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519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葱岭以西?陛下还真是雄才大略。”王猛一阵苦笑。

  “河中遍地牛羊,适耕作,我强彼弱,为何不取?若不是大梁根基太薄,朕早就杀过去了。”李跃毫不掩饰自己对土地的渴望。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李跃这两年对土地的欲望如同对女人的欲望一样大。

  “如此肥沃富饶的土地,我们不占,就会被别人拿去。”李跃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王猛盯着沙盘许久,才幽幽道:“只要不耗费中土国力,经略此地倒也无妨。”

  商路带来的利益,作为尚书台一把手的王猛最清楚。

  从前年开始,西域贸易大兴。

  中原的丝绸、纸张、瓷器、茶叶、漆器等商品运到西边,几乎与黄金等价。

  而河中恰好处于两条商路的交汇处,天然就是贸易中转站,向西北通往罗马,向西南通往萨珊,正南,通往天竺诸国。

  可以说河中加上七河流域就是这块大陆的心脏。

  李跃如今的地缘理解力堪称这时代的翘楚。

  不占领大陆的心脏,华夏文明谈何兴起?

  历史上的一些中亚国家,仅仅因为躺在东西商路上,就强盛一时。

  即便后世,西方到处控制海运的咽喉之地,本质上也是这个思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四五百年的司马迁早就看破了事物的本质。

  更久远的春秋时代,孙武便有“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之语。

  “不出十年,景略便会知晓如今的决策是何等之明智,你我都将因今日之决断而名列万国史书之中!”

  既然河中有巨大利益,李跃就不可能放过。

  “哈哈哈,臣倒是拭目以待,不过封国之事宜早不宜迟,否则西域诸国只知道有慕容垂而不知有朝廷。”王猛拱手道。

  “景略以为封谁?”

  择日不如撞日,干脆今日就把事情谈妥。

  “非二殿下不可。”

  “李佑?”李跃回忆着自家老二,一直留在襄阳前线,已经好几年没见到了。

  几个儿子中,也就他跟李傥喜好军略。

  老大李仪活脱脱一书生,喜好附庸风雅。

  西域没两把刷子,真镇不住豪强和豪酋,还要处理好封国与西域都护之间微妙的关系。

  李跃思索片刻,一个李佑肯定不够,跟太子一样,需要有自己的班底,不然去了西域,免不了被人阳奉阴违或者架空。

  “朕准备将秦彪、糜进二将一同封过去,再选募三千精锐,何如?”

  再调两员大将过去,能加强对西域掌控。

  王猛道:“西域在抚而不在讨,两位将军骁勇善战,倒也适合,不过还应选拔封国官员,以稳住诸国诸豪酋。”

  “景略所言甚是,那就由尚书台选拔国相、长史、司马、以及诸曹从事和掾吏。”

  封了国,等于一个小国,要有自己的行政班底。

  “请陛下赐以国名。”跟王猛谈事就是爽快,什么事都能迅速敲定。

  李跃想了想,“就叫秦如何?”

  封国以秦晋魏为尊。

  晋字被司马家玷污了,汉又被匈奴人弄黑了,思来想去,只有这个“秦”字适合。

  秦在这个时代仍有巨大影响力。

  葱岭以西诸国仍以秦称呼华夏。

  其二,这些从秦凉迁徙过去的部族,对秦情有独钟,氐秦之后,还有姚秦、西秦,以及后来隋末的薛秦,连李二大帝都是秦王。

  李跃心中就三个合适的国名,秦、夏、魏。

  夏、魏以后准备封在高句丽或者漠北。

  王猛对此并不在意,一个封国名字而已,“天山以北甚大,还需划分郡县。”

  在内为州县,在外还是实行郡县,便于分化管理,又不至于太碎片化,能抵御北面威胁。

  只有划分了郡县,才算真正实际占领。

  李跃一直认为七河流域的丢失,是华夏莫大的损失。

  “从东到西,七河改名秦、楚、齐、赵、燕、魏、韩,开分四郡,开业、兴龙、抚天、长云。”李跃虽是武夫,但早年也读过几本书,基本的文化水平还是有的。

  不敢与汉武帝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相提并论,但至少比河湟的破羌、临羌、定羌这些地名要强上一些。

第六百九十四章 剿抚

  名字叫着叫着,也就熟了。

  “开业、兴龙、抚天、长云。”王猛念了一遍,“大气磅礴,陛下文采斐然!”

