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曲流水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8 MB   上传时间:2017-09-07 12:59:20

  户部把账目算一算, 发现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战争前期投入巨大,但总的来说, 还是赚到了, 而且还是大赚特赚!

  这可是夏朝第一次打仗有赚头!思想老旧一点的官员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自己都快跟不上思路了。倒是户部封尚书这几天走路都带风,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一连几天, 满朝文武的注意力都放在这纸条约上,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着字眼,每次看到那八百万两白银都觉得心潮澎湃,尤其想到荷兰作为一个弹丸小国竟然那么有钱,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些天, 那些平日里就对外国有了解的官员十分受欢迎,在聚会中, 他们总能轻易地成为人群的焦点, 大家渴望听到外国的消息,想了解那个似乎流淌着黄金的国家。

  永安帝龙心大悦,在宫廷内大摆筵席,庆祝这一胜利, 参与谈判的人员全部出席。

  面对皇帝的笑容,还有左右丞相、皇子们的举杯庆贺, 吴侍郎还好, 顾青云等人就激动多了,他们之中大部分人从来没参加过皇室举办的宴会,总觉得一下子扬眉吐气。有皇帝和丞相在还好, 大伙儿正襟危坐,举止拘谨。等皇帝带着皇子、丞相等人离开后,留下来的人员可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自己把自己灌醉的人不少。

  在这其中,除了吴侍郎,顾青云可谓是最受欢迎的一员,面对他人的劝酒,他拒绝无效之下只能喝了,尤其是吴侍郎的劝酒,更是不能不喝。

  之后他发觉找自己喝酒的人越来越多,未免酒后失态,无奈之下,他只能使出自己的绝招,装醉酒昏睡过去了。

  听到其他人嘲笑自己的酒量,趴在桌子上的顾青云无动于衷。这是他一直对外维持的形象,不能崩坏了,而且他真的发觉自己的脑袋有点晕,看来今晚喝的量超出平时。

  “慎之就是如此,我认识他这么多年了,他酒量极浅,几杯就能醉倒,每次喝酒都喝到桌底下睡觉,哈哈,他平日身边只有一名随从,一旦有酒喝,那绝对是要带三名随从以上。”张修远在为顾青云说话,只是话语的嘲笑表露无遗。

  众人也跟着哈哈大笑,不知为何,只觉得心里似乎舒服了些。毕竟今天晚上的筵席,他们可以看得出皇帝的兴趣在顾青云身上,和他说话的次数最多!就连左丞相似乎也颇为看好他。

  虽说这次谈判的贡献顾青云算是最大,但他们看了还是有一些不舒服,这是人之常情,只是谁也没表现出来。

  到底是在皇宫,即便酒再好,菜肴再精美丰盛,大家还是不敢太过于放肆,吃到一定时辰就结束了。

  除了顾青云,还有几个也喝醉了,都是被人扶着出去的。

  他们这还算好的,起码大部分的人还能保持清醒。听说月前的水师庆功会,那些武将大都是喝得烂醉如泥,被人扛出去了。

  在这方面,本朝的规矩没有顾青云想象中的森严,皇帝反而对这种事很是高兴,觉得武将们率直,毕竟朝议时文武大臣们还打过架。

  顾青云是被张修远和一名太监侍从扶着出去的,走了一段路,他正想着是不是准备“悠悠醒来”就听到一道熟悉的嗓音。

  “姨外公,我来背父亲吧。”顾永良急匆匆赶来。

  张修远看到他也不奇怪,笑道:“今天轮到你入值侍班?”翰林官每天都需要有人在宫廷内值班,以备皇帝顾问,一般是正七品以上的翰林官才有机会入内,庶吉士几乎是轮不到的,顾永良作为从六品的翰林修撰自然有资格参与。

  顾永良点点头,回道:“嗯,我一知道有酒宴就猜到我爹定会喝醉,就和同僚换班。”说着就半蹲下来,继续道,“还是我背着父亲能走快一点。”

  张修远打量了一下顾永良的体格,和太监侍从说了几句就点头同意了。

  顾青云趴在顾永良坚实的背上,随着他走路的晃悠,听着他微微喘息的声音,只觉得心里甜滋滋的,满满的欣慰油然升起。

  不知不觉中,自己竟然能享受儿子的这般照顾了。

  一刻钟后,出了宫门,顾永良已经是气喘吁吁了,主要是皇宫还是太大点,顾青云身材看起来消瘦修长,但他肌肉结实,还是挺有分量的。

  等候在宫门外远处的顾三元看到这边的情景,连忙带人跑过来。

  “三元哥,不必了,就这么一段路,我走过去就好了。”顾永良拒绝了。

  顾青云被顾三元等人轻车熟路地扶上马车躺好。

  顾永良和张修远告别后就钻进来,在顾青云耳边低声问道:“爹,你醒了没?”

