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美人记_分节阅读_第144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3 MB   上传时间:2017-07-21 11:10:25

胡老太太笑,“阿宁媳妇这就要生,阿文媳妇也有了,我呀,天天就乐个没完。”

一听这话,何老娘深觉遇着知音了,手腕上两个大金镯叮的一撞,笑,“我也是我也是,刚拜完菩萨,就接着我们家小舅爷的信儿啦!第二日,阿文又过来说三丫头有了身子,我就说,再没有比芙蓉寺再灵的香火啦。”

甭看胡老太太同何老娘在人生境界、人生品味上不甚相同,不过,两位老太太在拜佛的品味上绝对一致,胡老太太闻言道,“我们大年初一也去芙蓉寺拜佛了,的确是极灵验的。”

“就是,现在也没别的心事了,就等着阿念考秀才出来啦。”

胡家书香之家也不敢在子弟考秀才前放这等狂话啊,胡姑妈忍不住问,“唉哟,亲家老太太,这么说,阿念考秀才的事儿十拿九稳啦。”

何老娘理所当然,“我拜过菩萨了啊!”

胡姑妈立刻有种鸡同鸭讲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感觉,心道,谁家孩子科考前家里不拜菩萨啊,难道拜了菩萨就保过!胡姑妈对何老娘的逻辑颇是无语,想着,怪道过来看侄孙女有身孕只带几样破点心和几坛子破酱菜呢!

胡姑妈心里正鄙视何老娘抠门儿,就见何老娘同三姑娘道,“那点心是你放着吃,酱菜是给亲家母她们吃的,你有了身孕,少吃酱菜酱肉腊味儿的东西。”絮絮叨叨的说着,何老娘问何子衿,“你整理的那单子呢。”

何子衿拿出来给何老娘,何老娘先给胡老太太看,道,“现在有年纪,记性差了,啥该吃啥不该吃的,一时想起一个,一时忘了一个,就叫丫头片子都记下来了。亲家母是有学识的人,看看可还有没有什么落下的。”又对三姑娘道,“要是进补,先问大夫。尤其参葺之类,这是大补,轻易不要用。最好的补,就是食补。只管放宽心,你也见过你婶子怀孩子,只要是女人,都有这一遭。”

虽然何老娘说话无甚逻辑,三姑娘也一一应了。沈氏这才猫着空问三姑娘,“可觉着恶心,食欲不振之类?”

三姑娘有色红润,因有了身孕,在太婆婆面前也是有座的,笑,“并不觉着,就是容易困,容易饿。”

沈氏拊掌笑,“这才是福气呢,我怀子衿的时候,前三月吃什么吐什么。”

胡家三太太道,“是啊,我们老太太也这么说。阿宁媳妇初有身子时,也是吐得厉害,有时喝口茶都要吐出来。”阿宁媳妇,这说的是陈二妞了。

陈二妞笑,“是啊,喝一口吐两口,三姐姐这样顺利的,我都没见过。这孩子,一看就乖巧。”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些孩子的事儿,胡三太太问,“亲家小舅爷这算着该散馆了,可得了新差使?”

何老娘笑,“还在翰林院修书,书还没修完哩。”

胡三太太笑,“翰林俗称储相,最最好的地方。”

何老娘一听,更是欢乐。

何子衿道,“储相不储相的,咱们是小户出身,这年头,没门路没靠山的也不敢做大官,还是在翰林修书妥当,也体面。”

胡三太太忙道,“看子衿说的,我说沈老爷就很有官相,以后说不得有大造化。”

何子衿笑,“我们一家子也盼着呢。”

何家这一大家子在胡家吃的饭,沈氏私下又与三姑娘说了些孕期夫妻相处的诀窍,如何帮助男人在妻子孕期内守身如玉啥的。沈氏颇有心得。

沈氏道,“全看感情,感情融洽了,自然愿意为你守着。你有了身子,阿文喜的了不得,多跟他说说孩子的事儿,等胎位稳固了,小心一些无妨的。”

三姑娘红着脸听了。

待何家一家子走了,胡姑妈感叹,“我的妈呀,阿文媳妇这有了身孕,排场比阿宁媳妇还大哩。”人陈家当年也没这么一大家子过来呀。何家倒好,东西东西就带了几包破点心几罐破酱菜,人嘛一来来一堆,胡家从老到小的来招待他们。也不知哪儿来的厚脸皮哩。

胡老太太瞪闺女一眼,“将来阿悦成亲嫁人,咱们要不要过去看望。去的人多,婆家也这样说,你是啥滋味儿?有闺女的人,能说这种话?”

