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424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他如此识相,就连李跃一时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大都督免礼。”

  慕容评“咚、咚、咚”又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起身,“臣在辽东久闻陛下英明神武,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声音异常嘹亮,他不害臊,李跃都肉麻起来,“大都督有心了。”

  真说起来,慕容评还是有功的。

  黑云军一入城,他就乖乖投降了,麾下一万五千多部曲全都放下兵器,让将士们省了一场厮杀。

  挥了挥手,让宿卫带慕容评去一边。

  太后可足浑氏与燕王慕容暐才是主角儿,他们都没说话,被慕容评抢了先。

  李跃目光落在可足浑氏身上,三十左右年纪,在神宫中保养不错,面容姣好,身材丰满而匀称,有种别样的风情,难怪能得慕容儁独宠。

  刺杀悦绾、逼走慕容垂、勾结慕容评,全是她参与。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燕国走到今日,自然不能将罪责全推给一个妇人。

  没有可足浑氏,燕国一样会走向衰落。

  “愿活还是殉国?”李跃没有废话。

  可足浑氏虽然有些姿色,但没到沉鱼落雁的地步,李跃一向不好女色,更不非饥不择食之人。

  可足浑氏抱紧慕容暐,抿了抿嘴,“乞活。”

  哪怕是一国太后,一国君王,依旧乞求活下去,跟当年乞活军没什么两样。

  “送回邺城,好生对待。”李跃挥了挥手,让人带他们下去。

  没必要为难人家孤儿寡母。

  他们活着能显示李跃的仁德,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做。

  “杨略事情还没办完么?”李跃望着从城门押出一队队的女眷和幼童,被鸿胪吏们安置在偏营。

  卢青道:“城中尚有零星抵抗,杨将军正在清理之中。”

  “那朕就再等等。”李跃闭目养神起来。

  一旁的慕容评全身一颤。

  黄昏如血,龙城亦如血染。

  李跃迷迷糊糊睡了一觉,睁眼,杨略已经侍立多时,“城中如何了?”

  “禀陛下,慕容遵、慕容桓等九十七家贵戚宗室负隅顽抗,为乱军灭门,封氏、皇甫氏、鲜于氏等被夷灭三族……”

  “城中哪来的乱军?”李跃斜了一眼慕容评。

  慕容家太能生了,随便一家就有十几个儿子,家家户户圈禁人口、土地,荣华富贵,燕国不亡才是怪事。

  既然燕国灭了,他们也就没存在的意义了。

  这些人手不能挑肩不能扛,养着他们,除了造反还能干什么?

  所以快刀斩乱麻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还消除了未来的一大隐患,迅速清理出人口、土地、财富,也算替慕容恪把没做完的事做了。

  “禀陛下,翟鼠、库傉官伟破城之时,携众劫掠皇宫及诸慕容,杀伤甚多。”杨略做事滴水不漏,挑不出任何毛病。

  “大都督节哀。”李跃目光转向慕容评。

  “臣、臣与贼寇不共戴天!”慕容评一脸愤怒,却并无多少兔死狐悲的悲伤。

  甚至这愤怒也是装的……

第五百六十一章 定辽

  慕容家人丁兴旺,斩尽杀绝是不可能的,还是有不少人躲过了一劫。

  慕容德、慕容楷领着十几个慕容子弟,率三四千骑突围而出,向北窜入草原之中。

  黑云大军不满五万,围城都勉勉强强,城中如此混乱,不可能面面俱到。

  此次清洗之后,慕容氏人丁凋零,除了慕容垂一系,其他几家从此没落下去。

  逃入草原的慕容德、慕容楷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攻破龙城,徒河的阳骛立即投降,李跃废为庶人,罚没全族,迁阳氏全族入邺中安置,杨略没让逄约灭其满门,已经是最大的赏赐。

  以前对士族能怀柔就怀柔,如今燕国灭亡,天下大势已定,必须展现铁血手腕来。

  两三日后,抄没的钱财粮食堆积如山,仅龙城周边清理出隐蔽的人口就多达十余万。

  以前估算燕国人口百万左右,如今看来至少翻一倍。

  慕容家子嗣昌盛,人人都是公侯,都是将军城主,可想而知侵占了多少。

  这种局面别说悦绾和慕容恪,就算是商鞅、吴起来了也没用。

  除非把燕国上上下下犁一遍,但慕容恪没有如此魄力,更没有这种铁血手段。

  慕容儁刚准备来一个“校阅见丁,精覆隐漏”,就不明不白的“英年早逝”了。

  “传令,封逄约为扬威将军,平州刺史,贾坚为辽州刺史,崔瑾为镇东将军,护东夷中郎将,持节都督平辽二州事。”

  龙城破了,辽东归梁,虽然还有一些城池在抵抗,但影响不了大局。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逄约快刀斩乱麻,主动背起黑锅,李跃自然不吝赏赐。

  “辽东既平,当迁百姓填河北,增强国力,与秦国决战。”崔宏拱手道。

  “不然,辽东百姓不可动,只迁辽东士族豪酋即可,辽东空虚,河北不稳,别忘了高句丽还在海东虎视眈眈。”李跃反对。

  当年司马懿从辽东迁走二十万百姓,造成辽东空虚,高句丽、宇文、段氏、慕容填补空白。

  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河北百姓为躲避战乱逃入辽东。

  算是补充了不少人口。

  李跃再迁回去,岂不是重蹈司马懿覆辙?