  顾青云顿了顿,这才假装醒过来,打了个哈欠,感觉到自己喷出来都是酒气,不由得皱眉,低声答道:“嗯,毕竟睡了那么久,酒醒了。”貌似自己从来没和孩子们说过自己会装醉,真是罪过啊,他都忘记了。

  顾永良嘿嘿一笑,他挤在顾青云身边坐下,很是高兴:“爹,陛下可高兴了,你们这次立了大功,您是不是要离开工部了?我听到翰林院的一些前辈还说起你呢,大伙都觉得你会官升两级,成为鸿胪寺寺卿。”

  他说完后还摸摸顾青云的额头,又观察他的脸色,没发现有什么不对,这才放下心来。

  哎呀,比起他的酒量,爹的酒量太差了,估计这次过后就会出名。

  “不好说,圣旨未下一切皆有可能。”顾青云微微一笑,虽然觉得这个位置似乎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只到底不好表现出来,免得遭到打脸。

  “爹,我也要学习外语,万一以后能用上呢。这次过后,我认为朝廷肯定会加大水师方面的投入,以后和外国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我现在学了,有备无患。”顾永良眼里闪着亮光,当他听到条约的消息时,心中对父亲的崇拜佩服又加深了一层。

  父亲真的是博学多才啊,自己也要努力才行,免得坠了父亲的名声。

  “嗯,这个思路是对的。”顾青云颔首,“翰林院的活比较清闲,趁着你年轻有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总是不错的。”之前为了科考,顾永良的时间都花在科考的内容上,不像顾景,还有精力花在外语上。

  顾永良抿嘴一笑,视线转到茶炉上,忙问道:“爹,你是想喝热水还是喝茶?”说着就拉开小抽屉,把里面的茶叶翻来看看。

  嗯,还是父亲喜欢喝的野生茶,是湘省陈桥表叔他们寄过来的,父亲一直对这种绿茶情有独钟。

  “大晚上的,喝热水吧。”顾青云揉揉眉心,今晚的筵席他可是全程精神紧绷,真的有些累了。

  第二天正好是休沐日,陆煊早早就带着妻儿上门。

  “夫子,听说你昨晚上喝醉了?”陆煊关切地望着他,“头还痛吗?”

  消息怎么传得那么快?那帮男人真是八卦。顾青云有些无奈,只能点头承认:“嗯,酒量不佳,我没事。”

  陆煊这才放下心来,开始详细地给他描述打仗的过程,说到胜利时眉飞色舞,说到牺牲的将士情绪低落。

  顾青云看着他还缠着白布的手臂,又见他毫不在意的样子,忍不住摇头道:“你这伤还没好,动作不可过大。”

  “快好了,都两个月了。”陆煊动了动手臂,不以为意,每次和夫子见面都会说到自己的伤口,他赶紧转移话题,“这次拿下的夷州岛,我登上去看过了,荷兰是占据了四十多年,但开发的地区只有一部分,还有大部分处于未开发状态。我发现那里的气候适宜,土地肥沃。这次朝廷的动作很大,准备要移居一部分百姓过去居住,那里盛产甘蔗和水稻,可以养活许多人。依我看,陛下是想把夷州岛当成内陆来建设。”

  “这是一件好事。”顾青云也听说此事了,这几天可是闹得沸沸扬扬的,“虽说朝廷想方设法遏制土地的兼并,但几十年的发展,有些地方到底还是人多地少,现在有块地可以把人送过去也是好的,而且夷州岛离大陆不算远,有百姓在,朝廷的统治才能长久。”

  国家实力上升,经济发展之下人口就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国内的土地就不够分了。虽说大部分的人不想背井离乡,但只要政策好,绝对有人会主动过去,汉人的适应性毋庸置疑,连吕宋那么远的地方都有汉人出没。

