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446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老大李仪柔柔弱弱,最先被撞下马,摔在草地上。

  不过李俭也不弱,与苻丕互相配合,勉强能挡住李攸、李伦。

  其他李侁、李傥、李侁、李任等也还不错,摔下马后又爬了起来,继续加入“战斗”。

  将他们送入尚武堂是李跃最正确的选择,与同龄的孩子一起成长大有裨益。

  李跃要求并不高,有个中上之资也就成了,其他的就看用人。

第五百九十一章 未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就是年底。

  但自入冬以来,就没见到雪,也没见到雨水,天气出奇的温暖,寻常时候,这个季节早就万物肃杀,野外一片枯黄,今年却一反常态。

  这让李跃心中七上八下的,但凡四时不正,就有大灾降临。

  太史曹的天文博士推算明年必有大旱和蝗灾。

  李跃不禁一阵烦躁,刚过了几个好年,府库中有了些积余,没想到转眼天灾降临。

  可见古代想要丰登是多么困难,泰平之世更是难寻。

  所以绝大多数朝代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旱灾蝗灾一起,粮食就不用想了,人一挨饿,退化成野兽,辛辛苦苦建立的秩序也就打乱了。

  一场天灾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一场大战。

  按照太史令刘尚、太学祭酒辛粲的请求,李跃弄了一场盛大的祭天仪式。

  筑坛邺城南郊,特意沐浴斋戒,带着太子李俭向苍天祷告,保佑明年风调雨顺。

  李俭比李跃还要虔诚,小小身板跪在祭坛上,无比认真道:“愿苍天保佑大梁风调雨顺,保佑百姓远离饥寒之苦,保佑父皇母后身体无恙,福寿安康……”

  李跃听到他的祝辞,心中升起阵阵暖意,即便是有人教的,但看他的神情,没有丝毫作伪之色,发自真心。

  不得不说,拜桓伊为师后,他身上的气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越来越有大梁太子的风范。

  桓伊别的不说,品行绝对上上之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他学,远离深宫,远离崔氏,李俭以后必能成为一代贤君。

  百姓也纷纷在家中祈求苍天庇佑,有百余青壮汉子,在祭坛跪了三天三夜。

  然而不见半点效果。

  依旧暖阳高照,冬风和煦,一般情况下,老天爷不会轻易开眼。

  “这么弄不行,需另想他法!”李跃不敢把希望寄托在老天爷身上。

  这时代灾祸本就多,自助者,天助之。

  整天指望老天爷肯定不行。

  “陛下这几年轻徭薄赋,百姓家中有些余粮,支撑三五个月,应当不难。”常炜作为梁国大管家,最知道底细。

  “三五月之后呢?”

  如果明年有大旱灾大蝗灾,吞并秦国就不要想了,西线的近十万将士民夫,弄不好因为缺粮而崩溃。

  想到此处,李跃心中一动,“太史曹能否确定旱灾影响的地区?”

  太史曹是钦天监的前身,置令、丞各二员,司历二员、监候四员,另有历、天文、漏刻、视祲博士,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刘尚拱手道:“金木合月,位在东西,主大旱,其分野在中原与关中,卜曰:双星伴月,无德者亡。《海中占》曰:月与岁星同光,即有饥亡。”

  双星伴月跟荧惑守心一样,在古代都是大凶之兆。

  中原地域范围就太大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都是广义上的中原,也全是人口稠密区。

  不过李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那就是关中也会出现大灾,梁国或许还能挺过这一灾,但氐秦一定挺不过去。

  卜辞上说“无德者亡”,也不知应在谁身上。

  李跃心情平复了许多,天象之说虽然虚妄,但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加上关东寒冬腊月没下雪,大致可以推算出明年旱灾。

  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若关中大旱,苻坚必定东出!”崔宏拱手道。

  李跃踱了两步,就算真有旱灾,这么大的梁国不可能全都中招吧?

  关东水网密布,运河四通八达,应该能撑很长一段时间。

  反过来想,老天爷是公平的,关东大旱,那么关中旱灾肯定更严重。

  这等于是对苻坚致命一击。

  再腹黑一些,这场大旱下去,关中胡人不知要死多少……

  这么一想,李跃心中就舒服多了,以梁国现在的实力,只要不是连续一整年的全国性旱灾,都能挺过去,最多也就把积累的家当耗完而已。

  不过该有的准备还是要有。

  一是备荒,二是防备苻坚狗急跳墙。

  扛过这场天灾,氐秦也就到手了。

  “苻坚自有景略对付,眼下是备荒,抓紧时间积蓄粮草。”李跃扫了一眼众人。

  刘尚拱手道:“天象应在关中与中原,江南无恙,陛下何不向江东购买粮食?”

