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诗酒趁年华_分节阅读_第296节
小说作者:我想吃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92 MB   上传时间:2014-12-20 20:42:12

  颜肃之重新理了次序,让卢慎先写草稿,各方反馈完了,唐仪那里再拐大长公主首倡劝进。然后大家跟进。

  这个次序被众人一致认可。

  颜肃之鼓了鼓劲儿,正准备宣布散会,然后让女婿留一下。益州的消息来了!

  颜肃之拆开一看,笑道:“这下我可放心了。”

  唐仪接口接得很顺溜:“亲事成了?”

  颜肃之将手里那一束纸递给了他:“不但亲事成了,益州也是咱们的啦。”又对霍亥说霍白真是个好孩子!

  霍亥真是与有荣焉。

  这下会散不成了,还得接着开,讨论一下善后的事儿,宁愿晚一点登基,也要早一点把实惠拿到手。唐仪自己看完了文件,先递给他女婿,自己问颜肃之:“你待如何安置张老儿?”

  人家张刺史其实跟他俩差不多大的年纪,到了他的嘴里,就成老儿了。颜肃之对叶琛等人一语带过:“他们几个领兵入城了,张益州情愿退位归旧京。”

  叶琛与李彦等飞快看完了文件,叶琛便建议:“不可真命其闲置,可以二郎镇益州,征西为佐。”反正颜肃之如果称帝了,颜家一家子都是皇室了,这些人任刺史之职,没人会去计较他年龄资历政绩什么的。倒是能不能压得住阵,需要好好说道说道。

  颜肃之道:“我也是这般想的,则张益州当如何?”

  李彦道:“可调入京中许以九卿之职。明公,定都在哪里?可要迁居?”

  得,弄了半天,都要当皇帝了,连京城都还没定呢。

  颜肃之一怔,旋即想到闺女要兴建新都,举袖掩面道:“我见到旧京便心酸。”

  卢慎从来是跟着领导走的,也以旧京离阮梅太近,不大安全,硬是想了许多理由帮颜肃之洗地:“如今天下疲弊,且旧京宫室俱焚,各衙署再迁,未免劳民伤财,不如暂且不动。”

  这倒是正理。

  颜肃之道:“便许其太府之职,如何?”

  李彦当时就笑了。太府,原本是个十分重要的职位。但是自打颜神佑横插一杠子搞了个官制的改革,既有户部,太府之职便被分薄了许多。颜肃之又意属女儿继续搞下去,旧职的权柄只会更少。颜肃之真是相当地不傻啊!

  颜肃之也觉得自己这个安排挺好,又问张刺史有几个儿子,还准备再给些官职。

  等都议定了,便去书信给张刺史,以安其心。六郎见没他什么事了,麻溜地跑去找他姐。颜肃之一说到“太府”,他再一想太府的职责,心中就若有所悟。隐约觉得颜神佑建言改官制这事儿,真是大有深意!值得好好学习,嗯,好好学习。顺便去玩一下外甥!白白胖胖的可好玩了。

  六郎溜了。

  颜肃之散会之后就留下了山璞,山璞心道,这是因为霍白去了益州,要让我去镇守荆州么?也行啊,虽然舍不得老婆,不过岳父家正在打天下,当人女婿的给扛个煤气搬个家,那也是应该的。

  不想颜肃之却说:“你去跟丫头说,大长公主上表后,你们就紧跟着上。记着了,哪怕是联名,也一定要抢先啊。”他要安排闺女一个“首倡”的功劳。

  山璞忽然觉得鼻子有点酸,如果自己的父亲还活着,也会这么为自己着想的吧?

☆、250·小变态出关

  颜肃之这辈子头一回另起炉灶当皇帝,他的部下们也是头一回撺掇着老板当皇帝。大家都是新手菜鸟,做起来手忙脚乱,六郎看看这一群鱼唇的凡人,默默地去找他姐了。

  才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叽叽喳喳,六郎的脑袋瞬间就大了一圈儿,群雌粥粥四个大字绕着脑袋转了八圈才散。也不知道怎么的,反正自从他姐生了孩子,这里就热闹得了不得。他姐身边的侍女一向很有规矩的,这一点他很确定。但是现在……这屋里除了睡觉的时候,就没断过人声,一点也不肃静!

