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暴君养成史_分节阅读_第62节
小说作者:妖灭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40 KB   上传时间:2017-07-27 12:17:03

  然而,这块石碑还不是让众人惊呼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在那块的附近,竟像是有着无数星光在它周围闪耀着,仿佛是谁将天上的星辰摘下,在这块石碑周围,在这个汉白玉广场上,重新铺成了一片璀璨银河!

  甚至,因为天际已经开始发白,星辰也开始渐渐暗淡,众人竟恍惚生出一种错觉,眼下这满地星光,竟真的像是星河倒转之后的奇景,是神迹!

  看到这一幕的不仅仅是文武百官,还有周围所有的侍卫、太监、宫女,再加上李奉有意地指示,这周围的侍卫、太监和宫女还出乎意料得多,这神迹的一幕至少被上千人看在眼里。

  然而,这场神迹,还没有结束。就在百官怔愣地停住脚步,不敢再往前走的时候,那片流转的星光之中,忽然凭空出现了一个人!这一幕,将所有人都生生地吓退了好几步。

  这从星光中走来的人,身形纤细、衣袂纷飞,与那九天仙女简直一模一样!好些个站在远处的宫女太监们都恍惚惊恐地当场跪下,对着面前的奇景俯身而拜,嘴里更是念念有词地说着类似仙人保佑之类的话。

  文武百官们还算是保持着理智,虽被骇得连退了好几步,但到底是读过圣贤书的,不像普通百姓那样愚昧迷信。所有人都紧紧盯着星光中走出来的人,她一点点地走出背光去,那陷在阴影中的脸也慢慢地展露,有识得的已经惊呼:“沈……”

  宋庭泽也见过沈芊,自然也立刻认出了她,但他的注意力却并没有放在沈芊身上,而是相当专注地看向她身后石碑上和周围的璀璨星光,似乎在极力探究面前这个“奇景”的破绽,是的,他从不信什么鬼神,在看到那一幕的瞬间,他便晓得这一切都是面前在这个女人和他的好外孙皇帝陛下搞出来的新花样!就如同他们未曾见过的天火弹、轰天雷一样。

  虽然沈芊自信,这种天色昏暗的时刻,没人能看透她这些机关的破绽,但她还是谨慎地设计了一切,保证在她走到众人面前,那片星光便会立刻熄灭。这么短的时间,这么昏暗的视线,即便老谋深算如宋庭泽,也没能找出破绽来。

  沈芊出现后,还没等群臣发难,李奉的声音便响起:“陛下驾到!”

  赵曜缓步走到众人面前,他身上没有穿平时上朝时候的朝服,而是相当隆重地穿上了祭祀时候才会穿的祭服,冕冠十二旒,冕服上玄下朱,另还有蔽膝、佩绶等。与此同时,立刻出现了一排的太监,低头快步走到巨大石碑的前头,摆上了长长的供桌、七组神位以及大量贡品,而广场的四方,也立刻有人同步摆上了祭桌和礼器,几乎是顷刻之间,这石碑的周围便成了一个祭祀之地。

  众臣这才缓过神来,满是疑惑地面面相觑。天边开始泛起了鱼肚白,日出马上就要来了。赵曜终于开口了:“三年苦战,数十万英灵魂归天际,朕日思夜想,不忍烈士无归,天地无祭!今,立碑永祀,纪英魂之永垂不朽,贺天下之康泰长安!”

  赵曜的话音刚落,天边红光乍现,这天地间的第一缕霞光瞬间便照到了石碑的顶端,就像是天地与之同贺!

  随着太和钟的敲响,整个内城都随之惊醒,无数百姓听着太和钟的的威严之声,看着天边云蒸霞蔚的绚烂奇景,全部陷入了恍惚呆愣之中。

  而皇宫内院,太和钟的钟声仅仅代表着祭祀的开始,鼓乐随之奏响,赵曜开始持香,对着神位和石碑祭拜,而站在赵曜身后的沈芊,同样一身祭服,神色庄重地跟着持香祭拜。

  此等拜祭英魂的庄严时刻,众大臣虽都措手不及,但却也不敢随意说话,就连一贯喜好训斥皇帝的徐学政都只是皱紧了眉头死死盯住站在赵曜身后的沈芊,却不敢在此等祭祀之时随便发作。