  “然则经营此地,非一朝一夕之功。”崔宏属于传统士人,并无国界的观念。

  没有价值的土地能放弃就放弃,集中精力经营中原,然后羁糜外围。

  从秦始皇时代便按这套规则行事。

  不能说崔宏想法错了,毕竟梁国最大的威胁是秦、晋,集中力量对付他们是对的。

  不过李跃想的更远一些,“现在迁百姓填充河北,以后再想经营辽东就没那么容易了,适应了中原,谁还愿意来这苦寒之地?至于秦、晋,不差这两百万人,辽东经营好了,以后也是大梁的粮仓和牧场。传诏,凡我华夏百姓,一律归为庶民,免赋三年!”

  李跃让贾坚、逄约、崔瑾镇守辽东,是想迁一些忠于大梁的河北士族豪强来此地。

  一则抑制内地豪强,二则借豪强之力,守住这块地。

  全靠普通百姓,很难抵挡辽东诸族的渗透和挤压,而士族豪强对土地的狂热不在大梁朝廷之下。

  “陛下此诏一下,辽东鲜卑、乌桓岂不滥竽充数?”卢青拱手道。

  李跃哈哈一笑,“只要他们承认,那便是华夏百姓!”

  慕容家推行了几十年的汉化,鲜卑人跟中原人差距并不大。

  习俗、衣饰都差不多,连语言都改成了汉言。

  从历史轨迹上看,什么拓跋慕容宇文,最终不都融入华夏?

  “陛下英明。”崔宏拱手一礼。

  “中原有的,这里都有,战马、铁器、粮草……应有尽有,中原没有的,这里也有,辽东安,河北安,河北安则中原安!”

  历史上,漠北对中原的威胁还没有辽东大。

  稍微有些能力的君主,都会积极出兵打击漠北草原势力,草原游牧为主,生产力低下,人口不足,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都被中原王朝按在地上。

  唯独辽东不一样,从春秋战国,便有华夏百姓迁入此地,建造城池,开垦田地。

  一旦中原虚弱,此地就是华夏的最大威胁。

  唐、明失去辽东,辽金清相继兴起,趁华夏虚弱,入主中原。

  三年免赋的诏令一下,辽东基本稳了,剩下的一些负隅顽抗的城池,被崔瑾、贾坚、鹿勃早、段罴、李渎诸将轻松扫平。

  连北面的库莫奚、契丹等部都纷纷南下,自称商周遗裔,还取了不伦不类的汉名,多刘、萧为姓……

  唯独张蚝、刘牢之进攻玄菟郡有些不顺利。

  玄菟多山,骑兵难以施展,高句丽提前一步扼守形胜之地,黑云军一万五千兵力就有些单薄了。

  从地缘上看,玄菟相当于辽东的上党。

  占领此地,向东可俯视海东,向南窥望半岛,向西则威胁辽东。

  前身为战国时燕国真番障塞,设立五百余载,是汉四郡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辽山辽水皆从此地而出,当年公孙家占据此地,压着辽东诸国打。

  历史上大唐的安东都护府也是设在此地。

  高句丽不放弃此地,等于不放弃侵占辽东的野心。

  “也罢,朕就给高句丽一个教训!”

  虽然从龙城到玄菟有些远,将士们有些疲惫,但来都来了,干脆把事情都办了,若进展顺利,李跃准备将高句丽顺势推平,一举解决这个祸患。

  “此去玄菟路途遥远,数万大军劳民伤财,陛下不必心急,臣料数日之后,玄菟必有捷报传回!”桓伊拱手道。

  “哦?你何以知之?”李跃好奇起来。

  “孝武皇帝时,玄菟郡有户四万五千零六家,人口二十二万有余,公孙康治辽东,有户六万余,此地以华夏为多,陛下免赋化民诏令传开,必心向大梁,高句丽焉能久持?”桓伊一脸自信。

  李跃踱了两步,此战灭了燕国已经是最大胜利,再劳师远征,的确有些不妥。

  现在是五月末,已经进入夏季,一去一回,少说三四个月,多则半年以上都有可能,到时进入冬季,情况就不妙了。

  崔瑾、贾坚、鹿勃早诸部,加上降军,十几万人马,后勤压力更大……

  杨广真打不赢高句丽么?还不是被后勤和气候拖垮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4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4/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