  难道外甥还有这么个功效?六郎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也是一样,还没踏进房门,就听到里面又叽喳上了。

  “你看你看,小郎君睁开眼了。”阿竹,你的沉静呢?

  “哎呀,小郎君转头了。”阿琴,你的斯文呢?

  “他看过来了,还会眨眼睛。”表姐,你自己也养过儿子,别这么一惊一乍的好吗?

  “长命百岁,长命百岁。他怎么打喷嚏啦?”阿娘,怎么你也……

  六郎有点小崩溃。

  屋子里的女人们都挺兴奋的,颜神佑头回当妈,看着自己儿子怎么看怎么可爱。宝宝也确实生得特别可爱,幼崽总是更可爱一些,即使还不会说话不会跑,光看他眨眼睛哼唧都觉得很有趣。姜氏等自不用说,看到宝宝就像看到了滚滚幼崽一样。

  而颜神佑身边各人亲事也算有眉目了,连带的侍女们都喜气洋洋的,话也都多了起来。阿琴居然与林焕,也就是银环兄,看对了眼。搞得阿方有点惆怅,当妈的跟当闺女审美不在一个次元是个很常见的事情,古今皆然。

  不过阿琴自己乐意,又取得了颜神佑的支持。颜神佑向阿方暗示,会为她们处理其他的问题,比如良贱不婚什么的,阿方想林焕现在也领兵,已经是个校尉了,前程比玄衣那些千户也不差。阿方拧了两天,也就接受了现实。甚至在想,女儿是不是也有可能做诰命了?脸上就带出点笑影来了。

  人的情绪是会感染的,姜宗原本是很担心夫家的,一看到宝宝,也觉得心情好了不少,她倒经常借着讨论州府工作的名头过来看孩子。秋收已经开始了,要沟通的事情也不少,正方便她天天过来。

  八郎初做舅舅,表现得可比六郎带劲儿多了。也不管小东西听不听得懂,他背着个手,学他哥训他时的样子,挺一挺小肚子,围着个摇篮碎碎念。姜氏见状,双手理着帕子遮住半张脸,整个人笑得不行。

  六郎进门的时候,已经有人跟姜氏汇报了,姜氏见都不是什么外人,也就没兴回避这一套。

  颜神佑正看着八郎转圈儿,冷不防看到六郎也挺着小肚子、背着手走了进来,正好八郎转到背对着门,这一大一小,真是亲哥俩。

  八郎还不知道他哥已经站在他背后了,正在学着六郎的口气训外甥:“不要东张相望,要坐如钟、立如松,说你呢,你腿怎么弯了?”

  六郎一个没忍住,伸手敲了敲他的脑壳:“不要摇头晃脑的。”

  “哈哈哈哈……”屋里的女人们笑作一团。阿琴趴在了阿竹的肩上,阿竹伏在阿琴的背上,阿梅咬着阿兰的袖子,姜宗伸手捂住了嘴巴。

  八郎一直被笑,已经免疫了,仰着一张脸,故意装傻:(⊙o⊙)?

  六郎却不好意思了起来。惹得诸女又是一阵暗笑。

  六郎先见过母亲,再跟姐姐们打过招呼。姜氏问他:“你这会儿怎么有功夫到后面来了?”

  六郎一板一眼地答道:“他们在前面商议了阿爹要登基的事儿,商议完了让我来向阿姐请教官制的事情。阿姐,阿爹说官制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颜神佑:……这么爆炸性的新闻你就用这么个不咸不淡的口气说出来,你还正常吗?#我弟弟突然不正常了#

  姜氏听着听着忽然呆住了。不但是她,听的人都呆住了。姜宗回神挺快,赶紧跟姜氏道喜,一屋子的人都跟着凑趣儿。甭管怎么着,颜肃之当了皇帝,姜氏做皇后是没得跑的了。

  颜神佑问六郎:“且慢!阿爹究竟是怎么说的?我怎么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大将军那里如何说?太尉那里可曾告知?大长公主又是个什么意思?”

