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美人镜_分节阅读_第33节
小说作者:赵十一月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13 KB   上传时间:2015-09-02 15:37:36

  沈采薇并不是心肠很软的人,只是想起这些却也依旧觉得难过至极。战争苦的从来不是那些达官显贵,而是百姓。所以才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沈采蘅不会劝人,只好站在原地拉着沈采薇的袖子,干巴巴的道:“二姐姐,这又不是你的错。”

  沈采薇抿了抿唇,摇头道:“我觉得,如今这样的时候,自己很该做些什么、尽一尽心力才是。”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现今的自己能做什么,只好拉着沈采蘅先回去了。

  也不知是不是心有灵犀,这时候的李景行亦是因为倭寇的暴行而气愤不已,他少年心性,恨不得去城墙上洒一洒热血。

  李从渊看得很不高兴,直言训他道:“你摆出这么一张脸是做什么?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你懂不懂?”他想了想,左右也是无事,干脆抓了儿子来上课,随口问道,“你以为林总督这几年为什么能坐的这样稳?”

  “因为他背后靠着郑家?”李景行本就是快结业的学生,家学渊源又十分用心,故而知道些政事和内情。

  “蠢!”李从渊瞥了李景行一眼,直截了当的骂了一句,语气冷冷的反问道,“郑家后边靠着的是圣人,圣人靠着的是谁?还不是官家?”

  李景行躬身请教:“还请父亲明示。”

  李从渊负手于后,微微仰起头去看窗外的景致。他的笑容被流光一洗,显得有些冷淡,面部弧线就如同刀剑雕刻出来的一样完美无瑕,只听他轻而缓的开口道:“为人臣者,才学品行姑且不论,最先需要知道的乃是上头那边主君是个什么样的人。咱们这位官家,认真说起来只有三个字‘怕麻烦’。”

  李景行微微蹙眉,若有所思的模样。

  李从渊语声淡淡的接着道:“因为官家怕麻烦,所以许多事干脆就被他推给了朝臣和圣人。那些稍微知道圣意的都不敢给官家找麻烦。林总督缩在江南按兵不动,亦是因为官家不喜大兴兵事。有这么一个官家在,这一次若是不能一举克敌,倭寇的事必会被体贴上意的林总督给压下来。”

  李景行品出这话中意,忽而醒过神来抬头去看自己的父亲。

  李从渊就立在窗前,一袭宝蓝色底暗紫色团花纹的直裰,目光冷淡中带着几分考校:“你也是读过兵法之人,你觉得这一仗要如何才能取胜?”

  李景行站直了身子——这个问题他早就想过许多遍了:“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倭寇远到而来,正是气盛之时,现今不能正面力敌,反而应该依据松江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扼守关要,待援军至,正好里应外合,围剿倭寇。”

  李从渊点点头:“我估计如今府衙里的几位大人也是如此想的。”他微微一笑,阳光洒在面上,五官轮廓都柔软了许多,可他的言语却依旧锋利宛若薄刃,“不过,倭寇估计也是如此想的。”

  李景行到底年轻,听到这话心里一凛,随即便垂了头,认真的道:“还请父亲赐教。”

  李从渊往前几步,坐在了书案前,轻声接着道:“倭寇长于水战,船坚而炮利,确实是胜过了如今的江南水军。不过,正所谓有所长必有所短,大船攻势更猛却多是笨重而运转不灵......”

  李景行眼睛一亮,会意的接口道:“正可以小船围而攻之。”他举手抚掌,似有所得,慨然的接着说道,“或可加之火攻,如借风势,定可叫那些倭寇有来无回。”

  李从渊此时方才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来,欣慰的看着下面的儿子,轻声道:“能够举一反三,你确是长进了不少。兵法一道,万万不可困于书册,而是要灵活运用。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方为上策。”

  李景行拱手一礼:“多谢父亲教导。”随即,他又有些迟疑,“如此大事,单单是我和父亲在家中说道确实是无用。至少还要去说服知府大人才是,不知父亲是否有所打算?”

  李从渊唇角笑意淡淡,只是垂了眼,浓密纤长的眼睫也垂了下来。他若有所指的道:“不急,知府大人很快便会来此问计。”

  李景行对着父亲的崇敬的心情一下子就被冲淡了不少——从来都是帅不过三秒。不装模作样会死吗?连句话都不给人说清楚,是做爹的样子吗?

