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咬定卿卿不放松_分节阅读_第55节
小说作者:顾了之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07 KB   上传时间:2017-10-15 14:44:45

  当初姜璧柔被赶出元家后, 元钰仁至义尽地知会了姜家, 但姜家碍于圣命,根本不敢将她接回长安, 只派了名嬷嬷去城外照顾她。

  后来很快,姜家没落, 这名嬷嬷怕受牵连, 卷了细软逃奔,城外便只剩了姜璧柔孤零零的一个。姜家上下都是自顾不暇, 也就一时没人记起她。反是元赐娴差拣枝去瞧过一次。

  她倒不是后悔心软,只是见阿兄尚有些消沉,怕姜璧柔这时候死了, 反倒叫他难以释怀,故而就给送了点吃食和汤药。

  姜璧柔本就体弱,又因喝了徽宁帝赐下的酒,已然病得很厉害。元赐娴估摸着她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本想姜家无人,到时给她收个尸的,不料下次再派拣枝去,那里已经空空荡荡。

  拣枝问了左邻右舍才知,姜璧柔的确病死了,但当夜,有个年轻小娘子来给她收了尸。

  元赐娴彼时就曾怀疑是姜璧灿,却因姜家已然唱不出戏来,也就没大在意。但眼下看来,这个小姑娘倒是蛮顽强的,也不知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她为此不免慨叹一声。她不怕姜璧灿使小手段,只是这件事叫她略微有点沮丧——好像梦里种种都是难以躲开的宿命,哪怕这一次,陆时卿千方百计帮她整垮了姜家,可姜璧灿和郑濯的牵扯仍旧无法避免。

  她一时悲观地想,元家的命运兴许也是这样。

  元赐娴一路踢着颗小石子回后园,却很快没精力再颓丧,因远远就听见了陆时卿的声音。她不过走了一阵,这流觞宴似乎就变了风向,由对诗改为论典了。

  她望见陆时卿负手站在长条案边,朝曲溪对岸一名少年笑道:“窦兄此言差矣。”

  这是在论什么典籍?她尽可能不惹人注目地回座,却是一坐下就见隔壁一名小娘子凑过来跟她咬耳朵:“县主可错过好戏了。”

  元赐娴瞅瞅站在一旁与人论典,看也没看她一眼的陆时卿,小声问道:“什么好戏?”

  这名小娘子悄悄道:“您瞅见对头那些面红耳赤的郎君没?笼统八个,都是被陆侍郎气下去的。您走后,场上开始论典,陆侍郎也不知怎么,似乎很不高兴,一口气对八个,噼里啪啦说得他们哑口无言。真是可怜了这些年轻的郎君……”无端承受了那无名的怒火。

  元赐娴不由一愣,抬头仰望了一下看起来仿佛十分伟岸的陆时卿,见他脸色的确很不好看,冷笑了一声道:“窦兄这话更是错得离谱。诚然先贤有言:贤贤易色。但窦兄却犯了学者望文生义的大忌。”

  对面窦姓少年似不服气,认真辩解:“所谓贤贤易色,一则指见贤思齐,摒弃女色;二则指对待妻子,看中其内在品德而非外在容貌姿色。自古如此解读,何来望文生义一说?陆侍郎恐怕是强词夺理。”他说完,忍不住看了元赐娴一眼。

  元赐娴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哦,她的确是有点姿色,陆时卿也好她这一口,但她没教他这样强词夺理啊。

  陆时卿笑笑,也看了眼元赐娴,然后反问:“窦兄以为,‘贤贤易色’中的‘色’是指什么?女子,女色,男女之色?如此恐怕就太狭隘了。身为后人,读习经典当回归历史,成全圣意,窦兄以今世眼光曲解先圣之意,说只是望文生义都是陆某客气。”

  “于古,夫妻关系便是人伦之始与王化之基,作为先圣的孔夫子又怎会违反人之常情?人有五感,眼耳口鼻身,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色’,甚至诸如态度、举止等一切形色之物也是‘色’。窦兄以女色论之,不单片面,且亦有鄙薄在场诸位小娘子的意思。”

  窦姓郎君被说得一愣一愣的,四面青年才俊也是一懵,似乎从未听过这种解读,一时又觉新奇,又觉怀疑。

  元赐娴看了陆时卿一眼。

  这张嘴真是挺能讲的。可说好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先辈当给后生让路呢?