  陆煊觉得有理,遗憾地说道:“可惜我这次任职的地方是泉州,父亲才是去夷州岛。”

  对于水师将士的封赏,圣旨昨天已经下了,陆煊一跃成为正五品的泉州守备,他今年才二十七岁,可谓是年轻有为,不过这是用命拼搏出来的,又有陆泽的关系在,别人眼红不得。别看他现在还在京城,等他伤好了,就得去泉州任职。

  总而言之,这次出战的人员个个升职加薪,羡煞一堆吃瓜群众,尤其是那些怕危险用尽各种手段逃避上战场的勋贵子弟,更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至于陆泽,他外放为正二品的闽省总兵,同时负责夷州岛的陆军建设事宜。

  最大的功臣戚将军被封为定南伯,一跃成为闽省、夷州岛的总督,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不过他对皇帝忠心耿耿,指挥水师作战有经验,有他在,大家会放心些。

  说到底,朝廷是想尽快把这笔赔款弄到手,还隐隐担心荷兰那边会不会跑来报复,自然会重兵把守。

  过了几天,顾青云发现竟然有吏部的官员找上门来。

  当顾青云看到自己符合“作出重大贡献”的标准时,还有些不敢置信,等他回过神来,二话不说,就把他奶奶的名字填上,以求封赠。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现在能有机会实现,他心里高兴极了,表露得极为明显。

  吏部的官员眼神奇怪地看了顾青云几眼,没有出声。

  

第244章 升迁

  “顾大人, 您不再考虑一会儿吗?”吏部官员见顾青云不假思索地写下要求封赠祖母的话语,没有其他动作了, 想了想, 还是忍不住提醒一句。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不是需要考虑几天,就是趁此机会恩荫一人, 比如让家中的某一个子孙成为一名八品以下官员,以后再慢慢地往上升,十几二十年过后,如果有家族庇护,升到正五品也是有可能, 至于从四品以上就非常非常难了。

  这和举人做官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天大的运气和实力是不可能突破从四品的界限的。

  不过一想到顾青云的两个儿子, 吏部官员就释然了。也是, 有那两个出息的孩子,他根本不必担忧子孙的前途。

  顾青云抬眼看他,笑道:“能得陛下恩典,本官已心满意足。”他一直无法忘记当初知道自己没有敕命在身时, 老陈氏那一瞬间失望的眼神,虽说她老人家很快就掩饰好, 但小陈氏曾经说过, 她可是很羡慕儿媳待遇的。

  尤其是现在他远离家乡,更乐意让他奶奶高兴一下。

  吏部官员闻言就赞叹道:“顾大人真乃至孝之人!”他知道点内幕消息,知道眼前这位就快要起来了, 至少是从四品,已经有上朝的资格,和以往不同,因此对对方格外客气。

  顾青云不以为意,笑道:“我朝以孝治天下,和本官一样的人不知凡几,不足为奇。”

  两人再寒暄几句,对方还有事要办,很快就告辞。

  顾青云等对方一走,他就在办公房里来回踱步,心情十分愉悦。

  果然,几天后,傍晚用膳时,顾永良就说道:“爹,太奶奶的诰命下来了,今天吏部的人请我们几个过去帮忙在证书上撰写文字,我看到太奶奶的证书了。”这段时间官职变动的人较多,吏部才需叫翰林院的人前去帮忙。

  四品以上才可以称为诰命,顾青云听他这么一说,自然知道自己的品级已经确定下来。事实上,升官与否当事人是有感觉的,别人对你的态度,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些可以让当事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见顾青云只是点点头,沉默不语,继续吃饭,顾永良有些失望,不过还是继续说道:“爹,您的任命已经确定,我见到孔学士在写诏书,他似乎故意让我看到。”孔繁忠这些年一直窝在翰林院,看情况还会继续窝下去,他的品级是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旁人都认为翰林院未来的掌院学士就是由他接任了。

  “是什么职位?”这时,一旁认真倾听的方仁霄终于开口问道。

  顾永良有点不好意思,他抿嘴一笑,看了一眼朝这边望过来的连氏和简薇,赶紧快速地回答:“我不好探头去看,不过八九不离十,应该就是爹想的那个位置。”