胡姑妈闻言,顿觉嘴里一苦,她闺女到了年岁,只是还未挑好婆家。胡姑妈有意跟娘家侄子结亲,侄子中,最出挑儿的就是胡三太太的长子胡宣了。胡姑妈倒是挺喜欢胡宣,奈何胡三太太无可无不可的,只管用学业推托。男孩子拖的起,女孩子哪里拖得起?

儿女都是肉。一面是孙子,一面是外孙女,胡老太太不好多说,只是略点闺女一句,又吩咐小丫环给三姑娘送水果过去,再命人去厨下吩咐,以后给三姑娘做饭格外注意些。

自打从芙蓉寺回家,何老娘可谓心顺意顺,由此,成为芙蓉寺的虔诚信徒与活招牌,时常劝人去烧香。连带陈二妞听闻家里生意有些许不顺,也劝她娘,“要不去芙蓉寺烧烧香,我听舅祖母说,芙蓉寺的香火可灵验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209章 天造地设=八百斤盐

今年。

陈家有些流年不利。

自从陈家取代何忻成为碧水县首富,往年芙蓉寺大年初一的头三柱香,第一柱头香是县太爷的,第二柱香是胡家的,第三柱香便是陈家的。

先说一说头香,让给县太爷,并不是说胡家就不及县太爷了。其实相对于铁打营盘流水的县令,胡家是妥妥的地头蛇。之所以让出大年初一的头香给县太爷,不过是胡家素来低调的家风使然。

让出头香,第二柱香是绝对没人敢跟胡家抢的,不论是何忻做碧水县首富,还是陈姑丈做碧水县首富,两人争的都是第三柱香。

大年初一的头三柱香,代表的也是各家在碧水县的地位。

自从取代何忻夺得第三柱香的拈香权,陈姑丈在碧水县的地位算是确定下来了,便是何忻如今见他,也要敬称一声陈老兄。

陈姑丈做的是盐课生意,何忻是丝绸生意,两家并无生意冲突,故此,哪怕先时因碧水县首富之位与两人家联姻未成之事,两家有些小小别苗头的意思,却也始终维持住了面子上的和气。

不料,今朝风水突变。

陈姑妈过来何家寻娘家老弟妹说话,道,“妹妹,你接到赵家的帖子没?”

何老娘递了糖瓜盘给陈姑妈甜嘴,“接到了。只是我家以前也没与他家来往过,他家这建新园子,倒打发人送帖子来,前儿我还跟子衿她娘说呢,这事儿也稀罕。”

“何止稀罕,阖县略有头脸的人家,管有没有与他家打过交道的,都送了帖子。”陈姑妈问,“妹妹,那日你过去不?”

何老娘手里剥个花生仁,道,“去干什么呀,这去吃席,就得上礼。现在陈财主家可不是以前,拎二斤点心扯一尺细布就能去吃席的。听说,他家如今富贵的了不得。今年连县太爷的头香都抢来烧了,这要是给他家上礼,没贵重物儿怎么成?这得多少钱哪。他家这席面儿也忒贵了,我是不打算去。大姐,你去不?”

“才不去呢。你可是不知道,大年初一上香,倒上出一肚子气来,也就是咱们胡亲家好涵养。往年头香都是让给县太爷的,毕竟是一县父母,何况县太爷在咱们县这大几年了,又是建书院,又是修桥铺路的,是个好官儿。这头香,原就该给县太爷烧的。嘿,今年初一大家一去,赵财主家当仁不让的烧了头香,亏得县太爷好脾气,当时也没说什么。再说咱们胡亲家,往年第二柱香都是胡亲家家里烧的,今年赵家抢了头香,胡亲家就把第二柱香让给县太爷了。这么着,胡亲家烧的第三柱香,我带着孩子们烧的第四柱香。”陈姑妈一脸晦气,“妹妹你说,你年轻时就嫁来咱们碧水县,我更是县里土生土长的,咱们老何家在碧水县也住了十数代人了。那赵财主家,一样是在碧水县多年,往时真瞧不出是这等猖狂人来。怎么自从他家出了个娘娘,就兴头的不知姓谁名谁了呢。”

“这谁知道?”何老娘关心的另有其事,“这赵财主不会是疯了吧?连县太爷家的头香都敢抢!”

