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女当家之寡妇难为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烟秾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4 MB   上传时间:2017-09-29 14:07:50

第260章 喜丰收(一)

  蓝天一片明镜儿般, 白云如丝如缕在空中飘浮,似走兽,似野鹤, 形状各异, 仔细看着也倒颇有意味。青山之侧绿水悠悠,绿水之畔, 陌上草熏,河畔柳摇, 深沉绿色里涨出一片金黄——稻田里的稻子已经熟了。

  一年的收割季节就要开始了, 一大早的崔老实家的院子里就有了动静,院子里摆着几张桌子,崔家的后生和一群尚工都围拢在桌子旁边吃早饭。

  早饭很是丰盛, 每张桌子上包子馒头和烙饼摆了两大盘, 一个白色汤盅里盛着小米瘦肉粥,黄澄澄的小米和着白色的粥汁,里边隐隐见着一小球一小球的肉末。小米瘦肉粥的一侧摆着几个小碟子, 有凉菜咸菜, 每人还配着一碗大骨汤。

  “这馒头可真实在。”

  抓起一个咬了一大口,李尚工眉开眼笑:“面粉可没少用。”

  “哎, 每日里在崔老实家吃得这般好, 回京城去吃家里头做的饭菜,反而觉得没味道了。”坐在旁边的一个尚工唉声叹气:“婆娘还冲着我发火,说我怎么到乡村旮旯里去几个月就看不上京城里的东西了。”

  “哈哈哈……”尚工们都笑起来:“自找的,谁让你不闭着嘴, 有什么牢骚放到心里就是,好不容易回去过个中秋,还要惹婆娘不高兴。”

  “那倒也没有不高兴,拿了银子给她,总是高兴的。”那尚工咬了一口烙饼,嘿嘿的笑了起来:“婆娘见着还另外得了银子,快活得很。”

  “那你这两日便过得舒服了。”旁边的人挤眉弄眼起来,大伙都会意的眯眯儿笑。

  “炒菜来啦!”卢秀珍带着大柱二柱端着几盘菜从厨房那边走了过来,尚工师傅们都坐直了身子,眼睛瞪得老大:“还有炒菜!”

  “那是当然!”大柱抬着头很神气的说:“姑姑说了,吃饱了饭才好干活!”

  “听听,这可是得了他姑姑的真传!”

  众人一片哄然大笑,看着二柱小心翼翼的捧着个盘子走在后边,有尚工师傅赶紧起身接了那盘子过来:“二柱真是勤快!”

  二柱声音清清脆脆:“我爹我娘那时候对姑姑不好,我要替他们对姑姑好一些,帮着姑姑多做些事情。”

  “卢姑娘,你这两个侄子倒是不孬。”众人看着那两个小小的身影,心中感叹这两孩子也真是太懂事了,怎么就摊上那样一对父母。

  “各位大叔,咱们吃过饭就去收庄稼,马上就知道那丘田里的收成了。”卢秀珍双眉舒展,心里头也是格外高兴,根据她的记载来看,穗子又大又饱满,那田里的稻谷应该要比别的地里的稻子产出多三成以上。

  “卢姑娘,我瞅着那地收成肯定好,皇上一高兴,肯定得赏你东西。”李尚工脸上满是笑容:“卢姑娘,你这辛苦就值了。”

  “李尚工,不是我的辛苦值不值,所有的庄稼人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粮食能让大家填饱肚子,所有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并不是得了皇上的赏赐才叫值得哪。我呢,还要琢磨琢磨能不能培植出更好的稻种来,以后让大周的农夫都种上更好的种谷,得到更多的粮食。”

  “卢姑娘有这份心思可真是难得,这已是兼济天下的胸怀了。”尚工们纷纷点头,交口称赞,没想到这乡野村姑竟然会有这般抱负——一般的妇道人家,谁不是只管着家里的那点口粮,谁还会去管别人家?