  ☆、64

  就在此时,还未收到松江消息的京城也是暗潮汹涌。太子这一次忽然吐血昏迷,病重的消息终于再也掩不住了——太子者国之本,一日不安,举国亦是难安。满京城明面上虽是一片寂静,私底下却暗潮涌动,便如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个时候,皇帝却召见了汝阳王的庶子萧远,虽然内中详情众人都不知道。但据说皇帝还特意赐了字:齐光。

  “齐光”二字来自于《楚辞.涉江》里面的:“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内中涵义不明而喻。虽然这还只是一次寻常见到的召见,但却是太子病重消息传出之后皇帝第一次召见子侄辈,皇帝之流露出这么一点态度却已经足够了。

  一时间,汝阳王府宾客盈门,好在汝阳王府平素低调,倒也没出什么大事。

  皇后本是陪在太子宫中,听到这消息时淡淡的蹙了蹙纤细的长眉,她眼底熬出来的青黛色显是更重了。她想了想,便令人把了乾元殿伺候的宫人给唤了进来:“这些日子可有什么人来求见官家?”

  太子如今还在病榻上,依着皇帝的态度和性子,本不该就这样表态。再者,皇后和皇帝这么多年的夫妻,恩爱得就和一个人似的。这还是皇帝第一次瞒着她办事,值此非常之际,便如往皇后心上插刀,由不得皇后不去计较。

  后宫本就是皇后一人独大,帝后之间亦是恩爱非常,乾元宫的宫人哪里敢得罪皇后。她也不敢隐瞒,立刻就跪在那里,一五一十的把话说了:“汝阳王日前来过一次。”

  皇后手里拿着一盏茶,茶水抿在嘴里十分清苦,她的语气却是冷冷淡淡的:“哦?”

  皇后只说了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便垂了眼看着自己手中的茶盏,一副兴趣索然的模样。

  那跪在下面的宫人的身子却战栗了起来,她连忙的开口接着所道:“奴婢当时在边上伺候,也听过一些。”

  她不敢耽搁,低着头,仔仔细细的把汝阳王和皇帝的对话说了一遍:“陛下这些日子忧心太子的病和国事,心里甚是苦闷。王爷进宫之后便刻意的说了些趣事逗陛下开怀。后来,王爷便说起园子里头炒板栗的小贩说的话‘小者熟,则大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陛下闻言叹息良久,便接口道‘大道至简,确是此理’。后来,陛下就令人传了萧公子进来。”

  汝阳王说的是:“炒栗子要是小的熟了,那大的肯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小的就一定会焦了。只有大小全都熟了,才算的上是好。”他口口声声说的是炒栗子,暗地里却是劝皇帝公平、公正,不可为了小的栗子而弃了大的栗子。

  皇后如何听不着这内中涵义?她握着茶盏手指不易察觉的紧了紧,指尖那青白的颜色就如同细腻的青瓷一般。许久,她才长长的吁出一口气,语气里听不出半点的心绪,淡淡的道:“行了,你出去吧。”

  “是。”那宫人胆战心惊的退了出去,素色的裙裾匆匆的在地上一掠而过,彷如花朵静谧的远影。

  等人出去了,皇后手中的茶盏立时就被她狠狠的掷了出去,茶水流了一地,猩红色的地毯被打湿了一大片,两侧侍立着的宫人皆是惶恐的跪倒在地上。离得较近的宫人有些慌乱的跪爬上去把毯子上面的茶水。

  皇后站起身来,独自走到窗前,纤长白皙的手指按在雕花窗棂上,本来有些苍白的唇边不禁凝起一点轻薄宛若刀片的笑意:“好个‘大小均熟,始为尽美’......真真是不把本宫和太子放在眼里了。”

  边上的宫人皆是不敢去听皇后口中之言,只是俯首在地,战战兢兢不敢出言。

  郑宝仪就在殿内陪着太子,听到侧殿那边的动静,不放心皇后一人便走了过来。

  她见皇后这般模样,连忙上来握住皇后的手:“姑姑这是怎么了,再生气也不能拿自己的身子玩笑啊。”她仔细的看了看皇后适才按在手,见手上没有伤口,方才轻轻的松了口气。

  皇后见了她,本是有些烦闷的心情轻松了许多,轻轻的道:“没事。”她回握了一下郑宝仪,似乎是想了想,说道,“明日把阿菱叫进宫来,许久没见她,我倒是挺想的。”

  郑宝仪忽而听到这话,细长的眼睛情不自禁的颤了颤。她忍不住低了头掩住面上的神情,许久才低低的应了一句:“嗯。”她前段时间才病过一场,就像是柔软纤细的花枝,仿佛一掐就会被拧断似的。

  皇后垂眼看了看她,眼中少见的掠过一丝怜惜,但很快转过了头:“行了,我们回去看看二郎吧。等会儿,陛下就要来了。”

