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女继妃_分节阅读_第10节
小说作者:彩田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7 MB   上传时间:2014-07-25 15:19:13

  这一日正在抄经,晓玉进来回话说:“三少爷身边的丫头芸儿来了。”雨澜听了很是高兴,“快把人请进来。”

  不一会晓玉领进来一个十三四岁的丫头,穿着葱绿色比甲,模样生得很是一般,但却显得稳重大方。“三少爷让我来给姑娘问安!”说毕就要跪下给雨澜磕头。

  雨澜叫道:“不必多礼,晓月快把人扶起来。”三少爷宗哥儿是雨澜在这个杨府里所有兄弟姐妹中关系最好的一个。

  宗哥儿只比雨澜小三个月,养母宋姨娘是大老爷成亲前的贴身丫鬟,当时柳姨娘生下业哥儿没多久,正是得宠的时候。大太太就做主把宋姨娘开了脸,给大老爷做了妾。宋姨娘也很争气,没多久就生下了宗哥儿。

  大太太本想借着宋姨娘打压柳姨娘,见宋姨娘生下宗哥儿却又猜忌起她来。便将她打发到偏僻的绿静斋与雨澜的生母齐姨娘同住。宗哥儿和雨澜在绿静斋一起住了四五年,一块儿被大太太打压克扣,都吃了不少苦头,期间两个姨娘先后辞世,姐弟两个相依为命,结下深厚的情谊。

  后来大太太改变了对宗哥儿的态度,将他接出了绿静斋,他的日子也就渐渐好过起来,再后来他年纪渐渐大了,也就搬到了外院去住。这些年来,两人一个住内院一个住外院,彼此虽不方便往来,但明里暗里宗哥儿却没少帮衬雨澜。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雨澜见了宗哥儿的大丫鬟芸儿,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只听芸儿说道:“三少爷听说姑娘一直替老太太抄经,废寝忘食的,吃不好睡不好。他很惦念姑娘,但又不方便总往后院跑,便叫奴婢来瞧瞧姑娘。三少爷让奴婢转告姑娘,孝顺祖母分所应当,但是也不能不顾惜身体,千万要量力而行,不要累病了才好。”

  雨澜心中暗笑,这套说辞可是她让晓玉散播出去的,其实上她吃得好睡得香。宗哥儿自己不来看她,她也能理解。如今大太太已将大半的心思全放在了宗哥儿身上,若是两个人走得太近了,难免招大太太猜忌。

  她心中一阵温暖,道:“你回去告诉三弟弟,我这儿一切都好,让他不要挂心。童子试就要开始了,他好好准备,中了秀才我比什么都高兴。”又问:“三少爷最近身体可好?睡得可好?读书有没有进益?”

  芸儿满面愁容道:“三少爷一切都好!就是最近忙着应考,每日读书到四更,早上五鼓又起床,每日只睡一两个时辰。奴婢们劝他他也不听。”

  雨澜暗暗思忖。宗哥儿从小受了不少苦,磨练出他稳重老成的性子,将来是必成大器的。但他毕竟年纪小了,考进士走仕途这一条路,是他必须迈过的坎,所谓万事开头难,秀才都考不上的话那就一切休提。这个时候他难免有些患得患失。但是弓弦绷得太紧了也总是不好,说不定考场上还会影响他的正常发挥。

  雨澜想了想,叫晓玉取了文房四宝来,挥毫泼墨写下八个大字: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递给芸儿道:“你把这个拿给你们三爷。就说我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休息好了,读书才能进益更大。若连这点子养气的功夫都没有,将来如何能做得了大事。”

  芸儿接了这幅字,又问候几句,这才离开绿静斋,出垂花门回到外院。见到杨承宗先将雨澜的字呈上。杨承宗见了立刻便明白了过来。

  芸儿又将雨澜的话一字不漏地说给杨承宗听。听完之后,杨承宗什么也没说,只是打发芸儿下去。当晚,他读书只读到二更时分便歇下了。以后读书虽然刻苦,但却再也不曾过了三更。

☆、16 路遇姨娘挑拨离间

  雨澜每日里勤奋抄经不辍,直抄得头昏眼花,手酸脚软,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有一个和尚在念经。上了几天课后,九姑娘雨晴和她越发要好,一连来瞧她几次,她都没时间陪小姑娘玩耍。四姑娘雨霏也隔三差五来看她,每次也只能看见她那奋笔疾书的身影。

