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开国太后纪事_分节阅读_第330节
小说作者:peanut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16-08-25 11:23:40

  石氏大概也是同样的想法,也摆出无可挑剔的表情和仪态,随着梁夫人走了进去。

  只有梁诗兰,依旧满身狼狈,还因为听到了秦姝的声音,脸色更加灰败了,不过,她还是硬着头皮在瑶琴和奶娘的搀扶下走了进去。

  厅堂里,秦姝坐在正对着她们的首位,萧如萱和赵涵秋坐在右边两张交椅上,听到动静,不由同时将目光投射了过去,好奇地打量着她们,当看到被搀扶进来的梁诗兰时,赵涵秋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有些得意地开口对秦姝说道:“太夫人,您看被我说中了吧,梁妹妹,哦不,梁氏果然又回来了呢?做下那种事之后,她怎么还有那个脸来见您呢?”

  话音刚落,梁夫人尖锐的眼神,宛如利箭一般,嗖地一下,就射到了赵涵秋的身上,神色间隐隐带着几分怒气和不屑——

  区区一个妾室,也敢在她面前拿大?

  不过,她到底涵养好,没有立即发难,反而上前用最完美的礼仪和姿态跟秦姝见礼,并含笑跟秦姝寒暄道:“许久未见,太夫人您看起来似乎又年轻了些,若是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您不是大元帅的母亲,而是姐姐呢?”

  她神态自然熟稔,仿佛只是再寻常不过的拜访一般。

  虽然是在恭维对方,但事实上,这也是她的真心话,要不然,凭她堂堂梁家主母的身份,再怎么有求于人,也不可能为了讨好对方,就说出那等违心之言的。

  秦姝的反应却有些冷淡,她先是看了看梁夫人不算什么健康的脸色,不由提议道:“我听说,夫人身体似乎不太好,若是没有重要事情的话,还是尽早回去歇着的好。”

  梁夫人脸上的笑容,先是一僵,随后收敛笑容,叹息一声说道:“太夫人说得何尝不是呢,可我这不是没有办法吗?都说儿女是父母上辈子欠的债,身为人母,岂有不为儿女操碎了心的?我这次,就是特意为了我那不肖女,来给太夫人赔罪的。”

  说完,她也不等秦姝说话,直接转身,对依旧被下人搀扶着的梁诗兰厉声呵斥道:“在那里站着做什么,还不过来给太夫人跪下!”

  梁诗兰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闻言,立即推开了瑶琴和钱妈妈的搀扶,上前两步,砰地一下跪了下来,不顾膝盖的上的剧痛,以额触地,说道:“太夫人,妾知错了,求您再给妾一个机会吧?”

  话音刚落,就听到一声嗤笑——

  “真真是好笑,之前秦家遇到危机时,你跑得比兔子还快,现在危机解除了,你竟然又觍脸回来了,还敢死皮赖脸地让太夫人给一个机会,呵,你们两家不是最清高,最看重脸面了吗?怎么这会儿倒是不要脸了?”赵涵秋忍不住出言讽刺道,丝毫没有掩饰语气里的嘲弄和不屑。

  “放肆!”听到这里,梁夫人终于忍不住出声呵斥,她脸色铁青地看着赵涵秋,怒道:“你不过区区一个妾室,秦太夫人还没表态,哪有你插嘴的份?真是没有规矩!”

  梁家,其实区区一个小妾,能够侮辱的?

  因为她一直都没有把这些妾室放在眼里,只当成一群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因此训斥赵涵秋时,那满目的鄙薄之意,真是毫不掩饰。

  赵涵秋岂能察觉不到,她气极反笑道:“哈,我就算是妾,那也是秦家的妾室,怎么也轮不到你这个外人出言训斥!怎么,你们有脸做,还不准我们说了。要我说,你们家简直比皇帝家的规矩还大,我再怎么没规矩,也比你那好闺女强百倍,你们自己都一身黑,怎么有脸训斥别人不白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听到这里,秦姝终于皱眉训斥道:“赵氏,住口,不得对梁夫人无礼。”

