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嫡妻不贤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温凉盏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49 KB   上传时间:2017-09-08 12:34:07

  墨家的确已经没落,却也不是全无传人。

  阿杏的师门,可算是相里墨这一支,她的师傅相里青,便是战国时秦墨钜子相里勤的后人。

  原本宜生以为阿杏的师门是什么世外高门,门派中人自然也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但听阿杏说了跟墨家的渊源后,才知道自己错地厉害。

  阿杏说的不多,但只从阿杏透露的那一言半语,加上记忆中各家典籍的记载,宜生也大致明白了阿杏的师门是什么情形。

  墨家从来不是远离世俗、高高在上的孤高形象,相反地,自墨翟始,墨家弟子便多为社会下层人员,有农夫工匠,也有贩夫走卒,甚至连墨子本人便曾经做过舆人,即造车的工匠,因此还被当时的人称为“贱人”。

  数百年过去,如今的墨家与最初的墨家自然不尽相同,但有些特质却保留了下来,比如成员的来源。直至如今,墨家依旧主要由社会底层人士构成。

  据阿杏说,她的师门里有技艺精妙的车船工匠,更有精于格致数理之道的学问家。阿杏自九岁起便入了师门,方方面面都学了些,机关术略通,天文地理略懂,但她最擅长的却还是武艺,在满门数理学家和能工巧匠的师门里也算是另类了,不像是相里氏墨者,倒偏向游侠一些。

  不过阿杏性子内向沉稳,虽重然诺,却不会意气上头便生死置之度外,这样的性格,自然再适合做护卫不过。

  宜生越发觉得沈问秋是有预谋地拐了阿杏给七月做护卫,于是也就越发地对阿杏愧疚起来。

  阿杏倒是没有什么不满,甚至还说就算沈问秋没有找来,等学成出师,她估计也是要寻个武馆或镖局落户,靠一身武艺过活。

  说罢,阿杏便又绷着脸指导七月扎马步。

  被逼着扎马步的七月眼泪汪汪。

  阿杏在她眼里简直就是仙子和大魔王的综合体。

  与阿杏相反,七月喜欢机关术也喜欢格致数理,却唯独对一切运动深恶痛绝,其中自然也包括武艺。

  不过,有大魔王阿杏压着,七月再怎么对学武深恶痛绝,也只得每天乖乖地起床跑圈打拳扎马步。

  这样坚持了一个月,七月毫无武艺天分的事实便暴露出来,虽然拳法套路全学会了,但实战中,她依旧被比她还小了两岁的孩子,也就是厨房曹婆子的女儿小环虐成渣渣。不过,虽然练不成武林高手,身体却真的好了许多,再不像以前那样嗜睡了。

  这让宜生高兴不已。

  此外,与毫无成就的武艺相比,七月在机关和数理上的进步却是飞速的。

  阿杏在这点上比任何人体会地都更深。

  开始她只以为七月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但现在,她觉得七月何止是聪明,简直就是妖孽。

  阿杏虽说在武学上更有天分,但这并不代表她脑子就笨,相反,阿杏很聪明。论起在机关术和数理学问上的造诣,阿杏的水平在师门中可以称得上中流,这自然不算什么,但她才只有十五岁,而她的那些师兄弟们绝大多数都已经是成年人,浸淫机关术和数理学问数十年,自然不是才十五岁的她可比的。所以,阿杏绝对不笨,甚至可以算是相当聪明的那一拨。

  可是,跟七月比起来,阿杏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算。

  七月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阿杏传授给她的知识,毫无消化不良的迹象。

  阿杏顿时有了紧迫感。

  于是,某天,宜生偶然发现阿杏托人从师门带来了一大箱子书,里面都是师门最近的各种研究成果,还有一些阿杏本就该学,却因为被沈问秋拐来当护卫而中断了学习的书籍。

  “阿杏真用功啊。”宜生带着赞叹和欣赏感叹了一句,“离了师门也不忘继续学习。”

  阿杏俊俏的脸顿时有些泛红。

  ☆、69|4.21

  转眼到了月末,冷风一阵寒似一阵,院子里几棵李树和海棠哗啦啦地落叶子,每日清晨都在地面上铺成厚厚的一层。

  刚用过早饭,院子里的落叶还未清扫,阿杏就带着七月在李树下扎马步,红绡绿袖在一旁候着。

  宜生坐在窗前与赵掌柜一起盘点归翰斋的帐,时不时看窗外一眼。

  “少夫人,这月铺子的收益又比上月多了五十多两呢!”盘完账,赵掌柜喜滋滋地道,看着宜生的目光便带着丝钦佩。

  他这个女东家,可着实是让他刮目相看啊。

  原以为是个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谁知道脑子里竟有那么多好点子!