  方仁霄点点头,脸上带着笑意,再一次自得自己当初的好眼光。嗯,再想起远在洛阳的方子茗,他只觉得老怀大慰。

  顾青云知道消息后,立即修书一封让人送回林溪村,信中没说自己升官的消息,只说老陈氏有诰命了,让顾大河他们看准合适的机会提前说出来,免得老陈氏毫无准备之下,一下子被这个消息冲击到,以她的身体状况,情绪还是不要一下子起伏过大为好。

  没过几天,正式的旨意下来,顾青云迁为正四品的鸿胪寺寺卿,水涨船高,简薇她们的诰命也跟着下来了,她是四品恭人,小陈氏是太恭人,至于老陈氏,别人一般会称呼为老太恭人。

  除了升职外,皇帝还赐下黄金二百两,玉如意一柄,沉香拐杖一根,绸缎若干匹等,这让顾青云很是高兴,不说这二百两黄金可以做成首饰或当成两千两银子用,单是沉香拐杖就可以看出皇帝的意思,这是赏给家中长辈的。

  事情终于尘埃落定,顾青云一家总算可以尽情流露出喜悦了,前几天只能强忍着。

  “一定要大办宴席,大办宴席!”方仁霄等顾青云把圣旨放在小祠堂里,再见简薇让人把随同诰命圣旨一起来的诰命箱搬走后,就兴冲冲地说道,“这可是大喜事,你可不许拒绝,说要什么低调!都是小九卿之一了,这个时候不庆祝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没有意外的话,顾青云接下来起码有五六年时间是动弹不得的,还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庆祝一番。

  顾青云想起他从吴侍郎口中得知,是对方推荐自己进入谈判团,之后自己趁着吴侍郎母亲过寿时送的礼,再想到以往上官同僚们层出不穷的宴请,终于忍不住点头同意。

  好吧,这次轮到他收回礼金了,有来有往才能维持平衡啊。

  尽管如今将近年底,天气寒冷,寒风呼啸,时不时还下场大雪,但依然冻不住顾青云一家人的热情。

  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同僚后,等交接完工作,顾青云离开工部之前还参加了都水司官员宴请他的酒宴,山不转水转,谁知道什么时候大家又会成为同僚呢?自然是要给面子的。

  酒席上,火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薄薄的羊肉卷是从边疆那里运过来的,味道清香正宗,桌上还有着白萝卜、白菜、豆芽,竟然还有一碟水灵灵的青菜,在这寒冬腊月里,可谓是下足了本钱。

  酒水醇正,菜肴丰富,大家的兴致颇高,推杯换盏之间,即便大家以往有矛盾,在顾青云高升之际,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桌子人其乐融融。

  顾青云有些怅然,他虽然在工部都水司待的时间没有户部长,但在这里,他花费的精力最多,不提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跑,单是当初改造火炮和发明火炮仰角仪时,更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大概是付出的越多,感情就越深,顾青云想到自己将要离开都水司,水雾氤氲之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了。

  “大人,这些日子多谢你的指导,从你身上我学到许多。”正在伤感时,顾青云就听到左边的王翎知开口说话,“来,我敬你一杯,祝你在鸿胪寺大展宏图,步步高升。”语气和平时稍有不同,更为亲切。

  顾青云回过神来,快速地眨动眼睛几下,想到自己走后,接任他位置的就是王翎知,如今对方总算是得偿所愿了。

  顾青云举起酒杯和他碰了下,笑道:“平素办事有赖你支持,该我谢你才对。”

  两人喝了一杯后,其他主事见状,忙凑过来,所幸大家知晓顾青云酒量不佳,只需他随意即可。

  散席时,顾青云被王翎知扶出酒楼,准备上马车时见他今晚的态度没有以往公事公办的样子,似乎又回到以往一起蹴鞠时的随意,他就开口道:“在都水司,你最要紧的是保证工程质量或船只质量,万一发现有问题,一定不要怕麻烦,要打回去让人重做,否则以后你的麻烦就来了,做事严谨对你、对朝廷都好。”

  他之前就是如此做的,即便这样会让下属怨声载道,有时还觉得他在没事找事,但顾青云不为所动,该如何做就如何做。

  王翎知一愣,随即认真地点点头,眼睛流露出感激,沉声道:“多谢大人教诲,下官定会谨记在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2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2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