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美人记_分节阅读_第352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3 MB   上传时间:2017-07-21 11:10:25

“暂放一放又有何妨,既是再嫁,自当慎重。”隋夫子道,“眼瞅快过年了,你莫总嘀咕阿囡,安安生生的过个年吧。”

“晓得了。”隋太太嘟囔,“我也没有总说。”

“是,也就一天叨咕八百回罢了。”

隋太太硬是给丈夫气笑。

年来得很快。

过了腊八,女学便放假了。

何子衿一向对女学里的女先生、嬷嬷、女管事大方,就是隋姑娘这刚入职三四个月的都领回了一车年货,年终奖虽较之别的同事少了一半,但也绝对不算少了。

隋太太深觉闺女找了个好差使,再加上闺女气韵较先前在家时更好,行事愈发有条理,且年下事多都需闺女帮衬,一时间,隋太太竟忘了叨咕一下闺女再嫁之事了。

隋家这样的小户人家过年事务都不少,江仁家只有更忙的。

大宝因有了举人功名,今年除了亲戚间要走动,还有他的同窗以及北昌府文化界的互相走礼,因二宝打算与阿晔一般明年秀才试,大宝出门时都是带着弟弟,也让弟弟在文化界混个脸熟。大宝也没忘了去隋夫子家送年礼,原本何琪是想二儿子去的,结果,她这刚交待二儿子,二宝就说了,“我哥说了,隋夫子那儿的年礼,他也要去。”

何琪道,“岂不尴尬。”

相对于大宝自小就是个细致人,二宝完全不同于他哥,说来,二宝当年降生,于江家简直是意外之喜,二宝自小也挺惯着的,但二宝的性子完全不似大宝亲弟,倒似重阳亲弟一般。他娘这般说,二宝浑不在乎,道,“不就是求亲隋师姐没应么,这有啥尴尬的,一家女百家求,哪怕应一家,还得回绝九十九家呢,何况隋师姐一家都没应,不独咱家的。尴尬啥?不尴尬!”

何琪给二儿子这话气的没法,道,“你知道个甚!让你去就去,哪儿来得这诸多话!”

二宝简直就是个两面派的滑头,无师自通的阳奉阴违,先面儿上应了他娘,背后又把消息漏给他哥,最终还是兄弟俩一道去的。其实,是何琪大惊小怪了,便是去了隋家,除了二宝年纪略小,大家都是成年人,难不成大宝还会拉着隋姑娘问“你为什么回绝我一桩深情”不成。大宝很关心的问过隋夫子隋师母的身体,余者并未多言。隋姑娘知道大宝过来,因着避嫌,只在后头安排席面儿,并非出来相见。兄弟二人在隋夫子这里用过午饭,就起身告辞了。

隋夫子令儿子小隋相送不提。

二宝悄悄问他哥,“哥,你还没放下隋师姐呢?”

大宝叹,“如果你将来对谁动心动情,就能明白了。”如果能简单的搁置或者放下,那也不是动心动情了。

世间情缘并不总如人意,今日尚且避嫌不忍相见,怎知明年再见面时彼此已是一句淡淡“隋师姐”“江师弟”,就此擦肩而过。

作者有话要说:  PS:看了许多读者的留言,嗯,主要是关于何子衿、三姑娘、何琪对于大宝隋姑娘亲事的意见。第一种是认为三姑娘、何琪自己苦的时候是怎么过来的,然后现在富贵就咄咄逼人啥的。第二种是何子衿不灵秀了,鱼眼珠了。对此,石头说一下石头这些年的一些看法吧,石头年轻时(这话一说就感觉石头真是老了啊),好吧,石头年轻时也是个充满热情的孩子啊,那时还是学校禁止早恋的年代,老师父母都视早恋为洪水猛兽啥的。现在石头也认为青春期有感情的萌动实在太正常了,少男少女没有青春期的暧昧,简直就是不完整的青春期。但石头到如今的年纪,也得承认当年老师与家长虽然是有些紧张过度,但他们的紧张也有他们成年人的道理在里面。所以,成年人与少年人,母亲与儿女,有思想上的代沟,而人随着成长有思想上的变迁,是很正常的。至于何子衿让隋姑娘出面与大宝说明白的事,我真不认为这是侮辱,当年陈志对三姑娘有过什么帮助吗?大宝对隋姑娘和离之事尽心尽力,一直是隋夫子的得意门生,他可能不成熟,娇惯,妈宝,但有着先时的交情,隋姑娘劝他一劝,窃以为不算离格。另则,在石头这个年纪,虽则还未结婚,但也是鱼眼珠了吧,不要说是我的儿子,就是我的晚辈,在十□□岁的时候准备娶一位离过婚的女士,我也会劝他多想一想,婚姻不是一时激情,婚姻是一种长久的责任,不是那种说爱就在一起,不爱立刻分开的事。何况在古代。

