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美人镜_分节阅读_第56节
小说作者:赵十一月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13 KB   上传时间:2015-09-02 15:37:36

  沈采薇回去后先是去裴氏那里问安。裴氏用过了膳,此时正在屋里和沈三爷说话。她见了沈采薇自然是免不了温声叮咛了几句,见她面有倦色便打发了她回去休息。

  等着沈采薇回去了,裴氏不免拉着沈三爷抱怨:“采薇寻了这样的好人家,我自是高兴的。只是,看看采薇,再瞧瞧咱们女儿,我这心里怎么也不好过。”

  沈三爷手上握着一卷书,翻了一页书卷,只是淡淡一笑:“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强求不得。你啊,就别操这个心了。”

  裴氏蹙蹙眉,抬手拍了沈三爷的背,气得不行道:“怎么能不操心?看看李家,再看看颜家。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她待沈采薇再亲近但比起和自己一个模样脾气的亲女儿到底还是不一样的。沈采薇好了,她自然是高兴,但对比一下自家女儿那叫人头疼的婚事又觉得不是滋味了。裴氏本就看颜沉君不耐烦,这时候拿了李景行作对比,更是觉得颜沉君没有一处叫人满意的。

  沈三爷听到这里,只得搁下书安慰她:“行了,你单是看李家上头没有婆母、李二太太性子好,可别忘了李家陇南那边还有一大家子呢。虽然往日里都不常见,但那么一大家子,应酬起来也烦人的很。”他拿了玉梳替裴氏梳发,声音轻缓有力,“颜家自是比不上李家。这样一来,日后三娘受了委屈,咱们也好给她撑腰。换了二娘,我二哥那里必是要顾忌着李老大人,不愿多言的。”

  裴氏心里也明白这些道理,听着沈三爷温声说来,本来烦乱的心情也好了许多,不免扭头羞恼的嗔他:“你这是什么话,颜家难不成还真敢叫三娘委屈不成?”

  沈三爷又陪着说了一会儿好话,惹得裴氏面红起来。正好是个月夜,情思悄起,情火易燃,两人拉了帐子,耳鬓厮磨,红被翻浪,好不恩爱。

  沈采薇则是回了屋子,先是让丫头去准备沐浴,自己则是坐在梳妆台前把李景行给的那个荷包打开。

  屋里点了灯,如若白日一般的亮堂,正好叫她看得清楚:荷包里头竟是一袋子的红豆。

  沈采薇一时起了兴趣,不由得认真数了数。结果,这一袋子的红豆颗数正好对上李景行离开松江的日子。沈采薇得红了脸,只觉得一颗心好似泡在温水里,又暖又软,再妥帖没有。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李景行想说的大约是:一日一相思。

  ☆、108

  琴棋书画,结业礼的那一日都是要考的。因为人多,所以女学生们被打乱了顺序分成四个小组,按照琴棋书画这四个顺序轮过去,由考核成绩先生分别打分,最后再总结选出四门之中的魁首。

  可是即使如此,这一场考试也是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才结束。

  沈采薇的运气差一些,被排在了第四组,只得从棋艺先考起。

  排在她前面的就是杜若惜和郑午娘。

  刚好有两位先生,穿着素色的长袍,端庄的坐在石桌前。两位先生的身前摆了不同的棋局,微微抬了抬手,示意学生坐下下棋。

  郑午娘和杜若惜便依照顺序分别坐在了两位先生的前面。

  沈采薇想了想,便站在杜若惜的后面,一边看一边吸取经验,随着棋路展开,她紧绷的心也轻松了许多,本来还有些忐忑的心情也沉静了下来。

  都说棋能静心,说不定还真是如此。

  不过,棋艺本就是耗费时间的事情,考核的先生自然也没打算拖太长的时间。她们下的是快棋,一刻钟的时间,端看学生能够破局到如何程度。这种情况下,每年棋艺这一门往往会冒出几个并列的魁首来——毕竟这种考核标准模糊,总是有许多看上去不相上下的。

  杜若惜本就是棋艺过人,每一子都成竹在胸,加上先生有意引导,很快便有了转败为胜的架势。一刻钟后,先生便顿住手,点了点头,眉目舒展:“不错,算你九分。”

  话声落下,便有书童沾着墨水在杜若惜的记录成绩的帖子的棋艺一栏写了一个九字。

  满分是十分,九分已算是先生眼中的魁首之选。除非是真的出现了那种天资卓绝、技压群雄的天才人物,否则一般是不会给十分的。所以说,若无意外的话,杜若惜就能摘了棋艺这一门的魁首。

