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断簪记_分节阅读_第100节
小说作者:清水慢文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40 KB   上传时间:2016-05-12 21:26:19

  有人说道:“那能否囚禁他?”

  凌欣摇头:“他既然是借着北朝的允许回城,肯定不会与那边断了联系!毕竟,赵将军不是他的人,他一定提防着赵将军。”

  韩长庚呸了一声:“他拿着戎兵那边的力量对着自己人,这个卖国的贼子!”

  凌欣苦笑:“可现在的权宜之计,反而是要让他先安坐帝位,别马上投降。”

  余公公说道:“老奴也算认识太子……哦,裕隆帝这么多年,老奴觉得,但凡有一线能当主君的希望,裕隆帝是不会放弃的。”

  杜方说:“对呀!不然他怎么会在戎兵营中忍辱偷生,宁可投靠北朝也要回城夺皇位呢?!”

  又一个人担忧地说:“可是万一裕隆帝信了军报,先不投降了,戎兵那边等着他投降却没等到,他们难道不会攻城吗?”

  凌欣说:“还不会,因为他们也在等。”

  关庄主问:“他们在等什么?”

  凌欣说道:“他们在等大军到来。”

  勇王府里的一个人问道:“大军会有多少?”

  凌欣点头:“我只是听说,那边号称百万……”屋子里的人们都瞪大眼睛,凌欣说:“我才不信呢,北朝总共才有多少人?”

  人们笑了,关庄主说:“我还以为只有我会装相。”

  凌欣继续说:“他们这些日子围而不攻,应该是在等待后军。我们冲过来的时候,我只看到了营帐,没有看到大型的攻城设备。所以,只要大军不到,裕隆帝如果一时不降,他们也会忍耐,顶多用老皇帝威胁,该还不会马上攻城。”

  有一个人问道:“那勇王能不能在戎军大军到来之前进城?”

  大家都看凌欣,凌欣说:“我估计应该可以。因为我通过别人传过消息,让他靠近京城……”她想起了与蒋旭图的通信,此时竟然显得那么遥远,凌欣忙收回思绪,接着说:“北朝先锋南下如此迅速,该是不在北朝原来的计划中,不然他们也不会孤军深入,没有配合。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不是周朝兵力过于软弱,北朝一万人的先锋和后面的三万骑兵,早该被灭了!”

  有人笑了起来。凌欣敢如此说,已经不容易。人们提起北朝的骑兵,都胆战心惊,哪里敢说他们该被消灭?

  凌欣接着说道:“勇王一收到北朝军队南下的消息,必然已经启程往回赶,那时北朝该才意识到他们胜得轻易,开始筹集大军增援。我觉得虽然勇王行军速度可能不及北朝骑兵,但是他占了个先机,该是能比北朝大军提前到达京城。”虽然她说是估算,但众人都显出了松一口气的神情。

  一向乐观的关庄主忽然面现忧虑,说道:“以前皇帝和太子都往外逃,话说如果日后北朝大军到来,勇王殿下该入京城吗?在外面不是更安全吗?”

  凌欣没说话,看余公公,大家见了她的目光,也都等着余公公作答。

  余公公弯了下身体说道:“老奴是看着殿下长起来的,殿下是纯孝之人,现今贵妃娘娘尚在宫中,王妃和殿下两个幼子在京中,殿下不会考虑个人安危,肯定是会入城的!”

  大家都喝了声采:“殿下是有情义之人!”

  一个勇王府的人出声道:“那勇王殿下回到京城,日后北朝大军攻城,我们能否守得住京城?”

  凌欣说道:“守得住守不住无关紧要!”

  关山庄主皱眉:“姑娘是什么意思?”

  凌欣挥拳说:“关键的,是能否给予对方最沉重的打击!”

  人们愣住,可一直没开口的孤独客轻拍了拍手:“好!姑娘好气魄!”