至于何子衿鱼眼珠,已失灵秀,不信任隋姑娘之事,何子衿于情感上自然更偏向大宝,她对隋姑娘的了解仅限于儿女与隋家的交情。她的确是用了一些手段,这种手段涉及到以退为进,涉及到辱没了隋姑娘的人品。这里要说一句,一个人的人品,不是靠别人辱没,而是自己辱没的。隋姑娘如果两面三刀,一面说与大宝没关系,一面应下江家提亲,这个局要怎么解?难道到时一句“我看错了你”就完了吗?只有少年人会认为你伤害我的感情,你由珍珠变鱼眼珠,我看错你,我再不与你来往。对于成年人,你侵犯我的利益,我必要还以颜色。

何子衿考虑问题,的确是将人性之恶放在当前,先虑后手,故而不讨喜了。不过,阿曦介绍隋姑娘来女学做事,是何子衿允许的。当然,也有读者会说,是隋姑娘有这种才能。唉呀,我的妹妹们,你们醒醒吧,世界上除了谢莫如那种才干,更多是平庸之人,很多时候,还有人情这种事。

再说一句“鱼眼珠”这个梗吧,这个梗出自红楼,大家都知道。

话到这里,不禁想起《红楼梦》时第七十三回,贾宝玉怕贾政查他功课,吓个半死,晴雯便出主意让宝玉装病,说园子里进来人,吓着宝玉,进而逃避贾政查看功课。结果是,宝玉自然不必再查功课,王夫人拷问男女上夜人等。那些上夜人等,是否无辜。他们因是鱼眼珠,或者已无人在意,但后来晴雯被逐,是否与这些鱼眼珠们结怨有关。

我不是在为鱼眼珠们辩白什么,只是想说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吧。

如晴雯这样的人,当然很好,她们美丽、热情、一心一意,却也不计后果。如鱼眼珠们,她们世故市侩,但很多时候,她们也人情练达,圆融周全。

对不对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一扯就扯远了,总之,鱼眼珠就鱼眼珠吧。

☆、第438章 北昌行之一二六

新春过后, 阿念按察使任期已满, 阿念简直不用多想,直接上了任期满的折子,帝都的皇帝陛下很痛快的给江按察使升了官儿,正四品宣慰司副使。

阿念这种升官速度,整个北昌府也没谁了。

阿念私下都与子衿姐姐道, “这闹得,我都不晓得我到底做官做得如何了?”

何子衿镇定道, “你于任上尽心尽力, 无愧于心,只管安心就是。”

阿念微微颌首。

何子衿接着问一句, “对了, 这宣慰司副使, 到底是个什么官儿啊!”

阿念升官升的顺利,只是, 这春节刚过,纪珍就得回帝都当差了。纪珍特意来岳家小住几日, 说来, 这定了亲就往岳家这么住着的, 也没谁了。好在纪珍小时候就在岳家一住五六年, 他住惯了, 并不觉什么,也不让阿曦妹妹在学里请假,依旧是每天傍晚去接阿曦妹妹放学, 俩人在一处说说话,聊聊天。待纪珍走时,阿曦做了好几个荷包,还有一身春天穿的薄料袍子,许多肉干啊山货啊,让纪珍带着路上吃。纪珍也给了阿曦,嗯,那啥,一匣子金锞子,是给阿曦的零用,而且跟阿曦说了,阿曦都是纪家的人家,以后都让阿曦用自己的银子。这事儿,原本纪珍是偷着办的,不晓得如何叫阿念知道的,阿念气的,“我闺女用他养!”要不是纪珍先走一路,阿念得拿金锞子糊纪珍一脸。

好在纪珍走的快,阿念无法,要是默收,好似他贪纪家银钱似的。可不默收吧,又气纪家小子张狂,于是,阿念跟闺女说了,“这银子只管攒着做私房,不要动,咱家还养不起你啦。”

阿曦笑眯眯地,“爹你还真跟阿珍哥生气呀,以前阿珍哥捎东西也常有金银锞子一类啊。”

“唉,先时没看出这小子险恶用心来。”阿念这话把阿曦笑得够呛。

在这上头,阿晔同他爹是站在一处的,双胞胎则是站在他们大姐这边儿的,用双胞胎的话说,“真金白银比真心还真呢,要是光闹好嘴,说些甜言蜜语,一点儿实际表示都没有,那才叫滑头呢,我看阿珍哥实在的很。”

总之,大家各抒己见啦!