  赵涵秋这才闭上了嘴巴,脸上却丝毫没有被“训斥”的难堪和委屈,反而有点得意洋洋地瞥了梁夫人一眼。

  果然,只听秦姝又冷淡地对梁夫人说道:“梁夫人,赵氏放肆无礼,没有规矩,事后,我自会惩罚于她。但她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赵氏再怎么说也是我们秦家之人,就不劳烦梁夫人这个外人来操心了。”

  梁夫人的脸上,顿时透出几分尴尬来,心中既难堪又恼怒,却不得不忍着怒火和憋屈,陪笑道:“太夫人说的是,是我逾越了,只是,兰姐儿……”

  她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女儿。

  秦姝看了一眼跪伏在地上的梁诗兰,淡漠地说道:“当初,梁氏要离开的时候,我就再三询问过她,让她想清楚,可她却执意要走。我们秦家又不是强盗,自然不愿做出那等强迫人的事情来,否则,她岂不是要对我们秦家心生怨恨,如此反倒不美。所以,我只好放她离开。”

  听到这里,梁夫人暗暗恼怒,恨铁不成钢地看了梁诗兰一眼,她早先可没跟她说这些。

  就是石氏,都抬了抬眼皮,瞥了梁诗兰一眼。她之前行过礼后,就默默地退到一旁,当一个隐形人。

  梁夫人刚要赔笑着替梁诗兰辩解几句,就听秦姝继续说道:“只是当时,应天府忙着应战,我一直都很忙,就没有及时将她的嫁妆和休书送回梁家,便拖到了现在。如今,战事暂且告一段落了,你们正好也都在,那就彻底将这件事解决了吧!”

  “等等——”梁夫人闻言大惊,急忙说道:“太夫人,此事万万不可呀!这一切都只是个误会,兰儿身为梁府嫡女,岂会是贪生怕死之辈?你就是不相信我说的话,也该相信梁家这百年的声誉才是。我已经听兰儿说了,她当初并没有要离开秦家的意思,只是她一向孝顺,知道我病了,心神大乱之下,立即就想回娘家探望我,根本没有注意到应天的局势,这一切,只能说事情赶巧了。”

  “哦?是吗?”秦姝平静地听完,梁夫人的话,她是一个字都不信,“可是这未免也太巧了些。当初,我们可是说得明明白白的,没有任何误会,这点很多人都可以作证,现在就连梁氏自己刚才都认罪了,如今你又说是个误会,这岂不是很矛盾吗?”

  “太夫人说的极是。”赵涵秋又忍不住说道,“梁氏自己都承认了,梁夫人就不要再搬出梁家的名声为她狡辩了,赶紧拿了休书走吧!”

☆、第六十五章 姗姗来迟(二更)

  赵涵秋一番话,说的梁夫人和石氏满面通红,而跪在地上的梁诗兰,更是羞愤欲死。

  她有种预感,自己大概是不能如愿了。

  她之前本就跪了一天一夜,甚至连饭都没吃,此刻,又经此打击,顿时有些头晕眼花起来,身体也忍不住跟着摇晃了一下。

  石氏见状,眼眸一闪,顿时焦急地喊道:“兰妹妹?”

  一边说,一边抢步上前扶住了梁诗兰。

  梁诗兰勉强抬起头来,看了石氏一眼,却发现石氏正对着她使眼色,梁诗兰精神一震,竟然心领神会,眼睛一闭,就“晕”了过去。

  石氏急忙大声喊道:“妹妹,兰妹妹,你怎么了,你快醒醒呀?”

  梁夫人一下子慌了,慌忙走过去问道:“兰儿怎么了?”

  “母亲,妹妹她……晕过去了。”石氏含泪说道。

  “怎么会呢?刚刚才好好的?”梁夫人惨白着脸说道。

  石氏拿着帕子拭泪道:“来大元帅府之前,妹妹就已经跪了一天一夜,还受了鞭刑,大概是撑不住了罢。”

  “我可怜的女儿呀,我这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生出你这么一个孽障来,你天生就是来向我讨债的呀!”梁夫人一只手垂着胸口哭道,“这样也好,你就是死了,也比被人休了强,要怪就怪你命不好吧!”