  凌欣礼貌地笑笑,心知自己其实没说真话——只要守住京城,将敌人的主力吸引在这里,梁成运了炸药包到时,就能扭转败势……但这话,不能到处张扬,只能先做出个不投降的节义姿态,与贺云鸿那种拿着他的性命去报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别开小差!凌欣忙继续说道:“我觉得,我们既然来了,就要为勇王做些准备工作。第一,是收集爆竹火药,现在正是新年,但是城外敌兵压境,大家也没什么心思庆贺,许多人家里应该有过年用的爆竹,多多收集,我可以稍作改进。第二,是如何迎接勇王殿下入城……”

  等到凌欣讲完,大厅中人们各自认领任务,又半个时辰后,人们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大厅,小声议论着:“这可真的有意思!”“是啊!想想我就乐啊!”……

  凌欣回到后宅,见了姜氏。

  姜氏笑着问:“我听说贺侍郎醒来了,姐姐明日可是要去探望一下?”

  凌欣回避着姜氏的目光:“我们……已经和离了……额,还是不去了吧……”

  姜氏温和地看凌欣,凌欣心乱地说:“哦,跟那些人打交道,我还是别穿长裙女装了,我总觉得他们在笑话我。”

  姜氏一笑:“好,我让她们日后都给你短衫,只是,我想他们不会笑话姐姐的,姐姐的心智超人,谁能不敬?”

  但是我还是把事情办砸了!凌欣垂头丧气。

  太子完成了简单的登基仪式,穿上了皇帝的龙袍,成了新帝,年号裕隆。

  在朝堂上被百官朝拜后,裕隆帝心情舒畅地回到后宫,福昌跟在他的身后。

  裕隆帝做在过去父皇才能坐的蟠龙椅子上,接过福昌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叹息道:“福昌啊,回来的感觉真好。”

  福昌低身:“陛下德高福厚,自然是好。”

  裕隆帝笑着:“你的名字也好啊!这么叫着,就把好事叫来了!”

  福昌又低身:“陛下夸奖了。”

  裕隆帝看看天色:“今天是朕的好日子,你安排一下,朕去看看贺三郎,好好弄弄他!”裕隆帝哈哈笑起来。

  福昌语气真诚地说:“陛下是真龙天子,当爱护龙体,刑部天牢那些地方,阴气太重。今日是陛下的登基之日,大喜大吉之时……”他没说完。

  裕隆帝想了想,说道:“那让萧尚书写个折子来,让朕读读他干了什么。”

  福昌点头:“奴婢这就差人去告诉萧尚书。”

  裕隆帝说:“你多替朕盯着些,贺相威风了这么多年,想来有许多人想帮着贺家。”

  福昌低着头说:“贺相现在伤残,长子也死了,贺家一门,就剩了贺三郎,谁不知道陛下恨他,能有谁还想来替他翻身呢?”

  裕隆帝哼了一声:“朕那五弟可是和他甚好。”

  福昌小声说:“陛下那日才说过,勇王殿下和贺三郎因为那门山大王的亲事,早就闹翻了脸,互不往来了。”

  太子想起来:“哦!勇王府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福昌摇头说:“奴婢让人日夜看着,没有动静。”

  裕隆帝又笑了,“就是呀!这个时候,谁敢动,可真是傻子。”

  福昌点头:“现在贺三郎在陛下手中,陛下想让他怎么死,他就得怎么死,谁还能说个不字?”

  裕隆帝深吸一口气:“是呀!朕想让他怎么死呢?”

  福昌等了片刻,小心地说道:“奴婢听说,史上犯谋逆大罪的,可是要被活剐而死的,人犯忍到最后一刀,才会被戳心而死的。只是,咱朝已久不用此刑了……”

  裕隆帝笑:“那就用在贺三郎身上吧!让贺家的人都在一边观刑。别只剐刑,要剐三天三夜,足三千刀!”

