了, 很是干脆的回屋拿了五百块出来给到朱娇娥。

  朱娇娥接过钱往口袋里放好,对着张红云说, “妈,你也别担心,我和小意都仔细算过了。这要实在是有人舍不得花钱来碾米, 咱这不还回收米糠么?人家把米糠卖给我们,也一样能抵了这碾米的钱啊!”

  别说, 朱娇娥最后这几句话倒是让张红云彻底放下心来了。

  毕竟这两年生活好了,还需要靠米糠来填饱肚子的人家, 可以说现在几乎都没了。一般情况下,米糠除了拿来煮猪食什么的,也没啥太大用处了。

  能用米糠换了碾米的钱,大部分人指定都会乐意的。

  而朱娇娥和谢意这不养着好几十头猪么?正巧就缺了这些米糠。

  人家省了碾米的钱,他们省了买米糠的钱不说,还不用到处去外面收米糠了。

  不管怎么算,小两口把这碾米机买了,都不回亏的。

  先到这,张红云脸上多了点笑容。瞅着这会天色也不早了,朱娇娥身上又带着这么多钱,便催她,“你赶紧回去吧。”

  碾米机是之前过来看好了的,钱这会子也借到手了。谢意和朱娇娥是一点耽搁也没有的,第二天就借了牛车,跑县城去把机子给买回来了。

  崭新的碾米机从村口一路拉到家里,每遇上一个乡亲们,大伙都会好奇的问上一句。这么一来,拢共就这么大点村子,平日里就算是走路的话最多也就十几二十分钟能走完的,结果呢!

  谢意和朱娇娥陪着笑脸和热情的村民们聊上了两三个小时,这脸都给笑僵了,方才让这碾米机成功进了屋。

  就这还不算完,这头谢意和朱娇娥刚把碾米机搬进屋,打算晚上等谢卫国他们过来吃饭的时候,把关于村民过来碾米收钱的事情当着家里人的面说一下。可谁知道,没等多久半路听到消息的谢卫民和谢卫军两口子先赶过来了。

  人还没进屋,谢卫军就在外头喊了起来,“小意,我听人说你买了碾米机了?在哪,快给三叔瞅瞅。”

  就这说话的功夫,脚程比较快的谢卫民已经跨进院子了。一眼就看到了摆在堂屋中央的那个,黑色的大家伙。

  “这就是新买回来的碾米机啊?”谢卫民围着碾米机转了两圈后问。

  一边问的同时,一边忍不住伸出手摸了摸机身。

  到底是新买回来的碾米机,瞅瞅这亮堂度,就不是队里那一堆废铁疙瘩能比的。

  刘燕和梁飞两人这会,也站在堂屋里看这机子。

  初初听到谢意把碾米机给买了,她们两人也吃惊。刚也看到了,崭新的机子确实已经摆在侄子家的堂屋里了。

  稀罕归稀罕,不过比起一进屋就被机子吸引了过去的谢卫民,谢卫军两兄弟,这边梁飞和刘燕两妯娌显得淡定冷静的多。

  同样的,她们考虑的也多。

  前头队里的碾米机不是坏了么,这两家家里还堆了不少正等着碾的稻谷呢!

  要知道今年是包产到户的第一年,两家当时种这田的时候,可都是当祖宗一样的精细伺候着。

  好在今年上半年的天气不错,加之从谢意那里拉了不少猪粪水过去,早稻的收成也是格外的理想。

  最主要的是,这些收上来的粮食除了要交的那部分农业税之外,剩余的一大半都可以由着他们自己处理。

  可以卖给收购站,也可以卖给其他人。

  两家人私下里都在家里算过这笔账了,卖给收购站能换来不少票,但这价格低。但要是将这稻谷碾干净卖到城里去,价格肯定要高多了。

  虽说没有票,不过那也不打紧。

  他们农村里大部分的东西自个地里就有种,真正用得上票的地方真不多。而且这一两年来供销社有一小部分东西,已经取消票了。

  所以算来算去,还是把稻谷碾了卖给城里人最划算。

  再说了,眼下也不抓他们这种卖自个种的东西了。像大米这样的紧俏货,直接拉到自由市场去,一准很快就能卖完。

  之前队里的碾米机坏了,他们还在家里发愁往后到哪去碾米的事。没想到自家这侄子,一声不吭的就买了台新的碾米机回来了。

  这会谢卫民笑眯眯的问谢意,他能把家里的稻米拿到这来碾不?

  能,自家叔叔想过来碾米问你行不行,这事它就必须能行!