  郑宝仪点点头,上前几步,伸手扶住皇后一起往回走。她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头却又想起前世的那些事。

  前世皇后便是看重长房,所以才打算把长房的庶女郑菱嫁给萧齐光。萧齐光心仪沈采薇,自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婚事。所以他便刻意拖着时间留在松江不回京。后来,宫中发生了不少事,本就伤心太子之死的皇后心力交瘁,病榻上逝世,临去前只提了一个要求——未来太子妃必须出自郑家。于是,皇帝既是想要把皇位传给亲子又不愿违背皇后的遗愿,事情就那样僵持了下来。

  直到戎族入关,重兵压境,皇帝病重,举国皆是惶惶。重如泰山的家国就那样沉甸甸的压到了萧齐光和沈采薇的肩上,令他们不得不低头。他与沈采薇在松山上分别,一人入京,一人赴北境。

  他们一人治国,一人救人。从此再不能回头。

  偏偏,郑菱性子骄纵,不仅没能叫萧齐光软了心肠,反而把关系越闹越僵,叫他更是厌恶郑家。

  所以,郑宝仪这一世才会想要把郑午娘送去松江。哪里知道,因了她的关系,萧齐光提早回京,反倒让郑午娘白白在松江耽搁了时间。兜兜转转,反倒是郑菱又被皇后选中了。

  另一边,松江知府颜步清这一日果真就像是李从渊所预言的一样轻车简行的来了李家。

  李景行被打发出去泡茶,只留了颜步清和李从渊在房中密谈。等李景行端着茶盘上来的时候,正好听到这两人交谈的只字片语。

  “前去福州的船都翻了,人影全无。现下倭寇围着城,怕是传不出信来。”颜步清的声音很轻,仿佛是怕被人听到一般。

  李从渊声音很轻,仿佛说了些什么。颜知府一一应了,语气里面带了几分急促。

  李景行在外边听得却差点端不稳茶盘——他知道沈三爷就是在去福州的船上。听着颜知府的意思,怕是凶多吉少。

  他若是出事了,沈家那边还不知道怎么办呢。还有,采薇怎么办?

  来不及李景行再细想,听到脚步声的李从渊便把他唤了进去:“景行,进来吧。”

  李景行心里乱成一团麻,面上却不露一丝端倪,随着李从渊的吩咐上前奉了茶,分别递给李从渊和颜步清。

  颜步清瞧了李景行一眼,见他极似李从渊,风姿出众,忍不住笑着叹道:“有子若此,李弟此生无忧亦无憾矣。”

  李从渊抬手抿了口茶,姿态闲适,半点也没收到战事影响。他颇是嫌弃的瞥了眼李景行,淡淡道:“哪里,大人过誉了。毛头小子,还需锻炼呢。”

  李景行一心忧虑沈家的事加之早就受够了李从渊的冷言冷语,自是没去理会他的刻薄之言。

  颜步清听到这话却是有些尴尬,“呵呵”两声,端起茶喝了几口,把面上的神色掩饰了过去。

  李从渊接着开口道:“这次行动,人手怕是不足,若是大人不嫌弃,倒是可以把景行带上。也算是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

  颜步清这才端正了面色,放下手中的茶盏去看李从渊:“这次行动很是危险,李弟真的放心。”李从渊就这么一个儿子,颜步清还真是没能想到这人锻炼起儿子能狠到这个地步。

  李从渊扫了李景行一眼,漆黑的眼眸里仿佛带着些难以言说的深意,只是淡淡一笑,并没有答话。

  李景行此时却往前几步,立在颜步清的跟前,沉声道:“父亲常常教育小子‘欲做事,先学做人’。如今倭寇当前,百姓受难,我等男儿自当义勇当先。我今年便已结业,早该担起责任。还请颜大人能够成全。”

  颜步清的眼中很快的掠过一丝复杂之色,拍了拍他的肩头:“江山代有才人出,你这样年轻就有这样的心思。很好,很好......”他家中亦有一嫡子二庶子,却全都及不上李从渊这么一个儿子。

  ☆、65

  沈三爷可能出事的消息,第一个知道的乃是沈大爷沈既明。他虽一贯冷静处事,这一回却也忍不住有些着急起来,只是这事却不好传回沈家——上头老母体弱多病,下头的弟妹和孩子都是一团天真,他实在不敢去相信这消息要是传回去会有什么后果。