陈姑妈将嘴一撇,“妹妹你哪里知晓,自从他家娘娘在宫里生了皇子,赵家就巴结上了总督大人,他家这修园子,不为别的,就是为给三小子娶媳妇。”

“娶啥天仙啊,还用特意修个新园子?我还以为赵财主这是给他老娘修的哩!原来是给儿媳妇修的啊!”何老娘相当不屑此事!她虽只有一儿一女,可儿子是极孝顺的,有啥好东西都是先给她这当娘的拿来!媳妇沈氏都得排第二,何况那没影儿的儿媳妇!何老娘就有这自信,就是将来阿冽娶媳妇,在儿子心里,她这做老娘的,也是妥妥的排第一呀!

有此等自信的何老娘,自然很是看不上赵财主家给儿媳妇修园子的行径!

忒谄媚!

谄媚到丢脸!

何老娘同陈姑妈道,“大姐,你说,修来这等儿子有个甚用!家里刚光辉了,不孝敬老娘,倒去孝敬儿媳妇!天底下还有这等理!”

陈姑妈消息比何老娘灵通百倍,道,“妹妹你平日里不与那等人来往,也不知他家的事儿。能这么孝敬儿媳妇,当然是有缘故的。”

“有啥缘故?”

“他家这小儿媳妇出身不凡,可是总督大人的亲闺女!”

何老娘咂舌,“我了个乖乖哟~总督大人家的千金小姐啊!”

陈姑妈点头,“可不是么。”

何老娘转头跟自家丫头片子打听,“总督是几品官儿啊?”

陈姑妈:原来你还不知道总督是几品官儿呢。

何老娘虽不知总督是几品官儿,也知那是极大的官儿。何子衿就坐在一边儿听八卦,见何老娘有问,手里剥个桔子,道,“正二品高官,不过一般总督也会兼理大学士,大学士是正一品。就这么说吧,咱们蜀中,总督是最大的官儿了。”

何老娘倒吸一口冷气,与陈姑妈道,“大姐!原来赵财主家巴结上了这般大人物啊!”

“可不是,要不敢抢县太爷的头柱香哩。”

何老娘立刻转变思路,眼珠一转,道,“唉哟,真是了不得啦。大姐,他家咱可惹不起啊,要不就给他上些厚礼,吃一顿酒,别扫人家面子。我可是听说,赵财主最是记仇了,胡亲家以前好像得罪过他家,闹得碧水楼也开不下去了。咱们可别得罪他,不然人家到底是娘娘的娘家哩。”

陈姑妈:这见风使舵的软蛋!

何子衿把剥好的桔子递给何老娘,笑,“去不去的倒不用急,不如跟阿文哥打听一二,看胡家是个什么意思。要是胡家去,咱家就去,胡家不去,咱家也就不去了。”这种事,随大溜就是,她家同赵家又没仇没恨的。

何老娘嚼个桔子瓣儿道,“这也有点儿理。”给陈姑妈俩桔子瓣儿,“大姐尝尝,这桔子甜着哩。”

陈姑妈叹,“妹妹,你真是好福气哟。”天生不操心的命。

何老娘呵呵笑,瞎谦虚,“还好还好啦。”

陈姑妈与何老娘说话,陈二太太沈氏在一畔听着,陈二太太抱着俊哥儿,忍不住道,“舅妈,您老是不知那赵家可恶,要夺咱家的盐引哩。”

何老娘这才想起陈家盐引的事儿来,道,“前儿我倒是听着这风声了,后来又没人说了,以为是以讹传讹呢。”

何老娘十分关心,“怎么,还是真的不成?”