  吃过早饭,众人拿着镰刀扁担箩筐往地头那边走,还没到走到田头,就见着袁迁与高寻两人站在那里,不停的来来回回走动,不远处,还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负手而立,看上去伟岸非常。

  越是到收割时节,袁迁与高寻便越发的紧张,唯恐在这节骨眼上出了什么意外,故此不敢再去崔老实家住着吃吃喝喝,两人中秋回来就一直窝在这小窝棚里,轮流盯梢,不敢有半点放松,万一在最后这两日出了事,谁又能担待得起?

  这次回京城,不知是哪个嘴碎的跟陆明说了他们的行踪,陆明当即便喊了两人过来训话:“虽说卢姑娘让你们回家来过中秋,可你们有没有脑袋,会不会想事儿?就这么几日的功夫要秋收了,万一在你们回家的这两晚上出了问题,那该怎么办?”

  “陆大总管,我们也有两个多月没回京城了。”

  高寻觉得很是委屈,陆明没有家人,孤身寡人,自然不明白他们这些有家室的人的心思,中秋佳节,谁愿意自己冷冷清清的过呢,当然是要婆娘孩子聚到一处,陪着自己的爹娘赏月吃饼嘛。

  陆明看了两人一眼,好半晌没说话,袁迁与高寻心里既是郁闷又有些担忧,万一这陆明不讲情理,一定要将他们赶回青山坳去,自己可是要在路上过中秋了。

  “好罢,你们两人就在京城过中秋,我去青山坳守着。”

  听了陆明这话,两人大吃一惊:“陆大总管……”

  “你们有家人,中秋夜团聚这也是人之常情,是我想差了。”陆明摆了摆手,声音里透着苍凉:“我孓然一身,在哪里过中秋都一样。”

  袁迁与高寻心里头很不是滋味,看着陆明拿高高大大的身影站在那里,无端的能让人看出一丝孤独寂寞。

  “你们两人十六回来罢,我替你们守两日。”

  陆大总管其实人挺好的……袁迁与高寻两人相互望了一眼,默默的退下。

  陆明真的来了青山坳守着那窝棚守了两个晚上,八月十六早上卢秀珍来田里观察记载稻谷长势时,听到窝棚里窸窸窣窣作响,还唬了一大跳,袁迁与高寻不是回京城了吗?怎么窝棚里头还有响动?

  幸得崔五郎大柱二柱都跟着她一块儿出来,她这才很快安下心来——崔二郎这时候全心全意只顾着照看小圆姑娘,故此卢秀珍也没有去喊他,满脸崇拜的崔五郎,还有那尾巴一样跟着她到处跑的大柱与二柱,都不用她开口,很自然的跟了出来。

  “五郎,你听听,窝棚里有响动。”

  崔五郎侧耳听了听,点了点头:“大嫂,或许是獾子,往常年份有獾子跑到地里来吃玉米刨红薯。”他抓起手中的扁担,轻手轻脚的朝窝棚那边走了过去,大柱与二柱两人兴奋得瞪圆了眼睛,模仿着崔五郎那弓身前行的模样,悄悄儿朝那边挪动着小脚丫子。

  推开窝棚的门,崔五郎举起扁担,“呼”的一声要招呼下去,孰料一个黑影跳起,一只手牢牢的抓住了他的扁担:“崔家后生,莫要动粗,我是大司农家的总管。”

  崔五郎瞠目结舌望着从窝棚里走出的这个人,他身材高大,出窝棚的时候弯着腰,可头发还是蹭到了窝棚顶,小小的棚子微微晃动了下。

  “卢姑娘。”

  “啊,陆大总管。”卢秀珍吃了一惊:“你怎么会在这里?”

  “袁迁和高寻回京城过中秋了,我自然要到这里守着。”陆明走到了卢秀珍面前,看了看她手里提着的篮子:“卢姑娘这是准备来做记载?”

