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575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轮台在汉朝时也是一处重镇。

  设置北庭都护府,一则可以协助瀚海都护府夹制漠北,二则可以减轻西域都护府和秦国的压力,使二者不必担心来自东北面草原的威胁,可以安心向西发展。

  桓冲的战略眼光不差。

  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突厥帝国、准格尔汗国都是从金山山脉崛起的。

  “诸位意下如何?”李跃问向群臣。

  在朝会上,只要有人提出建议,就肯定有人反对。

  就像铜币的正反两面,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左右翼,也会有保守势力与进取势力。

  “漠北、金山皆苦寒之地,朝廷已经经营辽东,何必再废钱粮于万里之外的荒蛮之地驻军?”

  “国中方有生机,不可虚耗国力,昔者光武皇帝一统天下,西域求归,光武绝之,盖因此理也。”

  “陛下前年南征,今年北攻,士有奔波之苦,民有饥寒之忧,如今天下安定,当偃甲息武,以社稷万民为念,如此方是长久之计。”

  反对的人还不少。

  言语之中,对李跃这么多年的穷兵黩武颇有怨言。

  李跃能听进反对的声音,心平气和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光武皇帝不谋漠北西域,致使鲜卑、羌人坐大,威胁中土,且北海、燕然、金山并非荒蛮之地,沃野千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大梁不取,自有他人取之,届时柔然崛起,动辄十余万骑南下,朝廷要付出多少钱粮和将士的性命?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诸位莫要忘了,前晋是如何灭亡的。”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交战,和平安定反而是少数,每个太平盛世背后,都在累积着危机。

  这些地盘就算大梁不要,也不能让给别人。

  “有些事情,朕必须做,大梁国境非唯中土,亦有草原、海疆!”李跃极其坚决。

  现在不管草原,不用二十年,新的部族会重新崛起,到时候花费的人力物力只会更多。

  秦灭六国之后,马放南山,刀兵入库,十几年就亡了。

  在李跃看来,对一个国家而言,和平时期比战争时期更危险。

  战争时期,敌人就站在对面,上下同仇敌忾。

  而和平时期,放松警惕,思想松懈,制度也开始腐烂,各种危机逐渐累积,最终积重难返。

  所以后世某国,总要全球寻找敌人,给自己树一个对手。

  皇帝发话了,其他人也就闭嘴了。

  思索再三,以薛强为北庭都护,在关中招募七千羌氐士卒戍守。

  一年又到了尽头,几场风雪,新的一年迎面而来。

  王猛建议李跃改元,封禅泰山。

  李跃对这些繁文缛节实在没多少兴趣,自从取了“洪兴”年号后,大梁武德充沛,周围势力基本都打趴下了。

  大梁武力虽然进入巅峰,但国力并未到达全盛之时,洪兴的寓意并未完成。

  “以后年号不必改来改去,一朝天子,用一个年号即可。”

  每次年号变动,都会有很大的改动,政务、政令、历法多有不便。

  如今洪兴皇帝已经深入人心,李跃懒得再改。

  “如此甚好,年号变动多有不便之处,不过陛下恢复华夏,讨平漠北,收复西域,功追孝武皇帝,封禅泰山可提振人心。”王猛劝道。

  “封一次禅,前后数月,耗费无数人力钱粮,足可打一场大战,如今天下虽定,国库空虚,何必务此虚名?好与不好,百姓自有口碑流传。”

  与其出动几万人跑去泰山封禅,李跃宁愿在后宫待着。

  王猛笑道:“这是朝中诸公的意思。”

  “不去,天王老子的意思,朕也不去。”李跃大手一挥,反正是私下场合,也不用顾及君臣礼仪。

  王猛一脸苦笑,“诸公也是一片心意。”

  李跃道:“朕要建两个都护府,他们推三阻四,封禅泰山劳民伤财,一个个如此积极,简直本末倒置。”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就是少搞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陛下总要拜祭祖庙,告慰祖先神灵……”王猛退而求其次。

  说实话,李跃真跟老李家的祖宗不太熟,半路跑过来的,“朕这些时日身体不适,让太子代为祭祖。”

  李跃一去,肯定大张旗鼓,弄得奢侈无比。

  思来想去还是算了,让李俭去意思意思一下行了。

第七百七十章 瀚州

  春耕之后,王猛率两万步骑南下广陵,震慑吴会豪强。

  鸿胪司集合五百三十一名骨干提前奔赴会稽。

  北面,桓石虔率军驱赶七十多万头牲畜返回代州,一时间朝野无不振奋。

  历年以来,就属于此次北征收获巨大。

  七十多万头牲畜,足以覆盖此次出兵消耗的钱粮。

  原本代国还有诸多财货,都被李傥私自赏赐给北征将士,兵部颇有微词,上了一道委婉的奏折,参奏李傥,被李跃留中不发。

  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李跃趁热打铁,鼓励百姓迁徙北海,每户五百亩牧场或者林场,不论子民庶民还是僮民奴隶,都可以去,子民赐以六等军功爵官大夫,庶民四等爵不更,僮民一等爵公士,奴隶去了可以转为庶民。