  沈采薇转头往郑午娘那一处去看,只见郑午娘已经恭敬的从先生手中接过自己记录成绩的帖子,起身对着先生微微一礼:“多谢先生赐教。”她语声温柔,姿态端美,倒是叫不少同辈之人心生敬慕。

  沈采薇对于郑午娘的成绩倒没有特别的好奇:经过这么多日子的磨练,她自觉自己的棋艺似乎还算是略有进步,好歹是能见人了,很不必和郑午娘计较这些。

  所以,沈采薇非常淡定的坐了下来,看着先生新摆出的棋局,琢磨着如何破局。

  快棋讲究的是灵活的思维和应变,大概是被沈怀德锻炼出来了,沈采薇下意识的走了几步,果是得出些许心得,渐渐的站稳了脚跟。待得一刻钟后,先生终于显出笑意来,颇是欣慰:“你倒是进步许多,这回倒是可以得个七分了。”

  沈采薇抿了抿唇,认真颔首道:“还要多谢先生细心教导。”

  先生摆摆手:“天道酬勤罢了。”后面还有人排着,她也没再多说,拿了书童写了成绩的帖子便递给沈采薇。

  沈采薇感谢的一礼,然后也跟着退了开来。

  郑午娘这时候还未走开,上前几步来和沈采薇说话:“这回的结业考的笔试你是胜了我一筹,我认了。这一次,我们不如比一比这四门考试谁得的魁首多?”她心中自有傲气,一口便道出‘魁首’二字。

  沈采薇稍一犹豫,很快便点了头:“一生只得一次结业礼,你若要比,我自是奉陪。”

  郑午娘矜持的抬手扬了扬自己手上的成绩帖,这才转了身去往琴试的地方,口上轻悠悠的道:“那你下场可要努力些,棋艺这一门,是我领先了。”

  沈采薇这才定了目光,正好看到郑午娘帖子上棋艺那一栏的九分,不由得缓缓笑了起来。

  这样的时候,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才是真正的快事。

  郑午娘小心眼还爱耍手段,但真论起确实是有真才学的——这才是她能够在松江书院里面能够和沈采薇一起被人并称“双壁”的真正原因。在松江女学里面,任你手段千万,最后看的也还是真本事。

  下面一门乃是书法。沈采薇常得沈采蘩教导,日日练习,又有沈三爷这样的良师偶尔指点,自觉这一门上是不会落于旁人后面的。

  不过这一回的书法考试比的是写对联。

  以一刻钟为限,写下先生所出上联的下联来,当然书法最主要考的还是是字,但若是对联写得不工整,未免也会影响先生的感官。

  郑午娘就在沈采薇的前面。先生出的题是:“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

  郑午娘思忖良久,提笔写了一句:“雷为战鼓电为旗,哪个敢动。”

  先生见她写得一手簪花小楷,字字娟秀整齐,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只是这字还少了些风骨。‘动’字用得不算十分恰当。”她口上虽如此说,心里却很是欣赏这样才思敏捷的女学生,抬手便给了个八分。

  沈采薇就在郑午娘后面,对的是“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她这回写得倒不是郑午娘那样的簪花小楷反而是庄重大气的颜体,一气呵成,竟真有几分破纸而出的豪情壮意。

  先生不由惊喜的看了她一眼——女学生里面倒是少有能写出这样的字的。所以,她亲自提笔给她写了个九分。

  郑午娘就等在下面,看到这一幕不由的蹙了蹙眉,随即便转身往画艺考试的地方去。画艺上面,她自是不觉自己会输给别人。

  每一组的画艺考题都不一样,沈采薇这一组的题目是:春暖花开。

  正是初春时节,满山皆是花,姹紫嫣红,争相夺艳。朵朵皆可入画。

  郑午娘本就是画中高手,稍一犹豫,便提笔画了女学里面最多的桃花。花枝纤长,一簇的嫣红花朵争相开放,娇嫩欲滴。正应了那一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沈采薇在这上头自是比不得那些高手的,她略一想,没像是郑午娘那样选了一种花落笔,反而是画了各种不同的花,虽是费时费心也不讨巧,但却更应得上“春暖花开”这个题。

  先生一路看着走下来,确实是最喜欢郑午娘的画,点评赞她道:“画艺出众,几可乱真,且有颇有诗意,确实是难得的佳作。”他走到沈采薇边上,见那画上正中的桃花上面凑巧停了一只蜜蜂,不由一笑,抿唇问她,“可是加了蜂蜜?”