  赵曜祭祀完毕,便起身,转头看向另一边同样虔诚祭拜着的沈芊,他看着她身上那一套与皇后朝服相当接近的祭服,脸上露出了一丝快慰的笑容,这是她第一次在文武百官面前站在他身边,与他一道携手祭天,而在今天之后,将还会有无数次这样的场景……

  

第121章 铁腕立后

  这一场祭天仪式, 自家陛下将那个风尖浪口上的女人堂而皇之地带到满朝文武面前,甚至还明目张胆地让她穿着类同皇后的祭服,登高台祭祀, 这是何等嚣张、专嬗!可就算皇帝荒唐专嬗若此,满朝文武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一句谏言都说不出来, 毕竟陛下都说了, 这座英魂之碑, 是沈姑娘一手设计、一力主持建造的,那满地星辰更是沈姑娘日夜诵经一个多月, 才感动满天神佛,得上苍开恩降下的!

  为了推她上后位,连鬼神之说都敢妄用, 陛下的心思都铁成这样了, 他们还能再说什么呢?稍微聪明些的大臣都知道后位之争该歇了,自己再卷入这争斗中, 怕是就该触到陛下的霉头了!

  祭天礼和早朝都结束了, 一群大清早便饱受惊吓的大臣们终于能够喘口气,退朝回家了。礼部尚书、钦天监、吏部尚书等一群站队不深,立场偏中立的官员们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意味深长地各自对视, 眉眼间俱是了然之色。

  尤其是曾被陛下召进宫来测算过五彩霞光这一天象的钦天监监正楚大人更是笑眯眯地扶着须,望着天边的云霞,叹了一句:“今儿可真是个好天啊。”

  礼部尚书侧头看了看自己的好友, 也笑道:“谁说不是呢。”

  中立派已有了成算,而像管振勋这样一开始就站在沈芊那边的勋贵派,见此情景,都松了口气,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押错宝,如今陛下亲自来给这宝贝站街,他们的胜算便是板上钉钉了!

  平阳侯凑近了管振勋,小声说了一句:“国公爷,您可要让大长公主抓紧机会啊……”

  管振勋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侯爷放心,今儿这消息一传出去,我母亲怕是立马就会上折子。”

  “那便好,那便好啊……”平阳侯抚着长须,眉间俱是畅快,“虽说这沈姑娘不是咱们勋贵家的姑娘,但怎么也比让那群酸儒做国丈要好呀!哈哈。”

  管振勋闻言一笑,颇有几分戏谑地看向平阳侯:“你难不成是忘了,张大人可也是科举出身呢……”

  平阳侯一愣,随即酣畅大笑:“还真是呢!说来也奇怪……这位张大人都已经入阁,差不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怎生还是这般,容易让人忽略呢?”

  管振勋感慨一笑,偕同平阳侯一道走出了宫门:“这就是人家的厉害之处。”

  管振勋口中厉害的阁老张大人,此刻正如往常一样,伛偻着身子,背着手慢慢悠悠地往宫门方向走,他那张满是皱褶的脸,如往常一般微微带着笑,瞧不出任何喜色也瞧不出任何忧色。

  陈赟两步走到张远身边,欲言又止。

  张远偏头看着他,笑眯眯:“有什么话就说吧。”

  “张大人,今儿这遭,您事先知道吗?”陈赟的心情极其复杂,进宫之前,他还满心战意地要为陛下和沈姑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结果走了一遭,就发现人家帝后俩人闷声不响地就把大事给干了!他这个新任大都督,可是彻底蒙圈了。

  张远笑着摇了摇头:“不知。”

  “您也不知道?”陈赟茫然无措,“陛下可真是太大胆了……”

  “陛下和芊儿,都是主意正的人,你就放宽心吧。”张大人的脸上难得露出了几分轻松的笑容,他甚至还拍拍陈赟的肩,“若是担心,不若就想想,能做些什么吧。”