  福昌低身说:“陛下英明。”然后带着些遗憾道:“这剐刑,小的从来没亲眼见过……”

  裕隆帝点头道:“朕也想亲眼看着贺三郎被活剐,一定很让朕舒心。”不然判剐刑有什么乐趣?也看不到。

  福昌像是为裕隆帝想主意,说道:“要不,让他们把刑场设在午门?也不见得那么近,可陛下能看见……”

  裕隆帝认可:“午门是献俘之门,也可用于斩首,就让他们在那外面下手吧,现在正是在年中,就等到出了年,正月十六!朕要好好看看,巧舌如簧的贺家三郎,探花郎,怎么被活生生剐死!让贺相听听他最喜欢的小儿子的惨叫!”他又哈哈笑了。

  福昌深深地弯身:“陛下英明!”

  傍晚时,萧尚书收到了宫中的密旨,忙到书房中摊开笔墨,仗着他对酷刑的熟悉,描写起他指使人对贺云鸿用的种种刑具,因为前一日太子亲眼见了他对贺云鸿的刑讯,倒是不疑有假,还很是欣赏萧尚书的文笔。

  当夜,福昌去见自己的干爹,过去太子贴身的老太监。

  福昌对着老太监行礼,将一盒食物放在了桌子上。

  虽然分开才不到半个月,老太监却像是比以前衰老了许多。他看了眼桌子上的食盒,使劲咳嗽起来。

  福昌从袖子里又拿出了一枚蜡丸,放在了桌子上,低声说:“这是向御医要的,说能治咳嗽。”

  老太监咳嗽过了,叹息着拿起了药丸,捏开蜡壳,将药丸放在嘴里,也不喝水,只是含着。他含糊地问道:“他问起过我吗?”

  福昌摇摇头。

  老太监又问:“太子妃……皇后……如何应对陛下?”太子当初的太子妃是皇后选的,皇后深爱太子,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受儿媳妇的左右,就选了个郑氏主要同盟的女儿,长的不那么好看,脾气软弱,太子一直与之不甚亲近,这次出城,竟然没有带着她走,只带了嫡长子。谁能想到……

  福昌低声回答:“非常有礼,并不多话。”

  老太监问道:“不曾对陛下哭?”

  福昌又摇头:“不曾。”

  屋子里很安静,良久,老太监叹气:“那时,我还怨他不带着我走……哪知那是我的福分哪!命啊!反是让你吃了那么大的苦头。”

  福昌点头,垂头不语。老太监看了他许久,嘴里的丸药都咽了下去,才终于说道:“你放心,我虽然服侍了他那么久,可是你们是我带大的……”

  福昌抽泣了一下,眼泪掉在腹部的衣服上。

  老太监的眼睛也红了,再次说:“这真是命啊!”他坚持了这么多年,看得出周围有人被收买了,他不想再告密,因为换上来的,早晚还是会被夏贵妃那边威逼利诱地给拉过去。皇后太子身边,就是些老人还算可靠。他在行事上为太子小心隐瞒,尽量避开夏贵妃的那些钉子。太子的餐饮茶水,都交给了自己信得过的人,他把自己抚养起来的福昌给了太子,就是知道福昌是个忠心的人。

  谁知道,临了临了,连他也……老太监摇头。那家人为他的父母养老送终,恩情不能不报,人家把孩子托付给了他,结果……何况此时,连皇后都与裕隆帝离心,裕隆帝长不了了,凭自己一人之力,哪里救得了他?福昌是有孝心的人,自己日后唯一的依靠,是福昌,可不是裕隆帝!

  他叹气:“你就是我的孩子,以后,只有咱爷俩了……”

  福昌哭得哽咽,跪下又给老太监磕了一个头。

  第73章 再探

  裕隆帝一登基就得到了京中近六十万禁军的军权,他真是好不得意,好不舒畅!他马上就任命了带人伏击张杰、迎他入城、接着查抄了贺府的禁军郑督军郑昔为殿前都检点!