  每抄完了一个段落,她都要亲自拿了送给老太太。

  想要讨好领导,总得要和领导多见面才成。

  老太太每次见了她,倒也客客气气,收了经书再问几句也就打发她走了,并不显得如何亲热。雨澜也不气馁,她并不一味奉承讨好,适度地表现着对老太太的亲近孝敬,绝不会过分逾越,给人带来负担。

  她前世做的是销售,最擅长的就是说话沟通。她谈吐清雅,语气柔婉,态度亲和,老太太先是让她帮自己念些经书,慢慢地,老太太越发喜欢与她说话,一日不得相见,竟会觉得空落落的,少了什么一样。

  老太太宠信佛法,雨澜有时候也和她讲讲自己对于佛经的领悟看法,她的见识与这个世界的人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用这个世界的标准来看,就是典型的三观不正。一番阐发议论下来,中规中矩里往往带着些新奇奇特的观点,细细品味下竟也大有道理,让老太太十分的讶异。只道她身具慧根,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不知不觉更是对她刮目相看。

  这期间朝中发生了几件大事,其一是正统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下诏晋升晋郡王叶邑辰为亲王,并命其掌管宗人府。皇帝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二月二十七日,由皇太子叶敏舒亲自主持,以内阁大学士杨培实、李标为正使,刑部尚书张云枢、都察院左都御史穆令伦为副使持节,授叶邑辰金册、金宝,晋升为晋亲王;以礼部尚书穆宁安为正使,礼部侍郎铁图为副使持节,授叶邑辰正妻白氏册、宝,封为亲王妃。典礼在太和殿举办,隆重而浩大,整个京师为之轰动。

  次日,皇帝颁诏天下。叶邑辰在晋王府内接受百官朝贺,晋王府摆了七天的流水席,外廷十八大衙门,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有头有脸的全都来了,真个香车遍地,冠盖如云。皇上更是派了当今太子亲来道贺。谁知晋王叶邑辰架子极大,席间只是略略露个脸,还一脸阴沉,丝毫不见喜悦之情,搞得太子与一般大臣人人脸上无光。

  再一件便是皇太后病重,太医院想尽了法子,但却丝毫不见效果。皇上大发雷霆,已处置了几个御医。不日内就要宣诏天下,征求各地名医来京师为皇太后调治。

  杨家二门之内每日仍是家长里短的琐事。童子试日益临近,二少爷三少爷忙着日夕苦读。大老爷仍时不时在柳姨娘房里过夜,二小姐婚期在即,二太太也忙得脚不沾地,清点整理嫁妆,筹办婚事,等等等等。

  外朝的事情距离雨澜十分遥远,她只知道随着自己进出松鹤堂的脚步愈发频繁,自己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好过了。下人们对她个个毕恭毕敬,厨房上的甚至开始派人往绿静斋送食盒子了,而一样的份例,厨房做出的饭菜竟然天差地别,比之从前不知要好了多少。

  这天下午睡了午觉起来,雨澜带着晓玉,捧了抄好的经书向松鹤堂走去。穿过花园子的时候,雨澜看见一个穿着天青色褙子,通身上下没有带一件首饰的年轻妇人带着一个妈妈在园子里逛。这妇人鹅蛋脸、大眼睛,长得与五姑娘雨霞有七八分相似,年纪虽有些大了,可仍是一位难得一见的美人。只是这妇人气质十分特别,柔柔弱弱的,仿佛弱不胜衣,眼神更是朦朦胧胧的,想必是个男人见了便要心生怜惜了吧。

  正是大老爷的宠妾,柳姨娘是也。

  只是这大冷天的,也没有什么花啊草啊的可看,难不成这位柳姨娘特特地跑这里来吹风的?

  雨澜正想着要不要招呼一声,柳姨娘已经轻移玉步,款款走了过来。“婢妾见过七姑娘。”对着雨澜便盈盈拜了下去。姨娘说白了也只是高等点的奴婢,按规矩,见了小姐倒要真是应该给小姐行礼的。

  雨澜心里只觉说不出的怪异,谁不知道这位柳姨娘手腕厉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连给大太太问安也是三天推两天的,不是伤风就是感冒,气得大太太五内如焚,偏偏大老爷宠着她,大太太硬是拿她没法。

  如今倒巴巴地跑来给自己这不受宠的小姐行起礼来了!