  石氏此时擦干了眼泪,站起身来对秦姝福身道:“秦太夫人,兰妹妹之前的确是做错了,可是,她也罪不至死呀,求您看在她已经知错受罚的份上,饶过她这一次吧?你若是执意要休她,倒不如直接杀了她来得痛快。”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秦姝说道。

  “什么?”石氏有些呆愣地问道。

  秦姝说道:“她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无论有什么后果,她都应该受着。她回梁家这么久,也没见她反省,你们梁家更没有将人送回来的意思。怎么应天府的危机刚解除,她就开始知错了,你们也大喇喇地找上门来,甚至还在我面前狡辩,试图颠倒是非,半点真诚也没有。你们凭什么认为,我会重新接受她,你们当我是傻子吗?”

  听到这里,石氏目瞪口呆,梁夫人也停止了哭嚎,不可思议地看着她,晕倒在地上的梁诗兰,闭上的眼睛也忍不住动了一下。

  “太夫人误会了,之前,我们梁家根本不知情,若是我们早就知道此事,肯定会第一时间将人送回梁家的。”石氏回过神来,急着说道。

  秦姝笑道:“你觉得这话,我会相信吗?梁氏回梁家居住,可不是一两天,而是半个多月,你们再迟钝,也该感觉到不对才是,怎么会不去查一查缘由?这件事我没有故意隐瞒,你们查到也不是什么难事,可你们依然没有什么表示。就算外面打仗,但城内是安全的,想要将人送回来不难,可你们并没有这么做。”

  一番话说得石氏和梁夫人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原本以为她们可以瞒天过海,以为秦家会不知道她们小心思,没想到,她们的行为都被人看在眼中,那她们之前的行为,岂不是像被人扒光了衣服的跳梁小丑一般了。

  “好了,你们不必再说了。”见梁夫人依旧试图辩解,秦姝抬手说道,“我见你们,不是看你们在这里装模作样的演戏的,也不是听你们在这里狡辩的。这里是休书,梁氏的嫁妆,我已经让人装到马车上了,你们现在就带走吧,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说完,一名丫鬟就从里间端出一个托盘来,上面放着一封信,正是秦姝代笔写的休书。

  梁夫人颤抖着手将休书接过,眼泪又落了下来,她已经预想到,等她们回去之后,梁家会掀起多么大的风波了。

  石氏也是神色黯然,事已至此,做什么也没有用了,此刻,她们只能接受这个现实。要怪只能怪她们太贪婪,想要左右逢源,谋取好处,才会将错就错。若是她在一开始打听到实情的时候,就将人送回来,也不至于会落到如此下场。

  至于梁诗兰,谁还管她的死活。

  梁夫人到底是拿着休书走了,并没有再闹腾,再闹下去,只会更加丢人,梁家可就真成大笑话了。

  而梁诗兰,绝望之下,竟然真得晕过去了。

  这时候,就连梁夫人,也无心顾念她了。

  梁夫人一行人,终究还是灰溜溜地回去了。

  只是,那一车车地嫁妆,可是跟低调一点都沾不上边,不出半天,几乎整个应天府的人都知道名门世家梁家的女儿被休了。

  至于原因也很清楚,梁氏在宋家军打过来的前夕,因为怕死,而逃回了娘家,现在见到应天府安全了,又厚着脸皮回来,结果被秦太夫人一怒之下给休了。

  百姓们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大的八卦了,个个都十分兴奋,津津乐道,这件事足够他们议论好一阵了,梁家的名声,也因此毁了大半。

  想要建立一个好名声,必须得长年累月的经营,但要破坏,只需要半天就足够了。

  没有人觉得梁诗兰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梁家无辜,更没有人觉得秦家做错了,他们只觉得大快人心。在整个应天府都在积极抵抗敌人的时候,身为大元帅的妾室,却临阵脱逃,给他们扯后腿,大家都觉得十分愤慨,梁氏被休也是她罪有应得。

  什么狗屁梁家,什么世代簪缨,什么清高自傲,统统都是狗屁,能养出这么贪生怕死,没有担当的女儿,梁家还有什么气节可言?想必以前也都是装模作样吧?

