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零清平纪_分节阅读_第3节
小说作者:天蓝宝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52 KB   上传时间:2018-01-16 17:19:59

  “凤兄弟啊,你是好人,这些年没少搭拔俺家……俺下辈子当牛做马,也会还你的恩情。娃大了要说不把你当亲人孝敬,俺做鬼也得教训那个臭小子。”

  凤天幸笑着摇头,助人不是为了回报。“成了,说这些有的没的给孩子压力,建国喊我叔就不能让他白喊不是。老哥放宽心,别想太多好好歇着,有事让建国去家里只会我一声就成。”

  孙建国端着碗热水进屋后,凤天幸就起身告辞,让父子两人多聚一会。背上药箱到门口,本在门槛放着的雨伞不见了。孙建国这个半大少年,脸色冷凝一片,咬牙切齿又拿那个娘无可奈何。凤天幸叹气摇了摇头,拍了拍少年的肩膀示意没事。

  “叔,我给你拿雨蓑,晚上再把伞给您送回去。”

  凤天幸披上半旧的雨蓑,不在意道:“不急,多宽宽你爹的心,这些小事都不重要。喂你爹喝点热水,再给他弄口面汤或者米汤,只要吃的下就能多称些时日。”

  孙建国点头,目送凤天幸离开的背影消失在雨幕,回身回了里屋,先喂爹喝了半碗热水,把碗放到矮凳上,把爹扶着躺下。伸手擦干了爹眼眶的眼泪,沙哑着嗓子道:

  “爹,俺已经长大了,你这个年纪都能养活自己跟二叔,俺一样能养活自己。俺娘随她去吧,俺这辈子只有爹,只认凤叔这一个叔。别不放心俺,俺能上山打猎,下水摸鱼,也能在队里干活挣工分,现在吃大锅饭,村里别人能挣一口吃的,俺也能挣一口吃食。爹,等俺在大些,找个跟风婶子一样好的婆娘,给你生十个八个孙子……爹,你放心,俺不小了,啥心口都有数……”

  孙老大哽咽的眼泪鼻涕糊一脸,孙建国也一脸的眼泪。孙老大身体虚空,哭着哭着就昏睡过去,孙建国给孙老大用毛巾擦了脸,自己也用衣袖擦干泪水,瞥见屋里那个齐腰高,上面上了把大锁的四角老木方柜。紧咬后牙槽,恨得双眼更红了,冒雨在外面墙根处找了个趁手的石头,进屋拉着大锁,抡起胳膊碰碰五六声,就把锁给砸坏。

  木柜里除了几件半新的衣服和两块布料,还有大半袋字高粱面和十来斤杂粮。想到那个整日叫嚷着没钱没粮的娘,心更加冷硬几分。这就是他的亲娘,宁愿藏起粮食,都不肯弄一口给男人和儿子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还年幼的孙建国,就把恩怨分明这四字,淋漓尽致的深刻进骨子里。

  作者有话要说:  现在在吃药调理身体,二胎备孕中,之后会主更这部小说,毕竟现代文毕竟好写一些,很多不懂的地方,身边老人很多都经历过艰苦年代,很容易能知道个大概。《顾鸾》因为开坑太久,又是古文更新很费神啊……

第6章

  雨来的急走的也快,晚饭前就住了雨点,阴暗的云层慢慢散去,晚霞透着亮光。雨后空气清新带着水的味道,从孙家回到家后,凤天幸就先用热水洗了澡换了衣服。妻子和闺女都属于体弱人群,稍稍主意点没有坏处。农村没有电,晚上没有月亮的话,乌漆墨黑都睡的早。

  第二天一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到如果不是泥泞的泥巴路,一点都看不出昨日下了大半天的雨。盼来了雨不需要村里人累死累活的担水浇地,不过一大早起床的村长石长春,就光脚踩着泥泞的路,在村里喊了一圈,集合一起挖沟做工。不要以为挖沟是没事找事,要知道这个时候种地肥料少,沟里的淤泥可是壮地的好东西。