  不过李跃也设置了前提,愿意去的的僮民和奴隶,都会进行背景调查。

  鸿胪吏也全天候的宣扬北海之富足,还编了几句顺口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牛羊成群挤栅栏,一年到头有肉吃……

  草原的地理环境是南北两边水土肥沃,中间缺水成戈壁沙漠。

  北海水源充足,周围都是林地,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要什么有什么,除了冷一点,其他全是优点。

  让李跃没想到的是,人数占绝大多数的庶民、僮民不愿去,反而是奴隶和子民极为踊跃。

  前后有七百户子民,两千一百户奴隶愿意迁徙北海。

  户部特意为他们准备了马车和粮草,路上有斥候的接应,还有骁骑军护送。

  两千九百户,一万三千余人,看起来少,其实在漠北已经算得上一个中型部落,在内地也是一个中等县的规模。

  没办法,这年头哪里都缺人。

  能去的奴隶都是经过挑选的,大多是并州匈奴和辽东鲜卑,早已完成汉化,全都去了汉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能有这么多人去,已经非常难得了。

  加上戍守的将士,鼓励他们多娶多生,几十年后人口就会涨上来。

  李跃还下令今后国中重刑犯,除了实在罪大恶极之人,以后都流放北海。

  “子民是响应父皇号召,奴隶则是为翻身。”不知不觉间,李俭蓄起了胡须,让他看起来越发稳重,处理政务也得心应手。

  大梁除了兵权还掌握在李跃手上,政务基本交给李俭和王猛。

  子民是梁国的核心,相当于李跃的部曲,自然响应皇帝号召。

  奴隶什么都没有,北海直接给地,他们趋之若鹜,一无所有的人往往最愿意改变现状。

  “那僮民和庶民为何不去?”李跃问道。

  “僮民、庶民手上都有田地,在大梁熬了这么多年,自然不愿北迁。”李俭的解释倒也合理。

  “今后海军捕到的俘虏一律改送北海,有了城池,就能站得住人。”

  “青州以前有个北海郡,如今漠北亦有北海,儿臣建议不如改设一州,以便瀚海都护府管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设立州县,以后就是大梁的合法疆域。

  别管这个州以后发展怎么样,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李俭在政务上极有长进,眼光也长远。

  不过李跃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一个合适的名字,肚子里的墨水本来就不多,登基之后,不是砍人去了,就是在后宫忙着繁衍生息。

  “既然是你提起的,就由你取名。”李跃当起了甩手掌柜。

  李俭也没推辞,“北地辽阔,浩瀚如海,不如就叫瀚州,辖境燕然山以北,鲜卑山以西,整个北海。”

  “可。”李跃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瀚州人口只要增长到十万左右,就能将草原压制住。

  草原任何势力崛起,首先要先击破瀚州,等于是中原的一块屏障。

  辽东这么多年建设的七七八八,下一步就靠掳掠而来的奴隶建设瀚州。

  “父皇是否要对豪强动手?”李俭忽然换了一个话题。

  “你如何看出?”李跃笑道。

  “令君率两万步骑南下广陵,分明是压制吴会豪强,升薛强为北庭都护,是分薛氏之力。”

  若说北国武力哪家强,肯定是河东三薛。

  范阳卢氏、中山刘氏强在士人中的声望,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强在钱粮广胜,富可敌国,但若论武力,必然是河东薛氏。

  从刘聪石勒时期,便建坞堡而自守,拒绝前后赵、氐秦的拉拢,在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独善其身。

  历史上,西燕慕容永杀王猛之子王永夺并州,薛强大怒,率宗族于陈川大破慕容永,后秦、北魏都对薛氏极尽拉拢之能事。

  眼下天下一统,薛氏就有些过于显眼了。

  其势力遍及河东、冯翊、西河三郡,屁股后面还跟着裴、柳、卫三家。

  “你倒是目光犀利,不错,朕正有此意,是以升薛强为北庭都护,给薛氏一个讯号。”李跃毫不避讳。

  薛强忠心耿耿,李跃相信,但薛氏这么野蛮生长下去,一两代后,谁知道他们忠不忠心?

  忠不忠心其实不重要,关键他们手上有刀,而且还很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5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5/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