  “能做什么?”陈赟站在原地,琢磨半天没琢磨出来,抬头一看,张大人已经慢悠悠地走出老远了。

  “哎,他们那哪是主意正,明明就是路子野!”陈赟烦恼地叹了口气,苦思冥想地踱出宫门,一路都在想着他能做什么。

  正巧,这一出宫门,便发现夏飞站在他的马车旁边,见到他走来,夏飞立刻笑着迎上来:“陈大人。”

  “夏大人这是在等本官?”陈赟疑惑。

  “是。”夏飞笑着搓了搓手。

  “哦,那夏大人不若搭本官的马车回去吧。”

  夏飞本来就有话想和自己这个老上司说,如今对方这么客气,他自然受宠若惊地上了陈府的马车。

  “所以,大人是在想能做什么事,帮助陛下和沈姑娘?”夏飞听完了陈赟的一番话,心里简直乐翻了,他是非常坚定的沈姑娘党,尤其是在张大人认了沈姑娘做义女之后,他更是笃定他们山东这一系的新贵,都已经站在了沈姑娘的身后。

  但无奈的是,自己这一方好像一直都没有出手做什么,甚至还比不上管大人他们那一批老勋贵出力多,尤其出了安王太妃那茬事儿,他更是急得不行,唯恐沈姑娘的名声被那群人搞坏了。如今听到陈大人终于有意出手了,他自然是喜不自禁。

  夏飞按耐住喜色,伸手撩开了马车车帘,对着陈赟卖关子:“大人只要撩开着帘子听一听,便会知晓自己该做什么。”

  陈赟半信半疑地掀开车帘,坐在边上细听着外头的车水马龙之声,不多时,马车驶入集市,他很快就听到了坊市中热闹的议论之声。

  “你听到早上的钟声了吗?还有那五彩霞光,这是……这是出什么事儿了?”

  “哟,张大娘你竟然不知道?街东头都传疯了,那是神迹,神女娘娘为战死的数十万英魂诵经立碑,引来满天星辰和五彩霞光呢!”

  “真……真的?可这神女娘娘……是?”

  “沈姑娘啊!”

  “可我前个儿还听人说,沈姑娘不守妇道,私交外男,作风很是……”

  “呸呸呸,这种诋毁神女娘娘的话少说!你也不想想,这天象是做得了假的嘛!”

  ……

  周遭细碎渺远的人声一阵阵远去,又一阵阵传来,几乎每走几步,都能听见不同的人在议论早上的神迹,陈大人暗自茫然:“不对啊,宫里头的满地星光,寻常百姓如何亲见?此事,才刚刚发生,怎么就传得如此之快了?”

  夏飞意味深长地露出一丝笑容。陈赟也立马想明白了,是了,按照常理,这些事绝不可能传得这版快,可若是早有人布好了局,就等着推波助澜的话……

  他笑着拿下了车帘:“本官明白了。”

  夏飞见陈赟会意,一笑,也不再多言。

  神迹之说在多方的刻意推动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整个京城,便极快地将三天前那场关于沈芊私生活的传闻给压了下去,而与此同时,驻扎京城周遭的军队之中,也再度开始疯传之前的“神女”一说,尤其在得知沈芊之前在皇宫里的大半个月,竟是日夜不休地在给战死的英灵立碑诵经之后,这神女的传言更是带上了全部的感激和无上的推崇。

  毕竟身为士兵,说不定哪天自己也会变成荒山野地里的一座枯骨,无人收尸、也无人祭奠,虽每个将士都有马革裹尸的觉悟,但谁又真的想做那个无碑无坟之人呢?只是保家卫国、不得不为罢了。如今,却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在皇城的中心,给鏖战而死的英灵亡魂立碑,给青山白水中的无名枯骨超度,这简直是戳中了所有普通士兵内心深处最隐秘也最希冀的地方。

  这样一名心系兵士、胸怀家国的女子,就该当要母仪天下!让沈姑娘登后位,对他们来说,于情于理,甚至于利,都是应当的。

  故而不过短短两日,驻京的所有军营中都开始流传起“天降神迹,后位当立”的口号,没人知道这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但它确实响亮地震动了整个京城。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慢慢的,市坊间的百姓也开始传颂这句话,这当立的后位,竟一下子变成了汹涌的民意!