阿晔抒己见的时间也有限,转眼就是秀才试了。这些年,家里一直没断人科考,阿冽、俊哥儿、兴哥儿、大宝、二郎,都考过秀才试的,但,自家儿子考是头一回啊,家里秀才试的板凳桌椅是有的,说来很是苦B,举人试都是在贡院有桌有房的,秀才试却没有固定场所,一般都是在官学那大院子里考,还要自带桌椅板凳。也就阿晔这本地人,倘是外地学子赴考,得自备桌椅,简直是要多坑有多坑。

阿曦还说他哥,“哥,你先练练扛桌椅,这虽是简单样式的,到时也没五喜帮你扛,都得你自己扛,你看能不能扛得动。”

重阳也说,“试一试,这是先时兴舅舅用的,泡桐木的,你还是别用家里的,咱们家里多是红木的,沉的要命。这泡桐的轻省,好扛。”

大宝笑道,“有一年考试,咱们北昌府一财主家,有钱,然后,那财主家的儿子要去考秀才,为显财力,扛的是家里的紫檀案跟紫檀椅,我就从书院门口到院子那百步远的距离,累得满头大汗,那一年可是把我们笑得够呛,险捉不住笔。”

大家听的都大笑起来,阿曦还追着问是哪家的事儿。一时间,院里热闹的紧。

何子衿还问阿晔和二宝,要不要吃及第粥。

阿晔道,“大宝哥他们都是考举人才吃及第粥,我们考个秀才,不用吃,待考举人再吃不迟。”阿晔对考秀才还是极有信心的。他刚说完,二宝郁闷的,“你先叫我说成了不成?”二宝笑嘻嘻地同子衿姑妈道,“姑妈,他爱吃不吃,我吃。我吃了及第粥,方有自信。”把何子衿逗乐。

何子衿笑道,“介时你住过来,一道吃早饭。”

二宝点头,“这也好。”

俩孩子下场前,何琪叫何子衿一道烧香,何子衿觉着阿晔估计问题不大,便没去。何老娘沈氏同何琪去了,何老娘还抱怨了何子衿一回,道,“你虽会卜两下子,到底没有菩萨法力深,真个老抠儿,孩子要紧的时候,烧两柱香你就舍不得了。要是阿晔秀才试有个好歹,都怪你。”

何子衿道,“这有什么可烧的,一个秀才试,又不是春闱。”自信儿子的背后,绝对站着一位自信的娘啊!

沈氏笑道,“取个吉利也好。”

“可不是么。这都不晓得,平日里挺伶俐个人,关键时候糊涂。”何老娘拍着大腿,唉声叹气起来,觉着孙女对重外孙这科举太冷淡啦。

何子衿给何老娘嘟囔的,只得去给阿晔烧了回香,还捐了十两香油钱,何老娘此方才乐呵起来,悄悄同自家丫头道,“秀才试捐十两,待举人试多捐些,捐十二两、十五两、二十两都成,最多不要超过二十两。”

何子衿取笑,“合着价码还不一样来着。”

“愿景不一样,自然香油钱也不一样啦。”何老娘理所当然,还道,“这秘诀,我只传给你。”

何子衿笑,“成,我一准儿不往外说。”

何老娘欣慰地,“这就对啦!”叫别人知道,都这样去拜菩萨,岂不是夺了自家孩子的天机么!何老娘在大事上一向很清楚滴。

见自家丫头烧了香,何老娘就放下心来,又问过有没有准备鞭炮,何子衿很谦虚地,“也没多准备,就准备了两箱子二踢脚,三箱子小鞭,四箱子烟花罢了。”

何老娘点头,“这备得不少。”

沈氏道,“这几天考试定是累的,多给阿晔备些滋补之物。”

“我都把阿晔和二宝的菜单安排好了。”

闻此言,何老娘沈氏皆纷纷点头。

何子衿这里还是很游刃有余的,何琪就是一径往何子衿那里送各样补品,主要是,二宝为了每天喝及第粥,就住子衿姑妈家了。

要知道,秀才试不似举人试,关贡院九天就考完了。秀才试分三场,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说来也难着呢。场次虽只则三场,考试时间拉得却长,起码半个月,所以,二宝干脆就住子衿姑妈家了。