  “是。”卢秀珍放洗篮子,从里边拿出了一叠纸:“陆大总管,你瞧瞧,这上边都有比较,我家这丘田里种的庄稼比旁的田地里庄稼长势好多了。”

  “嗯,我看过了。”

  陆明一到青山坳,便急着到田间看了看,这一看便看出了一个事实——确实,崔老实家这丘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穗子大,谷粒饱满,应该能比别的地要多收些。

  要是真能增产三成,那自家老爷的形势能缓上一缓了,毕竟这江南种谷的主意没出错,还是有人种出来了,而且产量不错,比北方的要好多了。陆明站在田间,望着那亩稻田,心里舒畅了不少。

  “陆大总管,你也不跟我们说一声,早知道你过来了,我们怎么着也该喊你一块去过中秋节哇。”卢秀珍瞅着陆明,心里疑惑:“陆大总管便不用陪家人过节么?”

  陆明心中莫名一阵凄凉:“我的家人都已经不在世间了。”

  这话说得有些迟缓,听起来很是沉重,卢秀珍睁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陆明的家人都过世了?所为何事?难道是……仇家追杀?

  “陆大总管,真对不住,我提起你的伤心事了。”卢秀珍有些不知所措,看陆明那表情,肯定是难受异常,自己真是太莽撞了,无端揭开人家的疤痕。

  “没事,都过去快二十年了。”陆明冲她笑了笑:“有些事情,已经不记得了。”

  卢秀珍微微叹息了一声:“陆大总管,这几日就到我们家吃饭罢,若是大总管觉得不方便走动,我让人送饭过来。”

  “好。”

  就这样,陆明在这小窝棚里住了下来,得知卢秀珍准备十八开始收庄稼,他索性就多住了两日,想亲眼看着收了庄稼再走。这两日里袁迁与高寻过得很是小心谨慎,唯恐自己做错了什么被陆明抓住,只不过高寻是个搁不住话的,三人在田头坐着无所事事的时候,他就开始胡说八道:“陆大总管,我和袁迁是真心觉得,崔老实家那二小子,跟你长得有些像。”

  袁迁白了他一眼,怎么又把自己拉上了,上回提起那事,陆大总管脸色很不好,高寻这是不知死活还是咋的?

第261章 喜丰收(二)

  “崔老实家的二小子?”

  这是第二次听高寻替到崔家二郎和他长得相像, 陆明没有了上次的激动,反倒生了些疑惑,这几日都是有人送饭到田头来, 有时是那两个小家伙, 有时候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他根本就没发现有一个跟自己长得相像的。

  “嗯哪, 就是那崔二郎。”高寻用胳膊肘推了推袁迁:“你说像不像?”

  袁迁无奈,点了点头:“陆大总管, 确实有几分相像。”

  陆明淡淡道:“世间这么多人, 相像也不是一件什么怪事,早些年我还见过两个生得一模一样的人,但他们却不是兄弟。”

  “那倒也是。”高寻赶紧应和:“确实是这样, 陆大总管说得没错。只不过我觉得这长得相像的, 不是兄弟也该有什么关系,或许他们祖上是兄弟,这谁又说得清楚?平白无故很像的应该不会有。”

  “你这话说得又不对了, 若是两个人的父母本身有个七八分像, 生出来的孩子恰巧将那些不像的地方变得相像了也有可能,不一定非得有什么关系。”袁迁摇了摇头反驳他:“照你这般说, 那个崔二郎莫非还跟陆大总管有什么关系?人家才十九岁, 崔老实与崔家那个大娘跟陆大总管也没什么相像的地方。”

  “你难道忘了,崔家几个孩子都是捡来的?说不定……”高寻兴致勃勃说到此处,忽然只觉周围一片安静,他转过头去, 就见陆明闭着眼睛坐在那里,似乎老僧入定,脸上平和淡然,没有半分异样神色。

  袁迁轻轻拍了下高寻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再多嘴啰嗦,高寻也知道自己失言,弯腰爬出了窝棚,不敢再呆在那里边。

  “你这嘴巴怎么就跟没把门似的。”

  出了窝棚,袁迁埋怨高寻:“也不想想陆大总管是单身一人!”