  陆时卿继续道:“再说女色。貌之于德自然是外物,但若不切实体会,只听旁人讲说,又如何真知孰轻孰重?照窦兄这般一味贬低外物,与盲者不问貌何异,与满口仁义道德,却实则欺名盗世的伪君子又有何异?古来不曾拿起,便无资格谈放下。”他笑笑,“当然,窦兄年纪小,也无怪涉世尚浅。只是你若非要和陆某谈德与女色孰轻孰重,还请懂之而后论之。”

  四面霎时一片哗然。

  哇,这个陆时卿真是好不要脸,仗着未婚妻在旁便如此嘚瑟。敢情在场就他一个拿起过,有资格谈放下咯?

  但偏偏他的话又叫人无法反驳。毕竟翻遍长安,也找不到谁盖得过澜沧县主的容貌,若陆时卿说他没体会过真正的女色,恐怕在座还真不敢有第二人说懂。

  对头窦姓少年满脸通红,只觉胸口仿佛被利刃穿透,险些没忍住拿手去捂。

  他想,大概这就是……圣贤的力量吧。

  他不禁深深叹服,拱手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窦某谨记陆侍郎教诲,改日学有所成,必将登门与您再论!”

  陆时卿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客气,然后潇洒回座。

  元赐娴嘴角微抽,拉拉他的衣袖,压低了声问道:“你是认真的吗?我怎么听着这么……”这么误人子弟呢?

  陆时卿当然不是认真的。谁叫元赐娴自顾自离席去追郑濯,将他抛弃在此。他心有不平,当然要找人出出气。

  不是他说,这才掰倒了九个,她再晚回来一点,在场所有人都要遭殃。

  但陆时卿毕竟不愿承认自己在胡说八道,一本正经道:“是认真的。”

  元赐娴被他刚才那番貌似厉害的话唬得摸不着头脑,将信将疑“哦”了一声,然后问:“看样子,今天流觞宴的头彩非你莫属了。这样我会很忙的。”

  他原本还在气头上,闻言怪道:“你忙什么?”

  她托着腮苦恼道:“明年就该轮到你主持流觞宴了,咱们府上来这么多客人,我可不是要忙坏了?”

  陆时卿先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她这句“咱们府上”,便是什么醋意恼意一刹烟消云散,嘴角禁不住一点点慢慢扬起,偏头悄悄遮掩这难以抑制的激动之色。

  元赐娴偷偷斜眼瞅了瞅他。

  嗤,真是好哄。

  

  当日流觞宴,陆时卿当之无愧拔得头筹,而后先送了元赐娴回胜业坊,再默默回府。

  翌日二月十五花朝节,正是人们一年一度结伴郊游,踏青赏红的好日子,却也恰逢望朝,朝廷不给假,陆时卿便没得出门,刚好省去了元赐娴跟他解释已有他约的事。

  元赐娴坐了马车出城,于辰时准时到了延兴门,恰和郑濯的车驾并肩齐过。四面人多眼杂,俩人心照不宣,都未喊停马车,继续直直往东行去,仿佛当真只是碰巧路过。

  一直等行过了漉桥,踏春的行人逐渐变得分散,郑濯才先喊停了马车,继而上了附近一座不起眼的山。

  元赐娴则叫马车再驶远了一些,再作赏景之态,踱步绕回山中。

  春山看景是花朝常事,俩人如此作为,倒不似刻意相约,哪怕给人瞧见也不会起疑。如此折腾了一番,元赐娴终于在山顶一座石亭跟郑濯接了头。

  这座石亭建得偏僻,似已有些年头,看上去相当破旧,且背靠山石,双面临崖,若有人靠近,必然第一时间被亭中人发现,故而算得上十分安全。

  如此一番判断后,元赐娴放心在亭栏边坐了下来。

  郑濯倒是君子,因眼下是孤男寡女,便特意将靠山石的一面留给了她,自己则坐在危险的临崖处,以示绝无冒犯之意。

  他笑了笑道:“劳烦县主跑这一趟。长安城内近来眼线密布,花朝节外头人多,反倒不容易惹眼。”