  姜氏这才回过神来,也说:“不要喧哗。”

  六郎见场面安静了,觉得这世界真是太美好了。深吸了几口安静的空气,六郎也不敢多耽搁,将早上议事的事情简要说了一下:“丁尚书建言,请阿爹早日登基已安众心。便又议了吉日等事,大将军等处已经移文了。暂不迁都,古尚书正在择赴筑坛。”

  姜氏正色道:“既然如此,就等大长公主与大将军等处有了回音再说。再不要传扬得沸反盈天的,不好。不是说要摄政三年的么?”

  颜神佑道:“北面二逆皆已僭立,阿爹再不正大位,自上而下都觉得轻飘飘的没个根。对阵的时候,附逆的口必称上,咱们这里就只能称摄政,气势就弱了。只是此事须得向大长公主好生解释,”说完看了一眼六郎,“我看你很该过去见她一趟,记得要恭敬有礼。”

  六郎想了想,对颜神佑道:“那我去向阿爹请命。官制繁复,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定下来的,倒不急在今日。阿姐还有什么话要我传么?”

  颜神佑道:“益州如何?”

  六郎道:“二郎与霍姐夫已经占据州府了,我去拿原文来给阿姊。”

  颜神佑道:“你且住一住——婚事可还作数的?”

  六郎一点头。颜神佑道:“那我便放心了。你再往阿婆那里去一趟,若是阿爹已经过去了,你就跟着听。若是阿爹还没过去,你便把今天的事儿向阿婆禀上一禀。就说阿爹还在前面忙着,派你先禀阿婆的。阿婆要问起你有没有过来跟阿娘和我说,你就说,事出突然,有些事儿阿爹使你过来问我,我已经知道了。”

  六郎道:“我理会得。”

  颜神佑这才放他走了。

  六郎一走,屋子里又沸腾了,虽然姜氏让大家都不要开心得太早,以免显得轻狂。但是这样的大好事是压也压不住的,人人脸上都浮出笑影儿来。姜宗见状,也是欢喜,她更留意到颜神佑说到了“太尉”,米家当初是经颜家堡而转往雍州去的,现在恰与楚丰在一处。如果楚丰那里没有异议,则雍州也当并入了颜家的势力范围之内,她们一家团聚就近在眼前了。

  果然,颜神佑也没忘了姜宗,对她道:“此事若成,正该征姐夫回来。”

  姜宗喜道:“我也等着这一天呢。”

  姜氏道:“这也是应该的,雍州毕竟地处偏僻……”其实雍州比昂州、广州开发得要早得多了,但是在姜氏心里,哪里都比不上自家地盘。

  阿方心道,夫人初嫁时,受了多少委屈,现在真是熬出头来了!万没想到当时那个没正形的姑爷现在居然要做皇帝了!想一回,又觉得自己这么想真是罪过!左右瞧瞧,见没人注意她,便轻轻拍了拍胸口。又琢磨着这一回拿下益州了,林焕是不是能回来了?

  身为一个有见识的大家族里出来的奴婢,阿方以为随着主人家的水涨船高,林焕马上就要跟着升格了。须得早早将他与阿琴的事情定下来,以防日后生变。

  阿圆却在一旁发愁。阿方家的闺女跟着颜神佑,婚事也有着落了,女婿眼看要飞黄腾达,阿琴也能做官娘子了。可她的儿子怎么办?她儿子王大郎,因比六郎大着几岁,被分派跟了六郎。原是个优差,跟着小郎君一同长大,好做个管家心腹的。

  如今情势突变,一旦六郎将来要做了太子,身边伺候的亲近人岂不应该是宦官?全活人儿就得靠边站了啊!圣明的皇帝那里,也是有奴婢出身的好做官的,那都是跟着主人家一路拼杀,比如玄衣那些人,就做官有望。王大郎却不曾做过这样的事,也没立下过那样的功劳。做不做官倒没什么,阿圆倒明白事理,可不做官,又没了往日的差使,那岂不要没脸?