  雨澜忙侧过身子,不肯受她的礼,人家礼数周到,她自然嘴里也客气:“姨娘是长辈,又是父亲看重的人,这如何使得,以后万万不可如此了。”说完对柳姨娘福了又福。

  柳姨娘柔柔地一笑,拿帕子掩着口道:“礼不可废!这么大个家子若是没了上下尊卑,岂不是一切都乱了套了。”她这一笑起来果然是风姿绰约,看得雨澜眼睛都有些发直了。

  不愧是职业二奶!雨澜赞叹不已,难怪人家能在杨府里混得风生水起,连大太太也拿她没办法。这样的人才就是放到了现代社会一样可以打出一片天地来。

  雨澜只好点头应和道:“姨娘言之有理。”因为雨霞的关系,她一直不怎么喜欢柳姨娘这个人。所谓有其女必有其母,看雨霞那个操行就知道她的母亲也必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柳姨娘却似乎谈性正浓,拉着雨澜侃侃而谈:“七姑娘真是大了,出落得花儿一样,让人瞧着就欢喜。这大下午的,是要往哪里去?”

  雨澜被她夸得全身凉飕飕的,“我抄了些经书,去松鹤堂给祖母送过去。”

  柳姨娘连连念佛,“七姑娘是个有福气的,如今老太太喜欢你,是越发离不了你了。好孩子,这也是你的造化,有老太太疼你,总不至于有那小肚鸡肠的再克扣你的份例故意为难你了。你在府里的日子也就好过了!我在合香阁听说了也为七姑娘高兴呢。自从齐姐姐去世之后,你受了不少委屈,我虽想管,但我这么个身份,有心无力的,这下可好了!”

  雨澜心中暗骂,柳姨娘这是不安好心,挑唆她和大太太的关系呢。话说回来了,凭她在大老爷跟前的地位,真想帮雨澜的话,也就是说句话分分钟的事。

  只听柳姨娘又说道:“五姑娘和你一样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她是样样都好,只一样不是太太生的,就生生被大姑娘二姑娘还有八姑娘比了下去。老爷老是说嫡出庶出一视同仁,可是谁又把你们当正经小姐了,就连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下人们,见了咱们这样的姑娘也要低看一眼。你们姐妹真是命苦。”说着就拿手帕擦泪,雨澜只看得目瞪口呆。

  不知道的看了她的样子,还以为大太太给了雨霞多少苦头吃呢,实际上因为大老爷宠爱,雨霞吃穿用度只比嫡女好不比嫡女差。平时两人在学堂里置气斗嘴,占便宜的也往往不是雨馨而是雨霞。

  雨澜正不知如何接话,柳姨娘又道:“以后正应该多亲多近,彼此扶持才是。”

  雨澜暗想: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拉拢我一起对付大太太吗?我可没兴趣和直属老板对着干!面上却毫不显露出来:“姨娘说的是。正该和五姐姐多多亲近。”

  柳姨娘又拉着她说了好些,话里话外一派花团锦簇,丝毫毛病挑不出来。仔细一琢磨却处处都在说大太太刻薄,对嫡女庶女两个样。说的虽是事实,但雨澜实在厌烦她煽风点火,借口老太太在松鹤堂等她,施了一礼就带着晓玉溜了。

  直到她走远了,柳姨娘才慢慢收回目光,面上的神色也阴沉了下来。让赵妈妈扶了她的胳膊,仿佛自言自语地说:“七姑娘是真的长大了,刚才那一番话说出来竟是滴水不漏,与几个月前那畏畏缩缩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难怪这么快就讨得了老太太的欢心。没想到那样的高傲清冷的齐姨娘,竟生出这样一个长袖善舞的种来。”

  赵妈妈是柳姨娘的心腹,一家老小都拿在柳姨娘手里,当家的就管着柳姨娘手中的几个铺子。这时说道:“我看小姐是多虑了!老太太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吗,她又怎么会真心喜欢j□j生的种。你不是探过老爷的口风了吗,这里边有事!我们何必在她身上下功夫,还是想想怎样对付那一位吧。”赵妈妈撇撇嘴,伸手指了指怡宁居的方向。

  柳姨娘叹了一口气,“你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道。我今日只是来探探她的底罢了。”叹了一口气道:“我年纪日渐大了,也不知还能拢住老爷几日。指望着业哥儿和霞姐儿能争气,将来我也好有个依靠。只是那边实在狠毒,在业哥儿身边安插了那么些个狐媚子,又让小厮引他学坏。我说与老爷,老爷却不肯信,说教育子女乃是太太分内的事,嫌我疑神疑鬼。业哥儿这孩子也不省心,我劝他几回,他不但不听,倒骂我越俎代庖,真真气死人了!”