  凤天幸负责几公分,当然也要跟村里人一起。这次要掏的沟底在村尾的沟渠,前段时间干涸,昨日下雨湿润了土层,浅浅到脚腕的积水,更容易动工开挖。在村长的监督带领下,一群男人和少数女人,热火朝天打着口号的干活,远远就见村长媳妇高卷着裤脚往这边跑,不等到跟前,就听她喊道:

  “孙老二,快去你老大家去,你大哥快不成了,老大家的婆娘让我来通知你。”

  凤天幸眉头紧皱,同所有人一样望向孙老二。毕竟是养大他的兄弟,心里明白活不了多久是一回事,可直观的面对生死,孙老二也一时接受不了红了眼眶。只脏旧的藏青色补丁长褂挽在手肘上,下面一条旧款裤子同样挽在膝盖上,一身溅了不少的泥土,只能侧脸在肩膀上稍稍干净的地方,蹭了蹭脸上的眼泪。

  可胆小不担事仍旧是不争的事实,张了张嘴冲村长和凤天幸喏喏道:“村长俺没经过这事,要不你也一同去瞅瞅,也能帮国娃子跟大嫂拿拿主意。凤大哥懂医术……”

  石长春哼了一声,恨铁不成钢的白了孙老二一眼,背着手道:“看啥子看,都使儿媳妇的家伙,没经历过这种事还没见过。成了,别憋着副窝囊样,俺跟着去看看,他凤叔就甭去了,俩人不能都走光,你看着他们干活。”

  说罢,懒得看红着眼还陪着笑脸的孙老二,甩了甩脚上黏脚的泥巴,背着手先朝着村里走去。孙老二佝偻着腰杆,拿着手里的撬头跟着回村去了。等两人还没到孙老大家,远远的就听见孙老大婆娘尖利不带哭腔的吼声,院里围了十来个女人孩子和上了年龄的老人。见孙老二和村长过来,赶紧把门口的路让出来。

  孙老大婆娘毫无顾忌,躺在堂屋的地上打滚的干吼,嘴里嚷嚷着命苦:“俺的命咋就这么苦啊……三岁死了娘,小妇给揉捏着长大,好不容易逃了家,又就跟了这个痨病的没用男人。半辈子没享一天福,天天吃糠咽菜没日没夜的苦啊。现在男人也咽气了,丢俺们孤儿寡母的可咋活啊。老天爷啊,你咋就不长眼,咋不劈死那些子没良心的狗东西啊。”

  孙老二苦哈哈的垂着脑袋不吱声,石长春皱眉,黝黑额头的老纹能夹死蚊子。粗着脖子冲堂屋的地上怒吼:“瞎咧咧个啥,赶紧的滚蛋,老大现在咋样?”

  村长的威信重,那女人被呵斥还真不敢在号丧。坐在地上理了理散落的头发不吭声,石长春懒得管,眼下先看孙老大的情况才是正事。进了堂屋扫眼见跪在床头躬身趴地上无声哭的半大少年,石长春心里就一个咯噔,快步上前两步进了里屋,也看清楚床上孙老大的情形,人已经咽气身体都快僵了。

  石长春叹气,顾不得其他,扭头就骂堂屋地上坐着的婆娘:“欠收拾的婆娘,人咽气了咋不给他找身像样的衣物,等身子硬了还咋穿,快点的,再磨叽看我怎么收拾你。”

  人穷志短,农村里的红白喜事也没法子将就,条件摆在那里,大家都为着填腹忙碌。自吃大锅饭,有红白喜事都可以预支点粗粮,一个村的人烧素纸,总得管顿半饱的饭不是。村里都清楚孙老大婆娘德行,孙老二也是个撑不起怕婆娘的软蛋。孙建国就算虚十五岁,在农村里已经不小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能当门立户了,十七八岁成家的人都不算是早的。