  接收到赵掌柜眼里的喜悦和钦佩,宜生微微一笑,心里也有些欢喜。

  五十两银子,不论是对渠家,还是已经没落的伯府来说,都是个不值一提的数字,但对宜生,对归翰斋这个以往每年收益二百两银子顶天的小铺子来说,却都是个值得欣喜的数字。更何况,这才是归翰斋正是开始卖话本子的第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宜生为了这桩生意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除了亲自写话本外,更为归翰斋定下了大方向,又出了无数点子。

  话本虽受欢迎,但却是个本小利薄的,所以专卖话本的奇趣书堂便是以量取胜,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在这一点上,奇趣书堂已经做的相当好,作为对门,归翰斋若是跟着奇趣书堂学,根本捞不着什么好,所以宜生一开始就没打着学奇趣书堂的主意。

  论根基、论话本子的齐全程度,一百个归翰斋也比不上奇趣书堂,所以归翰斋只能另辟蹊径。

  拼量拼不过,那就只能拼质、拼特色。

  奇趣书堂的话本子固然多,却质量上却难免参差不齐,大量作品都低俗老套,大家小姐和穷书生的故事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而话本本身又是质量低劣的麻沙本,纸张薄脆黄暗,薄薄的一个小册子,看上去就跟正经书籍不是一个档次。

  而归翰斋呢?

  宜生让赵掌柜陆陆续续又找来十来个愿意为归翰斋写话本的穷书生,这样一来,每月为归翰斋写书的穷书生已经有二三十人,这不是为了以量取胜,而是为了精中选精。

  每月无论那些书生交上几个故事,翰墨斋最终至多只选取十个,每月只刊印选中的故事作为新书,其余没选中的都弃之不用。

  审稿严格,自然也就保证了话本的质量。而在印刷和用纸上,归翰斋是借着渠家书坊的印坊印书,质量自然差不到哪里去,当然不可能像正经书籍那样用上好的纸,但相比普通话本子,却还是好上不少的。

  当然,质量高定价自然也就高,归翰斋的话本子售价普遍比一般话本高几文钱。这几文钱会让普通老百姓犹豫,甚至直接将很大一部分客人拒之门外,但对手头有些闲钱的人来说,这几文钱却又完全算不上什么。

  尤其那些爱看话本子的少爷小姐们,多花几文钱就能买到看上去上一个档次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却是求之不得。因此归翰斋的优质话本一推出,首先吸引到的便是这些不差钱的。其他就算没这些少爷小姐有钱,几文钱也实在算不上什么大钱,因此若话本质量真好,也依旧会有不少人会买。

  所以,归翰斋刚一开始便凭着高出一截的质量和价格赢得了部分客人和眼球。

  高质高价是大方向,在小的细节上,宜生也想了不少点子。

  比如,宜生让赵掌柜找了个说书先生。

  每月上新书的时候,说书先生便在归翰斋门口摆下阵势开讲,这讲的自然就是新书里的故事,不过说书先生顶多只讲一半,想知道剩下的?买书呗!

  这时候大多书店可没买前试阅一说,书籍金贵,书铺顶多让客人买前翻两眼看看是否有缺页和刊印错误,还多是让伙计翻而不是客人翻,因此想要在书铺蹭书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归翰斋弄个说书先生让客人“试阅”,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此外还有各种招揽培养顾客的方法,比如每月固定时间上新书养成读者惯性,比如对新书甚至是作者做出一定推介活动。

  读书人清高,连带着书铺书坊之类的生意相比其他生意也显得清高一些,再加上这时候纸墨都贵,书更是贵,也就造成了书店坐等客来的经营模式。

  当街吆喝招揽顾客什么的,放在别的铺子上很正常,但书铺却大多不屑为之。当然也有没架子的,比如专做平民生意的奇趣书堂,门口就常年站着个伙计招揽客人。但归翰斋做的却又巧一些。

  归翰斋不用伙计扯着嗓子招揽顾客,而是在店门口立上木板,上写着当月新书、新书简介、作者简介/自述等等,虽也是招揽客人,却比奇趣书堂显得雅了一些,也取巧一些。

  当然,宣传板还是小意思,更重要的,是宜生想的那些宣传活动。

  “少夫人,我看那个‘每月最佳话本’评比可以一直办下去,您是没看到,那些少爷小姐们为了喜欢的话本能得第一,可是一点儿都不心疼钱哪,三两五两的都是小意思。那些没那么多钱的,因为有奖金勾着,也都踊跃投票……这几日投票板可热闹了,每日都有人专门跑来看票数,甚至还有人为了投票多买话本,连带着铺子里的其他书都好卖了不少……”赵掌柜继续兴致勃勃地道,这说的,便是宜生想出的宣传点子之一。