  “朕倒是想买,但桓温不卖给朕。”李跃苦笑道。

  几年前桓温就搞起了贸易封锁,粮食、铁器、军械、船舶等一律不许北上。

  崔宏眼珠子一转,“桓温不卖自有人愿意卖,臣愿至寿春,向江东豪族买些粮草。”

  李跃笑了一声,“不必了,买东西还要给钱,大梁手头也不宽裕,如今苻坚正在整顿关中,西面无忧,桓温无故攻大梁土地,背信弃义,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将亲率十万精锐南下,饮马长江!”

  常言道秋后算总账。

  江东这段时间大不敬,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下国。

  苻坚鼓动桓温北伐,桓温鼓动苻坚东出,两人弄了一整年,结果谁都没动。

  既然他们不来,李跃主动去找他们,再来一次饮马长江,讹诈江东!

  “陛下万万不可……十万大军南下,耗费钱粮无数,若战事迁延日久,耗费更大。”常炜赶忙劝谏。

  “令君大可放心,朕此行乃是震慑为主,攻城为下!”

  说穿了,就是去吓一吓江东。

  总有人会妥协的。

  桓温动不动就嚷嚷着北伐,骑兵在合肥城下耀武扬威,也该给他一些教训。

  崔宏道:“陛下兵将安出?桓温已有东关在手,固守不出,我军怕是难以成功。”

  “用兵之道,千变万化,桓温大军集于江淮,朕批亢捣虚,攻其腹心,速战速决,逼江东就范!”李跃舒展了一番筋骨。

  一转眼,都快两年没有领兵出战了,黑云精锐也休整多时。

  别的手艺可以丢,这种看家的本领不能落下。

  即便以后要灭秦,也要先把江东揍一顿再说,不然自己这边出兵了,他们在南面又要鼓捣着北伐,两面受敌。

  黑云军早已集结在邺城。

  枋头准备了大量渡船,顺白沟而下,汇入黄河,南下汴水、颍水,直达江淮,顺风顺水。

第五百九十二章 虚实

  东关。

  桓温借北伐名义,调动江东人力物力,巩固了自己的权势。

  建康朝廷派人询问,桓温以时机未到推辞,言秦梁大战在即,江东不必急于一时,待两国鹬蚌相争,可坐收渔利。

  如今东关在手,解了江东燃眉之急。

  桓温的确等得起。

  这几年孜孜不倦的推行庚戌土断,清查出来大量人口,补充了税源,连着几年的风调雨顺,所以桓温的腰杆子又硬了起来。

  “大司马,梁军一分为二,四万大军顺颍水而下,直扑江淮,号称十万,声言击破濡须,饮马长江,责斥下国不敬上国之罪,另有两万步骑向西,直扑荆襄。”郗超急匆匆的前来禀报。

  “四万人马就想攻打东关?李跃这是痴人说梦!”桓温驻兵东关并非养尊处优。

  发动士卒将东关里里外外加固了一番。

  梁军想要攻关,要么走水路从巢湖进兵,直扑东关水门,要么从东关西北的沼泽地穿过,死磕城墙。

  这两条路其实都是死路。

  进来容易出去难。

  桓温这是借鉴了当年司马昭的东关之败,在关下修了不少工事,只要梁军敢来,就一定回不去。

  “江淮自是不惧,然则荆襄……恐有差池。”郗超担忧道。

  江东兵力七成集结在江淮,荆襄加起来只有三万人,精锐只有朱序的九千人马,其他的都是合肥大败之后,新招募的士卒,没上过战场,没见过血。

  遇上虎狼一般的黑云精锐,下场可想而知。

  桓温点点头,“某令周抚率巴西精锐支援荆襄,如可可无忧矣!”

  周抚是江东老将,名将周访之子,参与王敦叛乱,后被王导赦免前罪,参加了江东所有大战,跟随桓温西征成汉,战功赫赫,当年司马勋有侵夺蜀中之意,闻周抚之名而不敢动。

  有这员老将顶上去,桓温心放回肚子里。

  周抚、朱序、桓豁三员大将,四五万大军,又有汉水之利,挡住两万黑云军问题不大。

  “两路主将何人也?”桓温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4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6/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