  就是那些跟梁家交好的世家,甚至依附梁家,在梁家学馆读书的读书人,也都避之唯恐不及,彻底疏远了梁家,生怕别人将他们也跟梁家混为一谈。

  尽管梁家也做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可收效甚微,毕竟,梁诗兰是犯了众怒,梁家再怎么洗白也没用,要想恢复名声,至少也得等众人将这件事遗忘之后,才能慢慢筹谋,但要恢复和谈容易,若是没有意外,几十年内都别想了。梁家的女儿以后的婚事,恐怕也艰难了。

  梁诗兰犯下大错,致使梁家百年声誉毁于一旦,她就是梁家的罪人,就连她的母亲梁夫人,都被她牵累,被软禁了起来,梁夫人打击过大,一下子就病倒了。

  梁诗兰原本是要被宗族的人处死的,但事已至此,就是处死她也没有用,让她活着反而更能恕罪,最重要的是,在这种紧要关头,他们梁家事事都需要谨慎,决不能再落下一个推卸责任,草菅人命的罪名——

  将事情都推到一个女人身上,实在太没担当了,不但不会被人称赞,反而会令人鄙视,倒不如默默人了,咽下这个苦果,做出一副诚恳认错的姿态来,说不定还能挽回一点名声。

  因此,梁诗兰到底被发配到了家庙里,日日夜夜为梁家祈福,洗刷己身的罪孽。只是,她这辈子,大概都别想再出来了。

  梁家之事,被传的沸沸扬扬的,直到秦姝他们再出出征,都还没有停歇,大概会成为百姓们此后一个月的谈资。

  辛氏生女有功,等做完月子,大概就会从东园里直接搬出来了,梁诗兰的院子,也将迎来她的新主人。

  辛氏志得意满,每天做梦都会被笑醒,对梁诗兰的处境,十分幸灾乐祸。唯一让她可惜的是,她怕是没有机会踩在她的头上作威作福了。

  若是能让梁诗兰跪在她跟前给她行礼,她心里必定会非常畅快。

  这件事告一段落,秦姝在家休息了两天之后,顺便解决了梁诗兰的事情之后,又重新返回了军营,因为又要出征了。

  这几天,除了整合军队之外,更多的是准备粮草和武器,制定作战计划。

  他们也并非贸然行动,而是跟祁五和秦佑安都传信商议过的,这也是他们的意思。

  他们会先行一步,对付入侵者,祁五和秦佑安的联合军队,也会尽快赶到支援他们。

  他们拖延一天,百姓们就多受一天的苦,实在不能再耽误下去了。

  应天府,依旧陈修远等人留守,只留下了五万兵马。

  宋家军和秦家军三十多万大军,直接向北进发。

  这段时间,身为入侵者的敌军也没有闲着,一直在侵占地盘,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如今距离应天府,也不过是几百里的距离。

  不过几天的时间,两军就在山东境内峄(yi)州跟敌军狭路相逢,毫无二话,立即就交上了手,对于这些入侵者,根本不用废话,直接开打。

  漠北蒙古部族可汗只带了二十五万兵马南下,他攻下上京后,却没有留在那里享福,只留下了他的儿子坐镇上京,自己则带了二十万兵马到处攻城掠地,每到一处,都大肆掠夺财物、粮食和女人,然后,大肆屠城,人间惨剧都不足以形容这个情景,所过之处,宛如蝗虫过境,一片荒凉。

  这一章打得昏天暗地,激烈异常,有宋良秀这个极为了解敌人的元帅在,他们一直略占上风,唯一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外族人竟然用汉人青壮奴隶还当炮灰,还用百姓们的性命作为威胁,不免让他们有些束手束脚的,好在,他们也并非全无办法。

  半个多月之后,秦佑安和祁五的军队终于姗姗来迟。

  ------题外话------

  加快进度,尽快进入下一卷,接下来的打仗不会细写。这一卷对我来说,真是煎熬啊。对你们来说,大概也是吧,能跟到现在的都是真勇士,╮(╯▽╰)╭

☆、第六十六章 我没有隐疾

  这半个多月,宋家和秦家的联合军,敌军边战边退,已经被打退了上百里。

  除了宋家军这个知己知彼的老对手所起到的作用之外,秦家的火炮、火铳等武器,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才得以用最小的代价,击退强敌,更何况,还有红莲军一众医护兵的及时救治,损失并不是很大。

  秦姝这次没有坐镇指挥,而是将红莲军融入秦家、宋家的联合大军,心甘情愿地做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只是偶尔才会提出建议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2页  当前第3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0/3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开国太后纪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