  “……陛下,这民间现在到处都推崇立沈姑娘为后,说她既有战功、又有仁心,是最合适的皇后人选。”李奉捧着拂尘,笑容满面地给赵曜学着民间对沈姑娘的歌颂之词,学得那叫一个惟妙惟肖,这种能让陛下龙颜大悦的好事,他是从来都不会错过的。

  果不其然,听完了李奉的这些话,赵曜哈哈大笑,脸上早没了那日暴怒的阴戾,满满都是畅快和欢喜:“好,你这事办得好,有赏!”

  李奉喜滋滋地一躬身:“多谢陛下赏赐。”

  站在边上的高齐默然无语地瞧着李奉那谄媚的笑,他就说嘛,今晨这李公公忽然对他殷勤了不少,又是端茶又是送点心,拐着弯儿地到他这儿来打听外头的情况,原来打着如意算盘,拿他的消息到陛下面前献宝讨赏啊!

  哼,这个终日待在深宫里的李奉哪有办过什么差事,成天也就练他那张嘴皮子了。高齐默默地吐槽,对比着自己早上卖消息得的那一盘糕点和眼前陛下给的丰厚赏赐,心痛得无以复加。

  正当此时,外头忽有门下省的官员禀告,说是燕国大长公主和安王太妃已经拟定了皇后的人选,已递了名单和折子进来。

  赵曜立刻一笑,连声道:“将名单和折子都呈上来。”

  李奉将折子和名单呈送到了赵曜的桌前,赵曜一目十行地扫完了那份冠冕堂皇的折子,便亟不可待地打开了名单,他目光一扫,看到沈芊的名字赫然在列,立刻一拍桌子,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啊!大长公主办事,果然是稳妥的,传朕旨意,大长公主近日辛劳,朕心中甚是感念,特赐锦缎百匹、黄金百两。”

  “是,奴婢这就去传旨。”李奉喜滋滋地又接下一份好差事。

  “陛下,还有安王太妃。”高齐小声提醒。

  赵曜也从喜悦中回过神来了,今日这份所谓联名的折子多半出自燕国大长公主一人之手,依照他这个姑婆一贯来高傲专横的性子,这种明晃晃打人脸的事,她绝对做得出来。不过,为了堵住安王太妃的嘴,今日这封折子,他必须坐实了两个人的名头。

  “高卿说的对。”赵曜满意地给高齐递了个眼色,又吩咐李奉,“安王太妃那边也一样地送一份赏赐过去,就说朕对她的折子和名单,很满意。”

  李奉也是人精,一听后半句话,就知道陛下是想让安王太妃吃下这个哑巴亏,让她以后都乖乖闭嘴。他心念电转,立刻就想好了太妃那边的传旨说辞,他笑眯眯地躬身,慢慢退下:“奴婢领命,这就去传旨。”

  李奉退出了内殿,高齐却依旧有些担忧:“陛下,按照规矩,太妃娘娘和大长公主拟出名单后,需交由内阁商议和确定人选,批红之后才能交由陛下宣旨,然后交由礼部安排三媒六聘等事宜。但内阁那边……”

  赵曜冷笑一声,显然早有准备:“内阁商议,可以啊。你现在就去把内阁大学士都给朕请来,让他们在御书房里、在朕的面前,好好商议!”

  高齐一愣,半晌才道:“是。”

  内阁大学士共六人,宋庭泽、张远、徐学政、高远平、马浮梁、陈循,这六人之中,又以徐学政年纪最大,宋庭泽人望最高,张远最得圣宠,且因为陛下态度暧昧,所以这首辅一职还未确定人选,而最有希望的宋庭泽和张远,两人的一举一动都是被满朝文武看在眼里的、揣摩在心里。

  自**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内阁便出现,并成为了皇帝的辅政机构,虽然内阁大臣的工作与宰相的工作看似很接近,但这两种制度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宰相制中,宰相拥有决策大权,地位十分稳固,即便是后来分权成中书、门下等多部门,依旧拥有着驳回皇帝诏书的权利。而内阁大臣,在制度上,实际只有咨询建议的作用,根本就没有决策之权。

  而赵曜,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他从一开始忌讳的就不是内阁大臣本身,而是他们牵扯到的朝堂势力和地方势力,尤其地方势力,天高皇帝远,若是有所动作,少不得要引起动荡,让当地百姓遭殃。

  然而,如今祭天立碑他办了,鬼神之说他传了,现下是沈芊名望最盛、呼声最高的时候,此时不立后更待何时?所以,就算日后会引起连锁反应,他今日也决意要把这些阁老弹压下去!