陈二太太道,“谁说不是。家里大老爷二老爷初五都没过就随着太爷去州府打点了,也不知到底如何呢。”

何老娘皱眉,又想到自家以后可能再没免费盐吃,鼓嘟着嘴道,“那天我去烧香,还特意给姐姐烧了一柱香,就是保佑姐姐家盐引平平安安的哩。”

何子衿安慰道,“其实总督官儿再大,宁家可是世居州府的,州府这些人家儿,宁家排第二,哪家敢排第一。要我说,就是赵家娶了总督家的小姐,难不成总督就因着赵家去拂宁家的面子,这也忒儿戏了。姑祖母只管放心,这事儿,不大可能。”

陈姑妈能跟何老娘做姑嫂,也就这点儿见识了,道,“怎么不大可能?人两家成了亲家,可不得偏着自己人。”

何子衿笑,“将心比心,二妞姐嫁给胡家三公子。难不成姑祖母家有什么仇人,胡家就去为难那家人不成。再说了,姑祖母家与赵家那点儿事儿,说起来也算不得什么事儿吧,哪儿至于此呢。就是赵财主不释怀,总督也不是这种心胸吧。”

沈氏也跟着宽慰陈姑妈,道,“姑妈只管放宽心,不至于此的。”

大家一并劝了陈姑妈一遭,中午盛情留陈姑妈婆媳一道用饭。何家这些年家境好了,鸡鱼肘肉并不缺,招待陈姑妈婆媳自然丰盛,一样冰糖肘子,一样红烧鱼,一样芋头鸡,一样酱鸭,一样蒸腊肉,一样素炒菜心,一样凉拌水萝卜,另配一样冬瓜咸肉汤,一样芙蓉菠菜汤。何老娘道,“不是外人,就咱们六口子,不弄那些虚排场,就一个桌吃啦。”何恭阿念都在家念书。

陈姑妈这才想起阿念今年考秀才的事儿,赞,“这孩子有出息。”

赵家在碧水县逐渐做大,对陈家的确是件挺膈应又郁闷的事儿。待午饭后,陈姑妈与何老娘絮絮的说了些私房话,喝过茶,起身告辞。

何老娘送走大姑姐,回屋同自家丫头片子叹气,“也不知你姑祖母家的盐引到底怎么着呢。”

何子衿老话旧提,“祖母只管放心,姑祖父这些年走南闯北,难道是吃素的?”

“人家到底有娘娘呢。”

“行啦,您老人家再担心,也去不了帝都啊。”何子衿就一点儿不担心。何老娘也不是担心陈家盐引,她老人家又第一百零八遍的絮叨起自家的免费盐时,沈氏笑,“要是这个,母亲别担心,我每年做酱菜用不少盐。屯了一些,且够咱家里吃呢。”

何老娘立刻来了精神,问,“屯了多少?”

沈氏笑,“也没多少,主要是酱菜铺子用的多,不好占姑妈家这样的大便宜,就平价买了些。现在还有八百来斤,放在窖里呢。”盐这东西又放不坏。

何老娘双手合什,念一声佛,哈哈笑,“我就说芙蓉寺这香火再灵验不过的!”

何老娘还破天荒的拉着沈氏的手,粉儿粉儿的欣慰道,“当初给你和阿恭算八字时,芙蓉寺的大师就同我说过,你们这八字啊,是天造地设,再合适不过!果然,大师的话再不会错的,如今可不就灵验啦!”

何子衿:天造地设=八百斤盐。。。

知道自家屯了八百斤盐,何老娘心事全消,至于陈家盐引啥的,何老娘自认只是一乡下老太太,她已经给大姑姐烧过香啦,至于后头如何,也不是她一老太太能做主的呀~反正,就尽人事,听天命呗~

作者有话要说:  

☆、第210章 生辰礼~

盐的问题解决了,何老娘也就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了。

何子衿都不明白,为何沈氏一下子屯了八百斤盐。这也得上百两银子吧?沈氏悄与何子衿道,“你哪里知道盐的利有多大,翻一番都是少的。这买的是平价盐,出产啥价,就给咱啥价。盐又不会坏,我就多屯了些。”

何子衿问,“盐很贵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9页  当前第1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4/4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美人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