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女继妃_分节阅读_第196节
小说作者:彩田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7 MB   上传时间:2014-07-25 15:19:13

雨澜想了想,这,果然是一个最稳妥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一般用不到,因为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太子要昏庸到一定境界,必须是不可救药才成!很可悲的是,太子明显符合了这个条件。

比如现在,她就想不明白,太子将春闱的考题传出去,究竟对他有什么好处?收取几千几万两银子的贿赂?他是太子,将来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他要这点儿钱干什么?

真是不知所谓!

☆、第267章 闹大

雨澜在心里吐槽了太子两句,又替雨馨担心了一下,这才又回到正题:“既然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王爷都查清楚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叶邑辰道:“先看看皇上有什么反应不迟!”

雨澜见他神色平静,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一颗心也就平静了下来。

果 然不出叶邑辰所料,御史华松这份弹劾的奏章一呈上去,正统皇帝看了大为震怒,再加上有陈嘉在一旁煽风点火,正统皇帝立刻颁下圣旨,命令礼部左侍郎姜政立刻 停止批阅考生的试卷,回家听候审查,同时命令刑部官员介入调查。他已经初选的卷子全由礼部尚书会同其他考官复核。

叶邑辰也每日在外奔走,大楚的政治制度十分成熟,军政分开,叶邑辰是军方的人物,军务方面他是权威,但他本人不能名正言顺地插手政务,不过这么多年他可不是白混的,他在朝中早已组建了自己的班底,六部五寺,十八大衙门都有他的人手。

他在后面推波助澜,自然瞒不过叶敏瑜和陈嘉,两人都有些吃惊。因为叶邑辰一直以来对于太子和赵王的夺嫡都是两不相帮的姿态,不管是叶敏瑜还是太子,谁若是争取到了叶邑辰的支持,立刻就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可叶邑辰一直态度暧昧,谁也摸不清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所以这次他一出手,立刻就引起了叶敏瑜和陈嘉的注意。他们摸不透叶邑辰的意思,行动起来就多了几分顾忌,若是因为这么点儿事把叶邑辰推向了太子的一方,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十余日后,礼部阅卷的工作做完了。刑部的调查仍未有丝毫进展,刑部一位员外郎奉命抄了姜政在京师的宅子,姜政家资颇为丰富,但是姜家本来就是江南大族,姜政之妻也是大家出身,光陪嫁就有两三万两,并无确切证据说明这些钱财是姜政受贿所得。

非但如此,经过礼部尚书的复核,姜政初选出来的卷子里并没有承宗,这也多少减轻了两者的嫌疑。

案子没有什么进展,可是到了发榜的时间这榜却一直不发,春闱一推再推,很多外地的举子已经在京师滞留很久了,一时间怨声载道之声一片。

正统皇帝把刑部尚书叫到宫里骂了一顿,可是这种案子本来就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查得明白的。正统皇帝只好采纳礼部的建议,先发榜若日后查明有贿买考题者再削去功名,严惩不贷。

发榜当日,承祖和承宗没敢出面,小厮一大早就去了贡院。大太太和二太太坐在正院的怡宁居,一脸的惴惴不安,不大一会儿小厮就跑了回来。

大太太和二太太全都站了起来,齐声问:“如何?”

小厮满面喜色地道:“恭喜太太,贺喜太太,三少爷中了!”

“中了?”大太太不知道该不该高兴,急急问道;“中了第几名?”

“中了第二名!”

二太太也沉不住气了:“那大少爷呢?”

小厮就低了头:“小的找遍了三张皇榜,没有找到大少爷的名字!”

二太太听了反而心里如同一块石头落了地:“没中便好,没中便好!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小厮都傻了,三少爷中了第二名大太太反而满脸忧色,大少爷没有考中,二太太反而喜形于色。这到底是什么节奏?

晋王府中,雨澜也得到了消息,她靠在临窗大炕上的大迎枕上,面露忧色:“这么说,三弟弟考中了第二名?”她看得却比大太太明白许多:“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会不会是陈嘉搞的鬼?故意让他中个很高的名次,如此,三弟弟就更加有口难辩了!”

