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嫡妻不贤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温凉盏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49 KB   上传时间:2017-09-08 12:34:07

  罗钰早对沈承宣不满,但原先沈承宣都已经那样,烂进泥里的人,便是踩一脚,也不过弄脏了自己的鞋,因此罗钰不屑,也根本没功夫收拾他。但如今,沈承宣他自己撞上来让人收拾,罗钰自然不会放过。

  他也不需要做什么,只是叮嘱大理寺全力彻查便可。

  皇帝一句叮嘱,胜得过黄金万两的引诱。本就对这案子感兴趣的大理寺卿自然是卯足了劲儿要把当年的事查地水落石出。大理寺真用心查起来,当年那事儿也不是多隐蔽,迟早都会查出,因此,沈问秋便让这个时间提前了。

  “晚痛不如早痛。”沈问秋道,“只要大理寺秉公办理,无论什么结果,都是他们应得的。念在父亲的面上,我会照顾沈家,但却绝不会包庇纵容他们。人总要为自己做的错事付出代价,一味包庇,那才是真正害他们。”

  “况且,不破不立,知耻而后勇,若那几个孩子是有志气的,就该知道要重振沈家,就需得自身立得正,一步步用荣耀来洗刷长辈带来的耻辱。若他们不争气……那更没有什么必要好包庇的了。”

  沈问秋的话说地很淡然。

  他将沈家当作责任,却不会将沈家抗在肩上。

  重振沈家,终究还要靠沈家后辈,他这个已经分家的叔叔,不可能把什么都替他们做了,那只能是又培养出一堆沈承宣。

  “你觉得我冷血么?”沈问秋又问宜生。

  宜生摇头,“不,这样很好。”

  沈承宣便抑制不住地笑了。

  宜生也失笑。

  过了一会儿,宜生又说起沈青叶,“虽说判决已下,但镇国公府恐怕不会善罢甘休。牢狱那种地方,想弄死一个人……太容易了。”

  沈问秋道:“放心,罗钰不会让镇国公府的手伸那么长。”

  如今罗钰虽给了镇国公府信任,但这信任是带着条件的,镇国公府老老实实还好,一旦出什么幺蛾子,罗钰绝不会容忍。

  镇国公府掌握着北地的军权,如今的镇国公算得上忠心耿耿,但谁也不能保证这衷心能保持多久,更何况如今陆澹已废,也已经不可能再有后代,虽有两个庶子,却又年纪太小,况且就算以后长大,能不能出息可一点都说不好。可以想见,一二十年后的镇国公府,几乎肯定会衰落。

  所以,镇国公府若是聪明,就不会把事情做的太过。

  沈承宣和沈青叶的案子,都是在罗钰的关注下,由大理寺卿秉公做出的判决,无论他们以前做了什么,受到惩罚便算是两清了,沈问秋不会帮他们,却也不会让别人为了泄愤借机将他们彻底踩死。

  大衍五十,其用四九,天道尚且处处留一线,为人何必事事做绝。

  “不要像这些了。”沈问秋笑道,“以后如何看他们自己造化,都不关你我的事了,咱们只关注眼前便好。恩科不是马上便要开了?你别的事不要想,只专心于此便可。”

  宜生也笑着点了下头:“嗯。”

  跟沈问秋谈过后,宜生果然不再关注那两人的事,只偶尔听红绡提起,说沈承宣已经被流放了,却没有一人愿意陪同,他的父亲,他的侍妾,他的子女,不管往日如何信誓旦旦山盟海誓父慈子孝……到了这般需要共赴死地的时刻,却没有一人愿意陪沈承宣去受那磨难。

  这时候,宜生想起了谭氏。若谭氏还在,她定会二话不说,不管前路如何,都陪着沈承宣一起吧。

  然而谭氏已经不在了。

  不知道沈承宣会不会也想起谭氏,宜生心里这样想着,然而也不得而知。

  而沈青叶也已经被下狱,她被打了板子,几乎去了半条命,镇国公府果然想趁机让她“伤重不治”,然而却没能得逞。沈青叶从大理寺移交到刑部,每一步都透明公正,该她受的罪她逃不掉,不该她受的,别人也别想妄加。

  只是,便是镇国公府不做什么手脚,一个原本娇养在闺阁的弱女子在牢狱里待三年,能不能活着出来,活着出来后还能不能好好活着,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能不能挺过来,只能看她自己。

  宜生只听红绡闲聊时说起,之后便再没听到那两人的消息,不过对他们来说,没消息便是好消息吧。

  她也不在意,只是如沈问秋所说,一心扑到了新朝建立后的首次科举上。

  此次科举重在选官,补充朝中众多空缺的官位,因此录取名额比前朝多了许多,而考题范围,选拔标准也与以前大相迥异,主要变化便是重实干,轻经义,经义做的再是花团锦绣,深谙圣贤之道,没自己的思想也会落榜,而若士子了解民生,对朝政对民生有自己的见解,便是经义答的不太出色,也有可能被录为同进士。