  赵妈妈道:“这事还要从长计议。万不可母子俩为了这点子事闹了生分。”

  柳姨娘叹道:“我急啊,眼看着童子试就要开始了,若是这一次业哥儿再不能进学,老爷不知得有多失望。”

  赵妈妈劝道:“您也别太担心了,业哥儿是个聪明的。这一次定然能给您考个秀才回来。那边虽然存着这样那样的坏心思,总不敢做得太过分,老爷老太太还有老太爷都在看着呢。”

  “明明我是他的生母,却什么也管不了。我这辈子,什么都有了,就只差了这一个名分越不过去……”说着流下眼泪来。

☆、17 加标点讨好老太太

  “柳姨娘是个什么底细?你可问明了?”走了一段路,再看不见柳姨娘和赵妈妈的影子了,雨澜才低声问。

  这具身体原主人是个万事不闻不问的性子,一天到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自动自觉成了聋子瞎子。

  雨澜来了好一阵子,适应身体,应付大太太、老太太,直到最近才把事情理顺了,慢慢有空将这些基础材料补上。于是吩咐了晓玉细细打听府内各色人等的背景资料,娘家有什么背景势力,谁与谁走的近,谁与谁沾着亲,谁与谁有隙,一一探查清楚,把这盘根错节的关系一层一层撕虏干净,做到心中有数。

  倒不是想害谁。所谓看问题要看到本质,只有知道了背后这些错综复杂的谱系关系,才能理解这些太太奶奶们行事的真正目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还是前世职场中养成的习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晓玉是个稳重人,办事妥帖,这些日子旁敲侧击,不露声色下,已将府中内外的有关人等摸了个七七八八。

  “……是老太爷所赠!”晓玉隐去了主语,同时也把声音放低。“我打听了二门的李婆子,李婆子在府里二十多年了,平时最爱嚼舌头,府里的大大小小事情没有她不知道的,因为那张口没少吃板子,要不是她的兄长是外院有头有脸的管事,早就被撵出去了……她原也是仕宦人家出身,她父亲和老太爷当年甚为交好,只是政见有所不合,渐渐也就不怎么来往了。后来她家坏了事,官也被免了,家也被抄了,眼看就要被卖到教坊司,她父亲使人求到老太爷跟前,老太爷念着当日的旧情,便出手救了她,将她安顿在府里。后来她年纪大了,犯官家眷无人聘娶,加上大老爷迟迟没有儿子,老太爷便做主将她给了大老爷做妾。她惯会曲意逢迎,又通琴棋书画,很快得了大老爷的宠爱生下儿子……”

  雨澜一面听一面点头。

  到了松鹤堂,小丫头刚喊了一声“七姑娘来了”,老太太房里的苏妈妈就挑帘子出来了,“老太太刚歇了午觉起来,正念叨着姑娘呢。”

  “苏妈妈……”雨澜和晓玉一边和她笑着打招呼一边绕过十二扇金丝楠木泥金屏风进了内室。苏妈妈是老太太身边真正使老的人,跟着老太太已经几十年了,无儿无女,守了一辈子寡,陪伴老太太的时间比每一个儿女都要长,非一般的下人可比,就是大老爷二老爷见了她都要恭恭敬敬的。

  老太太穿了件丁香色蝴蝶葡萄纹妆花袄笑盈盈坐在罗汉床上,杏黄跪在脚踏上用美人锤一下一下捶着她的腿。

  雨澜笑着上前给老太太行礼。

  老太太就指了床边的一个锦杌:“坐!”

  “这是这几日抄的经,请祖母过目。”雨澜先是恭恭敬敬地将抄好的经书双手递上去,才虚坐在锦杌上,晓玉则老老实实地站在她的身后。

  杏黄接了经书,转手递给老太太。

  老太太随手接过来,看了眼,脸上就露出满意的笑容。“七丫头的字越写越漂亮了!”