  预支的三十斤杂面,孙建国询问了村长和凤天幸后,送去大食堂,等村里的汉子抬着薄棺下殡回来,每家每户兑钱烧纸的劳力,在村长的安排下到食堂,每人领两个发面饼子和野菜汤。女人和孩子是不去吃的,家家都穷,大家都是这样没谁会觉得不对,在不要脸的人,也不会占这个被人戳脊梁骨的便宜。

  吃了饭该干活的还是得去干活,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动,孙老大的去世,除了他儿子外,对其他人而言也只是别人家的事。贫穷连让人去感性的时间都没有,所有精神讲究,都建立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没钱没粮食尤其现在有钱没票,要么死要么就继续挣扎着活下去。

  孙老大殡后第二天,抽条更像竹竿的孙建国也出工挣公分。凤天幸拍了拍更显稳重的少年,掩不住的怜惜道:“看开些,人都要往前看,你爹更希望你好好的才能安心。有空来家里坐坐,妍丫头都会喊爹娘了。”

  孙建国脸上总算有些笑意,点头:“恩,叔俺没事。”

  凤天幸也没在多说,不能深有同受的伤,再多安慰也不过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凤天幸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如不是妻子还好好的,现在还有没有他们现在的一家人都难说。谁没个灾灾坎坎的,迈过去后在回想不堪往事,只会让自己更清醒明白你自己的位置。

  掏沟底的活干了大半个月才结束,村里大大小小的沟坎清理了一遍。刚巧下了三天三夜的雨,好长段时间不会缺水了。下雨这几天孙建国都待在凤家,无他,他娘赵菊花找了个上门男人。赵菊花找男人他不想理会,只是把人带到家里,住他爹的屋就不行。不想跟赵菊花啰嗦个没完没了,孙建国偷偷把家里的粮食都偷偷送到凤家后,趁着家中无人点了一把火。如果不是巧了下雨,连房梁都能烧成灰烬。

  孙建国的做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赵菊花住不成,孙建国不一样没了落脚处。少年人太过冲动行事,凤天幸到时能理解,只是明明还有更好的办法。

  “先不说你二叔愿不愿意管,去找你石大伯,他指定的管这事。你爹就你一个儿子,宅基肯定要是你的才对。做事要深思熟虑,不能意气用事,有些事啊通则变变则通,迂回些会更好。”

  真心教导他,就算不能完全认同,但孙建国也不去争辩。想捏捏窝在娘亲怀里馨妍白嫩脸蛋,不期然又被躲开,也不气馁。对凤天幸说的话,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叔,你说的俺都明白,只俺就不能便宜了他们。她不要脸面,俺凭啥给她脸,她不像个娘的样子,俺也不认她这个娘……叔,你教认字吧,俺想认字……俺听人说认字的人去当兵,更好验兵……”

  当兵?凤天幸大惊,这年头乱七八糟的事情也多,当兵跟送命没太多区别:“认字可以,可怎么有当兵这想法?你爹就你一个儿子,现在虽说建国了,可也是就很不太平啊……前线打仗,那可不是小孩子闹着玩呢。”

  曲红霞扶着馨研在地上学着站,也是差异道:“你这孩子,拥军护军……唉,可不能瞎折腾。”

  馨妍闻言一愣,不查被孙建国捏个正着。被外人捏了脸颊,就算封建思想被打破,她这个封建一辈子的老思想也不能接受。尖叫大哭也做不出来,干脆的扭身扑回娘亲怀里。不看那个行为不举的登徒子。

  羞赧趴在娘亲怀里的娇羞有趣小模样,看乐了孙建国,一时呵呵笑的忘了回话。凤天幸和曲红霞也无奈笑着摇头,显然都清楚自家闺女的的个性。凤天幸笑咪咪的看了看闺女,怎么看怎么觉得闺女都是最好的。走起是那八风不动的淡定小模样,让人看着简直可心的疼,比起被孙老二养着的那个孩子,长相什么的且不说,性格心性就差上太多。

  人人心头都有一杆秤,是好是歹都有数,小孩子再小,可心性脾气大半还是天生的。有时凤天幸都觉得,闺女就是上天送给他们夫妻的瑰宝,注定了就该是他们两口子的孩子。性格心态,都很有相似之处。

