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413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河套、上庸、南阳!”权翼望着苻坚,“陇凉可取河套,汉中可取上庸,武关可取南阳。”

  氐秦将蒲坂打造成铜墙铁壁,但这铜墙铁壁也困住了氐秦,关中但有举动,所有目光会立即投向蒲坂。

  关中之于关东,的确有不少地缘优势,出则能攻,入则能守。

  而出兵河套、上庸、南阳,能绕过重兵防守的河东。

  如果操作得当,可收声东击西之效。

  梁国只有一个王猛,必将分身乏术。

  而且河套、上庸、南阳归附梁国的时间都不长,河套产马,南阳产粮,眼下形势,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随便拿下一地,能大大缓解关中的战略压力。

  梁国核心精锐也就十六万左右的黑云军。

  太原王猛部四万,河东魏山部一万,南阳、上庸徐成部加起来一万,河套高云部八千,许、洛数千,江淮数千。

  李跃出征至少五万主力,邺城还要留下万余人马防守,能支援西面战场的屈指可数。

  “朕明白了!”苻坚眼神顿时锐利起来。

  这是一个机会,哪怕在局部战场上小胜梁军,也能激励关中士气,提振与梁国对抗的决心。

  而苻坚太需要对梁国的一场胜利。

  “然则,府库空虚为之奈何?”苻融抛出最现实的问题。

  这句话仿佛寒风灌入堂中一般,立即浇灭众人心头的火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氐秦也到了油尽灯枯之时。

  今年收成还算不错,但也就勉力支撑而已。

  前几年的窟窿都没填上,没有粮食,再精锐剽悍的士卒也成乌合之众。

  这些年苻坚忙着四面攻伐,虽鼓励耕垦,自己也亲自做表率,但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关中的灌溉系统都没有恢复,开垦再多,收成提不上不来。

  如果加税,就会立即逼反关中百姓。

  占据人口大多数的羌部、关西豪强绝没有那么好说话。

  氐秦之所以能立国,是因为取得了关西豪强的支持。

  比如这两年大放异彩的邓羌,出身安定邓氏,东汉太傅邓禹后裔,前武威太守邓始之子。

  没有他们的支持,就凭几万氐人,再能打,也休想在关中站稳脚跟。

  苻坚仰头闭着眼,沉思良久,幽幽道:“明日,朕亲至姑臧祭拜诸佛,迎奉佛骨,于长安兴建大安国寺!”

  豪强不敢动,百姓不能动,如今能伸手的只有佛门。

  凉州佛门极其兴旺,信徒万千,还都是有权有势之人,倾财奉佛,来者不拒,不知吸取了多少民脂民膏,也只有他们能支援苻坚打这一场仗。

  “梁国灭佛,李跃乃佛敌也,若其兴起,将为佛门浩劫,天王妙计!”权翼钦佩道。

  苻坚跟佛门的关系一直不错,一边推行儒道,一边大力倡佛。

  没有佛门的支持,苻坚也不可能这么容易吞下凉州。

  “朕亦有心抑制豪强,奈何时势不允,此战若胜,事不宜迟。”苻坚能在苻家脱颖而出,绝不是侥幸。

  自苻建立国以来,宗室、勋贵、豪强嚣张跋扈、肆无忌惮。

  想要跟梁国争锋,长远看,必须革新内部,否则就是大号的燕国。

  苻坚素有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之志,不缺革新的勇气。

  “此战亦可借江东分梁国之势。”权翼拱手道。

  “江东?”苻坚嗤之以鼻,“温前败灞上,后败合肥,六七年间,再倾国师,不能思愆免退,以谢百姓,方废君以自悦,将如四海何!谚云‘怒其室而作色于父’者,其桓温之谓乎!”

  本来生妻子的气,却把脸色给父亲看,苻坚以此比喻桓温废君行为的大逆不道。

  上次北伐合肥,不仅未能削弱梁国,反而给庚戌土断的成果主动送了上去,连江东正统都被削走了一半,成全了梁国。

  梁国一跃而起,初步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所以在苻坚眼中,晋国还是老老实实偏安江左算了。

  历次北伐,除了祖逖,全都是给北国送人送粮送军械……连祖逖的部众最终都被江东逼的投降了石虎。

  再来一次北伐,弄不好连江东都断送了。

  梁国吞并燕国只是实力增长的问题,若吞了江东,苻坚差不多可以直接投降了……

  权翼一脸尴尬,连忙改口:“臣之意,乃是借江东牵制而已,桓温此时焉有胆量北伐?”