  “这又有什么,他没儿子跟我说这话有啥关系么!”高寻还在替自己辩护,袁迁瞪了他一眼,朝旁边走开。

  高寻是一只猪,自己得少跟猪打交道,免得被猪卖了。

  陆明睁开了眼睛,他耳力很难好,袁迁与高寻两人在外头说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

  心中一阵苦涩,他觉得自己几乎要窒息过去。

  他不是没有儿子,他曾经有妻子儿女,只是无辜被人杀了,而且妻子死之前还生下了一个儿子,生死未卜。

  若是能活下来,应该也有十九岁了。

  陆明眯了眯眼睛,心中一动。

  方才高寻说崔老实家那个老二也是十九岁?而且是捡来的。

  真的和自己生得相像?陆明忽然间有了一种渴望,他想见见这个崔二郎,或许……他的血忽然朝心头上涌动,脸色微微发红,有些不可抑制的感觉。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将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制止住,陆明,冷静些,你都孤身过了这么多年了,怎么听到几句闲话就想入非非起来?人家捡的孩子,未必就是你的儿子,高寻或许只是无话可说才扯到这些。

  可是,他忽然想见见那个在高寻口里跟他很像的年轻人。

  陆明凝视着那一群朝田间走过来的人,心里寻思着,不知道崔二郎有没有一块儿出来?他看着走在最前边,蹦蹦跳跳的两个小家伙,暗自揣测,就连这两个小娃子都到田头来了,作为农家的后生子,该是主劳力,秋收时节肯定是不会赖在家里的。

  那群人越走越近,面容也越来越看得清楚,忽然间陆明身子微微摇动了下。

  他知道高寻说的那个崔家二小子是这里头的哪一个了。

  那个人哪里是与他长得相像,分明更像他那过世的夫人。

  那眉眼鼻梁嘴唇,都与他苦命的夫人神似,一看到崔二郎那张脸,他便犹如看到了昔时自己的妻。

  “那个穿青灰色衣裳的,就是崔老实的二小子吧?”

  “是是是。”高寻连连点头:“陆大总管也觉得跟你长得相像?”

  那宽宽的肩膀,走路的姿势,尤其像,若是只看着那背影,很多人会误会那便是陆大总管吧?高寻看着崔二郎朝这边越走越近,心里头掂量,要不要跟陆大总管提议,收了那崔家二小子做干儿子——陆大总管单身一人多年,看这个样儿也不打算再娶妻,总得有个后吧。

  “一点点罢了。”

  陆明压制住心中的激动,口气淡淡,可是心里头却在想着,是不是要去问问崔老实,看他这老二是从哪里捡的,身上可留了什么信物,或许还真是他的孩子,毕竟既像他,又像他夫人的,而且年龄也能对上,这也太巧合了一点。

  “陆大总管,用饭啦。”卢秀珍走到他们面前,放下手中的篮子,冲他笑了笑:“今日有这么多人帮忙,很快就能将这田里的稻谷收了,到时候过了秤,你就能回京城了。”

  “这样极好。”陆明尴尬的笑了笑,刚刚想弯腰,那边高寻已经很狗腿的将篮子盖揭开,把里边的早饭拿了出来:“陆大总管,咱们到那边吃去,好香,好香!”

  陆明挪步走到了窝棚那里,看着那群人扑通扑通跳下了田间,拿起一张烙饼慢慢悠悠吃了起来,他的目光落在那蓝灰色衣裳的少年身上,一直不肯挪开,越看越觉得他很是亲切,仿佛多少年前就认识他一般。

  高寻凑了过来,满脸的假笑:“陆大总管,那个二小子……”

  “怎么了?”陆明咬下一块饼,慢慢的咀嚼着,忽然嚼出了甜味来。

  “反正崔老实家孩子多,你不如问他讨了这个二小子,让他给你做个螟蛉义子,到时候老了也好有个人在身边照顾。”高寻打量着陆明的脸色,心中琢磨,自己这个主意出得不错,看着陆大总管的神情似乎有些意动。

  “这个事情……怎么好开口,毕竟人家养了十九年。”

  袁迁听出了话里头的意思,眼睛一亮:“陆大总管,不如让我们先给你去探探口风?”

  陆明摆了摆手:“不用,这事我自有计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9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19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女当家之寡妇难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