  不再多感慨,凤天幸转眼望向孙建国道:“有事多跟考量考量,拿不准的问我跟你石大伯,好歹我们都是半辈子的老人,阅历还是有些的。”

  孙建国咧嘴傻笑点头:“恩,俺知道。叔,那俺学认字的事……”

  凤天幸不在意摆摆手道:“晚上黑灯瞎火的看不到,你现在在我家厢房先住着,等闲了在收拾你家老房子也不迟。认字的事也急不来,饭要一口一口吃,每天中午吃了饭,能有半个小时时间,一天二十个字还是能记住的。”

  孙建国点头:“成,都听叔的。”

第7章

  四月底的天已经很热,地里的麦子已经黄了尖,村长组织人手开始收拾打麦子的场地。一个村的麦子都集中压,场地小了可动不开来。整理场地费工夫费事,先把场地整理干净,在把土铲平整,不能凹凸不平。之后就浇一遍水,村里没牛只能人工压土。两百多斤的大圆盘,中间凹进去的地方拴着绳子,十来个男劳力每人都抬着根绳子,起起落落间砸地。

  要泼三遍水,砸上个五六遍,才能让地面光滑又不开裂纹。馨妍第一次见到这些,好奇之余深感农民的辛苦,粒粒皆辛苦深刻的体会。对馨妍来说,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前世如梦,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起。每日中午爹爹教孙建国认字,馨妍都会安静在旁默学,不得不说对她而言缺笔画的字,更方便人学习和使用,失去的那么点韵味也不算难接受。

  孙建国很聪明,每天学习的二十字,也慢慢增加。直到抢麦收开始,馨妍跟着一起,很轻松的学了几百个字词量。唯一遗憾的是,条件有限,只能用树枝在地上画,有凤天幸的教导,也算像模像样,剩下的只能靠自己练习。只农家少闲,孙建国根本没那个时间练习,馨妍倒是有时间,只她那么小点大,一旁围观学字也只能自己心里清楚而已。

  收货的喜悦挂在所有人脸上,麦收可以说非常重要,一年的口粮都指望着这一季。在馨妍看来麦穗稀疏,听父母和村里老人的意思,风调雨顺今年收成应该能担担到顶。所谓担担到顶,就是布袋戏做得细长布袋,装满后立起来能碰到屋子的房梁。

  略有些夸张的**,也不过是对丰收的憧憬和向往罢了,其实一袋子也就能装四五斗粮食,一斗粮食有二十五斤满斗的话能有二十八斤。一袋子也就百十斤多些,就这点子粮食,对农民来说自己是大丰收。所以,麦收容不得一丝大意马虎。连成立农合社后,基本不来石家村的社员,都带着主席语录主席精神录来了。

  男人女人在麦收当天大早,天还未亮就已经集合,镇上的黄社员,一身土黄中山装表情严肃,略矮胖的身高也显得倍儿精神。左手举着主席语录,右手握拳横在胸口,宏亮的声音激励振奋,为村里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做思想工作。

  “捧着红心像太阳,主席教导我们劳动人民最光荣,我们不吃老本,要立新功,团结一致共创荣光。我们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吃苦耐劳更能像主席证明我们农民的优良品质,同志们为了伟大的主席,为了我们美好的祖国更跃进一步,咱们一同努力,共同面对大丰收。”

  黄社员不大的肉眼泡瞒着光,口水激昂满面红光,现在黄社员右边三步远的村长,也一手握拳在胸,一手握拳高举呼应:

  “劳动人民最光荣,主席带领我们农民过上好日子,听主席的话,照主席指示办事,做主席最好的基础群众。抓革命,促生产。”

  “抓革命,促生产。”

  睡眼惺忪的馨妍,觉得自己脑袋晕乎乎的更困了,懒绵绵的趴在娘亲肩头,闭眼睛不去看激吼的人群。这个黄社员口才不错,比起掉书袋的文人,更能引导人群的舆论,难怪实施票制制度,能如此的简单就事实。自古新国建立,下面多的是拥护者,一个体系的形成需要很多人,冒出来的那些人,总能钻营出往上爬的路子。馨妍心觉,黄社员的出现可不会只单单来打气鼓励的。