不知是不是子衿姨妈的及第粥就这般灵验,三月底秀才榜一出,二宝还当真榜上有名,只是名次不大好,倒数第二,比孙山略强些。阿晔名次不错,第二名,与当初俊哥儿是一样的,但这对于阿晔也实在有够郁闷了,用阿晔的话说,他爹在十四的时候,已经是解元了。所以,与新秀才们聚会时,面对诸人夸奖奉承,阿晔是谦逊的不得了啊!而且,他不是假谦逊,他是真谦逊,他完全不觉着有何好骄傲的,比起他爹,他不要说青出于蓝了,就是比肩都差一截呢。

阿晔都与好友苏二郎道,“你说,给我爹做儿子,压力多大啊!”把苏二郎乐得够呛,苏二郎是第三名。

苏二郎笑,“你这话,听我祖父说,我爹小时候也这般说过。我祖父当年就是案首,我爹他们兄弟三人,虽皆是进士功名,却无一案首出身。”

阿晔道,“我这苦衷,看来只有苏伯伯明白了。”

苏二郎笑,“我比我爹强,我爹当年秀才试只得第五,我前进了两名。”

“那以后你儿子惨了,除了案首,就只有第二名可考了。”

苏二郎笑,“考得中就好,虽不是案首,咱们放鞭炮的响动可算第一。”打趣的阿晔险没叫茶呛着,阿晔道,“我都说不叫我娘放那些鞭炮了,我娘非得放,也怪下人,不会算计,买那么些鞭炮做甚!”真的,他家放鞭炮就放了一个时辰,比案首家的响动可大多了。

阿晔跟他娘提意见吧,他娘还笑眯眯地,“你就让我高兴一下吧。”何子衿一点儿不觉着她儿子考得不好,十四岁的秀才啊,这要搁现在也得是个中文系高才生啊!而且,还得是未扩招前的,九几年的大学水准的中文系高材生!何子衿多么骄傲啊,儿子这样的优秀!何子衿简直高兴的了不得,她一高兴,捐了官学五百套桌椅,给以后孩子们秀才试使,省去学子们扛桌椅板凳之辛劳。

说来好事连连,阿晔与二宝刚中了秀才,何家的诰命下来了,何老娘沈氏荣升五品宜人的诰命。何子衿闻信前去相贺,笑道,“必得大摆宴席,好生贺一贺!”

何子衿到时,何老娘都换上五品宜人的诰命服了,一幅既欢喜又神气的模样,何子衿笑道,“这身衣裳,祖母穿着就是气派!”

何老娘问,“比你当年那宜人衣裳如何?”

何子衿正色道,“不能比!就是衣裳一样,我哪里有您老人家这气派哟!”

沈氏忍笑,何老娘却是点一点头,一幅老封君的派头,道,“这话,倒也在理。”

☆、第439章 北昌行之一二七

第439章

何老娘这诰命盼的都望眼欲穿了, 打她家丫头得诰命的时候起, 何老娘就盘算着自己啥时能得诰命啦。开始是儿子品阶不够,好容易熬到儿子品阶到了,还要等朝廷统一发放,这曲指一算,都快小十年了, 终于等到诰命发放。当天,何老娘吃饭都穿着诰命服, 把过来贺何老娘的亲戚们笑得不轻。

当然, 有外人来,何老娘就换上平时衣裳, 还很谦虚地表示, “啥诰命不诰命地, 只要阿冽他爹实心给朝廷当差,能有益于百姓, 也就是了。我得不得诰命,都一样。”

于是, 大家纷纷马屁, “老太太, 您品格儿高啊!”

于是, 何老娘更美了。

高兴的失眠大半宿, 第二天私下与自家丫头道,“我怎么觉着,自打我得了诰命, 别人看我眼神都不一样啦。”

何子衿笑道,“这北昌府算算,有诰命的太太奶奶们,能有几个?如今,但凡听到这消息的,哪个不羡慕您呢,那都是羡慕的眼神。”

何老娘粉儿大方的表示,“这回咱家摆酒,不用家里银子,从我私房里出。”

“唉哟,那我可得多吃两碗。”

何老娘一挥手,豪迈道,“只管吃!管够!”还特意交待沈氏,“家里采买,不要小气,这是咱们得诰命的酒席,一定要体面。”先叫余嬷嬷取了一百两银子给沈氏,道,“先收着,多退少补。”

沈氏笑道,“定够的,什么样的席面儿也用不了一百两银子。”

何老娘同沈氏道,“你那衣裳,别总放柜子里不穿,这大喜事,你也试试衣裳合不合身呢。”

沈氏笑,“合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9页  当前第3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2/4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美人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