  其实,一般自制颜料的时候会往里面加蜂蜜,这是为了保湿。可是能够引来蜂蜜的,显然不是颜料里的一点蜂蜜能做到的。

  沈采薇红了红脸,随即便点头应道:“学生这里正好有一点蜂蜜,是准备泡水的。刚才灵机一动便用上了,倒叫先生见笑了。”其实她也不过是一试,这样的时节,正好是蜜蜂活动的时候,说不准就能真引来蜜蜂了。

  “倒是叫你取了巧。”先生显然也是颇为欣赏她的灵机一动,轻一挑眉,便拿了帖子来,在沈采薇和郑午娘的画艺一栏都写了个九分。

  郑午娘本是心有成竹,自觉画艺一门必可叫众人心服,哪里知道竟是叫沈采薇取了巧,几乎要咬碎银牙。只是到底在人前,她也不敢太明显了,只好低下头掩了面上神色。

  这样一来,郑午娘得了棋艺和画艺的魁首,沈采薇得了书法和画艺的魁首。若真是要比,最后一门琴艺才是重点。

  郑午娘抿了抿唇结果自己的成绩帖,随即便像是下定决心似的抬起头往琴艺那一门走去。

  沈采薇也跟在后面往琴艺考试那一边走去。台子上面正好弹琴的正是杜若惜,她弹的是一首高山流水,十分熟练流利,指法和感情也十分到位。

  上头的周大家慢慢的点了点头,开口和书童说道:“流畅生动,可得七分。”

  郑午娘跟着上了台,她对着先生一礼,然后才施施然的坐下弹起了琴。叫人意外的是,这一回郑午娘弹的竟是众人从未听过的曲子。

  琴声悠悠,一如流水,潺潺流动。众人仿佛在那琴声里面见到了恢弘大气的帝都,见到了富丽堂皇的皇宫,那策马游街的世家子弟,人来人往的酒楼,还有上京城夜间那千家万户的灯火。那是一幅生动至极的画卷,既有人间红尘的烟火之气亦有隐而不露的思乡之情。

  琴声落下的时候,郑午娘端坐了一会儿,然后才徐徐起身,对着周先生一礼:“午娘自京城来,独在异乡,多有寂寥之情,常有思乡之意。此曲乃是午娘闲时所作,今日当赠与诸位先生,以谢三年教导之恩。”

  郑午娘话声落下,台下的诸人仿佛才回过神来,台上的周大家亦是跟着垂眼看她,语声柔和起来:“融情入曲,还能从容弹奏。这一次你确实是用了心了。”她看着边上的书童,轻轻一笑,“该得九分。”

  郑午娘郑重一礼,然后才缓缓的退了下去。

  下面轮到的则是沈采薇。郑午娘正好与她擦肩而过,轻轻一笑,压低声音问她:“这一次,采薇可有信心?”

  沈采薇回之一笑,仿佛不为所动,步履不乱的上了台。

  郑午娘望着她的背影,眸色越深,随即她便想开了:这四门,她现下已经算是得了三个,沈采薇至多只能与她齐平。

  若她要赢,除非在琴艺上面得个十分。这怎么可能?

  ☆、109

  沈采薇缓步上了台,对着座上的周先生一礼,然后便在琴案前坐了下来。

  她深吸了口气,心静如水,只是把手指轻轻按在琴弦上,那清浅的琴声就仿佛是指尖滑落的沙粒一般,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四下皆是寂寂,唯有她的琴声幽然响起,从台上一直往空中飘去。

  自沈采薇学琴起便知:琴者情也,琴为心声断断不可敷衍以对。郑午娘之所以可以弹出那样叫人动容的琴声也不过是因为她那一腔思乡之情全然发自真心,融情入曲,才能勾人心肠。

  沈采薇坐在琴案前,指尖轻轻拨动,心中再无杂思,只是回忆起那初入女学的日子。

  那也是这样的春日,夜雨和晨露打湿了那蜿蜒而漫长的青石道,粉白嫣红的花瓣洒了一地,碎了一地。穿着素色衣裳的女学生们从石道上走过,依稀有微湿的花香染了衣袖。

  那样美好的春日,带着诗情与画意,一如天真无忧的少女时光。

  沈采薇轻轻的垂了眼,细长的眼睫被阳光染得有些亮,仿佛缀着金色的光。她如同葱管一般的手指拨动琴弦,琴声悠然转动,一时间仿佛拂面而过的春风,徘徊不去,一折三转。

  那春风吹过长廊,把那长廊带着墨香的木牌吹得此起彼伏,墨香温温淡淡,如同流水一般的在整个长廊里流淌而过。无数少女手拿墨笔,在木牌下面的纸条上落下自己的名字。春风从廊中过,吹起少女的裙裾,仿佛一廊花开,墨香四溢。