  此外,前朝已经被废除的明算、明法等科重新被纳入科考范围,只是此次仓促之下开恩科,通晓算学法律等的学子并不多,因此没有多少表现亮眼的学子。

  甚至连天文历法之学,也出了几道问题,倒不是真想以次为据选拔人才——毕竟之前数朝数代,私习天文都是一条被明令禁止的罪状,因为天文学与“天命”扯上了关系。除了一些天文世家,民间乃至一般读书人都对天文知之甚少。

  所以可想而知,这突然加上的几道天文题目,几乎没人能答得出来。当然——也不排除有人能答出,然而怕新帝故意设套,真答出来反被安个私习天文的罪名,因此故意藏拙不答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以前科考不会涉及的问题,比如农学、水利等具体知识,绝大部分学子都是一头雾水。许多学子出来考场一通气儿,皆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许多人暗骂这届科考存心难为人。

  宜生当然不是难为人。事实上这些题目的主要目的并非真心选拔相关方面的人才,那样简单的几道题也选不出什么人材,之所以出那几道题,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以后做铺垫,是为以后的科举风向放出一个信号,就算学子们完全答不出,也不是说便上榜无望了。

  而试题之中,也加入了一些关于变革的问题,来试探学子对于变革的看法。实在愚顽不灵,固守古人规矩的,便是其他答地再好也得斟酌着录取,而心眼灵活,对改革不抗拒的,便算是一个加分项。

  如此这般大改过的科考,自然是大大超出朝臣和参考学子的意料,考过后也引起了一番轰动,尤其那些照着原来的科考要求学了十几年的学子,都不胜惶恐,生怕白努力了那么多年。

  然而在罗钰的强力支持下,阅卷和录取工作依旧按照原计划进行,共录取了五百多名进士及同进士,这些考中的学子大多很快便被授了官,有朝官有地方官,虽然如今都还是末品小官,但他们为朝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是罗钰以后变革的第一批基石。

  而忙完科考之后,也不意味着忙碌就过去了。

  宜生更忙了。

  科考的变革,意味着教育也要随之变革,如今无论官方或是私人的学府书塾,教导学子都是以经义文章为第一位,教导出的学子很多都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这显然无法应付新的科考。因此,作为主管科考和教育的礼部,必须尽快出台新的科考范围,以安天下学子的心。

  以后的学子要学什么,怎么学,去哪儿学,都是礼部需要操心的问题。而且第一次恩科不过是试验,以后肯定还要根据情况加以改革,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宜生每日都在忙碌,身体疲累,然而心却感觉到无比的充实。

  如今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以后铺路,每一个微小不起眼的铺垫,都是以后变革成功的基石。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

  我也不知道这算几更了emmmm

  ☆、第155章 封后

  恩科过后, 新进进士们被填充到新朝的各个职位之中, 一直缺官少员的新朝才终于像一架完整的机器,运转起来或许还有些生涩,但到底开始了,只要有条不紊地运转下去, 假以时日必定会越来越顺畅。

  至此朝堂终于走上了正轨。

  这时候,一些原本被搁置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又一天与几位心腹朝臣议事后,罗钰挥挥手, 示意今日到此为止, 朝臣们可以告退了。然而, 几位大人目光来回对视了一番,最终一位最德高望重的老大人上前,对罗钰道:

  “陛下,臣还有一事。”

  罗钰有些疑惑:“何事?”

  老大人道:“为社稷计,臣请陛下尽快选秀,充实后宫, 早日封后,也好早日诞下皇嗣。”

  罗钰一下就愣住了。

  老大人开了头, 其他几位大人也纷纷开口, 无不是向他叙说皇后和皇嗣对王朝的稳定有多么重要。之前新朝初建太忙也就罢了, 如今朝堂事务基本理顺,后宫之事不可再拖延了,尤其如今罗钰后宫里别说皇后了,根本除了宫女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几位大人还跟宫人打听了, 也没听说皇帝有宠幸过哪个宫女。

  这情况实在有些反常——就算有那清心寡欲不好女色的帝王,也不会完全禁欲,连一个服侍的女人都没有啊!

  会有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有特殊原因,原因无外乎两种:生理原因,心理原因。

  几位大人私下交流,首先坚决而一致地排除了生理原因,最后猜测:莫不是因为脸部有残,陛下才不敢亲近女子?