  当然,裕隆帝亲眼看到了那些护送自己和皇帝南下的禁军,怎么被戎兵屠宰殆尽,知道城中这些禁军,如果出城与对方四万铁骑一战,只能让对方砍得手软,何况在戎营听说,北朝的大军还在路上。他绝对不能让这些禁军出城,让那些勤王之兵在城外与戎兵打去吧……

  可这并不妨碍他出动禁军又抄了几门与他有怨的人家,并将死去的建平帝一家以及亲家亲眷也都下到了狱里,就等着出了年,该斩的斩,该剐的剐。

  安生了两三天,他想去天牢折腾下贺云鸿了。战乱之时,断没有龙驾出宫的道理,这次自然还是便服出访,只带了几百兵士。

  车队出了宫城不久,就突然听见街边几声厉喝,接着乒乒乓乓,在街边屋顶上,几个人打了起来。裕隆帝以为是来刺杀他的,忙让兵士们围住马车。那些人腾跃之间,一个人的剑被磕飞,竟然朝着裕隆帝的马车射来,被车外兵士大喝一声打落了。

  裕隆帝忙着喊:“回宫!回宫!”车驾急忙回宫,好在那些江湖人也没有追赶。可是裕隆帝受了虚惊,有些疑神疑鬼,觉得那是一场刺杀。他让福昌去调查一下,福昌向他递了京城府尹的禀报,说京城中宵小疯狂作乱,抢劫越祸处处。

  裕隆帝不快,让郑昔前来商谈。

  这个郑昔,是皇后娘家郑氏在军中残留下的人员。几乎所有郑氏在禁军中的力量都随太子出了城,准备在途中火并勇王,甚至协助太子登位,可结果全折损在了城外!郑昔那天拉肚子起不来床,没法应卯,留了下来。他深感自己幸运,老虎不在山猴子称霸王,他马上就联络了郑氏门中,当了郑氏在军中的内应,觉得太子一回城,自己一定是一步登天了。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他依太子指令,带着两万人夺取了北门,将太子迎入了皇城,太子登基后,他果然就荣任了禁军之首!

  只是,他过去在军中是个没影响力的边缘人物,伏击个人,抄个家没什么,但想玩转城内近六十万禁军,又要加强城防,又要整肃京城,就吃力了。

  他向裕隆帝抱怨,禁军中出现了团伙分裂。原殿前都检点马亮的势力,过去在赵震手下,还算顺从,可现在却在马亮的弟弟马光的带领下,抱了团儿,不服他的管教。

  赵震被张杰拘押,现在自然被放了出来,裕隆帝并没有对他官复原职,但他毕竟曾是殿前都检点,禁军里还有赵家军的将士,他在禁军里有人缘,虽然没有官衔,也天天在禁军里混着。他身边的人,当然也对郑昔的指令不理不睬。

  而且,许是因为马光的哥哥和赵震都曾是殿前都检点,这马、赵两边的军士们,互有不满,经常打架斗殴。

  张杰只当了九天殿前都检点,可是此人在军中极有势力。虽然年轻,但是狠绝仗义,武功又高,乃是朝中第一神射手,颇受兵士们的佩服。他中伏失踪,被扣上了通敌的帽子,很多人表示不信,兵士们懈怠指令,原来在张杰治下有序的京城,现在乱了。

  裕隆帝听了这些,知道自己外家的这位郑昔无能,但是现在不是看才干,而是要看忠心!他考虑了会儿,告诉郑昔眼下最重要的事,是保证皇宫的安全,围住天牢,守住城门!如果城中生乱,要开门让北朝进来平乱!这三件事郑昔必须亲自督办,其他的,城中治安之类的,是次等的,需要将郑氏的人安插到位才能一一照顾到。他没敢让郑昔以铁手整肃禁军,怕下面马、赵的将士不服,引起哗变。

  郑昔领命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1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断簪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