  沈既明一时抽不出身也怕自己忽然回去会引起怀疑,便先让宋氏回沈家稳定大局,顺便把消息拦一拦。

  宋氏心里存着事,回了沈家,面上却还是含着笑。沈老夫人早已不太管事,见了长媳却也安了不少心,晚上一起用膳的时候都多吃了一碗饭。

  裴氏更是不知就里,见了宋氏便如同有了主心骨似的,面色都好了许多。等从沈老夫人的院子出来,几个人一起进了宋氏的院子,她便忍不住抱住宋氏的胳膊,笑道:“现今外头打仗,满府都是忙忙乱乱的。我这心一直提着,吃不好睡不安的。嫂子一回来,我的心就安了大半。还是嫂子好,比旁的人都要靠谱......”她想起这时候偏还要外出的沈三爷,忍不住嘟了嘟嘴,若有所指的哼了一下。

  若是往日里,宋氏必是要开口打趣、打趣裴氏和沈三爷的事。只是,这时候的宋氏心里头仿佛塞了一大团棉花,有一种空虚的堵塞感。她面上却没露出什么,只是不动声色的道:“这还当着孩子呢,你还是模样,日后可怎么好......”

  裴氏闻言抿唇一笑,却依旧没松开抱着宋氏的手。她杏眼桃腮,这个年纪了笑起来也还带着几分少女的娇俏:“都说长嫂如母,我和嫂子亲近,正是好事呢。”

  宋氏蹙眉看着她,似乎拿她没法子的模样,跟着笑了一下。

  裴氏见了长嫂,憋了一肚子的话仿佛都有了开口,接着抱怨道:“嫂子不知道,三爷出门这些日子了,连封信都没来,简直是气死我了!”

  宋氏给她倒了茶,笑着道:“三弟那人你还不知道?怕是这回和你吵了架,正尴尬呢,哪里好意思给你写信。”

  裴氏面一红,喝了口茶掩了掩面上的神情:“什么好不好意思的?他一人在外边,家里一大群的人都替他操心呢。”

  宋氏最是知道裴氏的心思和心性,故作无事的打趣道:“你这话说得。我看啊,他要是真写了信回来,咱们三太太气头上,说不准就给撕了。”

  裴氏羞臊得不行,拍了拍宋氏的手:“嫂子怎么总拿我打趣?”

  宋氏端起茶掩住唇边苦涩的笑意,轻轻的劝慰道:“你们夫妻刚吵过架,信上又哪里能够把话说清楚?等三爷回来,面对面的才好说话呢。”

  宋氏这话却是叫人想起那句“床头吵架床尾和”,一时间,裴氏红了脸不说话,边上人的都显了几分笑模样。

  沈采薇和沈采蘅就坐在下面,听到这里也忍不住跟着笑了笑。

  等笑过了,沈采薇低头端起茶,趁着喝茶的功夫偷偷去看宋氏的神情——她的直觉告诉她,宋氏这时候回来,必是有什么事。

  只是,当着裴氏和沈采蘅,沈采薇却也没有贸贸然的揭开宋氏看似自然的态度下掩下的事情。沈采薇随手拾起一块芙蓉糕,就着茶水吃了些,等吃完了,她才慢条斯理的拿起手绢擦了擦手。

  沈采蘅晚膳吃多了些,一时吃不下太多的糕点,不由有些眼馋的看着沈采薇,问道:“芙蓉糕好不好吃?”

  沈采薇抬头看了看她,见她一双眼睛忽闪忽闪的,紧紧的盯着芙蓉糕,仿佛都要流出口水了。她忍不住一笑,拿起一块芙蓉糕掰开一半递给沈采蘅:“你尝一尝罢,我觉得有些甜了,不过你怕是会喜欢。”

  沈采蘅十分矜持的抿了抿唇,一副“你递给我吃,我才吃”的模样,然后才尝了尝,意犹未尽的道:“是有些甜了......”

  沈采薇见她这般口不对心的模样,眼睛弯了弯,忍着笑道:“下回我让厨子少放点蜂蜜。”

  裴氏这时候才扫了一眼沈采蘅,咳嗽了一下,低声道:“少吃些点心,晚上积了食要是肚子难受,肯定是要嚷嚷的。”沈采蘅如今都十一岁了,正好是需要注意饮食的时候。

  沈采蘅嘟起嘴,赌气不吭声了。

  裴氏看着她这水火不浸的模样就牙齿痒,正好现下和宋氏也说好话了,便起身道:“我也不打扰嫂子休息了,我先带孩子回去了。明日再来找嫂子。”说着就下去吧沈采蘅给拎了起来。

  沈采薇跟着裴氏和沈采蘅出了门,然后才似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出声道:“我把手绢落下了,得回去拿。婶婶你们先走吧,不必等我。”

  裴氏蹙蹙眉:“多大的事?让绿焦跑一趟就好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页  当前第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9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美人镜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