  宋庭泽、张远等诸位阁老陆续来到了御书房,几人一碰面,立刻就明白陛下是要做什么,毕竟如今的朝堂,除了立后这桩大事,也没别的事需要如此急切地把他们六人都凑齐了。

  赵曜看着面前站立着的六个阁老,直接示意身边的太监将大长公主的折子和名单传阅给他们,这一次,他没有任何避讳,直接下令吩咐:“朕属意沈姑娘,诸位拟旨了。”

  听到这句话,六个内阁大臣全都懵了,尤其徐学政,刚刚还暗自打算着,该如何如何地直言进谏,斥责陛下竟敢直接让那女子在文武百官面前祭天,即使她主张立碑和祭祀,但她也不该出现在众人面前。然而,谁料他还没开口呢,陛下竟然直接下了这样专断强硬的命令!

  “陛下,此事……是否有所不妥。”最先开口的是陈循,他一边说,还一边偷偷看了宋庭泽一眼。

  却说这内阁之中,一般都是各自为政,毕竟都已经混到阁老了,各自早就有了足够的政治资本,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与同为对手的其他人一道站队,当然,内阁里头也分势力大小,譬如厉害一些的首辅,玩一言堂的也不少。

  而这陈循,他在内阁之中资历最浅,年纪也最轻,且他当初参加科举时,宋庭泽正好是主考官,也就是说宋庭泽还是他的座师。虽然他入阁,并不是宋庭泽提拔的,但自从宋庭泽重回内阁之后,他便对宋庭泽颇为殷勤,隐隐有几分站队宋庭泽的意思,故而,他眼下便主动帮着有孙女参与了皇后之争的宋庭泽说话。

  “哪里不妥?”陈循既然开了口,自然头一个承受赵曜的怒火,赵曜甚至都懒得掩饰,直接满脸阴沉,“那陈大人不若说说,这名单上,你想让谁当皇后啊!”

  陈循哪里想到一向还算和悦的陛下,竟会露出这般暴戾的神色,甚至连个缓冲都没有。他面色尴尬,立刻行礼:“臣……臣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只是觉得此事还有待商榷。”

  “商榷?行,当着朕的面商榷吧。”赵曜放下笔,冷着脸看向六人。皇帝这样骤然变脸,留个人都受了惊吓,尤其是在赵曜登基前不曾与他打过交道的陈循四人,更是惊骇不已。

  “怎么不说了?”赵曜扫视这面前六人,直接拔高了声音。

  几人都有眼色得很,仔细想想反正自家也没闺女要争后位,何必吃力不讨好地扛这天子之怒,故而高远平、马浮梁两人直接低着头,偷眼去瞟张远和宋庭泽的脸色,自己却一句话都不说。

  张远和宋庭泽也拢着手,事不关己、相当淡定地站着,竟也出乎意料地没出头。这一下,整个御书房都静成了一片。然而,这样的境况,还是被徐学政打破了,他整理了措辞,打算再一次直言进谏:“陛下,立后,不仅仅是您的家事,还事关我大周的江山社稷,怎可如此草率?便说前些日子祭天一事,您怎能让一个莫名出现的女子上祭台?就算她建碑有功,但非一国之后,哪里有资格在满朝文武面前行祭祀之事?更遑论,她竟还公然穿着皇后祭服,简直……简直荒唐至极!”

  徐学政说了一段,大约是找着了朝堂上训斥人的调,不仅不停,还越说越带劲:“陛下此举,与烽火戏诸侯何异?难不成也要学那……”

  “徐大人。”这话说出来就是作死啊,张远秉持着拯救同僚的善心,出声打断了他的话,“此话严重了。”

  哪知道张远一开口,徐学政立刻把炮火对准了他:“张大人,您认下这个女儿打得是什么主意?此女蛊惑陛下、扰乱宫规,您可曾有负过教养之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页  当前第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暴君养成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