  割麦子很累人,弯着腰右手镰刀左手抓麦子,一垄沟的挨着割。麦子上的麦芒刺在皮肤上又痒又疼,被汗水一蛰更疼,那滋味可谓酸爽,可便是如此,也没人喊偷懒。要是只有村长在,还能直个腰尿溜一趟。黄社员可是一直在地头上盯着,谁慢上一段距离,就一脸严肃上纲上线的批评。

  这年代人心太过朴实,一句令主席失望,就被人侧目。大时代的百姓,被外族迫害怕了,都一致的把解放民族解放的主席,当成最好精神和心灵的神圣向往。说白了,主席在百姓心中,跟古代皇帝地位没多大区别,前者解放民主权,后者集中权利为一身,共同点都在于,谁的拳头硬谁是老大。

  往年的麦收,家中十岁一下的孩子们,还能挎着筐子捡麦子,麦收过去手眼伶俐的能捡五六斤麦子,对穷人而言都是一笔收入。只是,今年家家都叮嘱孩子不能捡,有黄社员在,被套上顶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大帽子,被罚扣公分,够一家子人受的。在便宜和立场之间,没人会傻到去挑战大环境。

  割好的麦子用推车装好,拉到场地上面,先晾干早上的露水之后,劳力拉着石滚磨在场地上把麦子压上一遍。压好的麦子用木铲翻一遍,麦秆上的麦粒掉落一半。麦种于丰收非常重要,这个年代的麦子,看着都很长,可谷粒和谷粒之间的间距很大,颗粒也不够饱满,土地贫瘠肥料少跟不上。

  就算这样,也仍旧给一代一代人带来生机。麦子扬干净秸秆晾干装袋,在黄社员的全称跟随下送进了村仓库里。等地里麦子全部收完整理干净,已经半个月后。一场雨湿润了大地,给下一季的种植送了最好的希望。没日没夜的辛苦这么久,可雨天也没时间休息,黄社员让动员村民筛麦子,把麦子用细网筛去细土灰,捡出筛不下去的石块和土坷垃。

  要知道交公粮可是检验非常严格,连瘪麦粒多了都过不了,村人心里想法直接简单。就是村长石长春也觉得黄社员是为交公粮准备,想要筛选最饱满的麦粒上交,无可厚非的事。今年收成还算不错,村子的周围附近开垦的地,零零碎碎一百多亩,每家每户除了屋前屋后外,另外又按照人口分了些自留地,大概种了一百亩多些。

  今年算的上顺风顺水,亩产量一百五十斤左右,一万五千多斤的粮食,一亩地要交二十五斤公粮,刨除两三千斤的公粮,还剩下一万二千斤粮食,在去除良种能有九千斤左右的粮食。而且,大石村人口不多,一口人能分上一百多斤粮食,加上秋收的苞谷和红薯土豆,一年都不会饿肚子。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雨停后路刚能下脚,镇上就派了四五个红卫兵,开着拖拉机来村里拉粮食。帮助国家建设是老百姓的责任,可黄社员那张胖圆脸笑眯眯说要带走全部粮食,村里人全都傻了一样。石长春苦着张脸,揉搓着拇指弓着腰咧着嘴干干的舔了舔脱皮的嘴唇,道:

  “黄社员,这公粮都是有数的,俺们都把最好的麦子筛出来,咋能全都拉走。俺们村这么多人一年的主要口粮,拉走了咱们可杂活。您看,这是不是搞错了?”