  有了这个猜测,大人们立刻觉得选秀的事儿刻不容缓,要用美人们治愈陛下的心理顽疾。

  因此,这会儿除了跟罗钰说皇嗣的重要性外,一个个地还小心翼翼地试探起罗钰对自己的脸的看法,就差直接拍着他的肩膀说“大男人脸长啥样不重要有疤才是男人的象征”了。

  直把罗钰弄地哭笑不得。

  大人们说了半天,见罗钰一直没表示,心里不由忐忑,眼巴巴地看着他,生怕他说出什么让他们承受不了的话。

  比如他不X,比如他独爱男色,比如他因为脸部有残心理问题特别特别严重……

  罗钰凝神思索了片刻。旋即,看着眼巴巴等待他答案的大臣,他给出自己的答案:“朕心有所属。”

  几位大人面面相觑。

  这倒是他们谁也没想到的答案。

  既然早已心有所属,那为何不急着早早把人抬进宫来,反而憋到现在,登基几个月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况且,之前皇帝可是没有漏一点儿风声啊。

  况且,若新帝不近女色是因为“心有所属”,那似乎也不是什么好答案。

  这个“心有所属”,怎么看都是个蹊跷又不太好的答案。不过,相比起之前胡思乱想的恐怖结果,这个答案还算勉强能接受。

  大人们对视一番,心思转了几圈儿,又由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提问:“敢问……陛下属意哪家闺秀?年岁几何?父兄是否在朝为官。”

  罗钰没有立刻回答。他望向大殿之外的瓦蓝天空,眼中有丝渴望,还有抑制不住的忐忑。

  他缓缓道:“我属意的女子……其实各位大人也都认识的。”

  几位大人面面相觑,飞快在脑中扒拉起共同认识的待嫁闺秀。

  “我属意渠尚书。”

  “噗通!”

  这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摔倒在地的声音。

  ***

  皇帝爱慕渠尚书已久,有意立渠尚书为后。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并没有藏太久,不到一天就几乎传遍了朝堂与后院,朝堂关注的是新后人选对社稷对皇室的影响,后院关注的,则是这渠尚书,渠宜生,怎么就那么让人嫉妒呢?

  宜生得知消息的时间不算早。

  《女四书注》已经全部完稿,之前忙于朝堂事务无暇顾及,这会儿好不容易腾出点空,她便想着把它拿去付梓刊印。只是在著者署名上,她还有些犹豫不决。

  用晋江先生的话,可以让她现在的生活尽量保持平静,不太受打扰,但同样可能会面临抵制,以及无止尽地找茬,毕竟在寻常人眼里,晋江先生也就是一个普通写话本的不入流文人,居然敢写《女四书注》这样可以说惊世骇俗的书,势必会被敌视其的人疯狂地踩踏。

  而如果用真实身份,用她定国公和礼部尚书的身份,那么毫无疑问,她又将站在风口浪尖,之前好不容易对她改观,逐渐接受她朝官身份,认可她能力的人们,恐怕又会因此而敌视她。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位高权重的定国公兼礼部尚书,她写的书必定会受到比“晋江先生”写的书,多出数倍的关注和重视,而不会被当成疯子博人眼球的把戏。

  宜生最后一遍将书稿校对完毕,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只是,正忙着这事,就听说了罗钰要立她为后的消息。

  这时候,距离那几位大人劝罗钰广开后宫选秀立后其实也没多久。

  得到罗钰的答案,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惊地摔了个屁股墩儿,其他几位也没好到哪里去。目瞪口呆呆若木鸡了好一会儿后,大人们回过神儿来,自然是言辞激烈地表达反对。

  反对理由其一:渠尚书已为人妇。虽然如今已经和离,但也掩盖不了已经嫁过人的事实。史书上也不乏嫁人后还能进宫做妃子甚至当皇后的例子,但那可多半是发生在昏君乱政之时,普通时候普通皇帝哪个会立一个已经嫁过人的女子为后?更何况,这还是新帝第一次立后,是元后,与普通皇后又有所区别,总该郑重些。

  反对理由其二:渠尚书年纪已大,以及因此而来的皇嗣问题。三十岁的女人,说一声人老珠黄也不为过,当然若皇帝不在乎,那容颜不必说。可年纪大不仅代表容颜不再,更重要的是皇嗣怎么办?三十岁的女人能像那些十几岁的小姑娘那样顺利诞下皇嗣么?更何况之前沈家的事儿闹地沸沸扬扬,渠尚书在沈家受的委屈也被人翻出来,人人都知道,渠尚书因为落了一次胎,因而难以受孕,好不容易又怀了一个,生下来的女儿却是个脑子有问题的。、

  若是渠尚书给皇帝生个傻子出来怎么办?

  反对理由其三:渠尚书若被封后,那她如今的官职和爵位怎么办?爵位还好说,虽说又是定国公又是皇后地有些挑战人们的接受能力,但好歹都是头衔,实际上并不冲突。然而,难道皇后也能兼职礼部尚书么?这不就成后宫干政了!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渠尚书都绝不是合适的皇后人选。

  这几位大人都算的上罗钰的心腹股肱之臣,支持变革,脑子灵活,对罗钰几乎可以说是无条件服从,对罗钰在朝堂上的种种举措都大力支持。然而,即便如此,在立后这个问题上,他们也都十分一致地选择了反对。

  可是,他们的反对并没有什么用。

  罗钰任由他们说,不激动,不反驳,只等他们说完了,给他们来了一句:“我意已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嫡妻不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