叶邑辰坐在长几后面的太师椅上,摇了摇头道:“我故意放出风声,叫他们知道我插手了此事,陈嘉不是那等蠢人,应该不会在这种关头和我对着干。况且这卷子都是糊了名字的,想作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也就是说考了第二名完全是他自己的本事了。

雨澜不由一阵苦笑:“没想到三弟弟学问进益这么多,要不是发生了科考舞弊案,进士及第也不是不可能。”

会试完了还有殿试,只有一甲的前三名,才会被赐予“进士及第”的称号,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而二甲只能被赐予“进士出身”,三甲则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这几乎是一个文人一生之中所能获得的最高的荣誉了。

“好在大哥哥没有考中,谣言之中又没有指名道姓地涉及到他,他应该是没事了。这下二婶也该放心了。”雨澜振奋了一下精神,问道:“那个江阴举子张琳怎么样?”

叶邑辰也是一阵苦笑:“张琳考了第三名!”

“第三名?”雨澜的动作变凝滞了。这下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叶邑辰也是一阵苦笑:“这个阉人,还真有眼光!”他诬陷的两个人,一个考中了第二,一个考中了第三。也不知是他狗屎运太好还是实先做了周密调查。不管怎么说,陈嘉还是厉害得有点叫雨澜害怕了!

正在这时,承影匆忙进来回报:“王爷,贡院那边看榜的举子闹起来了。”叶邑辰脸色微沉,这事并不算出乎意料,只是沉声问:“怎么回事?”

承 影道:“今日发榜,金榜题名者纵然是喜形于色,弹冠相庆。那些落榜的却久聚不去,窃窃私议,愤于形色。后来就有人大呼考场不公,这一喊不要紧,众口响应, 声振屋瓦。后来干脆有考生冲上前去,一把扯下榜文,将那榜文撕了个粉碎。众考生大骂姜政姜大人,也有人痛骂张琳和三少爷不知廉耻,有辱斯文。哭声、骂声, 引来了无数各式人等围观!后来顺天府府尹带兵前来弹压,才终于将众人驱散了!”

叶邑辰冷冷笑道:“你可看清楚了,那煽风点火,率先发难的,可是真的考生?”

雨 澜悚然一惊。叶邑辰果然老奸巨猾,她就没想到这一点。贡院闹事,撕毁皇榜,这可都是不小的罪名。中国式的文人都有这种心理,就是再不平衡,没有人带头也不 敢真的冲出来和官府对着干,这种事古今如一,考生们情绪这般激动,说不定真有人混到他们中间浑水摸鱼,故意将事态闹大。

最后得益的仍是陈嘉这帮人。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热血青年就这样被上位者利用了,反正流血的是他们,最后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可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承影道:“小的已经派人跟着带头闹事的几个人了,王爷若是想见见他们,小的这就把他们弄回来,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叶邑辰想了想,道:“不必了!这些小虾小蟹没有审问的必要!”他吩咐承影道:“你叫袁大脑袋带上一哨兵马,把棋盘街给我封了,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雨澜怔了一下,旋即明白,叶邑辰是怕有人借着这个由头,到杨府去闹事。

承影答应一声正要走,叶邑辰又吩咐道:“你再安排几个功夫俊的,暗中把那个张琳保护好,不要让他落入别人的手里。”

承影这才去了。

叶邑辰回身就把雨澜抱在怀里,轻轻地道:“你要做好心里准备,三舅兄搞不好,要去刑部天牢里吃几天牢饭了!”