  元赐娴当然晓得,平王还未离京,恐怕盯郑濯和元家盯得厉害。

  她回他一笑:“殿下客气了,是我想向您打听消息的,您今日本该在罔极寺诵经,偷偷溜出来才是辛苦。”

  郑濯朗声一笑:“我每次都诵得昏昏欲睡,还得感谢今日县主相救。”

  几句客套来去,郑濯收敛了笑意,正欲谈及正题,却突然往山道处看了一眼,略微一愣。

  元赐娴随他目光回头一瞧,就见山道口来了个玄色宽袍,木簪束发的男子,烂漫春光照得他一张银色面具熠熠生辉,山花投落在他身后,艳得近乎惹眼。

  元赐娴也是一愣,问郑濯:“徐先生怎么来了?”

  郑濯笑得无奈,心底不由叹息一声。

  是啊,陆时卿这小子怎么来了。

第67章 067

  邀约元赐娴的事,郑濯当然跟这为人未婚夫者事先打过招呼, 也说明了缘由和地点。陆时卿昨天非常大方地应了好, 看起来并没有任何异常。

  但郑濯还是低估了这人阴魂不散的本事。眼下不过巳时,陆时卿恐怕是暗暗使了点小诡计叫大朝早早散了, 然后插翅飞过来的吧。

  瞧着“徐善”此刻从容不迫的脚步, 郑濯心里嗤笑一声,面上也只好替他遮掩道:“是我约了徐先生一道来的。”

  元赐娴收回目光, 不由神色一紧:“可是有大事?”

  要不怎会突然三人会晤?之前可都没有这等排场的。

  郑濯点点头:“是有关滇南王的事,不过我与徐先生昨日已连夜商议出了应对之策, 今天邀约你来, 一则请你放宽心, 二则便是想跟你谈谈后续。”

  俩人说话间,陆时卿已然到了石亭。但元赐娴一听事关父亲,便没心思跟他多招呼了, 只朝他略一颔首就急问郑濯:“姜璧灿是冲我阿爹来的?”

  陆时卿一句有礼的“县主”登时噎在了嘴边。

  好吧,不打招呼就不打吧, 反正是跟徐善打,打了也白打。

  他心中长叹一声, 找了另一面背靠山石的亭栏坐下。

  悬崖边太危险了, 他不想等会儿看见元赐娴跟郑濯眉来眼去,一生气就栽下去。

  郑濯看了他一眼,心里哭笑不得,面上则接了元赐娴的话,解释道:“昨天来的是姜家小娘子不错。姜家没落以后, 姜寺卿将她托付给了三哥,希望三哥念在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代为照顾他的女儿。”

  这个“三哥”就是指平王。

  当初岭南铁矿一事暴露以后,尽管徽宁帝没有确凿证据,心里却清楚了姜岷是在替平王谋事,所以哪怕动不了平王,也决然铲除了姜家,一方面给他警告,一方面折他翅膀。

  平王原本将这桩事收尾得挺好,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做梦做得一针见血的元赐娴,因事发突然,便只有吃下这个暗亏,没再试图保下姜家,以免愈发触怒徽宁帝。