  雨澜笑得优雅:“都是祖母给了我这样好的机会,一边学了佛法,一边又练了字。”

  “这孩子嘴是越来越甜了。”老太太笑着对苏妈妈说。苏妈妈就说:“可不是吗,我瞧了七姑娘这些日子,是一日比一日好。老太太您是个有福气的,这些个孙子孙女儿,一个比一个出挑,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老太太点点头:“你说的是。这孩子为我抄了这些天的经,没有一丝一毫慢怠,诚然孝心可嘉。”转向雨澜说:“你的字大小合宜,我看着舒服。不少人都给我抄过经,你的字秀丽婉约最合我心意。”

  雨澜连忙道:“这都是孙女应该做的,不敢居功。”很恭敬,很客气,就像下属对待上司。

  苏妈妈眼里闪过一丝诧异。她在老太太屋里朝夕侍奉,老太太的孙子孙女她见多了,哪个见了老太太不是一脸孺慕奉承,有了机会总要撒娇耍痴,逗得老太太高兴的。唯有这个七姑娘,办事妥妥帖帖,滴水不漏,对老太太恭敬是恭敬,惟独少了一分亲近之情。

  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雨澜也知道自己与老太太的相处方式不是最佳选择。可让她一个三十岁的女人成天撒娇卖好,承欢膝下?想想就头皮发麻。

  有些事情可以委曲求全,但是骨子里的一股傲气,是从前世带过来了,想改也改不了。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无法当成亲奶奶,那就退一步,把她当成老板供着吧。

  好在老太太的性子她也摸到了几分。别看她整天吃斋念佛,钻研佛法,似乎任事不管,可她心里却极明白,真情还是假意,她看得一清二楚。若是没有几分手段,也不能把两个出身高贵的儿媳妇压得服服帖帖。另一方面,她又是最讲规矩的,既讲出身,又重嫡庶。

  雨澜每次从老太太这里离开,总能得到一些赏赐,吃的穿的用的,首饰头面,什么都有。表现得好了,赏得就多些,表现得差了,赏赐就少些。什么是该得的,什么是不该得的,老太太心里自有一杆秤,赏罚分明,一丝不乱。

  是个好老板!让雨澜放心不少,自己不会努力到黑影里就好。

  老太太认真看起了雨澜的抄经,越看越惊讶,最后掩卷沉吟起来。

  “你在文字中加入的这些符号,是用来断句的吧。”总算看明白了。

  要知道古代文书与现代不同,采取竖排书写,而且没有标点符号。只能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佛经本来就晦涩,生僻字又多,读起来让人头痛万分。雨澜第一次抄写时就大骂古人白痴,不知断句,早就想加上标点符号了,只是害怕惊世骇俗。

  如今有些摸清了老太太的性子,才敢在这上面动一点手脚。

  老太太是个高傲的性子,你越是聪明能干,老太太越会高看你一眼。

  雨澜就解释起来,“楞严经博大精深,字字珠玑,孙女读起来吃力非常,断句尤其困难。祖母智慧胜我十倍,但孙女忖度着,您老人家读起来,何处当断何处当连,也总要费些精神的。孙女就自作主张,抄写时在句与句之间加上了这些符号,若是能省祖母一分力气,也算没有白费力气。若是祖母觉得不妥,孙女立刻改回来就是。”她不敢一下子就把标点符号全都“发明”出来,那样她也天才得有些太逆天了,容易招人怀疑。就查了一些古籍,选用了古书中出现过的“▄”符号,兼具逗号与句号两种标点的功能。

  “果然省了不少力气。”老太太喃喃道。这一下她实在没法不对雨澜另眼相看了。“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

  雨澜道:“孙女不敢居功!孙女读前朝《齐史何基传》,赞扬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孙女想着刚好得用,便去外书房翻了几天古籍,终于找到何基标注过的古籍。就是祖母所见的符号了。”

  老太太连连点头:“原来古人就已用过,倒真是个好法子。亏你博闻强识,记得这些!”

  老太太也是有见识的人,略一思索,立刻就想到这种做法完全可以推而广之。老太爷现在每日要看几万字的折子,若是遣人先将句子断好了再看,岂不是省却不少精神……这么一想看雨澜便又顺眼了三分。

  这时苏妈妈也凑过来看,老太太就给她解释几句。苏妈妈听完也是惊讶万分,一个劲地夸奖:“难怪老太太一个劲地夸姑娘聪明。我看姑娘不光聪明,这份心思,这份孝心也不是旁人能比的。”

  老太太也有些感动,态度越发和蔼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3页  当前第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2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女继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