果如叶邑辰所料,京城学子们在有心人的挑唆之下开始闹事。发榜的当天晚上,姜政姜大人的宅子就被愤怒的学子放火给烧了,姜政在一群护院的保护下,狼狈不堪地从后门逃了出来,才免于被烧死的命运。

同一天晚上,江阴考生张琳所住的腾龙客栈也被学子们包围,众人冲进张琳的住所,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众人义愤之下砸了酒楼。

也有人想到棋盘街的杨家闹事,不过袁大脑袋带着上百名亲兵将整条棋盘街都封锁了。袁大脑袋最服叶邑辰,叶邑辰叫他不许闲杂人等随意进出,他就把整条街道守得如同铁桶一般,连个耗子都钻不进去。

举子们嚷着要去杨府讨个公道,袁大脑袋脖子一梗,脸上横肉直跳:“老子有重要的军务在身,你们去羊家牛家老子管不着也不想管。不过这条街老子今天晚上征用了,你们哪个敢近前一步,老子手中的家伙什儿可不认人!”

有不信邪真敢往里闯的,刚踏进了棋盘街的地面,就被大头兵毫不客气地扔了出来,一时间摔得鼻青脸肿的。

大脑袋就认准了一条,只要不上棋盘街,你们杀人放火我也不管,但是棋盘街你们一步也不许进。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举子们哪里耗得过这些大头兵,对峙了一个时辰,只得怏怏散了。到了最后,谣言中涉及到的三个人,只有杨府安然无恙。

当晚顺天府和五成兵马司也是军兵四出,平息事端,抓捕肇事之人,整个京师沸沸扬扬,闹腾了一个晚上。

本 来以为这件事闹到这般该告一段落了。哪知道举子们相互串联,一呼百应,第二天上午陆陆续续有举子来到午门,过来午时已经上千名举子齐聚午门。在几个领头的 举人带领下,众人跪了一地,大声疾呼,请皇帝下旨逮捕姜政、杨承宗和张琳三人,彻查科场舞弊案件,并且择期重考。

陈嘉带了宿卫宫 中的数千名军兵将午门团团围住,可是却不敢随便逮捕举子,这里聚集的可是整个大楚的文人精英。士农工商,历代王朝无不非常重视读书人,因为读书人立德于 心,建功于世,宣德功于言,泽被后人,是整个国家统治的基石。若是陈嘉一声令下,把在场所有读书人全给咔嚓了,那大楚恐怕也要很快完蛋。

陈嘉命令士兵维持秩序,自己亲自到文化殿叩见皇帝,请旨意办事。文化殿内,不但皇帝在,太子、赵王和潞王三个皇子全都健在。

陈 嘉进来见礼之后,禀奏道:“午门外已经聚集了上千学子,他们口口声声要陛下严惩贿买试题的考官,彻查科场舞弊案件,还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除开杨承宗、张 琳之外,尚有何孟春,徐原华等九个众所周知,才低品劣之徒榜上有名。众人都怀疑这六人也买通了考官,提前拿到了试题。举子们情绪十分激动,奴才虽然已经带 兵将午门戒严,只是事关重大,不敢随意拿人,请万岁爷明示,奴才接下来该当如何处置?”

太子一身明黄色锦袍坐于皇帝的下首,陈嘉说话的时候,他眼睑微垂,并不敢去看皇上的脸色,他说到“何孟春,徐原华”等几个人的名字的时候,太子目光微闪,一只手紧紧捏住了茶杯,指节都已经微微发白了。

泄题事件的确有他的参与。何孟春,徐原华等四人都是江南大族出身,家中资财千万,家中亲族也有不少人在朝中为官,科考之前,两人联袂找到了太子的心腹幕僚,想从他这里弄到考题。

这位幕僚收了四人每人一万两银子的贿赂,给了太子三万六千两,自己留下四千两,太子在通州的别院正好修到一半,里面蓄养了无数美女,正是缺银子的时候,他虽然管着户部,可是如今国库空虚,上上下下无数双眼睛都盯着呢,他也不敢随便动用国库里的银子。

找皇上,要他开了私库掏银子给自己修园子,他更是不敢。现在有了这笔银子,刚好解决了他的难题,他当即便收下了。会试的考题由内阁三大学士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共同拟定,共拟定题目九道,由皇帝圈出其中的三道作为今科的考题。