  得了谢意准话的谢卫民和谢卫军两兄弟,笑着夸了谢意几句,约好了明天下午就把家里的稻谷担过来之后,也没有再多待便先回去了。

  送走谢卫民和谢卫军这两对夫妻之后,朱娇娥索性把院子门给锁上了。

  这得感谢他们的到来,提醒了小两口一件事。那就是关于这碾米收钱的事吧,还是得提前想个法子。

  都在一个村子里面住着的,多少都沾着亲带着故。总不能等人家得到消息说你家有碾米机了,过来看看瞅瞅顺便问你能不能碾米,然后你告诉人家,想碾米可以,但是得掏钱才行。

  眼下这会得亏先来的是谢卫军和谢卫民,是谢意的亲叔叔,这钱不收没关系。毕竟这么亲的关系摆在这里,人家又是先开口的,谢意要是当时告诉人家说要收钱,信不信等出了这门,别人指定在背后戳谢意的脊梁骨。

  说他不顾亲情,都掉钱眼里去了。

  所以说,这钱肯定是要收的。毕竟先不说这碾米机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就是这每碾一次米,自个还要搭上电费呢!

  但是呢,又再一次的说回来了,这钱可以收,可这事却不能直接这么干。

  两口子在家里商量了一晚上的功夫,第二天一大早,谢意就把家里头的墨水和毛笔还有红纸什么的给找出来了。

  有一句话,叫做先发制人。

  谢意和朱娇娥商量了之后想出来的办法便是,趁着这会乡亲们还没担着稻谷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们自个先把这收钱的消息给透露出去。

  也不用满村子的去说,这样显得太落下乘了。只需要找张红纸出来,拿毛笔在红纸上面写上“碾米一担,收钱五毛”的字样,然后给贴在外头院子的大门上就行了。

  人家找上门来这不还没来得及说话,可不就先看到这个了么!

  只要让村里人明白了你这意思后,后面就好办的多了。

  愿意花这碾米钱的人,你就进来。要是舍不得这钱的,看到这字,也就不会自讨没趣的开着口了。

  怕大伙看不到,这样的红字谢意特意写了两张。

  字写好之后,熬了点迷糊出来,谢意就将这两张红纸给贴上了。

  一张给贴到外头院子的大门上,另一张就贴在碾米机旁边的墙壁上。

  像他们这样的,赶在别人开口前把这意思给表达出来,既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还不容易得罪人。

  不过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大伙背地里肯定会议论上几句了。但这议论归议论,却也不至于说的太难听。

  总的来讲,是在大家都能接受的范围。

  只不过这红纸刚贴上去之后,小两口还得先去谢卫民和谢卫军家里,把这事给解释一遍。

  不然等到下午这两个当叔叔的担着稻谷过来一看墙上那字,估计当场就能拉下脸掉头就走。

  事后还会去找谢卫国,把谢意给投诉一遍。

  这才是真的会得罪人了。

  去谢卫民和谢卫军家解释这件事吧,得让谢意整个做人侄子的去做才是正理。

  谢意先去的二叔谢卫民家里,冲着谢卫民和梁飞笑着喊了一声“二叔,二婶”之后,才一脸诚恳的把事情给说了一遍。

  “为了买这碾米机,前头还让娇娥去她娘家借了五百块钱过来。我也没指着靠着机子赚钱,这不是碾一次米还得搭上不少电费么?总不能这碾米机的钱我出了,完了每月电费还得贴不少出去吧?”

  完了到最后,谢意还跟谢卫民说,“虽说这碾米机是我花了大钱给买回来的,别的人过来碾米是要收钱。可您不一样,您是我二叔,没道理叔叔上侄子家碾下米还得花钱的……”

  前头是讲了自己的难处,后头才是这趟过来的重点了。

  就是明着告诉谢卫民,自个这机子对着别人收钱,可对着他这个做二叔的,那就是免费的。

  反正到最后,谢卫民是笑着从谢意走到堂屋,看着他进了谢卫军的家里,转头就对着梁飞夸了起来,说谢意这侄子,往日没白疼。

第73章

  拖门口那张红字的福, 关于碾米机收费的事情就这么的给解决了。

  起初来的人不多, 毕竟五毛钱也是钱,舍不得花这钱的人肯定是有的。不就是下点力气担着谷子走上几里路么, 这没啥。

  村民们别的没有,这骨子力气还是有的。

  但随着过来的几个人从谢意这碾完米回去之后,等了十几天, 陆陆续续过来碾米的便越来越多了。

  为啥?因为人家的机子好使,碾出来的米干净啊!

  同样的一担米,搁那自由市场一放, 雪白干净的那担总是卖的最快的, 这价格还能高上几分钱一斤。

  因为人家的米里面, 一点谷壳都不馋的。

  这些带了点谷壳没碾干净的米,来买的人看了之后还给你来上一句,“你这人不老实, 故意掺点谷子进去来压秤。”

  说实话, 一担米里面就算是没怎么碾干净,里头有些带了点谷壳在, 也压不了多少重量。然而不压重归不压重,看着却十分的打眼。

  可人在某些时候,一惯来只喜欢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6页  当前第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纪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