  阿圆颇愁。想撞木钟走门道,看颜神佑正在坐月子,又怕让她烦心,坐不好月子伤身体——真是愁肠百结。

  正愁间,忽然就听到了两声“啊!啊!”特别宏亮有力!众人忙住了口,一齐回头,原来是宝宝在大叫。戴娘子忙上前将他抱起,一摸:“也没尿,方才也喂过了。这是怎么了?”

  一被抱起,宝宝就不叫了,打了个小哈欠,脑袋在戴娘子怀里蹭了蹭,又哼唧了两声。众女默,忽然一齐笑了出来。姜氏笑道:“这小东西倒是机灵,见没人理他了,必得让人看他一看。”

  颜神佑心说,小东西,你倒会抢戏。也笑得厉害,对戴娘子道:“把他给我吧。”把宝宝抱在怀里,伸出一根食指去戳他的小胖爪。宝宝抱着她的手指,又打了个小哈欠,对着手指蹭了蹭脸,闭上眼睛准备睡个午觉了。

  ————————————————————————————————

  颜神佑这里逗孩子玩儿,六郎那里去见祖母。远远就见着颜肃之跟前侍奉的玄衣立在院门外,并不曾入内,就知道他爹已经在里面了。一路走来,他已经消化了颜神佑刚才的嘱咐,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进了门,见过祖母和父亲,见他们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意,六郎也微微笑了一下,对颜肃之道:“已经与阿姐说了,阿娘也在阿姐那里看宝宝。”他外甥小名就叫宝宝。

  楚氏道:“联名的时候将她的名字添上就是了,何必这个时间又打扰她?这个时候休养不好,要吃一辈子的苦。左右她也快能出房门儿了,到时候一并说了,岂不更好?”

  颜肃之陪笑道:“您还不知道她么?从小就爱操心。”

  楚氏没好气地道:“怪谁?”

  颜肃之就差举双手投降了:“怪我!怪我!”

  六郎:……情况真的很不对!他爹和他奶奶都不像平常那个样子了!他果然是处在一群不正常的人中间,怪不得活得那么辛苦!

  接下来的话题就比较正规了,大概是在六郎来之前母子俩就已经谈过不少内容了。现在说的不过是什么定都、年号之类的事情,颜肃之自己是很喜欢颜神佑的建议的——另建新都。

  楚氏听了没说什么,而是问六郎:“六郎怎么看呢?”

  六郎想了一想,道:“我听李先生说过一点,旧京旧族太多。”

  颜肃之似乎来了一点兴趣,故意问他:“旧族不好么?”

  六郎道:“有一利便有一弊,眼下看来,弊还多于利。”

  颜肃之有心考较他,楚氏也不插手,只管旁观,听这父子俩一问一答。旧族难制,几乎是两百年每个王朝都很郁闷的事情。不是说皇帝被架空了,皇室还是颇有一点威严了。但是呢,这种威严又不够维系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半空不空的,才最是让人憋屈。

  收权是必须的,问题是怎么收。

  楚氏作为一个旧族出身的人,眼看着世家从“士族”变成了“旧族”,说不惆怅是骗人的。但是作为一个头脑冷静、目光长远的人,她也看出这种转变可以说是必须的。再继续这么下去,天下就永无宁日了。釜底抽薪到底好过阮梅那样真杀实砍,楚氏一脸平静地听着儿孙问答,心里在估量着这件事情利弊得失,最后认为,这倒是一步不错的棋。

  那边父子俩也说完了。

  开始说年号的事情。

  六郎过来之前,颜肃之已经跟楚氏说过了长公主等人的态度、对雍州的处理意见、对益州的处理意见等等等等。颜肃之自己的事业做大了,底气更足,并没有仔细汇报。但是事关雍州,楚氏也一向是个明白妇人,颜肃之还是将大事都告诉了她。

  听颜肃之问六郎:“国号年号,你阿姊有说过什么没有?”

  六郎答道:“阿姊并没有说这些,只说唐伯父那里,要我去一趟。”

  楚氏道:“她说得对,我们都疏忽了,”看一眼六郎,对颜肃之道,“你也该择一使者,准备大郎和六郎的婚事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0页  当前第2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6/3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诗酒趁年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