这些题目别人难以偷到,但是太子久居宫中,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花了两千两银子买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皇帝选题的时候,这位秉笔太监就在一旁侍候,自然看了个一清二楚。

太子拿到了题目,交给自己的幕僚,严令他不许将题目泄露给其他人知道。否则事情闹大发了谁也得不着好。

没想到就忽然出来了姜政贿卖考题的事件,他隐约觉得此事应该是和赵王叶敏瑜有关,今天听陈嘉一说,似乎还有五个人也拿到了考题,他心里不由暗恨,心想必定是那个幕僚不听自己的吩咐,将考题又泄露给了别人知道。也不知道他从中收了多少好处!

举子们的哭声声震屋瓦,正统皇帝在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的。他皇帝当了七八年,还从来没有碰到这样的事情,一时也有些手足无措,便问:“太子、瑜儿、昭儿,你们也都说说,这事该当如何处置?”

太 子地位最高,又是哥哥,自该是他先说。这事儿的起因就是因为他而起的,他自然不希望查下去。听了皇帝的话,他便起身奏道:“回父皇的话。儿臣以为既然是人 才选拔,就总有选得上的和选不上的,考上的自然是春风得意心满意足,考不上的也难免会沮丧失落。日前谣言纷乱,说礼部左侍郎姜政贿卖考题,刑部的人正在查 证。”

“朝廷如今已在追查,这些举子们却仍敢到午门之前聚众闹事,显然为得不是公平,而是不甘心就此落榜,从此与仕途无缘。科考 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关乎国家兴旺和政治安定的头等大事,如此庄严神圣的事情,岂是他们说重考就重考的?姜大人乃是国家重臣,岂是他们说严惩就严惩的?他们 如此胁迫朝廷,胁迫皇上,不过就就是看中了法不责众而已。如果被他们这一闹,就重开科考,那朝廷的颜面何存?父皇的颜面何存?”

“若 是这一次允了他们,那以后每一次的春闱,但凡不录用他们,他就来闹一场,那时候成何体统!以儿臣愚见,就该采取强硬措施将举子们驱散,并且将带头生事的举 子抓起来投入大牢,对那些闹得厉害的,或者革去功名永不叙用,或者罚他们三年之内不得参加科考,如此,朝廷纲纪可振,此事必可圆满解决。”

正统皇帝听了眉头微微一皱,太子的意思是要用武力强行镇压了。虽然他说的似乎也有几分道理,可是正统不是傻子,他隐隐觉得这样处置不太妥当。

他便去看叶敏瑜。“瑜儿觉得该当如何?”

刚 才太子大放厥词的时候,叶敏瑜的嘴角忍不住勾起一道讥讽的弧度。见皇上点名点到了自己,他忙起身恭声道:“父皇,儿臣的想法和太子不同。儿臣以为此事不宜 强行镇压,还是采取怀柔政策更为妥当。按照太子刚才所言,似乎举子们聚集在午门之外,全是为了一己私利,儿臣却有不同的想法。若是真的如此,为何三年前举 子们不闹,六年前举子们不闹,偏偏要选在今天闹了起来?”

叶敏瑜道:“考场关节之多,不要说是士子们,就是儿臣也略有耳闻。此次 春闱弊窦多端,榜发后士子愤其不公,物议腾沸。空穴来风,非是无因,且抛开杨承宗、张琳不说,何孟春,徐原华二人儿臣略有耳闻,乃是不学无术之徒,青楼楚 馆之常客,这等庸劣之辈,是如何能在国家抡才大典中脱颖而出的,若不查明,如何能伸张正义,安定民心。是以儿臣以为该当即刻将涉案的主考和考生锁拿下狱, 责令有司衙门严加审讯,以正国宪,以重大典!”他这番话说得义正言辞,掷地有声。

太子却听得心中大恨。

叶敏瑜继续道:“至于那些学子,虽然行为颇有不妥,但是其情可原,当以安抚为主,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辈,派一名大员出面讲明朝廷的立场和接下来采取的措施,他们定然不会再闹下去的。”