  黄社员笑眯眯的斜了石长春一眼,满脸的正气凛然:“你是个老同志,觉悟要比普通民众高,革命老同志怎么能只顾眼前。要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我们要支持国家发展建设,为祖国的□□添砖加瓦。这个时候可不能搞分裂,统一战线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奋斗。这些粮食,都是上交给国家,五湖四海都是如此,你们大石村难道想搞独立不成。”

  这话说的,好的坏的都让他说了,不同意一顶搞独立的大帽子扣下来,更给了他们来硬的理由。石长春一个老实庄稼汉子,嘴皮子打仗的事,还不如村里的老娘们能说会道。求救的视线望向凤天幸,凤天幸压下心头的怒火,笑了笑上前,在村长身后停下。

  “黄同志说的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跟着主席指示走,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为祖国发展建设为先。累不死的革命,填不满的肚子,就是咱们大石村人的民众都饿死,也不该坚定的心。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主席思想,主席带领革命同志,解放了四分之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爹亲娘亲都不如主席亲。黄同志,您说对不对。”

  黄社员看了凤天幸一眼,义正言辞:“愿做国家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能有这么高的觉悟,都是好同志,这样吧,红卫兵同志协助村民去搬粮食一万斤,革命同志也是要生活的。”

  石长春眼中急色,张嘴想要再争辩,凤天幸眼疾手快的拉住。四五个红卫兵都是年轻人,一脸正气的斜视村里人,显然对黄社员的话不以为然,但也并未出声反对,再讨价还价,一个弄不好说不定会起到反作用,他们腰间別着的可都是盒子枪。解放了贫苦大众,可不代表世道就安稳了。

  一万斤粮食一百多袋,不大会功夫就被装好抬上拖拉机斗里,黄社员说了几句不疼不痒的场面话,坐上拖拉机跟着一起离开。拖拉机轰轰隆隆的走远看不到影,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哽咽,稀稀拉拉的哽咽声四起。村长蹲在路口,闷着头一口一口的吸着旱烟,愁眉不展的看着地上的泥巴。

  凤天幸叹气,蹲在村长旁边,叹气道:“老哥先让人都回去歇息半晌,支持国家建设……激动的情难自禁哭,可不能让人误解了咱大石村的革命精神。”

  石长春眉头皱的更紧,吐了口烟圈扭头看向身后,不说抹泪的女人,不少汉子也眼角通红。现在还能怎么办,一个村的没讲究,可不能这样哭哭啼啼,扯着嗓子吼道:

  “都家去,歇一晚明天开始动手整地,老爷们晚上都到食堂集合开会。”

第8章

  凤天幸和住厢房的孙建国,都去集合开会,家中就剩下曲凤霞和馨妍母女二人。心里挂着事不放心,在院里乘了会凉,天色彻底暗下来之后,难得的点上了油灯。馨妍被曲红霞放到床上,一手拿着芭蕉扇,一手轻柔的拍着馨妍的小肚子,嘴里轻柔的哼着歌谣,哄馨妍睡觉。

  馨妍自己知道自己情况,又不是真正的小孩,甚少让父母哄着睡觉。眯着眼睛静静的看了看略显走神的母亲,馨妍侧了身子闭目做安静入睡状,脑中却想着今日发生的事情。民以食为天,人生百态吃排在第一位,真正的生存最重要的基础需要。能领导贫苦大众拜托半殖民奴隶不如的地位,主席的智商的智商和能力都毋庸置疑的。

  现实的很多事情馨妍都不了解,但万变不离其宗,她前世可以说生在官宦之家,嫁入官宦之家,一生都生活在权力在阶层。父亲兄长相公儿子,这些人从出生到到死亡,陪她走过不同阶段,就算是无知稚儿,在这样的环境里也能本能的懂得很多东西。现今同前世社会格局不同,但自古建国后第一要做的施恩,是安民强国,而不是不顾百姓死活,把赖以为生的粮食全都收走。

  故此,上行下效,说句不好听的话,权力迷惑人心,又有几人能抵抗此诱惑。争权夺势,权利中心的大人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并不只是嘴上说说。官场上那一套馨妍最清楚,上行下效更多的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舌枪唇战间,要埋藏多少的龌龊,会赔上多少性命,对上位者而言,也不过勾心斗角过程中的牺牲。