  等那春风过了,轻柔的琴声徒然一变,变得沉静了起来。时有轻轻的琴声,忽起忽落,沉静中带着急促。仿佛是素衣的少女在匆匆翻书写字;仿佛是几人在绿纱窗下窃窃私语;仿佛是试场上胸有成竹的落笔,那样的沉静一如书画之中的留白,令人不由得想起自己女学里记忆深刻的往事,把空白填充的鲜活明媚。

  待得轻声重新再转高处,便显得欢快起来,就如最初的那一段琴声一般,带着春日里漫山遍野的鸟语与花香,带着融在衣袖和裙裾之间的诗情与画意,带着少女的天真与无忧。

  那是欢喜、是怀恋、是不舍、是期待、是祝福。

  等到沈采薇顿住手的时候,琴声停歇,台上台下皆是许久无声,唯有清浅的春风徐徐而过,带着微湿的花香。

  能够再此观礼的出了本届应试的学生之外大多都是松江女学毕业的夫人或是大家们。她们或多或少都在这个地方有过独属于自己的往事与岁月。此时听到琴声,她们都不觉心中一静,只觉得岁月转瞬而过,那样的时光再不可重来,此时回忆起来却依旧清晰明白一如昨日。

  坐在台下最前面的华服少妇不由轻轻叹了口气,垂下眼睫,眼眸微微有些湿:“如此琴声,此生也不知能得几回闻。”

  她话声落下,边上才陆续有人回过神来,都是神色各异。更有甚者,不知想起了什么,眼眶微微有些红,不由自嘲一笑:“往日里我总觉得这样的小姑娘弹琴弹不出什么。现在想来,我那时候也不过是这样的小姑娘,还比不上她们呢。”

  周围的人却没有借着这话笑话这位说话的夫人——到了这样的年纪,很多夫人们自己便是个中行家,更是见识了许多,自是看不怎么上少女还犹显青涩稚嫩的琴声。然而此时听到这样的琴声,勾起少时的情怀,才不得不承认,此情此曲,当真是天然去雕琢,叫人不得不勾动情肠,为之惆怅欢欣。

  座上的周大家却是第一个抬手抚掌的人。她满目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小弟子,不由朗声道:“旁人不过是融情入曲,你却能以情为曲,以琴动情。能做到如此地步,采薇,你确实是可以出师了。

  周大家少有这般真切的欢喜,此时竟也亲自提笔在沈采薇的成绩贴上写了一个十分,不带半点勉强的道:“此曲若不不能得十分,我亦是心有不服。”

  台下众人都无异议,唯有郑午娘垂首立在台下,掩在衣袖里的素手紧紧握成拳,指甲几乎嵌入肉里。

  沈采薇礼貌的站起身来,双手交合,对着先生轻轻一礼:“多谢先生教导。”她穿着鹅黄色的纱裙,那裙裾最下边是成成叠叠、繁复柔软的轻纱,上面绣着白瓣黄蕊的水仙花,栩栩如生。一眼望去,便如初春里最鲜妍的那一抹颜色,嫩生生的,明媚娇然。

  到了这个地步,沈采薇已然是今年女学结业礼上当之无愧的魁首。

  傍晚的时候,所有的女学生都已考核完毕。女学的院长朱先生亲自折了桃花枝,素来严肃的面上含着淡淡的笑意:“还记得女学门前的联子吗?”

  沈采薇点了点头:“‘闺中有才,于斯为盛’。”

  朱先生沉静的看着她,忽而如同破冰一般的显出明朗的笑容,抬手把那枝桃花簪在沈采薇的鬓上,语声轻软一如那甜蜜馥郁的花香,直直的流入人心:“每一年我都要为最优秀的学生簪花。我一直都为她们骄傲,今日也为你骄傲,采薇。是你们,让松江女学扬名大越,青史留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页  当前第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美人镜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