  这马屁拍的李跃一阵脸红。

  李跃和王猛一拍板,事情基本定了。

  朝堂审议走走过场,只要不耗费关东国力,朝臣们对此并不怎么上心。

  至于跟着出征的凉州诸部,李跃也给他们划分了草场,鲜卑、匈奴、羌氐、卢水胡各自间杂,没有哪个族群能单独占领一大块草场。

  天山以北归根结底还是黑云军打下的。

  这些部族没有谁能单独攻破一城,或者灭亡一国。

  李跃给他们画的大饼,还能吃很长一段时间。

  对这些部族的汉化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李跃让东方辰选了几个出类拔萃的弟子,跟着去西面传播道教。

  不过这时代道门很多东西还处于理论阶段,并未完全成熟,无法跟在西域兴旺了几百年的佛门相比。

  这些人派过去,也只是试试水,李跃没抱太大的希望。

  汉化的主力还是儒生。

  这几年随着纸张的推行,书籍价格大大压缩,士族豪强对知识的垄断基本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寒门庶族子弟参加科举。

  即便考不上,也可参加鸿胪司的选拔,成为鸿胪吏,镇抚边地,教化四方夷狄。

  如今打通西域,对这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域诸国、诸部都要鸿胪吏教化,监察当地民情人心,向朝廷定期汇报。

  士族豪强子弟或许看不上,但对他们却是一条难得的上升通道。

  鸿胪吏做好了,一样可以从政或者从军,并且成为资历。

  桓伊出征河南地,四平八稳,于奢延水大破屠各、铁弗二部,生擒张罔,斩杀五千余众,俘虏两万有余,获牲畜十七万头。

  铁弗部刘卫辰派使者入洛阳请降。

  李跃不允,让刘卫辰亲自到洛阳来请罪。

  以铁弗部之桀骜不驯,自然不会来。

  铁弗部周旋于羯赵、代国、氐秦、大梁之间,反复无常,属于老油条,刘卫辰更是狡诈凶残之辈,杀侄夺位,这样的人,自然不会乖乖到洛阳当富家翁。

  在河南地东躲西藏,凭借地利与桓伊周旋。

  不过一个匈奴部落,想要跟梁国角力,无异于异想天开。

  李跃按桓伊的建议,就在奢延水上下游设置夏州,以桓伊为夏州刺史,牢牢占据河南地最肥沃的一块土地,压缩铁弗部的生存空间。

  刘卫辰这么挺着也好,李跃早将河南地视为牧场,疆域不亚于关中,水草丰美,每年进去打打猎也不错。

  就看匈奴人能顶过几年。

  不过不是所有消息都是捷报。

  代州窦封率五千骑出征草原,过于深入,被拓跋什翼健三万骑兵围攻,血战五日,折损近半,幸亏赵贺率三千骑救援,方才杀出重围,返回代州。

  拓跋什翼健声势大振,传檄四方,声称剿灭五万梁军……

  立国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在拓跋什翼健手上吃了这么大亏。

  两千三百七十二名黑云精锐葬身漠北。

  朝会上,李跃直接下诏褫夺窦封所有军功爵,降为都尉,戴罪立功。

  “对拓跋什翼健不能掉以轻心,今年就算了,明年开始,加大对草原的讨伐力度,春夏秋三季进伐,朕倒要看看拓跋什翼健能挺几年。”

  虽然战败原因是窦封轻敌,但客观上也说明代国实力在增强。

  以往每次北征,拓跋什翼健都是掉头就跑,如今都敢还手了。

  凉州之战的损失,逐渐恢复过来。

  “非大梁不敌,而是漠北太大,难以找寻其主力,拓跋什翼健有心避战,我军几无机会。”李俭拱手道。

  “太子可有定策?”

  监国一年,李俭越发成熟,有一国储君的气度。

  “儿臣以为,应当剿抚并重,代国辖内,有大量高车、柔然人,即便是鲜卑,亦有十余部,不妨贿以金银财货,许诺将漠北册封给他们,以此分化瓦解,使其内乱,则可事半功倍也!”

  李俭侃侃而谈。

  此策一出,朝堂上一片称赞之声。

  连王猛都是一脸欣慰。

  李跃喜上眉梢,忽然想起隋朝对付突厥时,也是采用长孙晟的分化离间之策,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突厥帝国分成东西二部。

  “若高车、柔然等其他诸部乘此而起,岂不是另一个代国?”王猛举着牙笏站出来。

  这明显是考教李俭的意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5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9/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