  归翰斋每月都进行一次“最佳话本”的评比,凡是买了归翰斋话本的,都可凭书给自己最喜欢的话本投上一票,最终获得第一名的话本作者会得到二十两银子的奖励,而投票的客人则可参与抽奖,奖品同样是实打实的银子,十两。

  这样一看,归翰斋先就倒贴了三十两,话本子本小利薄,归翰斋又不像奇趣书堂那样能以量取胜,到最后还真说不准是赚还是赔。

  因此赵掌柜开始时是不大同意宜生这提议的。

  可是事实证明,这点子完全是有赚无赔。

  凡是买了话本的都能投票,但却并非每人只能投一次票,若是有格外喜欢的故事,除了凭买话本投出的那一票外,还可以另外花钱投票。

  归翰斋走精品路线,顾客里不差钱的少爷小姐多,愿意为了喜欢的故事而花钱的自然也就多,虽然发给作者和中奖客人的奖金就要三十两,但算上那些用钱投的票,归翰斋不仅没赔,反而还赚了。

  当然,除非真遇上一掷千金的土豪,归翰斋在这个环节上赚的还是不多的,而目前归翰斋名气还小,顾客也少,所以归翰斋赚归赚,却也没赚多少就是了。

  而宜生弄出这个评比,除了想要赚这份钱外,更重要的目的却是为了宣传归翰斋,打响归翰斋的名气。

  这个评比的宣传效果,可比投票赚的那点儿钱重要的多。

  更何况,这个评比说是要倒贴三十两,目前看来,却是只要倒贴十两就可以……

  宜生:“那就继续办下去吧,只是要注意公平,票数万万不能弄虚作假。”说着,略带迟疑地看了赵掌柜一眼。

  赵掌柜拍着胸脯:“东家放心,这个我自然晓得,票数都是随时记录着的,就在门口放着人人都能看,任谁也不会怀疑咱们弄虚作假。”

  说罢,看着宜生的脸色,又忍俊不禁地道:“东家,难不成,您觉得我为了讨好您,故意给您算高了票数?”

  被说中心思,宜生也有些不好意思。

  说这评比只用倒贴十两便是这个缘故了——这月获得第一名的话本,著者恰恰便是“先生”,也就是宜生。

  宜生不缺那二十两银子,她弄这评比除了想赚钱和宣传,还有一个目的,却是为了激励那些写书的穷书生们。

  无论何时,银钱总是最直接最有诱惑力的激励,尤其是对那些生活拮据的穷书生来说,用二十两换得那些书生们用心写故事,宜生觉得这个买卖非常值。

  只是,如今第一是她自己,这却让她有些哭笑不得了。

  此外也难免怀疑,是不是赵掌柜为了讨好她,或者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暗箱操作。

  不过,赵掌柜这样一说,又将投票过程仔仔细细掰扯一遍,宜生才终于放下疑心,确定自己得第一不是暗箱,而是——她的故事真的得到很多人喜欢。

  这个认知让她有些高兴。

  谁不想被人喜欢呢。

  无论是自己还是自己的作品,被人喜欢都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尤其……

  宜生弯起嘴角,几乎是头一次笑地这么真心这么轻松。

  尤其,这次是她写出的故事被人喜爱,而这些喜爱她故事的人并不知道她的姓名、出身、年龄、性别……他们只是因为她的故事而喜欢,而非为了别的什么。

  跟她是不是渠家大小姐没关系,跟她是不是伯府少夫人也没关系,不会因为她的身份而恭敬,也不会因为她的性别而侧目。

  仅仅是因为故事,因为她写的故事,因为渠宜生这个人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

  宜生忽然想起做鬼那段日子看过的一个词,那时她还有些不懂具体是什么意思,如今却恍惚有些明白了。

  那个词,叫做“个人价值”。

  活出个人价值,一辈子才叫不白活。

  ☆、70|5.06

  盘点过账册,赵掌柜告辞离去,宜生推开窗户,便看到七月面无表情地扎着马步,只是虽然看上去是面无表情,眼珠子却一直在悄悄地打量周围。

  而这个周围,重点则是阿杏。

  一旦阿杏的目光稍稍远离,她就趁隙放松下绷紧的身子,而在阿杏的目光转过来之前,又迅速摆正姿势,一副十分认真听话的样子。阿杏的目光并不经常离开七月,即便离开也只是片刻,但就在这片刻的时间里,七月硬是能争分夺秒地抠出那点儿时间偷懒,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天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嫡妻不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