  现在下面的小官员,准备用粮食来堆政绩,那可不止是被拉走麦子这么简单,或许连下半年的收成,早就被人家规划好去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馨妍现在只是普通百姓家中的柔弱幼女,倾巢之下无完卵。全国实施了票制度,严格规定了民生的需求用量,没权有钱没票,什么事情都是白搭。

  家中虽然有父母准备的存粮,可那点东西也是有限的,馨妍也挺忧心村里的劳动生产,这也关系着他们一家人的生存问题。本来打算装睡,结果没控制住真睡了,再睁眼已经是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父母已经起床梳洗换好衣服,见馨妍醒来坐在床上揉眼睛,凤天幸用毛巾擦着脸,笑眯眯道:

  “丫头醒了,在等等,你娘在厨房给你弄糊糊呢。”

  馨妍冲爹爹笑笑,凤天幸擦了脸拧干净毛巾,把毛巾挂在盆架左边,把木盆端出去倒掉水,重新弄了水回来,把右边的白色新毛巾放进水里,湿了水拧上半干才到床边,馨妍坐在床上乖乖扬起脸蛋,让爹爹给自己擦脸。给馨妍洗脸这活凤天幸做的熟练,动作轻柔不会把馨妍娇嫩的小脸蛋擦红。

  父女俩刚擦好脸,曲凤霞就端着一碗糊糊进屋:“妍儿醒了,这边有我呢,你跟建国去上工吧,等会喂好妍儿再去食堂上工。你多注意点自己,一把年纪管好自己分内活,能搭把手就搭把手,但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强。你要是累到了,我跟妍儿可怎么办是好。”

  凤天幸笑着点头:“我心里有数,放心吧。”

  曲凤霞叹气,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成的话……抬眼看向凤天幸,而后低头用勺子轻轻搅动那碗糊糊,低声道:“这世道……不成的话,带着妍儿回去……你和妍儿是我的命……”

  凤天幸一顿,叹气走到床边,手掌在曲红霞后背拍了拍:“别想太多,人家都能熬过去咱们也一样,好歹我也是个大夫,怎么着也都能养活咱们三张嘴。地里活我会量力而行,不会把自己累倒,我可舍不得你跟闺女。”

  老夫老妻的还肉麻兮兮,曲红霞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当着孩子的面瞎说什么,行了快去上工吧,几分的队长总不好别村人晚去,没得让人怨愤不服。”

  凤天幸哈哈大笑:“咱们大石村的人淳朴,你喂妍儿吃饭吧,我去喊建国那小子去上工,这小子刚才喊了一遍还没见起床。”话刚说完,院里就听到孙建国大声的回话了。

  “凤叔俺起了,洗把脸就能去上工了,婶子可说了,俺这个年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好睡好才能长得高。”

  凤天幸笑呵呵的出去,孙建国也才起床,撅着屁股在院里洗脸。长辈对自己喜欢的小辈,怎么看怎么觉得好,孙建国是凤天幸夫妇,在有了女儿之后挺喜欢的一个孩子,五官端正人品孝顺稳重,知好歹重情重义。常言百善孝为先,孝顺顾家且懂事理的人,不论到哪都让人有好感。

  “今天就要准备翻地秋种,等忙过这阵子后,我跟村长提提,找几个人把家的房子先修修,好歹能住人才行。下半年空闲多攒点柴火,冬天冷多攒点也好有个准备。”

  孙建国沉默,用毛巾擦干净脸上的水珠,倒掉木盆里的水,拧干毛巾端着木盆站起身,低垂着脑袋闷闷道:“不了,随她折腾吧,麦收前她跟找过俺,让俺把分的粮食带回去,她要找人收拾房子,顺便把她和那个男人的事办了……俺爹已经走了,房子也毁的差不多,留着那处宅基也没啥意义了。”

  凤天幸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孩子,叹气:“实在不成的话,重新划快宅基地,搭两间土屋也成。要不我家旁边有空地,跟你石大伯说说,咱们两家做邻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页  当前第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零清平纪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