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482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李跃笑了一声。

  两天后,汉中的战报果然送来,薛强不愧是王猛的故友,从傥骆道快速进军,汉中诸军完全没料到梁军会在此时进攻,疏于防备。

  梁军一战攻陷兴势城,马不停蹄的南下赤坂,直扑乐城。

  薛强身先士卒,提刀力战在前,亲自攀城,众军士气大振,奋勇向前,赶在梁成、朱序、周楚三路人马支援到来前,攻下乐城,斩杀强德,让梁军在汉中有了落脚地。

  面对梁成、朱序、周楚诸军的反扑,薛强死守城池十一日,终于等到后面的河东豪强部曲,以及魏山的一万黑云精锐。

  汉中自此一分为二,褒水之东为梁军占领,褒水之西晋军固守。

  薛强没有急着决战,而是拔掉后方残存的晋军,巩固占领城池,建立粮道,休整全军,等待下一次的大战。

  “薛强果然王佐之才!”李跃大为赞赏。

  能跟王猛结为挚友之人,才能不容小觑,否则王猛也不会让薛强领兵出战。

  “既然占领乐城,那么汉中指日可下!”常炜捻须而笑。

  王猛、慕容垂没动用朝廷一粒粮食,就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比李跃以前动不动几万人马南征北战要轻松的多。

  攻打汉中最难的是进入汉中。

  如今梁军已经有了落脚点,仅凭一个汉中如何能对抗整个关东的碾压?

  以前蜀国能凭汉中抵挡曹魏,是因为后方有一个稳定而富庶的蜀中。

  但现在汉中背后什么都没有,成汉国主李势在蜀中之残暴荒淫,耗尽了蜀中的元气,桓温灭蜀之后,又牵走了大量百姓。

  也就说汉中孤立无援,东面的上庸、西城二郡处在徐成的攻击之下。

  刚想到上庸,就有奏表传来。

  李跃打开一看,还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

  薛强、魏山击退汉中诸军,牢牢站稳脚跟后,上庸、西城二郡一看大势已去,当即向徐成和薛强投降。

  如此一来,南阳的粮草不用从关中绕几千里送入汉中,可以直接从汉水北上,一路送抵乐城。

  只能说这年头还是聪明人多。

  不过这也是常态,战略重地被拿下后,周围势力一般会选择投降。

  而且梁国也是华夏正统王朝,没必要你死我活。

  文学馆修的《晋书》流传天下,以及鸿胪吏们的日夜宣传,已经让世人知道司马家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六百四十一章 尔虞

  “大司马,苻雅、慕容垂夹击陇右,豪强里应外合,陇西、天水二郡已失,姚苌困守南安,请求大司马出兵,策应一二!”袁宏向桓温读着刚刚从西北传来的消息。

  这消息送来一趟不容易,需要细作潜伏,千辛万苦穿过汉中和上庸三郡,然后从襄阳送到东关。

  耗时两个多月,所以现在姚苌还在不在都是一个问题。

  郗超思索一番后道:“南安为羌人老巢,邓艾为南安太守时,修建大量坞堡,梁军兵力不过四五万左右,短期内难以攻陷,是以姚苌应当还有一战之力!”

  邓艾非但是灭蜀大将,还是治国之奇才,如今两淮连同中原的运河体系就是出自他手,任南岸太守期间,修建大量坞堡,至永嘉之乱时,为西北晋人留了一条生路。

  不过时势易移,这些坞堡如今成为抵抗梁军的要塞。

  “陇右距江淮万里之遥,如何策应他?如今乐城丢失,汉中去了半璧,我尚且自顾不暇。”桓温一脸郁闷之色。

  摆在他面前的问题的确很严峻。

  出兵救援汉中,需要绕行蜀中,才能将荆襄的援军、粮草、军械投入其中。

  这对江东而言简直是一场噩梦。

  这么耗下去,江东也会被拖垮。

  但如果不救援,汉中必失,姚苌就会面临三面围攻之中,关键南面的蜀中也保不住。

  蜀中丢了,荆襄就处于梁国的半包围之中。

  “王猛、薛强……当年与大司马也算是故人……”郗超一脸古怪神色。

  王猛北伐关中,王猛与薛强联手来投,却看穿桓温别无克复神州之志,只惦记江东一亩三分地,借北伐行僭越之事。

  两人转头就走。

  桓温还下令不得拦阻,给他们备了马车……

  时过境迁,二人一出手,就让桓温陷入两难之中。

  “咳……当年看走了眼……一时不明。”桓温脸上的郁闷加重几分,还多了一丝尴尬。

  其实当年并未看走眼,曾对王猛有过“江东无卿比”的评语,将要退兵时,桓温还邀请王猛一同返回江东,只是王猛和薛强没看上眼桓温。

  “大司马胸襟豁达,有古名士之风,即便知道日后为敌,也会放走二人。”郗超对桓温的性格了如指掌。

  新亭之会,鸿门宴都备上了,刀斧手都埋伏了,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杀了谢安、王坦之,断建康朝廷的两根庭柱,桓温还是不忍心……