一 番话说的正统微微颔首。正要说什么,就听见午门外头的声音陡然大了起来。陈嘉打眼就看见外头一个贴身亲随匆匆而来,没有召见又不敢进殿,急得团团乱转。他 悄无声息地出了殿。那名亲随在他耳边说了几句,陈嘉脸色一变,匆匆回到殿内,见太子和赵王还在那里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而叶敏昭则优哉游哉地坐在锦凳上,喝着下边进贡上来的极品大红袍,那意思似乎是不想搀和太子和赵王之间的纷争。

这位倒是悠闲。

陈嘉好不容找了个机会急忙插言道;“陛下,外头的学子们情绪激动,有人撼门大哭,奴才害怕迟则生变,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正统也听见外头的声音了,实在令人心惊,他见两个儿子都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忽然想听一听小儿子的意见。“昭儿,你怎么看?”

叶敏昭在启祥宫里躺了几天,皇上赏,皇后赏,各种补品流水价地进入他的腹中,很快就变得活蹦乱跳起来。

这次父皇叫他前来,他没想到两个哥哥也在,这两个人一见面就互掐,他躲在一旁谁也不帮,正看得得趣,没想到父皇忽然一把火烧到他的身上。

叶敏昭心里暗叹,他不远搀和进两个哥哥的夺嫡,并不代表他就怕了哪一个。既然皇上问到他了,他便庄容道:“儿子年轻,见识比不上太子,也比不上四哥……”

正统道:“你不必谦逊,有什么想头但讲无妨。就是错了,也没人会怪你!”

叶敏昭笑道:“既然如此,儿子就僭越了。太子说要严惩闹事的举子,四哥说要严惩作弊的官员,儿子觉得特么说得都有道理。儿子觉得,这作弊的官员要严办,这带头闹事的举子也不能轻饶。”竟是一人采纳一半建议的意思。

“涉案的考官和生员应当立刻缉拿归案。并且立刻告知外头的学子,至于那些闹事的举子,可先着官员安抚,待他们自午门散了,过些日子,再派有司衙门前去缉拿。这样便可万无一失了。”

正统皇帝听了深以为然,思索了片刻,“就依你说的办吧!”

☆、第268章 平息

调子定下来了,接下来就好办了。派一个老成稳重的官员去午门宣读圣旨,解释朝廷的政策,将举子们驱散。接下来该抓捕的抓捕,该下狱的下狱。

正统皇帝当即降旨一道:礼部左侍郎并春闱一十八房考官俱着革职,并考生杨承宗、张琳、何孟春,徐原华等人,着刑部差员火速缉拿详加审讯。

出了这样大的事,正统一早就派了太监去请内阁诸位大学士过来商议,文华殿大学士陈循住得离紫禁城最近,因此也是第一个到的。正统立刻将他宣了进来,由大学士陈循亲自执笔一挥而就写成了圣旨。

司礼监的太监捧着圣旨去刑部传旨不提。

陈 循当得了文华殿大学士,本人在士林之中也是极有威望的。正统当即就指派他去午门安抚举子。陈循也是老奸巨猾之辈,知道此次的科场舞弊案,实际上牵扯的是太 子和赵王之争,他如今已经进入内阁,乃是正一品的大员,位极人臣,就算有了拥立之功,也没有晋升的空间了,况且陈循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 他正准备再干个两年就告老还乡荣归故里呢,自然更不愿意牵扯进太子和赵王之间的官司里。

可是今天适逢其会,皇帝的命令已经下了,他就是不愿意也得硬着头皮接下来。不由在心里暗呼倒霉,若是因为这件事叫某一位皇子记恨上他了,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他也是老奸巨猾之辈,心念一转便有了主意,“此事事关国家安定,民心向背,皇上有命,老臣不敢推脱。老臣建议,请一位皇子出面与老臣共同出面安抚众位学子,老臣代表内阁,皇子代表皇家,与士子们谈判,岂不是更能令天下人心服口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3页  当前第1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6/2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女继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