  “仅是牵制,倒也无所谓,晋军万不可渡过大江。”苻坚点点头。

  “计将安出?”苻融问道。

  权翼道:“前者桓温废立,梁国欲强行册封江东,为桓温所拒,双方嫌隙颇深,我等只需大张旗鼓出使江东即可,梁国细作自然得知,无论桓温出不出兵,梁国都要分心江淮,亦能加深梁晋隔阂。”

  “不如联络拓跋什翼健一同反攻河套?云中河套乃其故地……”苻融声音越说越小。

  拓跋什翼健跟江东一路货色。

  上次争夺并州,拓跋什翼健还没碰到梁国精锐,就被慕容垂以少胜多,按在地上摩擦,掉头窜入草原。

  说好的南北夹攻,平分并州,转头就将苻坚撂在蒲坂……

  苻坚睁大眼珠子,望着丰姿俊朗的亲弟弟,“战者,当米秘而不发,我大秦将士勇猛剽悍,何须借他人之势?拓跋什翼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可为凭。”

  拓跋什翼健来了,苻坚还要分心防着他,还不如自己上,图个省心。

第五百四十六章 江东子弟

  风雪交加,隔绝道路。

  辽东的消息因此时常断绝。

  李跃时常在阁楼上眺望东北面,也不知慕容恪挺没挺过去。

  几年前梁国还承受燕国巨大的压力,几年后,宿敌慕容恪不行了,燕国也行将就木。

  时也,势也!

  所以危机永远在内而不在外。

  慕容恪不肯迈出最后一步,就已经注定了燕国的结局。

  “陛下,江东士子已入邺城。”卢青在身后低声道。

  李跃转身,“走,去见见他们!”

  江东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勇武善战之士,要知道春秋时,楚吴越一向因剽悍善战而闻名天下,楚国曾问鼎中原,吴国称霸诸侯,越国亦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朝贡周室,横兵江淮,号称霸王。

  霸王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杀的天下人头滚滚。

  到了大汉,李陵麾下五千荆楚步卒,血战匈奴八万骑兵,阵斩一万有余,若非叛徒出卖,李陵还能杀回汉土……

  来到正殿,众人单膝而跪,为首一壮士拱手道:“小民沈劲拜见陛下!”

  李跃上前扶起,“华夏只有大丈夫,没有小民!”

  虽是江东人士,但魁梧壮实,相貌堂堂,身长七尺有余,令李跃大生好感。

  事实上,这时代无论鲜卑、羌氐、羯胡、匈奴等异族,身体素质都比不上中原人。

  以草原的生产力,饥一顿饱一顿,身体怎么可能壮实?

  “谢陛下。”众人起身。

  李跃目光打量众人。

  “在下吴兴沈穆夫!”一青年拱手。

  “在下会稽贺谦之。”

  “在下义兴周馥。”

  “在下虞易之。”

  “在下顾……”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族,在东吴时代曾大放异彩,如会稽虞氏,其祖上虞翻可日行三百,善使长矛,多次以一敌十。

  而他的后代,在东吴覆灭后,专心学术。

  最出名者虞喜,几次拒绝东晋朝廷的征辟,是华夏天文学的始祖,最早精确发现岁差值,祖冲之根据他的成果,制订出举世闻名的《大明历》,也影响到了隋刘悼《皇历》、宋杨忠辅《统天历》、元郭守敬《授时历》。

  这时代普通百姓忙于生计,忙于在乱世中求活,一辈子摸过锄头,也摸过弓箭,但就是没见过几本书。

  所以知识大多垄断在士族豪强手上。

  只要吃饱了才有功夫仰望星空。

  “在下会稽顾恺之!”

  人群之中走出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怯生生道。

  这名字……听上去有些熟悉,似乎是个画画的,李跃睁大眼睛,会稽顾氏正是当年江东名臣顾雍之后。

  吴国破灭后,司马家倒是启用了不少江东士族。

  前有陆机、陆云,后有周处。

  但能靠近权力核心之人,少之又少,大多充当外围鹰犬,周处、周玘的下场,其实就是大部分江东士族的最终归宿。

  “江东子弟果然非比寻常!”李跃接下自己的玉带,亲手为顾恺之系上。

  这些人都是华夏的精魄,也是江东本土士族的一次尝试。

  当年司马家灭东吴,江东士族也是积极配合。

  西晋灭亡,江东士族对司马睿、王导鼎力相助,这才有了东晋,谁知北方士族不当人,过河拆桥,此后继承了西晋内斗禀赋,不仅内斗,还挤走了本土士族。

  从历史上看,江东本土士族一向对中原有极强的向心力。

  赤壁之战,曹操二十万大军南下,江东士族之首张昭第一个跳出来,劝孙权投降算了……

  而历史上苻坚之所以惨败淝水,本质原因就是没搞定江东士族,一味靠刀剑平推,迷信武力,还制造了一个投鞭断流的成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4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3/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