  也就是说,平王其实是舍弃了姜家的。那么在所谓“照顾”姜璧灿的事上,可能就不是字面上的“照顾”了。郑濯只是把话说得含蓄了一点。

  元赐娴点点头表示理解。

  陆时卿瞥她一眼。她对这种事倒像是一直很懂。

  郑濯继续道:“她承认姜家此前的确在替三哥谋事,但她父亲下狱后,本有机会向圣人揭发我与元将军的牵扯,却并未那样做,其实便是为防有一日三哥不仁,她将失去倚仗,因此不愿彻底与我撕破了脸。”

  元赐娴扯扯嘴角。如此一番来龙去脉,听上去倒是合情合理,姜璧灿此人也算识时务,知道眼下玩虚的不管用,老实点反倒不易遭人厌弃。

  “她说她起始听从父亲,也是为寻求一个托庇之所,却不料三哥待她凉薄至极。她不堪折辱,所以想求我庇护,趁三哥外出,暗中取得了流觞宴的请帖,偷溜了来。她称自己无意且无能叫姜家东山再起,也不奢求我会容她留在长安,只是现在脱身无门,希望我能助她离开三哥,安排给她一个安稳之所,哪怕是去到流放地吃苦。”

  光是听郑濯转述,元赐娴就能想象姜璧灿自述这一段时有多声泪俱下了。

  她抬了点眼皮问:“殿下答应了?”

  “起始没有。”郑濯道,“这请求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我随意帮个流落街头的小娘子倒没什么,但她既已是三哥身边人,我再插手,便是视三哥若无物,明着与他作对。”

  “她见我不应,就提出了交换条件,说她手中有一则关乎三哥近来计划的消息,只要她平安离城,便将它透露给我。我因此暂且应下此事,送她出城,预备得到消息后视情况再作打算。”

  难怪郑濯昨天没在字条里说明详情,不止是因时辰着急,而是他的确尚未弄清具体。元赐娴皱眉问:“这消息与我阿爹有关?”

  郑濯点点头:“她留下的字条里写明了三哥近来正在组织一场暗杀,预备将滇南王与王妃拦在归途。”

  元赐娴喉间一哽,僵硬地眨了三下眼,却因记起郑濯最开始说的,已与徐善连夜商议出了对策,所以克制了急躁的情绪,先冷静问:“消息可确切?”

  “在我得到消息之前,姜小娘子就已被灭口,我派去送她出城的人一样无一生还。那张字条是我事后着人打理她的尸首时,在她袖中无意发现,应该是她原本准备顺利落脚后再交给我下属的。”

  元赐娴眉头深蹙:“殿下的意思是,姜璧灿正是被忧心计划暴露的平王给灭口的,只是平王没想到她还留了一手,而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您也未必会发现这张字条……所以,这不是她故意送上门的假消息?”

  陆时卿闻言低咳一声以示提醒。对话进行到这里,已经过了郑濯叙事的部分,接下来精彩绝伦的分析,可以轮到他上了吧。

  郑濯无奈看他一眼,然后道:“我的第一反应与县主一样,但与徐先生仔细商议过后,却觉未必如此。”

  陆时卿终于成功在元赐娴朝他望来之际接过了话茬,严肃道:“这事有三种可能。一种便是县主和殿下最初所想。但若将整个环节逆向推论——姜小娘子究竟怎会如此巧合地偷听到平王的计划,怎会如此巧合地得到混入流觞宴的机会,又怎会如此巧合地在死后还发挥了传递消息的作用?巧合太多,恐怕就不叫巧合了。”

  元赐娴点点头,很是赞同:“先生所言不错。”

  陆时卿见她眼底似有一丝敬佩闪现,正暗自得意,却想到他虽免了郑濯出风头的机会,却也不是在给自己添彩,一时免不了再生叹息。

  做一个有秘密的人好累。

  元赐娴见他不往下说了,只好主动问:“先生所言另外两种可能,或许是这样?第一种,是平王故意叫姜璧灿偷听到计划,摸入皇子府,目的就是想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殿下。第二种与第一种类似,不过不是姜璧灿单方面受骗,而是她经由平王指使才做了这些,本道事成后将得他信任,却不料会被卸磨杀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页  当前第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咬定卿卿不放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