  可以说天下发展到如今形势,江东如此局面,以及桓温不上不下的境地,都是桓温性格使然。

  “嗯,知我者,嘉宾也!”被人一吹捧,桓温和颜悦色起来。

  “如今薛强占据乐城,已经打通与关中的联系,却迟迟不攻南郑,是想以汉中消耗江东实力,汉中已成鸡肋,不如令朱序、周楚防守剑阁,拱卫蜀中,使荆襄无西顾之危,再出使代,南北牵制,江东可保无虞也。”

  出兵救援汉中肯定不可能,正中王猛、薛强的诡计。

  不过要舍弃汉中,桓温有些不甘心,思索一阵后,“李跃不是以为吾不敢北伐么?今日当大张旗鼓,围攻合肥!”

  “大司马不可,合肥坚固,久攻不下,自伤士气。”郗超极力劝谏。

  “嘉宾大可放心,吾率大军北上,围而不攻,若洛阳大军来援,我等退兵便是,梁国旱灾方解,国中正虚,如此可窥梁国实力。”

  桓温当然知道合肥难打,所以只是做做样子,给梁国看,也给江东看。

  这几年已经被梁国打造成铁壁,驻扎五千黑云精锐,北面寿春还有八千黑云骁骑,加上淮河两岸的镇军,足有三万之众。

  此次出兵,一是报复其迁都洛阳之举,二是向江东展示强硬,以北伐拉拢人心,其三,也算是“响应”了姚苌。

  梁国还未从大旱中恢复,西面同时出兵陇右和汉中,如果再出兵江淮,则是三线作战,可以虚耗梁国国力。

  而且细作传回的消息,草原上拓跋什翼健横扫北海后,实力大涨,不断南下侵扰幽并。

  桓温出兵围攻合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若只是围而不攻倒也无妨,属下有一计,可一石三鸟。”郗超眼珠一转。

  “哦?嘉宾快快说来。”桓温一脸期待。

  “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广陵北府军亦在调遣之中,如今既然要北伐,可下令让北府军为先锋,一者,可试探北府军实力,二者,若是真攻下合肥,则大功仍在大司马。”

  郗超一步百计,独步江东,这些为桓温出谋划策,居功厥伟。

  如果桓温全听郗超,也不至于弄到如今不上不下的局面。

  几次关键性的献策,桓温都没有采纳,以至于错失良机。

  “妙哉!”桓温大喜。

  北府军攻城不利,损耗的是江东朝廷和谢家的实力,对桓温没有任何影响,还可以借战败拿捏谢家,逼其就范。

  若是拿下了,桓温作为北伐的号召者,肯定是首功。

  这大半年来,桓温几次三番挑衅,梁国无动于衷,助长了江东的气焰。

  如今梁国实力未恢复,又在攻伐关中,此时不出兵,难道还要等梁国恢复元气,一统北国之后吗?

  而且北伐也不是桓温一人的心思。

  晋朝还在,梁国就把《晋书》给弄出来了,分明是提前给江东送终。

  送终也就罢了,关键书里面将司马家贬的一文不值,士族门阀同流合污。

  王谢荀陈殷庾褚等江东大族有一个算一个,大书特书曾经干过的龌龊事,将八王之乱、永嘉之祸全都推在他们身上……

  当年桓温北伐洛阳时,见中原残破,万里丘墟,曾言:“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王夷甫便是曾经跪在石勒胯下乞活的琅琊大名士王衍。

  不过桓温心中这么想,嘴上却不能说。

  所以,晋室对梁国的不满日益加剧,如今争的已经不仅仅是正统。

  如果梁国统一天下,那么司马氏和衣冠南渡的士族们,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江东士族还是要些脸面的……

第六百四十二章 我诈

  很快,建康朝廷就收到了桓温请求北伐的奏表。

  与其说是奏表,还不如说是军令。

  这这道奏表比江东朝廷的诏令还管用,可以直接通行于晋国大片区域。

  桓温上表,当然只是通知朝廷一声。

  皇帝司马丕在御榻上打着哈欠,喜好修习断谷饵药以求长生,但长生没求到,反而服用丹药过多,把身体弄垮了,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却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不过朝堂上也没谁睁眼瞧他一眼,本来就是各方势力推举上来的皇帝,贤明与昏庸都无所谓,反正没什么实权。

  “桓温这是借北伐之名,消耗北府军!”司马昱眉间聚成一个“川”字。

  江东内部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歇。

  既要与桓温斗,又要压制蠢蠢欲动的江东本土豪强,压力不可谓不大。

  “哼,他桓温还没当皇帝,凭什么随叫随到?合肥坚如铁石,岂是那么容易攻破的?当年孙权六攻合肥不下,空耗国力,即便攻破合肥,后面还有寿春、彭城!”

  王坦之话刚说出口,忽然感觉此言有些不敬,这是在朝堂上,皇帝还在上面坐着。

  但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北府军若有三长两短,以后谁还能制衡桓温?”王彪之向御榻上的皇帝司马丕拱手,但身体却朝着司马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4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2/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